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物性状

植物性状

植物性状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10405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人与自然、生态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新型肥料研究生产应用技术研讨会、中国畬族医药学术研讨会、2014“杂草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植物性状的相关文献由431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卡斯滕·泰米、罗斯玛丽·克拉克等。

植物性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0405 占比:99.90%

总计:110510篇

植物性状—发文趋势图

植物性状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卡斯滕·泰米
  • 罗斯玛丽·克拉克
  • 莎拉·布洛赫
  • 阿尔文·塔姆希尔
  • A·坦瑟
  • N·沙
  • S·布洛克
  • 董蔼莉
  • B·A·博格希吉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Xintao Liu; Xingjie Lu; Shulei Zhang; Zhongwang Wei; Nan Wei; Shupeng Zhang; Hua Yuan; Wei Shangguan; Shaofeng Liu; Jianfeng Huang; Lu Li; Xiulan Ye; Jinxuan Zhou; Wenke Hu; Yongjiu Dai
    • 摘要: 陆面过程蒸腾作用的模拟制约着天气,气候降水预测的精确度.近几十年来,为了更好地描述植被蒸腾的水力约束,陆面过程模式发展了基于植物性状的植物水力胁迫方案.然而,我们对于植物性状在蒸腾模拟中的地位仍然缺乏了解,植物性状对蒸腾的重要性仍需进一步量化.本研究利用Morris方法评估植物性状参数在通用陆面模式植物水力胁迫方案(CoLM-P_(50)HS)中的重要性,针对17种植物性状,筛选出最为重要的:耐旱性状(P_(50)),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在12个FLUXNET站点中,参数的重要性由归一化敏感度来衡量.P_(50)的重要性随着降水的减少而增加,而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的重要性则随着降水的减少而减少.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P_(50)比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更重要,这意味着当植物经常经历干旱时,水力安全策略比植物生长策略更关键.而耐旱性状的巨大变异性进一步暗示了多种植物水力安全策略的共存.忽视P_(50)的变异性可能会对陆面过程模式蒸腾作用的模拟造成严重误差.因此,为了更好地表示植物水力功能的变异性,需要增加对耐旱性状的观测并耦合到陆面模式中.
    • 邱璧迎; 宋琳; 特尼乌; 陈家齐; 史瑗; 雒文涛
    • 摘要: 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着全球大气循环格局,导致极端干旱事件发生幅度、频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这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了更多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草甸草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4年调控生长季降雨的干旱模拟实验,探究植物群落性状组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干旱事件对植物群落性状组成的影响不显著,表明植物群落性状具有一定保守性,植物采用忍耐型对策来适应干旱环境。植物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与群落性状多样性之间关系不显著,该结果不支持多样性假说。植物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与植物群落权重性状均值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与高度显著正相关,与叶碳含量显著负相关,强调了群落中优势物种性状在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方面的重要地位,该结果支持质量比假说。本研究结果对开展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草地植被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陈亮; 王渌; 杨文静; 吴问国; 刘小洪; 张毅; 曾菊平
    • 摘要: 【目的】同一种植物因在不同环境下发生而出现性状变异,研究这种变异能提高对植物响应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的理解。桃红岭中华虎凤蝶幼虫专性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衡叶片为食。该植物在当地呈零散分布,包括高海拔与低海拔两个种群,而该蝴蝶目前仅占据高海拔的少数寄主斑块。研究通过比较当地杜衡种群间的形态性状,揭示植物性状变异性与关联性,阐明性状变异(如来自叶部)对中华虎凤蝶的可能影响,并以此从寄主资源人工干预等角度提出与蝴蝶保护相关的启示。【方法】采用样线法,沿线记录杜衡植株位置、叶片数等信息,现场或带回室内测量每株地上(叶部)、地下(根、根状茎)营养器官与繁殖器官(花、种子)形态指标,用网格法测量叶面积。并通过计算各性状的变异系数(CV)与性状间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r),分析性状变异性与关联性。【结果】桃红岭杜衡地上、地下营养器官性状变异均接近高水平(CV≥0.5),而繁殖器官性状则均为弱变异(CV0.05),且其他叶部性状也存在同样情况,表明寄主资源斑块是否被中华虎凤蝶选择、占据,与叶部功能性状变异性无关。【结论】当前蝴蝶未占用的寄主资源斑块具备支撑蝴蝶发生的潜力,建议以人工干预(如蝴蝶个体引入)方式,尝试在未占据斑块建立小种群,这将扩大这种稀有蝴蝶的种群规模,从而缩短恢复时间,减缓未来气候变暖、干旱化的影响。
    • 韩育生
    • 摘要: 本书是一部介绍《诗经》里植物的笔记体读本,每种植物包含《诗经》原文、杂家题解、"我"注《诗经》、植物笔记、《诗经》注我五部分,既有诗篇背景、诗意解析,还有源流考证、植物性状和读诗感悟,图文并茂。读者不仅可以发现《诗经》里的植物之美,还能领略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生活智慧和精神世界的多样与丰饶。
    • 韩涛涛; 唐玄; 任海; 王俊; 刘楠; 郭勤峰
    • 摘要: 功能多样性是指影响群落/生态系统功能的物种性状值和范围,是解释和预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将植物个体尺度与群落尺度和生态系统尺度的相关生态学问题联系起来.虽已发展出多种功能多样性定量化研究方法,但不同方法结果差异较大,难以进行多研究间的比较研究.比较探讨各功能多样性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有利于拓展功能多样性内涵,也有助于功能生态学的应用与发展.回顾了当前10种功能多样性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并指出选取合适功能多样性方法的关键在于,应考虑选取群落/生态系统中的哪些物种、哪些功能性状、选取的功能性状数目、以及如何对功能性状权重等.对比发现,功能分散性指数和Rao二次熵系数的研究方法在众多方法中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标准化功能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在未来仍需进一步完善.利用功能多样性指数预测群落/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当前仍多侧重于理论研究,野外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是功能生态学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 田睿; 黄晓慧; 周尧治
    • 摘要: 本文以那曲嘉黎县9个海拔梯度上的硬叶柳为研究对象,采用叶面积仪测量叶片的长度、宽度、厚度,并计算叶片面积和叶形指数。在4000 m~4800 m海拔梯度上,硬叶柳叶片长度、宽度、厚度和叶面积的演变均呈现二次方程。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片的长度、宽度、厚度以及叶面积起先均有下降趋势;当海拔达到4500 m时叶片各参数到达最低值,然后随海拔的上升而上升。
    • 王南; 程子敏; 文泽华; 徐学华
    • 摘要: 为探究荆条性状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坡向的适应对策,以河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天然荆条种群为研究对象,从植物性状和生物量角度,采用整株(整丛)收获法,分析不同坡向荆条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权衡关系,研究其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以及异速生长规律.结果 表明:荆条标准株的阴坡主茎长(58.02±5.10 cm)最大,阳坡的主茎长(43.11±5.47 cm)、基径(0.68士0.07 cm)、冠幅(1 006.75±184.45 cm2)均显著小于阴坡;生物量在不同坡向的分配并无显著差异.在主根长-主茎长和根生物量-茎生物量之间的权衡中,多数坡向均偏好于主茎长和茎生物量,标准株器官生物量之间为异速生长关系.荆条标准丛中,不同坡向各性状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而阳坡的根生物量(61.55士19.94 g)显著高于其他坡向;在茎生物量-主茎长和根生物量-主根长中,大部分坡向均偏好于根生物量,标准丛器官生物量之间由异速生长关系逐渐向等速生长转换.研究认为,荆条种群在该地区能够通过改变自身分配模式来适应不同坡向的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王南; 程子敏; 文泽华; 徐学华
    • 摘要: 为探究荆条性状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坡向的适应对策,以河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天然荆条种群为研究对象,从植物性状和生物量角度,采用整株(整丛)收获法,分析不同坡向荆条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权衡关系,研究其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以及异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荆条标准株的阴坡主茎长(58.02±5.10 cm)最大,阳坡的主茎长(43.11±5.47 cm)、基径(0.68±0.07 cm)、冠幅(1006.75±184.45 cm^2)均显著小于阴坡;生物量在不同坡向的分配并无显著差异。在主根长-主茎长和根生物量-茎生物量之间的权衡中,多数坡向均偏好于主茎长和茎生物量,标准株器官生物量之间为异速生长关系。荆条标准丛中,不同坡向各性状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而阳坡的根生物量(61.55±19.94 g)显著高于其他坡向;在茎生物量-主茎长和根生物量-主根长中,大部分坡向均偏好于根生物量,标准丛器官生物量之间由异速生长关系逐渐向等速生长转换。研究认为,荆条种群在该地区能够通过改变自身分配模式来适应不同坡向的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陈仲茁; 葛结林; 赵常明; 申国珍; 徐文婷; 谢宗强
    • 摘要: 以中国东部纬度梯度上3种典型森林(神农架、 塞罕坝、 呼中)为对象,分析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叶厚、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4个主要叶属性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各属性间的关联,以此研究植物主要叶片属性对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叶厚度先降后增,叶面积显著降低,神农架的叶面积值是塞罕坝的2.3倍,是呼中的5.8倍,叶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变化,比叶面积先增后降.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林型对叶厚度、叶面积、比叶面积变异的解释率最大,分别为75.99%、80.23%、59.96%,生活型对叶干物质含量变异的解释率最大(86.79%),不同生活型植物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间的关联随纬度增加无明显变化,且保持负相关关系不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和生活型对叶属性的变异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叶片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异,导致了不同气候带上森林叶片功能属性的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