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极端干旱

极端干旱

极端干旱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植物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038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新疆地方志、旅游纵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2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测绘学会九届四次理事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等;极端干旱的相关文献由39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卫红、陈亚宁、曾凡江等。

极端干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2.2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4038 占比:97.58%

总计:4138篇

极端干旱—发文趋势图

极端干旱

-研究学者

  • 李卫红
  • 陈亚宁
  • 曾凡江
  • 何明珠
  • 孙岩
  • 朱成刚
  • 李向义
  • 王圣杰
  • 陈亚鹏
  • 马建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佳琳; 蔡江平; 刘贺永; 姜勇; 张玉革
    • 摘要: 为深入了解草原植物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如何响应极端干旱,研究了内蒙古草甸草原5种常见物种(羊草、贝加尔针茅、寸草苔、披针叶黄华和冷蒿)以及群落水平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其比值在两种极端干旱模式(生长季为期4个月减雨66%和为期2个月减雨100%)下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为期4个月减雨66%显著增加了5种物种及群落叶片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为期2个月减雨100%显著降低羊草和冷蒿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贝加尔针茅和披针叶黄华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但群落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草甸草原植物通过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以适应中度干旱;通过合成更多的类胡萝卜素、增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来抵抗重度干旱。研究结果可为预测内蒙古草原植物光合能力与初级生产力应对极端干旱气候提供理论依据。
    • 董伯纲; 于洋; 吴秀芹
    • 摘要: 气候变化正导致干旱事件发生的强度、频度显著改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关键生态过程。我国西南地区在2009—2010年发生百年一遇的极端干旱,目前关于植被生长在长时间尺度对此次干旱事件的响应尚不明确。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多年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影像数据以及长时间序列气象资料对此次极端事件的干旱遗产效应开展研究,分析了干旱遗产效应的持续时间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云南省植被生长在极端干旱事件发生后受到的抑制时间大约持续1—2年,受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遭遇降水严重减少的地区;2)海拔2000 m附近为植被对干旱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海拔高于4000 m的植被生长几乎未受到干旱影响;3)较之草地和农田,森林植被受到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研究揭示了极端干旱对云南省植被生长造成的影响,为该地区未来应对极端干旱并有效开展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 邱璧迎; 宋琳; 特尼乌; 陈家齐; 史瑗; 雒文涛
    • 摘要: 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着全球大气循环格局,导致极端干旱事件发生幅度、频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这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了更多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草甸草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4年调控生长季降雨的干旱模拟实验,探究植物群落性状组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干旱事件对植物群落性状组成的影响不显著,表明植物群落性状具有一定保守性,植物采用忍耐型对策来适应干旱环境。植物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与群落性状多样性之间关系不显著,该结果不支持多样性假说。植物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与植物群落权重性状均值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与高度显著正相关,与叶碳含量显著负相关,强调了群落中优势物种性状在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方面的重要地位,该结果支持质量比假说。本研究结果对开展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草地植被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冀航; 刘娟; 薛昌颖; 李浩宁
    • 摘要: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极端干旱指标(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CDD),利用河南省84个气象站1971—2018年6月到9月日降水量等气象数据,统计出各台站每年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CDD),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近48年河南省夏季极端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总体CDD呈现增加趋势,在1997达到最高,为27.6,最低为1984年的11.5。从年代际变化来看,除1990s—2000s CDD有所下降外,近48年的整体趋势为逐渐增加。空间分布上,全省各地区CDD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豫西地区增速最大,为0.76 d/10a,豫东地区增速最小,为0.13 d/10a。河南省夏季CDD在1996年前后发生一次突变,并存在明显的5~7a的小尺度演变周期。1986年后各地区CDD均在平均值以上,未来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将会继续增加,各部门应做好预防措施应对不断加剧的极端干旱情况。
    • 闫凯
    • 摘要: 由极端干旱气候诱发的工程地质灾害,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南京大学的唐朝生教授对极端干旱气候作用下的土体工程性质灾变过程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其成果已在多个重要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有效提升了我国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并因此荣获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地球科学奖。
    • 徐玮平; 孟祥新; 伯忠凯; 邢雅敏
    • 摘要: 利用1961—2015年华北地区5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夏季8月逐日降水资料和2000—2015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华北地区8月极端干旱的异常环流型及原因。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以年际变化为主,2000—2015年华北地区极端干旱年在中高纬500 hPa高度距平场上存在“-、+、-、+”的异常波列结构,乌拉尔山西部地区上空存在较强的反气旋性距平使得暖脊加强向北收缩,同时贝加尔湖上空存在较强的反气旋性距平使得此处的高空脊强度异常加强,影响范围加大,这种异常环流形势导致高空脊前干冷西北气流输送到华北地区。欧洲西部地区是北半球中高纬波作用通量的关键区,该地区地表2 m温度呈明显增加趋势,同时该关键区对应的500 hPa垂直波作用通量TNZ也呈现明显增加趋势。由于异常热力强迫作用激发出EU波列,低层能量向上传输,高层能量向外频散影响下游乌拉尔山西部地区暖脊加强,造成中高纬环流异常,导致华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
    • 李禾尧
    • 摘要: 坎儿井是人类适应极端干旱环境中的一项伟大发明,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如亚欧大陆的中国、伊朗、西班牙,非洲大陆的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美洲大陆的智利、秘鲁、墨西哥等。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数量众多,规模宏大,是当地维吾尔族居民世代传承的农耕杰作与大地艺术,时至今日仍发挥着重要的水利灌溉功能,养育着吐鲁番盆地内-块块宝藏般的绿洲。
    • 徐玮平; 孟祥新; 伯忠凯; 邢雅敏
    • 摘要: 利用1961-2015年华北地区5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夏季8月逐日降水资料和2000-2015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华北地区8月极端干旱的异常环流型及原因.结果 表明:华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以年际变化为主,2000-2015年华北地区极端干旱年在中高纬500 hPa高度距平场上存在“-、+、-、+”的异常波列结构,乌拉尔山西部地区上空存在较强的反气旋性距平使得暖脊加强向北收缩,同时贝加尔湖上空存在较强的反气旋性距平使得此处的高空脊强度异常加强,影响范围加大,这种异常环流形势导致高空脊前干冷西北气流输送到华北地区.欧洲西部地区是北半球中高纬波作用通量的关键区,该地区地表2m温度呈明显增加趋势,同时该关键区对应的500 hPa垂直波作用通量TNZ也呈现明显增加趋势.由于异常热力强迫作用激发出EU波列,低层能量向上传输,高层能量向外频散影响下游乌拉尔山西部地区暖脊加强,造成中高纬环流异常,导致华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
    • 朱国栋; 郭娜; 韩勇军; 吕广一; 王占义; 王成杰
    • 摘要: 在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利用人工设置野外减雨措施(生长季5~8月减雨66%、6~7月减雨100%和自然降雨)探讨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极端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干旱改变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促使多年生根茎型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成为主要优势种.(2)减雨66%和减雨100%两种极端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只在减雨100%处理下显著降低(P<0.05),但对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3)除表层土壤含水量在减雨66%条件下显著降低(P<0.05)外,两种极端干旱处理对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及土壤碳氮比(C/N)的影响较小.以上结果表明在植物生长季,极端干旱对荒漠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水平影响较大,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较小.
    • 任惠云; 梵墨(图)
    • 摘要: /被忽略的先锋生物/如果要带某种可以繁衍的东西前往火星,那这个殊荣一定属于地衣,有的呈丝状,有的呈树枝状,有的还带着菌伞的特殊植物,在地球上的很多地方是神一般地存在。从南极到北极,从高山到沙漠中心都有它的身影,在极端干旱、高温(60°C)下,或是极端寒冷(-196°C)下,依仗它所具有的强大自养能力都能生长。甚至在真空条件下放置6年还能保持活力,在比沸水温度高一倍的温度下也能生存。在石头表面、树干上、大海龟背上以及动物死去后骨骼甚至牙齿表面都会有地衣,牙齿表面是珐琅质组成的,能有多少营养,地衣非但能生长且活得非常好,因此它便有了“植物界的开路先锋”的名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