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适应策略

适应策略

适应策略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林业、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4074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财经界、中国电力教育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暨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2004年全国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等;适应策略的相关文献由677位作者贡献,包括温仲明、赵成军、格雷戈里·G·罗利等。

适应策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4074 占比:99.82%

总计:114277篇

适应策略—发文趋势图

适应策略

-研究学者

  • 温仲明
  • 赵成军
  • 格雷戈里·G·罗利
  • 赵雪雁
  • 丁曼
  • 刘峰贵
  • 卢杰
  • 周强
  • 周晓根
  • 宋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轲; 何宇; 袁发英; 殷婕
    • 摘要: 细根通常被定义为直径小于2mm的根,且包括菌根,其已被证实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敏感的感知和响应,具有高度可塑性。因此,本文在收集并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细根适应环境策略,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述:细根生物量与分布、形态特征、化学特征、生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细根适应环境策略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植物细根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 秦语晗; 史兴民; 陈谢扬
    • 摘要: 基于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生计维度研究种植户对猕猴桃物候期内气象灾害的感知及适应策略的影响因素。物候期内气象灾害的感知对种植户适应能力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别生计资本对于种植户采取适应策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自然资本通过提升家庭生计基础显著影响种植户采取越冬期冻害、芽膨大期冻害适应策略;物质资本通过改善家庭生产物资形式影响种植户采取越冬期冻害适应策略;金融资本通过拓宽家庭金融收入渠道等方式显著影响种植户采取越冬期冻害、芽膨大期冻害、高温日灼灾害适应策略;社会资本通过丰富家庭同质性和异质性社会资本显著影响种植户采取夏季干旱适应策略;人力资本则通过提升家庭整体教育质量并推动再生产能力显著影响种植户采取芽膨大期冻害与秋季连阴雨适应策略。最后,建议政府应通过提升种植户获取气象信息能力、加强举办农业培训等技能学习活动、完善农业组织建设等措施以提升其适应能力。
    • 潘露; 唐丽霞; 张乔艳; 郭欢; 阮仕航
    • 摘要: 为探究灌木根系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以紫穗槐和胡枝子两种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生长空间的研究方法,以放置不同形状的木板在盆内模拟不同喀斯特异质空间条件(孔隙型、圆形裂缝型、条形裂缝型和孔隙+岩石阻挡型),研究了异质空间条件下两种灌木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异质空间条件下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系各项指标均高于均质空间,异质空间条件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不同植物受异质空间的影响程度不同,胡枝子在异质空间下的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均质空间。不同异质空间对根系生长的影响不同,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系均在孔隙型和圆形裂缝型两种空间条件下最为发达。(2)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生物量分布特征受异质空间影响。在异质空间下两种树种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集中分布在土层深度5—10 cm和15—20 cm范围内,水平分布均集中分布在距植株中心0—3 cm内。紫穗槐根系生物量的水平分布受异质空间具体形状影响较大,孔隙型空间和圆形裂缝型空间对其水平分布影响较为显著。(3)两种灌木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不同,紫穗槐根系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为寻找更多空间,而胡枝子根系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为占据有限空间。综上,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系生长受空间影响,两种灌木根系对生长空间适应策略不同。
    • 谢梅沁; 谢季遥
    • 摘要: 新高考综合改革情势下,学生、家长、教师和各级各类学校不同程度表现出措手不及的不适应状态。把握考试内容由“知识立意”到“素养立意”、招生录取由“选分”到“选人”和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的新变化,深刻理解新高考综合改革将国家选才下沉至整个教育体系回归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逻辑。适应新高考应着眼于五个主体:一是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二是高中和教师创新布局着眼学生成长的育人模式;三是教研队伍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教研能力;四是高校勇立潮头,担当人才培养重任;五是考试机构推进专业化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
    • 蔡新成; 包达尔罕; 周睿; 马义杰; 董克池; 花立民
    • 摘要: 为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与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胃肠道形态在高原恶劣环境中对食物资源和能量需求的适应对策,将捕获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高原鼠兔(8♀,7♂)和高原鼢鼠(9♀,6♂)解剖后,测定其胃肠道形态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动物胃肠道形态在种内性别间差异表现为雄性高原鼠兔小肠长度、盲肠鲜重显著大于雌性(P<0.05),雄性高原鼢鼠小肠和盲肠长度、大肠鲜重及胃和大肠净鲜重显著高于雌性(P<0.05)。在种间水平上,高原鼠兔小肠和盲肠长度、盲肠净鲜重显著大于高原鼢鼠(P<0.05),而其胃和大肠长度、大肠鲜重显著小于高原鼢鼠(P<0.05)。研究表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前肠和后肠因其种间能量需求和食性的不同存在代偿性差异;同一物种雌、雄个体均通过改变小肠长度来适应性别间差异化的能量需求。
    • 刘梦芸; 甘先华; 张卫强; 李一凡; 黄芳芳; 黄钰辉; 周毅; 陶玉柱
    • 摘要: 选取2年生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 幼苗,分别按照田间持水量的75%~80%、55%~60%、35%~40%、15%~20%设置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银叶树幼苗生物量的分配和不同器官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宜水分相比,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叶、茎、根的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但根冠比显著增加。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叶N浓度、根N浓度、叶C:P和N:P显著增加,叶P浓度、叶C:N、根C:N、根C:P显著降低。干旱胁迫环境下,根、茎、叶之间的N或P浓度正显著相关(P0.05)。综上,干旱胁迫显著影响了银叶树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格局,影响了叶和根的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银叶树幼苗不同器官间的N、P在环境胁迫下仍存在较强的协变性。
    • 王慧宇
    • 摘要: 罗明坚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内陆定居的传教士,他的代表性著作《天主实录》出版后在传教士团体内部和晚明士大夫群体内引起了不错的反响。《天主实录》遭遇毁版后四十余年,这本退出历史舞台的著作又被修订再版。《天主实录》曲折的经历值得探究,而这些经历背后反映的耶稣会在华传教适应策略的调试,以及更深层次的外来宗教本土化的不同方式等问题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
    • 黄存瑞; 刘起勇
    • 摘要: IPCC近期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其中第7章“健康、福祉和不断变化的社区结构”评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当前影响以及未来风险,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和适应策略。报告明确指出,气候变化对气候敏感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精神心理健康等的威胁正在增加,并表现出复合暴露和连锁事件的风险,且预计未来风险还会随着全球变暖而进一步加剧。实施积极和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措施并快速采取行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避免气候变化导致的健康风险,但不会完全消除所有风险。报告凸显了气候变化健康影响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未来需要加大对健康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规划、行动和资金支持。
    • 曾琪惠; 李玉霞
    • 摘要: 该研究对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在英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和适应策略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总体上采用“分隔”的适应策略,但社会文化和心理适应情况良好,这一不寻常的结果与疫情防控带来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有关。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适应过程符合压力-适应-成长模型。在全球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性别、学历、旅居时间、海外经历、性格、亲友支持等因素对中国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结果与策略选择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 邱璧迎; 宋琳; 特尼乌; 陈家齐; 史瑗; 雒文涛
    • 摘要: 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着全球大气循环格局,导致极端干旱事件发生幅度、频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这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了更多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草甸草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4年调控生长季降雨的干旱模拟实验,探究植物群落性状组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干旱事件对植物群落性状组成的影响不显著,表明植物群落性状具有一定保守性,植物采用忍耐型对策来适应干旱环境。植物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与群落性状多样性之间关系不显著,该结果不支持多样性假说。植物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与植物群落权重性状均值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与高度显著正相关,与叶碳含量显著负相关,强调了群落中优势物种性状在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方面的重要地位,该结果支持质量比假说。本研究结果对开展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草地植被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