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殖力

生殖力

生殖力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38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1038篇;相关期刊254种,包括广西民族研究、海洋科学、环境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4全国桑树病虫防控学术研讨会、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首届全国害虫物理防治技术专题学术讨论会等;生殖力的相关文献由90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洪富、何余容、崔峰等。

生殖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6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1038 占比:99.47%

总计:71415篇

生殖力—发文趋势图

生殖力

-研究学者

  • 徐洪富
  • 何余容
  • 崔峰
  • 李定旭
  • 王心喜
  • 王竑晟
  • 郑庆伟
  • 黄族豪
  • 仵均祥
  • 何恒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文杰; 史宇星; 晁蕾; 葛欣竺; 刘智慧; 于园仪; 王莎莎; 王世贵; 唐斌
    • 摘要: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YK)是昆虫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为探究该基因调控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生殖力的功能,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PYK1-1基因的表达,测定产卵前期、30 d总产卵量、孵化率及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卵巢发育情况.将dsPYK1-1导入异色瓢虫成虫体内后,雌虫的产卵前期延长、前20 d总产卵量低于未注射组和注射ds GFP组.相较于未注射组和注射ds GFP组,dsPYK1-1组卵巢发育较迟缓、体型稍小,而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变化.雌虫卵黄原蛋白基因Vg1的表达水平在注射后第3天显著高于ds GFP组,Vg1与Vg2的表达水平在注射后第5天和第7天均显著低于ds GFP组;雌虫卵黄原蛋白受体基因VgR在注射后第5天显著低于ds GFP组.结果表明:PYK1-1能通过能量代谢影响雌虫卵巢发育和Vg与VgR表达,进而调控异色瓢虫生殖力.
    • 姜辉; 刘德风
    • 摘要: 男性的生殖力是到了青春期以后开始发育的,睾丸的生精细胞逐渐成熟,产生正常的精子。男性不像女性有闭经,理论上讲,男性的生殖能力始终是存在的。现实中,也有80多岁有生育能力、生孩子的男性。总体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生殖能力是逐渐下降的,而下列7个因素可改善男性生育力。1.体育锻炼。从整体上看,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同时,适当锻炼还可改善"睾丸环境",刺激精子生成,提高精子的质量。
    • 熊成(编译)
    • 摘要: 一、雄蜂生殖生物学研究概述精子形成发生在雄蜂幼虫期后期和预蛹期,精子分化发生在蛹期。精子形成始于胚胎形成和精巢的发育。精巢由精小管组成,精小管中充满初级精原细胞或未分化的生殖细胞。在幼虫发育的最后阶段(第5日龄),初级精原细胞经历4次有丝分裂形成16个次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经历一系列有丝分裂成为初级精母细胞。从幼虫期后期到预蛹期,精子形成包含两轮减数分裂。第一次减数分裂发生在幼虫期后期,第二次减数分裂发生在预蛹期。
    • 陈旭; 田仁斌; 徐庆宣; 李姝; 王甦; 臧连生; 肖达
    • 摘要: 【目的】为了探究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DC)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生殖力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将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DDC基因(HaDDC)抑制表达,成虫羽化后第8天开始统计20 d内累计产卵量及产卵后第3天统计子代卵孵化率。同时解剖异色瓢虫雌成虫卵巢,观察比较处理组(dsHaDDC注射组)和对照组(dsGFP注射组)羽化后第8天成虫卵巢组织形态并统计卵巢管数量;观察比较处理组和对照组羽化后第14和20天成虫卵巢管中卵的发育情况。【结果】异色瓢虫雌雄成虫HaDDC基因均通过RNAi被抑制表达后,成虫20 d内累计产卵量为38.67±7.80粒,与对照组(371.33±84.31粒)相比显著降低;雌成虫或雄成虫HaDDC基因被抑制表达后,20 d内累计产卵量分别为135.50±28.38和76.00±14.00粒,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HaDDC基因均被抑制表达的雌雄成虫交配后,其子代卵孵化率为0。异色瓢虫成虫羽化后第8天,处理组中雌虫的卵巢组织形态和卵巢管数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羽化后第14天的异色瓢虫成虫卵巢形态饱满,双侧卵巢管中有卵母细胞发育,但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卵巢组织中未见成熟的卵粒。【结论】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初步判断多巴脱羧酶通过参与异色瓢虫卵母细胞到成熟卵粒的发育过程,进而调控其生殖力
    • 田鑫月; 胡英露; 李文博; 高宇; 史树森
    • 摘要: 【目的】为明确大豆荚发育程度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成虫存活及生殖力的影响。【方法】在室内24°C±1°C恒温下,用不同日龄(5,15,25,35和45日龄)离体鲜豆荚饲喂点蜂缘蝽,测定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单雌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和不同日龄豆荚籽粒中脂肪、总蛋白和总糖含量,分析点蜂缘蝽成虫的生物学参数与不同日龄豆荚籽粒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所取食豆荚日龄的增加,点蜂缘蝽成虫的平均寿命、产卵期、单雌产卵量呈先增加然后下降的趋势,而产卵前期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当饲喂35日龄豆荚时,点蜂缘蝽成虫寿命最长(56.90±9.47 d),产卵前期最短(6.00±0.58 d),产卵期最长(29.67±6.61 d),单雌产卵量最高(129.56±36.53粒),且与取食其他日龄豆荚的成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点蜂缘蝽成虫寿命、产卵期、单雌产卵量均与豆荚籽粒脂肪和总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产卵前期与豆荚籽粒脂肪和总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大豆荚发育程度对点蜂缘蝽成虫寿命及生殖力等生物学参数具有显著的影响,35日龄豆荚对点蜂缘蝽成虫存活和繁殖最为有利。
    • 李卫杰; 梁冬丽; 刘永忠; 王朝霞; 乔中东; 徐汪节
    • 摘要: 目的建立生殖细胞特异性敲除去泛素化酶Usp16小鼠,并分析其生殖表型,探究Usp16是否在精子发生过程发挥功能。方法首先,将Vasa-cre转基因小鼠与Usp16条件性小鼠(Usp16flox/flox)杂交获得生殖细胞特异性敲除Usp16小鼠;其次,利用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睾丸中Usp16表达;并通过合笼交配、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和HE染色法进行生殖表型分析。结果成功获得了生殖细胞特异性敲除Usp16纯合子(Usp16flox/flox/Vasa-cre+),及杂合子小鼠(Usp16flox/wt/Vasa-cre+)。与野生型相比,Usp16flox/wt/Vasa-cre+雄鼠生殖表型没有显著性变化,但与纯合子雄鼠交配的雌鼠受孕率仅为7%,精子数量减少约79%,活力下降约87%,精子畸形率高达83%,睾丸曲细精管中出现多核细胞,附睾中早熟精子数增多了约3倍。结论小鼠睾丸内生殖细胞Usp16纯合敲除会严重降低精子质量,从而降低雄性生育能力。
    • 张德利; 游华建; 鲁增辉; 涂永勤; 陈仕江
    • 摘要: 为明确交配时长、性比、密度及温度对贡嘎钩蝠蛾Thitarodes gonggaensis交配、产卵、孵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交配时长、不同性比、不同成虫密度、不同交配温度对成虫交配、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正常交配时长差异较大,交配时长为22~270 min,平均交配时长为90.85 min,均能够完成正常的产卵,平均孵化率达90.83%以上,人为干预交配时长对成虫产卵量没有影响,但对交配40 min以内处理的孵化率显著低于正常交配处理,因此,在繁殖虫种过程中,交配时长不足40 min以内的成虫避免人为干扰交配,导致成虫分开,以保证交配顺利完成;通过控制性比发现,雌雄蛾性比对产卵量无显著影响,但偏雄性组的交配率和孵化率均显著高于性比大于1.25:1的偏雌性组,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如果雄虫多余雌虫的情况下,交配性比建议维持在1:1至1:1.5之间,如果雄虫不足,则可以将已交过的雄虫放回交配箱与未交的雌虫继续交配;成虫密度对产卵量、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对交配率有一定的影响,密度过高会导致交配率下降;交配温度对成虫的交配时长、产卵量、孵化率均有显著影响,温度≤15°C处理交配成虫后其交配时长、产卵量、孵化率均显著高于温度20°C以上处理,最佳的交配温度维持在10°C条件下,交配时长最长,产卵量、孵化率最高.
    • 王莉; 丛林; 冉春; 程明明; 傅云梅; 方云洪; 魏志堂; 成禄艳; 雷双; 丁莉莉; 于士将
    • 摘要: [目的]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毒死蜱抗性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抗药性捕食螨田间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室内采用药膜法测定毒死蜱对巴氏新小绥螨的毒力,以半致死浓度(lethal medium concentration,LC50)为选择压力,对巴氏新小绥螨敏感种群进行逐代汰选.应用生命表法分析毒死蜱抗性获得对巴氏新小绥螨相对适合度(relative fitness,Rf)的影响.采用Holling Ⅱ模型拟合分析不同温度下巴氏新小绥螨毒死蜱敏感和抗性品系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卵和雌成螨捕食功能反应差异.[结果]经过21代抗性筛选,获得了抗性倍数为34.77倍的巴氏新小绥螨毒死蜱抗性品系.抗性获得对巴氏新小绥螨各发育历期、子代雌性比例和捕食功能反应等特征均无明显影响,但产卵期和雌成螨寿命有所缩短.在15°C时,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均无法完成整个世代周期.在25°C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单雌产卵量均最高,分别为41.64±1.04和38.80±0.93粒/雌,两者差异显著;该温度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产卵期均最长,分别为24.82±1.50和21.34±1.26 d,两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30°C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世代周期均最短,分别为6.62±0.23和6.53±0.13 d.同时,该温度条件下,巴氏新小绥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对柑橘全爪螨的捕食能力均最强,其中对卵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56.25和140.85粒,对雌成螨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23.10和22.32头.就相对适合度而言,巴氏新小绥螨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在25和30°C时略低于敏感品系,但在20和35°C时略高于敏感品系.[结论]总体而言,巴氏新小绥螨毒死蜱抗性获得对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巴氏新小绥螨抗性品系筛选及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利娜; 路慧
    •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人工饲料蛆组配方与人工饲料蛹组配方饲喂龟纹瓢虫幼虫,并以大豆蚜饲养的幼虫作为对照,研究比较幼虫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能力和雌虫产卵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蛆组配方、蛹组配方饲喂所得雄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与对照一样,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对照组龟纹瓢虫雄成虫对大豆蚜的处理时间短于人工饲料组,日最大捕食量、攻击系数均高于人工饲料组.以大豆蚜饲喂对照和人工饲料组羽化的成虫,对雌虫产卵力测定表明,蛆组配方的雌虫生殖能力各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单雌产卵总数为916.2粒,雌虫寿命可达64.1d;蛹组配方的雌虫产卵前期、雌虫寿命与对照差异显著,单雌产卵总数为684.7粒,雌虫寿命53.9d.
    • 李飞飞; 王贝贝; 赖颖芳; 杨菲颖; 尤民生; 何玮毅
    • 摘要: [目的]RNA甲基化是基因转录后水平表观修饰的主要形式,参与了众多重要的细胞学过程.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寡食性害虫,与RNA甲基化相关基因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克隆小菜蛾的RNA甲基化蛋白同源基因fl(2)d,鉴定其表达模式,并敲除该基因以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小菜蛾基因组网站查找fl(2)d基因序列,PCR扩增其蛋白质编码序列(CD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个体以及成虫生殖腺中fl(2)d的相对表达量;运用CRISPR/Cas9结合卵的显微注射技术,对小菜蛾fl(2)d进行编辑;将fl(2)d被编辑过的成虫与野生型成虫杂交,并对其产生的后代进行近交,筛选fl(2)d突变品系;观测并比较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遗传特性、生物学参数和表型的差异,明确fl(2)d的功能.[结果]克隆得到长度为912 bp的fl(2)d CDS,fl(2)d在雌蛹、雌成虫和卵中的表达量较高,雄成虫和雄蛹的表达量较低,幼虫期的表达量最低,成虫卵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通过向小菜蛾的卵注射靶向fl(2)d的向导RNA(sgRNA)和Cas9蛋白的混合物,对所产生的阳性后代进行10代的单对近交筛选,获得3种杂合的移码突变品系,分别缺失了4个(Δfl(2)d213-4)、5个(Δfl(2)d213-5)和7个(Δfl(2)d214-7)碱基.在上述品系的筛选过程中,发现了6只缺失4个碱基的纯合突变个体,2只缺失5个碱基的纯合突变个体;缺失4个碱基的纯合个体成功配成了两对,近交未产卵;剩余的2只缺失4个碱基的雄性纯合个体和2只缺失5个碱基的雄性纯合个体分别与同世代的雌性杂合突变个体近交后仍未产卵.说明fl(2)d纯合突变的个体存活率极低,且可能无法产生后代.通过分析后代基因型的分离比,发现杂合突变个体近交以及杂合突变个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突变个体与野生型个体的比例分别略小于2和1,说明fl(2)d杂合突变会影响小菜蛾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导致部分个体死亡.杂合突变体后代中含有突变的雌雄个体比例接近1﹕1(P<0.05),推测小菜蛾fl(2)d可能与性别决定无关.只要是有突变品系小菜蛾所参与的交配,雌成虫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均显著低于野生型(P<0.01),所产的卵多数发育异常,表现为失水皱缩、不能正常孵化.通过对成虫的生殖腺进行解剖,发现在野生型雌成虫与突变体雄成虫交配后,卵巢内卵的附着量较未交配的个体明显减少;未交配的突变体雌成虫卵巢内卵的附着量亦少于野生型,而突变体雄成虫的精巢未见明显异常.部分能够孵化的杂合突变个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变,导致不能正常完成整个世代;另外一些杂合突变个体未见异常,可以将突变类型遗传给后代.根据上述发现,提出了基于fl(2)d的小菜蛾遗传防控模型.[结论]fl(2)d参与小菜蛾的生殖过程和胚胎发育,突变后显著影响后代种群数量,是开展小菜蛾遗传控制的理想靶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