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物器官

植物器官

植物器官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林业、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8646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中学生物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6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 暨第六届立体图象技术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等;植物器官的相关文献由510位作者贡献,包括郭新宇、肖伯祥、陆声链等。

植物器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8646 占比:99.89%

总计:108767篇

植物器官—发文趋势图

植物器官

-研究学者

  • 郭新宇
  • 肖伯祥
  • 陆声链
  • 李云海
  • 李东升
  • 温维亮
  • 关欣
  • 段朋根
  • 王传宇
  • 王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盟; 郑俊鸣; 李磊; 荣俊冬; 洪小龙; 陈礼光; 何天友; 陈凌艳; 郑郁善
    • 摘要: 为了解滨海沙地观赏竹生长的限制元素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对8种观赏竹叶片、小枝和细根不同方位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种观赏竹叶片的C、N、P含量分别为472.98、22.34、1.36 g·kg^(-1),小枝的C、N、P含量分别为451.35、7.25、1.19 g·kg^(-1),细根的C、N、P含量分别为443.98、10.07、1.01 g·kg^(-1);叶片和细根的C∶N、C∶P相对较小,表明其对土壤中N、P的利用效率较低;方位对叶片、小枝和细根的N含量,小枝和细根的P含量,叶片、小枝和细根的N∶P、C∶P均有显著影响;叶片的C、N、P含量和N∶P显著大于小枝和细根;灌木竹的C含量、N∶P、C∶P显著大于乔木竹.‘绿竹’和‘矢竹’的生长受到N限制,‘福建茶秆竹’、‘鼓节竹’、‘实肚竹’和‘四季竹’的生长受到P限制,而‘花吊丝竹’和‘青丝黄竹’的生长受到N和P的共同限制.由此表明不同竹种器官的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和适应方式存在差异.
    • 辛雅彬; 宋希明; 王飞; 高孝威
    • 摘要: 探究大兴安岭不同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杜香-兴安落叶松原始林植物器官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元素含量变化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比较兴安落叶松不同器官(叶、枝、干、根)和土壤C、N、P含量及比值的差异,探究其随林龄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有机碳含量在叶片和枝条中呈上升趋势,细根中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树干中变化不明显。全氮和全磷含量依次为:叶片>细根>主干>枝条和叶片>细根>枝条>主干,随林龄增加,主干和细根中全氮含量先下降后升高,枝条和主干中全磷含量呈上升趋势;随着林龄增加,0~60 cm土层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为中龄林>近熟林。C/N比值在中龄林和成熟林中随土层深度加深而上升,C/P、N/P比值则相反。C/N比值在近熟林中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加深而显著下降,C/P、N/P比值则逐渐上升。林龄变化是影响植物器官与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值的重要因素,而植物器官和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土壤养分对乔木器官3种成分影响较小,更多的是植物体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
    • 刘梦芸; 甘先华; 张卫强; 李一凡; 黄芳芳; 黄钰辉; 周毅; 陶玉柱
    • 摘要: 选取2年生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 幼苗,分别按照田间持水量的75%~80%、55%~60%、35%~40%、15%~20%设置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银叶树幼苗生物量的分配和不同器官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宜水分相比,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叶、茎、根的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但根冠比显著增加。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叶N浓度、根N浓度、叶C:P和N:P显著增加,叶P浓度、叶C:N、根C:N、根C:P显著降低。干旱胁迫环境下,根、茎、叶之间的N或P浓度正显著相关(P0.05)。综上,干旱胁迫显著影响了银叶树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格局,影响了叶和根的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银叶树幼苗不同器官间的N、P在环境胁迫下仍存在较强的协变性。
    • 霍怀成; 曹秀文; 刘锦乾; 王飞; 齐瑞; 赵阳; 张涛; 陈学龙; 王若鉴; 要静
    • 摘要: 为明确甘南白龙江2种次生林各器官C、N、P、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掌握养分元素在不同次生林分配格局及各器官养分受限状况等情况,对该地区红桦和辽东栎2种主要次生林各器官(根、主干、各级枝、叶片)进行取样,分析其含水率、C、N、P和K含量以及各元素之间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2种次生林叶片含水率最大,红桦各器官含水率在34.09%~59.01%,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一级枝>根>二级枝>三级枝,辽东栎各器官含水率在33.98%~52.66%,叶片>根>一级枝>二级枝>三级枝>四级枝,叶片含水率均最高,其次为根,枝级越高含水率越小。2)2种次生林叶片的C、N、P、K含量最高。辽东栎C含量在387.19~529.64 g·kg^(-1),叶片C含量最高,其他各器官含量相差不大,C属于弱变异。N含量在5.03~19.54 g·kg^(-1),从大到小依次是叶片>三级枝>四级枝>根>二级枝>一级枝>主干。叶片P和K含量也是最高,除根的K含量以外,其他器官都表现出2种元素含量从形态学的下端到上端依次增加。N与K含量呈显著性相关,P变异系数较大,属于强变异。红桦C、P和K变化一致,除根以外,从主干到叶片3种元素含量依次增加,P含量从根到叶片依次增加,C变异系数最小属于弱变异,K含量属于强变异。3)2种次生林叶片的C∶N、C∶P、C∶K和P∶K最小,N∶P最大。红桦叶片的N∶K也是最小,C∶N与N∶K呈显著性负相关,C∶P与N∶P以及C∶K与N∶K呈显著性正相关。辽东栎的N∶K除叶片,从根到四级枝依次减小,C∶P与N∶P呈显著性正相关,C∶K与N∶K和P∶K也呈显著性正相关。由此可见,甘南白龙江2种次生林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与相应器官的功能结构密切相关。
    • 丰玥; 杨雪纯; 刘嘉元; 李琳; 刘福德; 李德生
    • 摘要: 滨海湿地位于海陆交错地带,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探究滨海湿地植物中矿质元素的分布及迁移特征,有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滨海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这一关键过程。本文以天津滨海地区7种常见的湿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P、K、Na、Ca、Mg、Al、Fe、Cu、Sr、Zn、Mn、Cr等12种矿质元素在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分布与迁移特征。结果表明:Ca、Mg、Al、Fe、P在植物叶片和根系中的含量显著高于Sr、Zn、Mn、Cr、Cu、K、Na等矿质元素,且不同植物之间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多与其抗盐和磷吸收的能力有关。所有植物中,大蓟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弱,但转移能力强,狗尾草则趋势相反。其它如柽柳、刺儿菜、碱蓬、青蒿、盐地碱蓬等植物对多种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转移能力均较高。相关分析表明12种元素组成的66对元素中,仅有14对元素密切相关,矿质元素之间的这种耦合与拮抗关系与植物自身代谢和不同器官的需求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2种矿质元素根据功能可大致划分为三个组合,而碱蓬与盐地碱蓬在盐离子的吸收和转移功能上与其他植物明显不同。
    • 柳佳莹; 黄丽婷; 郑俊鸣; 荣俊冬; 陈礼光; 李士坤; 郑郁善
    • 摘要: 为充分了解毛竹林不同器官化学计量的年龄动态特征及异速生长,以1~12年生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枝叶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年龄动态变化及异速生长特征。结果表明:4年生毛竹枝条的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1~3年生、5年生和8~11年生毛竹枝条;1年生毛竹叶片与枝条的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2~12年生叶片与枝条,1年生毛竹蔸根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4~12年生毛竹蔸根;10年生毛竹蔸根m(C)∶m(N)显著高于1~7年生、9年生和11~12年生毛竹蔸根,10年生毛竹蔸根m(C)∶m(P)显著高于1~6年生与11~12年生毛竹蔸根。毛竹不同器官C、N、P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比之间存在密切的耦合关系,其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的变化主要与器官类型有关,且毛竹不同器官之间多为显著性异速生长。
    • 温晨; 杨智姣; 杨磊; 李宗善; 卫伟; 张钦弟
    • 摘要: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元素平衡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方法,明确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植物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对揭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中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重要意义,可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类型的选择提供可行性依据.以典型半干旱黄土小流域3种植被恢复方式下(天然荒草、自然恢复、人工恢复)的5种植被类型(长芒草草地、赖草草地、苜蓿草地、柠条灌丛、山杏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下叶、茎、根及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 表明:1)植物不同器官和植被类型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都具有显著影响,C、N、P含量在5种典型植被中均表现为叶>茎>根.人工恢复植被各器官C、N含量及N∶P均显著高于天然荒草地,与自然恢复植被无显著差异;其中,在人工恢复植被中山杏各器官C含量最高,柠条各器官N含量最高.叶、茎、根的C∶N则表现为自然恢复植被显著高于人工恢复植被与天然荒草地.P含量、C∶P则在不同植被恢复类型间无显著差异.2)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具一定差异.人工恢复植被土壤C、N、P含量及C∶P、N∶P均为最高,显著高于自然恢复植被土壤;人工恢复植被中柠条土壤C、N含量及C∶P、N∶P均显著高于其他植被土壤.土壤C∶N在各植被类型间无显著差异.3)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C、N、P含量在植物叶片与土壤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说明植物自身生长特性影响着养分在植物与土壤间转化与传递.以5种典型植被整体来看,植物叶、茎、根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彼此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在植物与土壤间,植物各器官N含量与土壤C、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植物各器官N∶P与土壤N∶P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该黄土小流域生态系统中植物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 关欣; 黄苛
    • 摘要: 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是亚热带地区最典型的人工林植被类型。按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的统一规范,通过对野外固定样地的凋落物进行长期观测,本数据集整理了2005–2015年我国杉木人工林中心产区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的回收量及现存量月动态数据(枯枝、枯叶、落果(花)、树皮、苔藓地衣及杂物的干重)。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动态数据集的建立与共享,可为我们认识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生态过程,合理安排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撑,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类型人工林凋落物研究提供本底资料,推动亚热带地区森林养分循环、碳循环研究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发展。
    • 王婷; 张世鑫; 潘凤溜; 彭小列; 田维敏; 刘世彪
    • 摘要: 以药食两用植物绞股蓝为材料,研究了植物激素乙烯对绞股蓝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及皂苷含量的影响.该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乙烯利处理后绞股蓝不同器官中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GpFPS、GpSS和GpSE的表达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及HPLC技术,测定了乙烯利处理对绞股蓝总皂苷和皂苷单体Rb1、Rb3和R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施乙烯利能够不同程度地上调GpFPS、GpSS和GpSE基因的表达水平,且3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在不同器官间不同,而在同一器官中相似.(2)在乙烯利处理后3 d,所测各器官中的总皂苷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上升,其中根、成熟叶和幼叶达到显著水平,但3个皂苷单体在不同器官中的增加或降低并不一致,以Rb3含量最高.该结果为探索利用植物激素调控绞股蓝皂苷次生代谢提供了参考.
    • 林啸
    • 摘要: 在闽西山区九龙江流域,以河岸缓冲带植物杂交狼尾草、红花檵木、红叶石楠为研究对象,分析茎、叶中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植物对碳、氮、磷的累积量,对九龙江缓冲带不同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红花檵木、红叶石楠,单位面积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分别为47.12、4.32、25.85 kg/m2,年际间增加量分别为58.21、2.59、6.02 kg/m2;不同植物及各营养器官C、N、P含量分布,均表现为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杂交狼尾草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余2种植物(P<0.05);杂交狼尾草叶片的C:N、C:P显著低于红花檵木和红叶石楠(P<0.05),杂交狼尾草对氮磷的利用效率不占优势;杂交狼尾草的碳氮磷累积增长率分别为201.88%、351.53%和569.45%,高于红花檵木与红叶石楠.该研究结果可为九龙江流域的面源污染治理以及河岸植物缓冲带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