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旱涝

旱涝

旱涝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882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6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76篇;相关期刊334种,包括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报、山东气象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旱涝的相关文献由1640位作者贡献,包括延军平、徐祥德、陈晓宏等。

旱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6 占比:87.98%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3.40%

专利文献>

论文:76 占比:8.62%

总计:882篇

旱涝—发文趋势图

旱涝

-研究学者

  • 延军平
  • 徐祥德
  • 陈晓宏
  • 严登华
  • 何金海
  • 张先恭
  • 张金云
  • 李跃清
  • 罗丙伍
  • 黄嘉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窈; 彭劲洪; 何彬; 毛文书; 杨鑑斌
    • 摘要: 基于1961—2016年逐年华南春季SPEI指数,采用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EOF分解等方法,讨论华南春季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华南春季在20世纪60年代处于干旱期,70年代至90年代初处于雨涝期,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出现大幅度旱涝转换,以后又进入干旱期。华南春季1983年以前呈现趋湿润化;在1983年经历了由上升到下降的显著突变,后呈现趋干旱化;在2011年经历了由下降到上升的显著突变,后呈现趋湿润化。(2)在周期特征上,华南春季旱涝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存在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前中期和90年代存在4~6年的显著周期变化。(3)华南春季SPEI指数的多年变化趋势并不显著,仅韶关具有显著洪涝化趋势、南宁具有显著干旱化趋势。(4)SPEI指数EOF分解第1模态揭示华南春季旱涝在空间上为全区一致型,第2模态为东西反位相变化型。
    • 江洁; 周天军; 张文霞
    • 摘要: 在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极端降水事件及洪涝、干旱等次生灾害近年来频发,严重影响生态系统、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基于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数专家组(ETCCDI)定义的10个降水指数,利用中国台站日降水资料,系统分析了1961~2017年中国及九大流域片降水变化情况,并利用空间场显著性检验考察不同降水指数的显著变化是否与外强迫作用有关。结果表明,各降水指数的变化具有区域性特征。整体而言,全国范围内平均降水、降水强度、极端强降水和连续性强降水呈增强趋势的台站数多于呈减弱趋势的台站数,呈显著增强趋势的台站占比不可能仅由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引起,还受到外强迫的影响。此外,中国大部分站点连续干旱日数(CDD)减少,观测中CDD呈显著减弱趋势的台站占比也与外强迫作用有关。九大流域片中,内陆河片能够观测到平均降水、降水强度、极端强降水和连续性强降水的增多以及连续干旱日数的减少,有洪涝灾害增多的风险,且上述变化可归因为外强迫的作用。长江流域片、东南诸河片和珠海流域片平均降水、极端强降水和连续性强降水均增强,其中强降水的变化与外强迫作用有关。西南诸河片极端强降水增强,但大部分站点CDD呈增加趋势,有干旱增加的风险。黄河流域片、海河流域片、淮河流域片及松辽河流域片的大部分站点及区域平均结果中,降水指数多无显著变化趋势。增暖背景下,不同流域片呈现出不同的降水变化特征,将面临不同的气候灾害风险。
    • 李江南; 丑洁明; 赵卫星; 李芫梦; 徐源; 孙铭扬; 杨帆
    • 摘要: 近几十年来我国旱涝事件频发,同时农业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产业部门,因此本文基于“敏感性—暴露度—适应力”脆弱性评估框架,选取敏感性、暴露度与适应力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别对1991~2019年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干旱和洪涝敏感性、暴露度、适应力及脆弱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干旱高敏感地区分布在湖北、湖南等中南省份,而洪涝高敏感地区分布在沿海省份海南、上海和江苏,旱涝高暴露地区均分布在甘肃、河南、黑龙江,旱涝低适应力地区包括西南省份西藏、重庆、贵州和云南。总体而言,我国农业生态系统旱涝脆弱性呈现从中部向四周减弱趋势,中部省份河南和湖北属于旱涝高脆弱性水平,建议中部省份通过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态结构,开发和采取针对旱涝灾害的应变种植、饲养和作物保护技术等措施来降低和适应其高脆弱性。
    • 彭窈; 谭勇展; 蒋熙; 彭劲洪; 苏艳雯
    • 摘要: 基于1961—2016年华南春季42个站点的Pa指数、Z指数、SPI、SPEI,采用相关分析、正态分布检验等方法,结合历史旱涝灾害实况,讨论各旱涝指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在区域旱涝指数的时间变化和旱涝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上,SPEI更容易识别旱涝发生,敏感性强;Pa指数识别旱涝发生的能力较弱,敏感性差,识别的旱涝等级偏低。(2)从区域指数和42个站点指数的正态分布检验发现,SPI的检验结果较差,SPEI的检验结果最优,旱涝等级划分较为合理。(3)分析佛冈、徐闻、河池的各指数特征,认为Pa指数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差、等级划分不合理;Z指数和SPI能大致描述华南春季旱涝特征,但不能体现蒸散作用的影响;SPEI敏感性强,可以识别降水和气温差异对于旱涝的影响,能够表现旱涝的局地差异性。综合认为,SPEI较为适用于研究华南春季旱涝气候。
    • 王向前
    • 摘要: 近年,新乡市的农业生产多次遭遇极端天气,特别是夏季高温干旱少雨、冬春寒旱相加等现象持续发展,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严重威胁人畜饮水安全和农作物生产需要。面对严峻形势,正确评估全市农田抗旱抗灾能力,制订预案,未雨绸缪,对全市农业持续健康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新乡市农田抗旱能力评估(一)常年降雨分布不均,旱涝频繁新乡市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少雨天气爽,四季分明,旱涝频繁。
    • 孙桂凯; 王熙财; 马龙; 黄瑞; 王蕾; 莫崇勋
    • 摘要: 为了解西南岩溶区流域的降水及旱涝变化特征,选用澄碧河流域1979—2019年12个地面站点实测逐月降水资料,采用Sen斜率估计法、小波周期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及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1 a间澄碧河流域年降水量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以30 a为主周期;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并且呈不显著变化;降水量整体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的格局。EOF分析发现流域呈现出三种降水模式,其主要以全流域降水变化一致为主,其余两种模式均呈现出相反的降水变化。澄碧河流域干旱事件向洪涝事件转变发生在1994年,流域洪涝发生频率大于干旱发生频率,旱涝事件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性。研究结果对流域防范旱涝灾害具有参考意义。
    • 段春青; 陈晓楠; 许新勇; 靳燕国
    • 摘要: 为分析区域旱涝变化规律,在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计算旱涝程度的基础上,利用小样本数据分析的信息扩散技术,对旱涝发生的频率和趋势特性进行研究,并新提出信息扩散加权一阶局域法的混沌时间序列旱涝预测模型。以西安市为典型研究区,根据1951—2015年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选取该区域玉米成熟期9月份为研究时段,分析该区域不同程度旱涝发生的频率分布规律、趋势变化规律及趋势预测情况等。研究表明:(1)发生中旱及以上程度的干旱频率约19.5%,发生中涝及以上程度的渍涝频率约17.5%;(2)1951—1962年呈偏旱趋势,1963—1986年呈偏涝趋势,1987—2002年又呈偏旱趋势,2003年后再次呈偏涝趋势;(3)旱涝序列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为0.1492。利用新的混沌预测模型对1985—2002年旱涝趋势逐年滚动预测,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验证了信息扩散加权一阶局域法的有效性。
    • 郭恩亮; 王永芳; 王蕊; 阿如娜; 张耀东
    • 摘要: 【目的】识别吉林省玉米生长季内不同生育期的旱涝时空演变特征。【方法】利用吉林省27个气象站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在基于分段函数估算逐日作物系数(K_(c))的基础上,计算各站点逐日改进型作物水分亏缺指数(mCWDI),然后利用气候倾向率和重心转移等方法对吉林省玉米生长季旱涝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吉林省玉米干旱频率呈现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玉米生育初期至发育期的干旱频率呈减少趋势,而生育中后期干旱呈增强趋势,东南地区雨涝频率在玉米生育前期和后期较高,在玉米发育期较低。同时,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雨涝频率增速高于其他地区。【结论】吉林省玉米生育初期至发育期的干旱频率呈减少趋势,而玉米生育中后期呈增强趋势,中部地区雨涝频率增速高于其他地区。
    • 国世友
    • 摘要: 为了解全球变暖下的三江平原旱涝演变规律,利用1961-2020年三江平原、1961-2100年CM IP6模式6-8月降水量资料,基于Z指数,采用线性趋势法、M ann-Kendall法分析三江平原夏季旱涝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20年三江平原夏季呈弱的雨涝趋势,Z指数上升速率0.061·10 a-1;在月份上,6月、7月、8月均为弱的雨涝趋势,6月上升最快,7月最小,但变化趋势不明显.旱涝变化趋势具有阶段性,夏季及8月干旱发生频率大于雨涝频率,强度弱于雨涝;6月干旱发生频率小于雨涝频率,强度弱于雨涝;7月干旱发生频率、强度与雨涝的相当.在SSP245情景下,2021-2100年三江平原夏季呈明显雨涝趋势,Z指数将以0.13·10 a-1速度上升,比1961-2020年明显偏快.从月份来看,6月、7月、8月也为雨涝趋势,与1961-2020年相比,6月雨涝趋势略有减小,7月、8月明显增大.与1981-2010年相比,夏季及各月雨涝年将明显增多,干旱年份减少.分析得到的旱涝规律可为制定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 曹永强; 路洁; 李玲慧
    • 摘要: 近年来辽宁省深受旱涝灾害的影响,明确其时空演变特征对进一步制定防灾减灾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9—2018年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指数),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线性倾向率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辽宁省近30年来旱涝演变及持续性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通径分析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来辽宁省经历涝-旱-涝的演化过程,辽西干旱化显著,变涝趋势最显著的是辽中和辽北,其次是降水量最丰富的辽东;(2)从中度及以上旱涝灾害频率看,1999—2008年为典型的干旱时段,而2009—2018年则为偏涝时段,旱涝事件发生频率春季>冬季>秋季>夏季;(3)持续性干旱事件强度变小,主要发生在春季.持续性洪涝事件呈增加趋势,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4)降水量是影响旱涝变化的主要因素,蒸散量次之,气温是通过影响降水量和蒸散量进而影响旱涝变化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