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虫螨腈

虫螨腈

虫螨腈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24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3393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农药科学与管理、广西植保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3暨第八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等;虫螨腈的相关文献由67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佛祥、朱刚、王礼文等。

虫螨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3393 占比:99.63%

总计:33517篇

虫螨腈—发文趋势图

虫螨腈

-研究学者

  • 陈佛祥
  • 朱刚
  • 王礼文
  • 张志伟
  • 王振江
  • 刘刚
  • 张少武
  • 王锡峰
  • 冷忠国
  • 朱卫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1.茶小绿叶蝉。日常要维护茶园周边自然植被,间作显花草本和木本植物,为蜘蛛类、寄生蜂类天敌提供庇护场所。生产季适时分批勤采,清除茶树行间杂草,控制虫口基数。可选用印楝素、藜芦碱、茶皂素、球孢白僵菌、茚虫威、联苯菊酯、虫螨腈、噻虫,高氯氟等药剂进行防治。2.灰茶尺蠖(茶尺蠖)。在茶园安装诱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成虫,每亩放置2~3套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
    • 苏正川; 卿尚飞
    • 摘要: 本试验探索了唑虫酰胺和虫螨腈对蓟马的增效作用和防治节瓜蓟马的田间使用效果。以节瓜蓟马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测定2种药剂对节瓜蓟马的杀灭作用,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判断2种药剂混合的增效作用。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NY/T1464.6-2007第6部分:杀虫剂防治蔬菜蓟马的方法设计田间小区试验,观察30%唑虫酰胺·虫螨腈悬浮剂在田间对节瓜蓟马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2种杀虫剂以1:1复配时具有很强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为156.45;30%唑虫酰胺·虫螨腈悬浮剂在田间使用具有比单独使用两种药剂的防效要更高。研究表明,唑虫酰胺和虫螨腈复配可以用于节瓜蓟马的防治,并且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 孙瑞卿; 王霞; 任鹏程; 金静; 李晋栋; 乔雄梧; 秦曙
    • 摘要: 为评价虫螨腈及其代谢物溴代吡咯腈在芥菜中的残留行为与膳食摄入风险,在山西、北京、吉林、河南、安徽、贵州6地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快速、简便的检测芥菜中虫螨腈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方法及检测芥菜中溴代吡咯腈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研究了虫螨腈及溴代吡咯腈在芥菜中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并就两种农药对中国不同人群的长期及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0.01~3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虫螨腈及溴代吡咯腈的平均回收率分别在89%~105%和97%~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2%~4%和1%~3%之间;两种化合物在芥菜叶和根中的检测方法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虫螨腈在芥菜叶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4.2~5.9 d;溴代吡咯腈的消解动态因拟合曲线符合性太差无法进行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100 g/L虫螨腈悬浮剂以推荐最高剂量(有效成分105 g/hm^(2))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5 d、采收间隔期14 d,膳食消费量为97.5%位点处,芥菜叶中虫螨腈残留对3~5岁儿童和普通人群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0.49%和2.47%,说明通过芥菜摄入虫螨腈及其代谢物残留对人体产生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小;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芥菜叶中虫螨腈对中国1~6岁儿童和普通人群均存在不可接受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且对1~6岁儿童的风险远高于对普通人群。选择不同施药方式下的最终残留量数据进行评估,将可能导致风险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差异,施药剂量或施药次数的增加会大幅提高农药残留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建议可通过延长采收间隔期的方法降低农药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水平。
    • 白亮; 马超; 赵宜君; 徐军; 陈昶
    • 摘要: 本研究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虫螨腈·多杀菌素悬浮剂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腈-缓冲盐为流动相,使用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和2489 UV-Vis检测器,在245 nm波长下对样品中的12%虫螨腈·多杀菌素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虫螨腈和多杀菌素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2和0.9998(R^(2)>0.99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43%和0.6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9%和96.29%。该方法的分离效果、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均符合分析标准。
    • 余海涛; 柳德芳; 冯忖; 杨丙连; 常一鸣; 付慧敏; 杨瑾
    • 摘要: 韭蛆是危害韭菜生长最为严重的害虫。对目前在我国农药信息网上公布的防治韭蛆类农药的登记信息进行查询,分别从种类、作用机制、有效成分、制剂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登记较多的农药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登记的防治韭蛆类农药主要是以化学农药为主,单剂以吡虫啉登记最多,混剂以噻虫胺+虫螨腈为主。
    • 李红莉; 毛宇骁; 敖存; 郑旭霞; 崔宏春; 黄海涛; 余继忠
    • 摘要: 为研究抹茶生产茶园遮阴覆盖对农药残留降解的影响,选用虫螨腈、茚虫威、联苯菊酯3种茶园常用杀虫剂,在棚式覆盖和未覆盖处理下各施药1次,于药液喷施完毕,叶片表面的药液水分挥发后(记为0 d)和药后1、3、5、7、10、15、21和30 d分别采样,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方法检测分析其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棚式覆盖和未覆盖处理下,3种农药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棚式覆盖条件下,3种农药消解速率慢于未覆盖处理,其半衰期分别比未覆盖处理长36.48%、65.05%和55.36%。
    • 樊宗芳; 陈亚平; 樊锐; 和淑琪; 桂富荣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CO_(2)浓度下虫螨腈和唑虫酰胺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花蓟马F.intonsa成虫的毒力以及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等酶活性的影响,对未来高CO_(2)浓度下进一步研究蓟马对虫螨腈和唑虫酰胺的抗性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便及时做出害虫管理策略的调整。【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正常CO_(2)浓度(400μL/L)和高CO_(2)浓度(800μL/L)环境下虫螨腈和唑虫酰胺对两种蓟马成虫的毒力[致死中浓度(LC_(50)值)和亚致死浓度(LC_(25)值)];通过酶活性分析测定这两种CO_(2)浓度下LC_(25)浓度虫螨腈和唑虫酰胺处理48 h后这两种蓟马成虫体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解毒酶[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enzyme system,CYP450)]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800μL/L CO_(2)下虫螨腈在48 h内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成虫的LC_(50)值分别为1.33和0.37 mg/L,分别是400μL/L CO_(2)下的0.68和0.66倍;LC_(25)值分别为0.60和0.24 mg/L,分别为400μL/L CO_(2)下的0.61和0.83倍。800μL/L CO_(2)下唑虫酰胺在48 h内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成虫的LC_(50)值分别为1002.64和247.66 mg/L,分别是400μL/L CO_(2)下的0.98和0.78倍;LC_(25)值分别为368.77和146.10 mg/L,分别是400μL/L CO_(2)下的2.44和1.21倍。在800μL/L CO_(2)下,LC_(25)浓度虫螨腈和唑虫酰胺处理48 h后两种蓟马成虫体内测试的各种酶活性(CYP450除外)均高于400μL/L CO_(2)下的;两个CO_(2)浓度下西花蓟马成虫体内SOD,POD,CAT以及AChE活性均显著高于花蓟马成虫体内的相应酶活性。两个CO_(2)浓度下,经LC_(25)浓度唑虫酰胺处理后,两种蓟马成虫体内的3种保护酶活性(400μL/L CO_(2)下花蓟马SOD活性除外)均显著高于对照(含0.1%吐温-80的蒸馏水处理),且800μL/L CO_(2)下西花蓟马成虫体内SOD和CAT活性均最高,分别为39.74±1.59和37.93±1.31 U/mg pro。两个CO_(2)浓度下,LC_(25)浓度虫螨腈和唑虫酰胺处理48 h后,西花蓟马成虫体内CarE活性较对照显著降低,而花蓟马成虫体内CarE活性高于对照,其中,经唑虫酰胺处理后达到显著差异;同时两种蓟马成虫体内AChE活性较对照均显著提高。【结论】高CO_(2)浓度增强了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毒杀效果,花蓟马对这两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强于西花蓟马,且西花蓟马对这两种杀虫剂的适应能力强于花蓟马。
    • 刘晓鹏; 刘秋蕊; 马翠华
    • 摘要: 为建立虫螨腈在辣椒基质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并研究虫螨腈在辣椒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PSA)净化,通过辣椒基质标准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对不同采收阶段的辣椒样品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辣椒基质中虫螨腈在20~500μ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930.5x-2.1123,r=0.9983;在0.02,0.30和0.6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辣椒基质中虫螨腈添加回收率为76.95%~106.5%,相对标准偏差为4.97%~8.29%。虫螨腈在辣椒中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两地辣椒基质中虫螨腈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山东潍坊为C=0.0849e^(-0.131t),半衰期为2.65 d;湖南张家界为C=0.1088e^(-0.152t),半衰期为2.02 d;施药后7 d,辣椒中虫螨腈降解率达100%。虫螨腈在辣椒中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两地辣椒中虫螨腈最高残留量均小于CAC规定的辣椒中虫螨腈的最大残留限量。通过建立虫螨腈在辣椒中的分析方法,研究其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量,明确虫螨腈在辣椒种植过程中施用不会造成危害性残留,为虫螨腈在辣椒上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 鲍立杰; 程斌; 吴利东
    • 摘要: 目的 总结急性甲维虫螨腈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救治体会,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收治的2例口服甲维虫螨腈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有高热、大汗,烦躁并逐渐出现意识不清表现,经治疗后1周内呈“僵冻状”死亡,并出现气管插管困难。结论 甲维虫螨腈毒性强,致死率高。对于急性中毒患者应早期行血液净化治疗并必要时可予以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 郑庆伟
    • 摘要: 为筛选出对井上蛀果斑螟有高杀虫活性的药剂,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省农作物高效栽培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与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合作在室内应用浸渍法和饲喂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和啶虫脒3种杀虫剂对井上蛀果斑螟卵、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的杀灭作用及对其存活虫态化蛹和羽化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