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乌头汤

乌头汤

乌头汤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6756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江西中医药、陕西中医、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分会第九次年会、全国第二十三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第七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九届风湿病学术大会等;乌头汤的相关文献由516位作者贡献,包括付长龙、林洁、叶锦霞等。

乌头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 占比:3.05%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6756 占比:96.76%

总计:6982篇

乌头汤—发文趋势图

乌头汤

-研究学者

  • 付长龙
  • 林洁
  • 叶锦霞
  • 林娜
  • 郑春松
  • 施旭光
  • 毛理纳
  • 王沛坚
  • 陈俊
  • 任香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锋锋
    • 摘要: 目的:研究乌头汤加减治疗对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156例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片、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头汤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20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及关节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9%(73/78),高于对照组的83.33%(6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疾病活动性评分体系(Das28)、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2/78),低于对照组的10.26%(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头汤治疗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降低关节疼痛感,改善炎症状态。
    • 郑权发; 张宇; 陈芳; 聂晶; 于莨鉴; 曾光
    •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散寒除湿”和“清热祛湿”两种治法的代表方乌头汤和四妙散分别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DBA/1小鼠的白细胞介素-17 (interleukin-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从“以方测证”角度探讨DBA/1小鼠CIA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方法复制DBA/1小鼠CI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乌头汤低剂量组、乌头汤高剂量组、四妙散低剂量组、四妙散高剂量组、甲氨蝶呤组,另设一组空白组,每组6只,连续给药35 d。观察记录关节炎指数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TGF-β及TNF-α的含量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炎症关节组织中IL-17、TGF-β及TNF-α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关节滑膜增生明显,软骨表面组织变性、坏死;关节组织、血清中IL-17、TNF-α、TGF-β表达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从第21天起给药组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下降(P<0.05或P<0.01);关节滑膜增生、关节软骨表面损伤减轻;乌头汤低/高剂量组、四妙散高剂量组、甲氨蝶呤组关节组织中IL-17、TNF-α、TGF-β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乌头汤高剂量组、四妙散低/高剂量组、甲氨蝶呤组血清中IL-17、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各给药组之间相比较:与乌头汤高剂量组比较,甲氨蝶呤组、乌头汤低剂量组、四妙散低剂量组IL-17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乌头汤低剂量组TNF-α表达升高(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乌头汤及四妙散给药均能改善CIA小鼠模型的症状。对相关炎症因子的抑制,可能是乌头汤及四妙散的作用机制之一,推测DBA/1小鼠CIA模型或许兼有“寒痹”与“热痹”的属性。
    • 吴挺超; 岳仁宋; 何茗苠; 吴绍祺
    • 摘要: 目的:探讨现代医家运用乌头汤治疗杂病的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取应用乌头汤的医案并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 Statistics软件对医案数据进行挖掘。结果:共检索到乌头汤医案165个,疾病诊断涉及诸多慢性病种,其中绝大部分为经络肢体病证。证候诊断中寒湿阻滞证占比最多,四诊统计结果显示多数患者的主诉与疼痛相关,淡白舌、薄白苔和弦脉是出现频次最多的舌脉记录。乌头汤原方中最常被删减的药物是蜂蜜,高频辅助用药共有20种,聚类分析发现高频辅助药物中的6个潜在药对组合,相关分析发现川乌和白芍的剂量可能会影响川乌先煎时长。结论: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分析的乌头汤应用规律,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乌头汤提供方证对应和加减用药的参考。
    • 鞠晓伟; 罗宗键; 吴晓光; 黄涛
    • 摘要: 目的观察乌头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解放军第989医院收治的风寒湿痹证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头汤加减。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1,JOA)膝关节功能评价法、骨关节炎评分法(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Index of severity for osteoarthritis,ISOA)对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病情变化进行分析,并分析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5/100)高于对照组76%(7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ISOA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WOMAC评分、ISOA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乌头汤联合塞来昔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骆颖; 王小静
    • 摘要: 目的:探讨用中医针灸疗法联合乌头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2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63例/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疗法和乌头汤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PR)的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晨僵持续时间、脊柱活动度和胸廓活动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65%)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0.98%),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PR的水平、ESR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晨僵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脊柱活动度、胸廓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联用中医针灸疗法与乌头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消除其脊柱的炎症反应,改善其脊柱的活动功能。
    • 王伟杰; 杨晓楠; 王艺霖; 潘胡丹; 刘良
    • 摘要: 目标探讨乌头汤中川乌与黄芪的增效作用及甘草联合川乌减毒作用的机制,阐明乌头汤的配伍原则。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进行相关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的检索。针对川乌毒性靶点的研究,我们主要选取了其成分中5种具有明确毒性的成分并运用瑞士的靶点预测平台(SwissTargetPrediction)进行相关靶点收集;通过基因疾病关联数据库(DisGeNET),人类基因数据库(GenCards)和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来进行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相关靶点的整理。我们将通过上述获得的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并定义相关交集靶点为潜在治疗靶点。运用可视化复杂网络(Cytoscape 3.9.0)软件实现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使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的数据库(DAVID)平台来完成相关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得到191个甘草相关的靶点,171个黄芪的靶点及103个川乌靶点(川乌中有效成分次乌头碱的靶点获得主要通过相关文献查找及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同时,我们共获得了5872个与RA发病具有相关性的靶点。经过筛选后,我们共获得了13个增效相关的靶点及9个减毒相关的靶点。其中以PGR为核心发挥增效作用靶点,KCNH2为核心发挥减毒作用的靶点。最终,对于增效相关靶点的GO分析有23个模块,其中显示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节、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质膜和蛋白质结合(P<0.01)等可能与增效作用的实现密切相关;同时,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3条与增效作用密切相关的通路[如雌激素、胆碱能突触和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有关减毒靶点的GO分析有28个模块,显示与G-蛋白偶联受体、质膜和药物结合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5条与减毒作用密切相关的通路:胆碱能突触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以及含血清素的神经突触。结论乌头汤中川乌及黄芪主要通过雌激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以调节PGR基因为核心发挥增效作用。同时,川乌与甘草则通过胆碱能突触、钙离子信号通路以KCNH2基因为核心发挥减毒作用。
    • 刘君; 李洁芳; 吴丹
    • 摘要: 目的探讨乌头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2月长沙市第四医院诊治的68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减乌头汤,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及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及RF、CRP、ESR、抗CCP抗体、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31/34)和79.4%(27/34),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9%(2/34)和14.7%(5/3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乌头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该方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余晓愉; 熊辉; 齐新宇; 向黎黎; 曾朋; 张娟
    • 摘要: 目的基于“以方测证”思维,模拟人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风寒湿痹证的发病机制,以期建立稳定的KO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A)组、单纯风寒湿刺激(B)组、单纯KOA造模(C)组、KOA造模+风寒湿刺激(D)组、乌头汤灌胃(E)组,共5组,每组10只。采用膝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复合风寒湿外环境造模,基于“以方测证”思维运用乌头汤进行验证,灌胃结束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膝关节软骨HE染色及Mankin评分、膝关节Micro-CT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浓度。结果Mankin评分显示,A、B组得分为0~1分,属于正常软骨;C、E组为4~7分,属KOA早中期;D组为7~11分,属于KOA中晚期。C、D、E组Mankin评分及TNF-α、IL-1β、IL-17A浓度较A组及B组均明显升高(P<0.05),C、E组Mankin评分及TNF-α、IL-1β、IL-17A浓度较D组均明显降低(P<0.05),B组TNF-α、IL-1β、IL-17A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与单纯KOA模型比较,采用膝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复合风寒湿外环境刺激,KOA病情的进展更快,程度更严重,模型大鼠出现类似人体KOA风寒湿痹证的表现,并且乌头汤能够减轻复合模型风寒湿干预因素的影响,缓解疾病的进程。
    • 石生友; 金海兵; 王智勇
    • 摘要: 笔者采用乌头汤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寒凝湿滞型肩周炎,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0年7月~2021年10月就诊的属寒凝湿滞型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1±8.1岁;平均病程37.7±47.2天;单侧肩痛20例,双侧肩痛1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5.3±5.4岁,平均病程40.3±30.1天。
    • 镇东鑫; 镇兰芳; 蒋敏; 石欣; 孙大芳
    • 摘要: 介绍名老中医镇万雄主任医师运用加味乌头汤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经验。风湿病以感受风、寒、湿之邪为外因,正气不足为内因。乌头汤祛湿散寒止痛之力较著,主治寒湿历节之证。镇万雄主任医师灵活运用加味乌头汤治疗回纹风湿症、肩周炎、指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获效颇丰,对临床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