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6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7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7059篇;相关期刊390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中国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河南省第二十六次儿科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第六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全国抗感染药物临床评价高峰论坛等;肺炎衣原体的相关文献由2005位作者贡献,包括余竹元、施毅、张国良等。

肺炎衣原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7 占比:11.02%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7059 占比:88.73%

总计:7956篇

肺炎衣原体—发文趋势图

肺炎衣原体

-研究学者

  • 余竹元
  • 施毅
  • 张国良
  • 王卫群
  • 吴伟
  • 黄衍寿
  • 印洁
  • 李涛
  • 贾天军
  • 饶贤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曾瑞梅; 吴亚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与肺炎衣原体(CP)感染所致肺炎患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一病原体感染所致肺炎患儿1,000例,RSV感染496例,CP感染504例,分别作为RSV组、CP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性别、年龄相匹配)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测定比较三组的血清TGF-β1、IL-17、IFN-γ、IL-10水平。结果对照组的CD4^(+)/CD8^(+)绝对计数明显低于RSV组和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56/1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组的血清IL-17、IL-10水平比CP组更高,IFN-γ水平比CP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组和CP组急性感染患儿的血清TGF-β1、IL-17、IL-10、IFN-γ水平均比慢性感染患儿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和CP感染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有一定差异,二者分别主要通过调节IL-10和IFN-γ表达来影响CD4^(+)T细胞亚群,引起细胞免疫异常。
    • 李娟; 邱菊; 刘翩; 肖丹; 刘舒; 吴欢; 王茜; 黎晓强; 王开金
    • 摘要: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性细菌,具有双相发育特点,由于其缺乏合成能量的ATP酶,需要完全依赖宿主细胞提供,但又不同于病毒,其内含有DNA、RNA两种核酸,以二分裂形式进行繁殖。目前共11属,21个种,其中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可引起肺炎,以肺炎衣原体为主,鹦鹉热衣原体引起肺炎较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之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误诊及漏诊[1]。本文旨在通过描述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王远玲; 陈林
    •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患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病原菌流行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18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留取全血,分别检测血MP、CP、LP病原体Ig M抗体,对其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RTIs患儿血清MP病原体阳性率31.72%高于CP阳性率19.89%(P0.05);3~6岁年龄段RRTIs患儿血清MP、CP、LP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32%、34.21%、17.11%高于0~2岁患儿13.64%、9.09%、2.27%,且高于7~12岁患儿21.21%、10.61%、1.52%(P<0.017,Bonferroni校正);冬季RRTIs患儿血清MP、CP、LP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58.54%、41.46%、24.39%高于春季25.49%、13.73%、3.92%,高于夏季17.95%、12.82%、2.56%,高于秋季27.27%、14.55%、3.64%(P<0.0083,Bonferroni校正)。结论:在RRTIs患儿中,MP、CP、LP三者阳性率以MP感染最高,其次为CP感染,LP最低,三者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段患儿中的易感性存在差异,病原体的流行存在季节性差异。
    • 张文青
    • 摘要: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以外的地方感染致病菌而发生的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我国多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是主要的致病菌,其他常见的病原体还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中,药物过度使用是普遍的问题,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使得病原体耐药情况严重。
    • 程福安
    •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验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7月因呼吸道感染来本院接受治疗的148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患儿血清肺炎衣原体IgM抗体,分析并比较不同性别、发病季节以及不同年龄段患儿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检出情况.结果:1481例患儿,MP-IgM检测阳性率为7.3%(108/1481),女性患儿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P0.05);1岁及以上患儿MP-IgM阳性检出率高于<1岁患儿(P<0.05),且随着患儿年龄增加其MP-IgM阳性检出率呈递增趋势.结论:该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其血清中肺炎衣原体IgM检测阳性率与患儿年龄、发病季节以及性别等均具有相关性.临床医师可依据该地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趋势,并结合患儿的具体临床表现选取合理、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案,以便对患儿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能够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合理指导,促进患儿病情恢复.
    • 唐满玲; 林慧; 陈祥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患者合并呼吸道病原体、肺炎支原体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入院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呼吸道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检测筛查,对合并感染者的病史、临床资料、诊治过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78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发现7例合并肺炎支原体,2例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者,其中1例合并两者感染,其年龄均在60岁以下,中青年多见,无性别差异,临床多为普通型感染,治疗预后均较好.结论 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合并呼吸道病原体、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感染率较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合并感染的鉴别诊断与对症治疗.
    • 袁帅; 吴移谋
    • 摘要: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是一类具有独特双相发育周期的专性胞内寄生菌.Cpn感染过程复杂且致病类型广,除引起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多个系统的慢性持续性感染.有文献报道,Cpn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Cpn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更合理地指导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张宙; 赖来清; 郭惠娴; 廖嘉仪
    • 摘要: 目的 分析2124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TI)住院患儿肺炎衣原体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儿科住院部呼吸科住院的ARTI患儿212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分析2015—2019年肺炎衣原体阳性检出率,分析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肺炎衣原体阳性检出率.结果 2015年肺炎衣原体阳性检出率低于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5、124.676、24.943、161.357,P=0.002、0.000、0.000、0.000);2015—2019年男性患儿肺炎衣原体阳性总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2,P=0.039);<1岁年龄段肺炎衣原体阳性检出率低于≥1且<3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45);<1岁年龄段肺炎衣原体阳性检出率低于≥3且<5岁年龄段,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1,P=0.442);<1岁年龄段肺炎衣原体阳性检出率低于≥5岁年龄段,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16,P=0.120).结论 肺炎衣原体是引发ARTI的主要病原体,感染率逐年上升,男性患儿阳性检出率较高,在临床鉴别诊断中需给予重视.
    • 余天会
    • 摘要: 目的对金标法在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60例疑似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收集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金标法与间接荧光法对患者的血清肺炎衣原体IgM抗体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60例检测样本,采用间接荧光法进行检测显示,阳性标本136例,阳性率为52.3%;阴性标本124例,阴性率为47.7%。以间接荧光法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酶联免疫检测法与金标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显示,金标法检测的阳性121例(92.4%)、阴性15例(11.6%),合计总符合168例(64.6%)。酶联免疫法检测的阳性46例(95.8%)、阴性90例(42.5%),总符合235例(90.4%),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标法进行肺炎衣原体抗体检验操作方法简单,且成本低廉、阳性符合率较高,但由于假阴性率也比较高,更适用于大批量的临床早期筛查与流行病学调查检验。
    • 罗明; 黄芳; 龚成; 罗琴; 李爱华; 王雪; 李茂中; 谢会; 王怡婷; 张合润
    •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15-2019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衣原体感染者的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北京市呼吸道病原体监测系统,收集全市35家哨点医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流行病学资料,采集临床标本开展肺炎衣原体检测,并对阳性标本ompA基因的VD4区序列做进化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北京市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患者中肺炎衣原体总体阳性率为0.34%(129/37460),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在每年3月升高,5月达到峰值,7月回落,持续时间约5~8个月,不同年份流行季可能提前或推迟1~2个月;每年流行季肺炎衣原体月阳性率均≥0.30%.5~44岁人群高发,其中10~14岁组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最高;<25岁患者中,随年龄增加,感染肺炎衣原体的风险增加,≥25岁患者,随年龄增加,感染肺炎衣原体的风险降低;男、女性患者阳性率分别为0.33%(68/20830)和0.37%(61/1652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6,P=0.486);普通肺炎患者中的肺炎衣原体阳性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与重症肺炎患者(x2=36.797,P<0.01);40.31%(52/129)肺炎衣原体感染者标本中检出≥1种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排名前4位依次是:流感嗜血杆菌(15份)、肺炎链球菌(13份)、鼻病毒(8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份);129份肺炎衣原体阳性标本中的101株经测序鉴定均为A型.结论 北京市肺炎衣原体每年呈单峰流行模式,流行季一般为3-7月,流行季节特征可用于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鉴别诊断,5~44岁人群好发,基因型以A型为主;如果连续2个月肺炎衣原体核酸阳性率超过0.30%,可初步认为进入肺炎衣原体高流行期;肺炎衣原体感染发生肺炎后进展为重症肺炎的概率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