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349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82篇、会议论文67篇、专利文献7059篇;相关期刊895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五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等;肺炎支原体的相关文献由11872位作者贡献,包括辛德莉、孙红妹、季伟等。

肺炎支原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82 占比:44.79%

会议论文>

论文:67 占比:0.52%

专利文献>

论文:7059 占比:54.69%

总计:12908篇

肺炎支原体—发文趋势图

肺炎支原体

-研究学者

  • 辛德莉
  • 孙红妹
  • 季伟
  • 邵国青
  • 陈正荣
  • 赵汉青
  • 陈志敏
  • 李少丽
  • 刘茂军
  • 曹兰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莫坤梅; 何玮; 陈雨彬; 康丽云; 谢建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继发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诊的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继发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研究1组(n=50)和研究2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研究1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口服治疗,用药至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结束,研究2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口服治疗,用药至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结束后的第2个月。对比三组患儿康复进程指标、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1组、研究2组康复进程指标、肠道菌群失调率、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和研究2组肠道菌群失调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结束后,三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1组和研究2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和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应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继发腹泻,可改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可改善肠道菌群,不会增加不良反应,能够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 王坤; 孔小行; 成芳芳; 田健美; 周卫芳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性肺炎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20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55例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病原菌分为细菌组和肺炎支原体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等情况。结果55例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儿,其中细菌组23例,肺炎支原体组32例。与肺炎支原体组比较,细菌组患儿年龄小,住院时间长,更易出现呼吸急促症状,需要吸氧和胸腔闭式引流的例数明显增多,而肺内形成痰栓的例数明显减少。实验室检查发现,与肺炎支原体组比较,细菌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纤维蛋白原、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胸腔积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而CD3^(+)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胸腔积液葡萄糖较肺炎支原体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胸腔积液葡萄糖、C反应蛋白4个因素可作为细菌或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肺炎旁中大量胸腔积液的有价值预测指标,临界值分别为10070.0×10^(6)/L、4542.2U/L、3.42mmol/L及63.9mg/L。结论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儿病情重,早期行胸腔穿刺抽液检查,有助于细菌或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当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儿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10070.0×10^(6)/L,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4542.2U/L,胸腔积液葡萄糖≤3.42mmol/L,C反应蛋白≥63.9mg/L时,考虑可能是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儿作为区别细菌或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指标。
    • 张苗; 黄世廷; 王涛; 王锡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高分辨力CT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MPP患儿(学龄前组70例和学龄组79例)的胸部高分辨率CT特点并归纳总结。结果:所有患儿均表现为咳嗽和/或发热。最常见的影像学征象为肺实变、支气管壁增厚、树雾征、树芽征、磨玻璃影,学龄前组分别占60.6%、34.3%、37.1%、18.6%、15.7%;学龄组分别为69.6%、39.2%、40.5%、27.8%、17.7%;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评估MPP的病变性质及范围。
    • 高城
    • 摘要: 目的分析以大叶性肺炎为临床表现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3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分为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3组,每组100例,回顾比较其各自的临床特点及差异。结果3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叶性肺炎组患儿的NEU%(4.00%)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11,P<0.05),而CRP(35.17±12.09)mg/L、LDH(388.28±125.38)U/L、ESR检测值(40.40±17.28)mm/h、心动过速(48.00%)、胸腔积液的检出率(45.00%)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叶性肺炎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吸氧率、转院外支气管镜灌洗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有独特临床特点,掌握其临床特点有利于患儿的治疗。
    • 何薇; 黄燕芳; 张俊绮
    • 摘要: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住院患者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由肺炎支原体、霉菌、细菌、病毒等因素导致,具有较高发病率,在儿科疾病中占20%以上,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肺啰音、咳嗽等为主,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健康[1]。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病季节性明显,多发于春冬寒冷季节,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将会增加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并易累及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目前,西医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以祛痰、消炎、抗感染等为主,虽可以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但存在一定不良反应,部分患儿容易反复发作,增加住院时间[2]。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缩短住院疗程为临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支气管肺炎属于中医小儿“肺炎喘嗽”范畴,主要病机为肺气郁闭,治疗以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为主[3]。鉴于此,本次研究主要研究中医外治法治疗患儿肺炎的疗效,选取了本院西医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中医诊断为肺炎喘嗽(痰热闭肺)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 李丹; 何兵; 王梦龙; 徐瑶; 万军
    • 摘要: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3例IM患儿,按照是否感染肺炎支原体分为MP阳性组和MP阴性组,比较2个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等一般资料及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反应型淋巴细胞比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EBV抗体4项、血清EBV DNA拷贝数、支原体抗体(MP-IgM)]的差异。结果MP阳性组与MP阴性组比较,男性患儿所占比例更低,住院时间更长,扁桃体肿大伴分泌物比例、淋巴细胞总数更高,肝损伤更严重,CD3和CD8百分比上升更显著,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患儿合并MP感染会导致其细胞免疫失衡加剧,加重肝功能受损程度,延长患儿住院时间。
    • 赵勇; 何梦园; 王泊林; 赵荣; 孟宗
    • 摘要: 肺炎支原体是造成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中,患者感染不同肺炎支原体症状极为相似,很难根据症状判别肺炎支原体类型并对症给药。因此,准确判别肺炎支原体菌株类型对于发病机理和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以及临床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拉曼光谱具有快速、高效、无污染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们的关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是一类包含卷积运算且具有深度结构的前反馈网络,在语音信号和振动信号分析等方面取得成功应用。提出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与拉曼光谱技术结合,针对肺炎支原体主要基因型M129型和FH型样本的拉曼光谱数据集,实现肺炎支原体菌株分类。利用光谱数据增强方法扩充原光谱数据集作为模型输入,训练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解决由于小样本导致卷积神经网络数据饥渴问题;为了得到最好的肺炎支原体分类效果并加速学习过程,优化模型结构并确定最佳模型参数;拉曼光谱测量时常混有高斯噪声、泊松噪声和乘性噪声,为优化模型抗噪能力,将原光谱分别叠加高斯噪声、泊松噪声和乘性噪声,训练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和LDA,KNN和SVM等传统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1D-CNN方法,对于叠加高斯噪声的光谱数据所建模型分类正确率为98.0%,叠加泊松噪声的光谱数据分类正确率为97.0%,叠加乘性噪声的光谱数据分类正确率为97.0%,分类正确率远高于基于LDA,KNN和SVM等传统算法所建模型分类正确率;同时构造叠加5,15,25,35,45和55 dBW不同强度噪声的光谱数据集,当噪声达到55 dBW时,1D-CNN模型仍能取得92.5%的分类正确率。因此,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结合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肺炎支原体菌株类型分类是可行的,具有抗噪声能力强和分类正确率高的优点,该研究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快速诊断提供新思路。
    • 郑金菊; 李伟; 李胜军; 牟晓峰; 闫志勇
    • 摘要: 目的分析2018年青岛部分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就诊于青岛市部分医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14231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8种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和嗜肺军团菌(LP),分别按性别、年龄、发病月份分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231例病儿共检出IgM抗体阳性8082例,阳性率为56.79%,其中男性阳性率52.97%,女性阳性率61.64%,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90,P<0.001)。IgM抗体阳性率前3位的病原体是MP、IFB和IFA,阳性率分别为44.95%、29.53%和13.17%。IgM抗体阳性率年龄0~6月组最低(18.67%),6~9岁组最高(74.30%)。全年病原体IgM抗体总阳性率均在40.00%以上,8种病原体IgM抗体不同月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37~458.194,P<0.05),其中MP阳性率全年均较高,IFA夏季较高。结论2018年青岛部分地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率较高,以MP和流感病毒多见;混合感染常见。
    • 董春娟; 宁静; 徐勇胜
    • 摘要: 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引起血管栓塞近来多有病例报道。此类MP肺炎罕见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MP直接侵袭(MP存在于炎症部位并通过诱导炎症反应产生血管损伤)、间接免疫损伤(MP通过产生抗体或免疫复合物引起血管损伤)、血管炎(MP感染可能引起中小血管炎或大血管炎)、高细胞因子血症(MP感染引起细胞因子风暴,使炎症反应扩大,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高凝状态(MP感染致D-二聚体增高,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下降及抗磷脂抗体阳性,造成机体高凝状态)等有关。了解此类疾病发病机制,旨在更好指导MP肺炎并发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治。
    • 谭敏; 罗征秀
    • 摘要: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一线抗菌药物,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是导致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大环内酯类耐药现象快速增多,尤其在亚洲地区,给临床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带来困难。有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在缩短肺炎支原体肺炎症状持续时间方面显示出益处。然而,出于对这两种二线药物在儿童使用中的安全性考虑,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权衡风险和益处。本文将对氟喹诺酮和四环素治疗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