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炎克雷伯氏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2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1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96717篇;相关期刊181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临床肺科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华东地区第13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第七届全国研究生生物质能研讨会等;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相关文献由1388位作者贡献,包括田平芳、吴翠兰、李军等。

肺炎克雷伯氏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1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6717 占比:99.67%

总计:97042篇

肺炎克雷伯氏菌—发文趋势图

肺炎克雷伯氏菌

-研究学者

  • 田平芳
  • 吴翠兰
  • 李军
  • 王贵升
  • 潘艳
  • 葛喜珍
  • 单虎
  • 孙翰昌
  • 常德
  • 张婷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毋状元; 仲荣; 李璋赟; 李威; 金映红; 汪萍; 薛晶; 陈古丽; 郭会玲; 阿依江·木合塔尔; 夏俊
    • 摘要: 为了明确哈密某牛场犊牛死亡的病因,对菌株进行了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镜检、16S rDNA测序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小鼠致病性强。该分离菌株对硫酸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敏感;对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替米考星注射液和乳酸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头孢拉定、盐酸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硫酸庆大霉素耐药。
    • 王炜强; 孙浩云; 杨志松
    • 摘要: 为探究梅花鹿源肺炎克雷伯氏菌有效的防控和治疗方法,分别采集动物园内呼吸困难的梅花鹿(Cervus nippon)的咽拭子,以及死亡梅花鹿的肺脏、心血、肝脏等病料组织76份,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PCR方法进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动物性试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显示:从采集的76份病料组织样品分离得到52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40株对小白鼠具有致病性。分离的40株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率在70.0%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为7.5%~27.5%。
    • 胡慧; 李田美; 姜艳芬
    • 摘要: 针对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的hblA基因、产色葡萄球菌(S.chromogenes)的sodA基因和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e)的khe基因,建立了三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退火温度为54°C,BC-hblA、SC-sodA和KP-khe引物浓度分别为0.6、0.2、0.1μmol/L为最佳扩增条件;对B.cereus、S.chromogenes和K.pneumoniae的基因组DNA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5.8、6.3、40.2 pg/μL,菌液最低检测限分别为9.9×10^(3)、1.1×10^(3)、1.0×10^(4)CFU/mL。特异性试验显示,除这3种菌以外,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4份临床乳房炎乳样的检测结果显示,三重PCR方法B.cereus、S.chromogenes和K.pneumoniae的阳性率分别为35.7%(5/14)、14.3%(2/14)和7.1%(1/14),其中蜡样芽孢杆菌的PCR检测阳性率高于细菌分离鉴定阳性率(28.6%),细菌分离鉴定与PCR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7.5%。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蜡样芽孢杆菌、产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三重PCR方法,为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的检测补充了新的方法,并为畜牧生产中这3种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方法。
    • 刘冬霞; 张淑霞; 徐海玲; 许信刚; 张琪
    • 摘要: 为了建立同时检测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4种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参考菌株合成了4种细菌的特异性引物,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重PCR试验特异性地检测了这4种病原菌;敏感性试验显示,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量依次为17.11、19.16、109.6、20.89 pg/μL;临床样品检测显示,该方法对送检的35份临床奶样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51.4%,比细菌分离检出率高。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乳房炎病原检测和临床治疗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 石悦炜; 徐麓凯; 李相达; 陈怡; 郑立; 金黎明
    • 摘要: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北冰洋海泥样品中分离纯化海洋微生物,采用平板划线法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拮抗菌株进行初筛,再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复筛,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和分子生物学测序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最后研究其抑菌谱。结果表明,从北冰洋海泥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出114株微生物,经过初筛,得到12株有抑制效果的拮抗菌,复筛出1株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有最好抑制效果的菌株,抑菌圈直径达(22.21±0.37)mm,编号为NO.98,经鉴定为死谷芽胞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NO.98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广的抑菌谱。
    • 王世伟; 王卿惠; 向文胜; 李婷婷; 赵晨晨; 周智强
    • 摘要: 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能源,具有显著的能量收益和碳减排效益。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许多大宗传统石油化工产品正不断被使用可再生原料的生物制造产品替代。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1,3-PDO)顺应了这一潮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提高微生物发酵竞争力,优化发酵法生产1,3-PDO水平,势必增加1,3-PDO的生产效益。对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法进行1,3-PDO生产的代谢机理、菌株筛选和利用、发酵参数的选择和优化以及发酵工程策略的设计和监测等进行综述,为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生产有重要工业价值的1,3-PDO产品提供参考。
    • 王自豪; 甘露; 黄春花; 曹树威; 陈政谕; 吴翠兰; 滕少花; 吴柱月; 杨启晟; 向雷
    • 摘要: 为探究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从病兔中采集的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特征性基因(Khe基因)的PCR检测、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毒力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对细菌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麦康凯平板上生长有奶油状菌落且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菌;Khe基因扩增为阳性;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9种药物高敏,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呋辛等5种药物中敏,对先锋V、庆大霉素等7种药物不敏感甚至耐药;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株能使小白鼠在24h内死亡;分离株携带有wabG、uge和fimH三种毒力基因.本研究结果表明该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是导致兔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 盖小君; 柴世庆; 李玉杰; 张栋; 邢林林
    • 摘要: 2020年3月份接到某肉鸭养殖场样品,品种为樱桃谷肉鸭,发病初期个别鸭子瘸腿,厌食,饮水量增加,眼角有分泌物,病程2~3d死亡.使用阿莫西林、磺胺嘧啶钠+黄芪多糖混合饮水后效果不明显.继而大群采食量下降,咳嗽,甩脖,肿头现象明显增多,拉稀.死亡数量增加,300只/d,发病10d.该养殖场养殖方式为网上饲养,养殖规模30000只.通过病理解剖,结合实验室检测,鉴定出该养殖场感染病原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
    • 许皓; 刘建荣; 王力欣; 栾杨; 任飞; 王峥; 丁尚红
    • 摘要: 2013~2016年山东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的部分水貂养殖场发生了严重的出血性肺炎,导致水貂大量死亡,为了客观评估水貂出血性肺炎的危害及为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对423个水貂病例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并且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16SrRNA基因测序、血清型鉴定、小鼠毒力试验测定、生化试验鉴定及药敏试验测定.结果表明:423个样本中分离到68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其中最为流行的血清型为K2型(35株);并筛选出4株菌株对小鼠有很强毒力性;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血清型的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药敏试验结果表明,4株K2型肺炎克雷伯氏菌强毒菌株对氧氟沙星、阿米卡星2种抗生素均为敏感或介于中间;对强力霉素、环丙沙星等8种抗生素均耐药;对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等4种抗生素均为耐药或介于中间.
    • 邢小勇; 程家海; 包世俊; 郝宝成; 温峰琴; 武小椿; 胡永浩
    • 摘要: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rse complex,BRDC)是由多种细菌、病毒混合或继发感染和环境多因素作用下引起牛(Bos taurus)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严重危害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基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ovine infectious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糖蛋白B(glycoprotein B,gB)基因(GenBank No.NC0847.1)、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脂蛋白48(1ipoprotein 48,P48)基因(GenBank No.DQ020482.1)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溶血素(hemolysin,khe)基因(GenBankNo.KX842080.1)设计3对引物、扩增预期片段分别为727、421和192 bp的核酸片段,并对PCR扩增条件中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特异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初步建立检测3种病原的多重PCR、完成检测样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退火温度在48~54 °C范围内,52.7 °C时最佳;在引物浓度1~15 μmol/L优化区间内,IBRV、M.bovis和K.pneumoniae引物最佳浓度分别为:1、1和15 μmol/L;IBRV最低检出量为103TCID50,K.pneumoaiae的最低检出量为8.1×101 cfu,M.bovis最低检出量为6.5×10'cfu;与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aonella typhimurium)、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无交叉反应;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病原分离鉴定一致.该多重PCR方法的建立为由这3种病原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