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71006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动物医学进展、畜牧与饲料科学、畜牧兽医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第五届中国奶业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研讨会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相关文献由5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永清、朱远茂、郭爱珍等。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1006 占比:99.98%

总计:571135篇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发文趋势图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研究学者

  • 李永清
  • 朱远茂
  • 郭爱珍
  • 何洪彬
  • 唐泰山
  • 薛飞
  • 许健
  • 倪宏波
  • 关平原
  • 刘文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晓霞; 孙晓波; 王以欣; 张晓梅; 赵毅; 乔薪瑗; 徐义刚; 贾烁
    • 摘要: 为鉴别检测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毒性病原,包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和牛副流感病毒(BPIV),本研究分别以IBRV g B基因、BVDV 5′-UTR基因、BRSV N基因和BPIV HN基因为靶基因,通过BLAST比对,基于靶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经过反应体系优化,建立了检测IBRV、BVDV、BRSV和BPIV的单一和多重SYBR GreenⅠ实时PCR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检测灵敏性高,对IBRV、BVDV、BRSV和BPIV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86×10^(1)、5.02×10^(1)、1.02×10^(2)和2.42×10^(1)copies/μL。检测特异性强,仅IBRV、BVDV、BRSV和BPIV为方法阳性,其他病毒均为阴性。采集了259份临床表现为呼吸道疾病症状的牛血液样本,利用建立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分别为BVDV 22.78%、BPIV 11.97%、IBRV 5.02%、BRSV 31.66%,经基因测序复核,本方法的检测准确率为100%。此外,在阳性样本中存在多种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其中BRSV和BVDV混合感染率为5.02%,BRSV和BPIV混合感染率为3.47%,BPIV和BVDV混合感染率为1.93%,BRSV和IBRV混合感染率为1.16%,BRSV、BVDV和BPIV混合感染率为0.39%。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同时检测IBRV、BVDV、BPIV和BRSV,为病毒性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病原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 杨木娇; 林俊; 张娟; 王婉; 向文杰; 薛飞; 朱远茂
    • 摘要: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抗原性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重组gE蛋白,本研究采用PCR方法扩增全长gE基因,并在其5’端引入蜂素信号肽(HBM)以增加表达蛋白的分泌,将其克隆至pFastBac1供体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pFB-gE。将测序正确的p FB-gE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gE),经PCR鉴定后将阳性r Bacmid-gE转染Sf21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V)。对不同代次的rBV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整合gE基因的r BV,且能稳定传代。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显示,接种rBV的Sf21细胞与gE抗体阳性牛血清反应后出现绿色荧光,而与阴性牛血清不反应,表明g E基因在rBV中获得正确表达。大量培养rBV,收获培养上清液,对重组gE蛋白(rgE)纯化,纯化后的rgE浓度为0.78 mg/mL。对纯化后的rgE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gE能与g E抗体阳性兔血清和羊血清反应,与IBRV-56(g E基因缺失株)免疫兔血清和健康羊血清均不反应,表明rgE具有较强的反应原性。采用rgE对4只小鼠进行两次免疫,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结果显示,rgE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表明rgE具有良好免疫原性。本研究为IBRV gE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为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牛与自然感染牛的鉴别诊断提供了物质基础。
    • 侯丽娜; 于明华; 刘春羽; 赵洪哲; 郑秉武; 温永俊; 王凤雪
    • 摘要: 为获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gI蛋白单克隆抗体,构建了gI截短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gI,并对其进行了诱导表达和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了gI蛋白在大肠杆菌内的表达情况。将纯化的gI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筛选及亚克隆,得到针对IBRV gI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gI14。利用体内诱生法制备抗IBRV gI蛋白单克隆抗体腹水,使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对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进行检测和验证。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gI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4 ku,gI蛋白单克隆抗体与gI表达蛋白反应性良好,与pET-32a(+)空载体蛋白无特异性结合;天然表达的gI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5 ku,gI蛋白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内感染的IBRV所表达的gI蛋白反应性良好。IFA结果显示,gI蛋白单克隆抗体及阳性对照组IBRV多抗均能与细胞内感染的IBRV发生特异性结合,使细胞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信号,而空白及阴性对照组均未见绿色荧光信号。结果表明,本研究基于高效表达的gI蛋白,成功制备了1株能稳定表达gI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gI14,获得的gI蛋白单克隆抗体与原核表达的gI蛋白及IBRV全病毒均能特异性结合,这为进一步研制IBRV诊断试剂盒及探究IBRV gI蛋白抗原表位及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 孙兴忠; 董航; 王楠; 邵洪泽; 宫鹏涛; 苑淑贤; 姚新华; 曹利利
    • 摘要: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所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发病时以鼻炎、窦炎、身体高热、呼吸困难、流鼻涕等炎性症状为主。本文主要论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方法的优缺点,为该病今后诊断研究寻找新的途径,论文内容对目前普遍应用较多的诊断研究方法进行论述,以期为该病诊断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 张晓梅; 姜晓霞; 孙晓波; 王以欣; 马莹莹; 乔薪瑗; 徐义刚; 贾烁
    • 摘要: 为建立对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进行快速而准确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基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 B 基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5′UTR 基因、牛副流感病毒 3 型(BPIV3)HN 基因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 N 基因设计检测引物,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 IBRV、BVDV、BPIV3 和 BRSV的多重 PCR 方法。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特异性地同时检测 IBRV、BPIV3、BRSV 和 BVDV,灵敏度分别为 5.86×10^(3)、2.42×10^(3)、1.02×10^(4)和 5.02×10^(4)copies/ μL,且重复性良好。 利用该方法对采集的309 份具有呼吸道症状牛的鼻腔拭子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 ,IBRV、BVDV、BPIV3 和 BRSV 的阳性率分别为6.15%、28.16%、18.12%和 33.66%,其中 BVDV 与 BRSV 的混合感染率为 5.18%,BVDV 与 BPIV3 的混合感染率为 1.62%,BRSV 与 BPIV3 的混合感染率为 4.21%,BVDV、BRSV 与 BPIV3 的混合感染率为 0.97%。该多重 PCR 方法的建立为 BRDC 主要病毒的鉴别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 杨青春; 徐凌; 刘国英; 范秀丽; 王秉昆; 王凯; 李晓燕; 李超; 田志辉; 陈坚; 赵丽霞; 宋庆庆
    • 摘要: 为了给规模化生产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提供悬浮细胞培养方法,本试验采用4种降血清方法,使贴壁MDBK细胞逐步适应了悬浮培养环境,最终获得了1株MDBK悬浮细胞株,同时摸索出MDBK悬浮细胞株培养BVDV和IBRV抗原的最佳参数;将MDBK悬浮细胞株扩大到60 L和500 L后连同MDBK贴壁细胞一同接种BVDV和IBRV,比较3种细胞培养后的病毒滴度;通过使用悬浮培养方法制备BVDV-IBRV二联灭活疫苗,按照2.00、1.00、0.50 mL/头和0.25 mL/头4个剂量免疫健康牛,确定其攻毒保护效果,继而免疫不同年龄黑白花奶牛群体(包括犊牛、后备母牛和成年母牛),检测免疫后牛群的BVDV和IBRV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在60 L和500 L规模化放大培养过程中,IBRV病毒滴度各为8.25 lgTCID 50/mL和8.00 lgTCID 50/mL,BVDV病毒滴度各为8.00 lgTCID 50/mL和7.75 lgTCID 50/mL,与MDBK贴壁细胞株产毒毒价几乎相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中,最低免疫剂量为1.0 mL/头,免疫保护率能在80%以上;二联灭活苗免疫的牛群试验中,IBRV和BVDV中和抗体几何平均值均显著高于未免疫组,达到了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筛选到1株MDBK悬浮培养细胞株,并且通过悬浮培养工艺制备的BVDV-IBRV二联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该MDBK细胞全悬浮培养株的成功驯化为疫苗规模化制备提供了科学依据。
    • 吴志强; 石悦萌; 寇曌婷; 王鑫; 黄素文; 段跃强
    • 摘要: 2021年12月,内蒙古、山西某肉牛场暴发呼吸道疾病。为了确诊病原,无菌采集发病牛血液、鼻拭子接种于MDBK细胞和Hayflick液体培养基进行病毒和细菌的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培养物进行PCR鉴定。将分离毒株负染制样,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病毒形态;并对疑似支原体菌落进行吉姆萨染色、Dienes染色,观察菌体形态。根据病毒和细菌分离结果初步鉴定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所引起。从PCR检测以及电镜观察、染色结果可以得出,引起这次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副流感病毒型(BPIV3)和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
    • 马小静; 李梦莹; 张淮瑜; 宋阿北; 许立华; 吴心华; 张巧娥; 李继东
    • 摘要: 本研究计划构建能同时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优势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并研究其免疫效果,旨在为BVD-IBR二联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E0及gD并将其依次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1RES中,构建pVAXl-E0-IRES-gD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将pVAX1-E0-IRES-gD转染至293T细胞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将pVAX1-E0-IRES-gD以不同剂量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接种小鼠,通过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检测以及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对该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VAX1-E0-IRES-gD重组质粒,目的基因在293T细胞内成功表达.在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这3个指标,重组质粒组均极显著高于空载体和阴性对照组,高剂量免疫组优于中、低剂量组;另外,高剂量重组质粒免疫组与二联灭活疫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共表达BVDV E0和IBRVgD基因的重组质粒,体外表达检测证明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动物免疫试验证明其能刺激机体产生良好免疫应答.
    • 邢小勇; 程家海; 包世俊; 郝宝成; 温峰琴; 武小椿; 胡永浩
    • 摘要: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rse complex,BRDC)是由多种细菌、病毒混合或继发感染和环境多因素作用下引起牛(Bos taurus)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严重危害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基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ovine infectious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糖蛋白B(glycoprotein B,gB)基因(GenBank No.NC0847.1)、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脂蛋白48(1ipoprotein 48,P48)基因(GenBank No.DQ020482.1)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溶血素(hemolysin,khe)基因(GenBankNo.KX842080.1)设计3对引物、扩增预期片段分别为727、421和192 bp的核酸片段,并对PCR扩增条件中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特异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初步建立检测3种病原的多重PCR、完成检测样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退火温度在48~54 °C范围内,52.7 °C时最佳;在引物浓度1~15 μmol/L优化区间内,IBRV、M.bovis和K.pneumoniae引物最佳浓度分别为:1、1和15 μmol/L;IBRV最低检出量为103TCID50,K.pneumoaiae的最低检出量为8.1×101 cfu,M.bovis最低检出量为6.5×10'cfu;与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aonella typhimurium)、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无交叉反应;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病原分离鉴定一致.该多重PCR方法的建立为由这3种病原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 陈九; 张亮; 张作龙; 李嘉豪; 杨宏军
    • 摘要: 本研究对绍兴某疑似发生流行病牛场的送检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将检测信息反馈给该牛场作为疫病防控依据。样品经接种MDBK细胞、PCR鉴定、序列分析试验。样品接种MDBK细胞出现细胞病变,PCR扩增出Bo HV-1目的条带,序列分析与Bo HV-1参考株相似性为99%,分离株毒价为1×106.187 TCID50/0.1 mL。证明分离获得的毒株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是此次该牛场引发流行病的病原之一,为牛场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后续研制IBR相关疫苗提供了毒种准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