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靶向
主动靶向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13篇,主要集中在药学、肿瘤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1895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国际药学研究杂志、西北药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学术年会暨“江中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2010施慧达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等;主动靶向的相关文献由60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爱国、李娟、陆伟跃等。
主动靶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1895篇
占比:99.83%
总计:51985篇
主动靶向
-研究学者
- 吴爱国
- 李娟
- 陆伟跃
- 夏雪霖
- 成颖
- 李惠萍
- 杨晓媛
- 王珊梅
- 祝侠丽
- 颜德岳
- 黄卫
- 任文智
- 刘苗
- 卢凯华
- 周四元
- 宦梦蕾
- 张娜
- 张梅玲
- 张邦乐
- 朱锦涛
- 李楠
- 田宇辰
- 蒋皓
- 裴元英
- 谢操
- 闫志强
- 顾宁
- 马腾
- 任杰
- 何丹农
- 侯琳
- 占昌友
- 叶威良
- 吴红
- 夏小霞
- 姜嫣嫣
- 孙考祥
- 孟庆刚
- 张慧娟
- 张振中
- 张英杰
- 李强
- 李芳
- 杨一祎
- 王吉耀
- 王毅庆
- 王莎莎
- 王黎
- 田吉来
- 范黎
-
-
王晶;
朱美玉;
康丽;
韩娟娟;
朱学凯
-
-
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病理改变为慢性滑膜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药物能够缓解症状,延缓病程,但均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以脂质体为代表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临床上已显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其能够通过被动或主动靶向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应及减少不良反应。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在RA治疗中的作用,阐述了其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进展,并讨论了可能阻碍其临床转化的因素。
-
-
尤镜淋;
张保霖;
廖天添;
张菲玥;
叶威良
-
-
摘要:
目的 介绍纳米递送系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对RA的发病机制、传统药物治疗RA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型纳米递药系统在RA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纳米递送系统在RA治疗中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结果 常见的纳米递送系统有白蛋白纳米粒、聚合物胶束、聚合物药物偶联物(PDCs)、聚合物纳米粒、脂质体、脂质聚合物纳米粒等,这些递送系统具有良好的靶向能力,可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增加药物的循环半衰期;降低肾脏或巨噬细胞等对药物的清除作用,最终增强疗效.结论 靶向多靶细胞的"多靶组合"是未来研究的新方向,它能通过多种药物协同作用阻断RA发病机制中的多种途径,能显著优化RA治疗并抑制疾病进展.
-
-
李天杨;
李强;
付东升;
侯文娟;
张杰;
郭睿劼
-
-
摘要:
聚天冬氨酸接枝酪氨酸可形成具有较强载药能力的自组装纳米胶束载体,以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催化体系对酰胺化反应的影响以及疏水段酪氨酸接枝率对胶束载体载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EDC/NHS催化体系比例的增加会提高反应的接枝率,而疏水段酪氨酸接枝率的增加可以提高对疏水性药物的负载能力,接枝率从0升高到26%的过程中可以使载药率从4.0%提高至58.16%。利用具有肿瘤靶向性能的叶酸对载体进行化学修饰得到兼具pH响应性和体内主动靶向能力的多重响应性高载药率纳米胶束载体。
-
-
唐颖楠
-
-
摘要: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以高熔点脂质为骨架材料的纳米粒,其既有纳米粒的物理稳定性高,药物泄露相对较少,缓释性好的特点,同时毒性低、易于大规模生产,是有前途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本文对近十年来中药肝靶向固体脂质纳米粒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中药肝靶向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
吴琬璐
-
-
摘要:
目的:合成钨酸钆钠纳米棒(NaxGdWO3),并在其表面包覆介孔二氧化硅(mSiO2)、修饰抗CD44重链,构建出新型靶向乳腺癌的诊疗一体化探针(anti-CD44 Fab-NaxGdWO3@mSiO2,CD44-WCMSNs).进一步分析及表征该纳米探针,评估该探针生物安全性、磁共振T1成像效果及靶向乳腺癌的能力.方法:先后采用改进热解法、水相生长法、酰胺反应,合成分子探针CD44-WCMSNs.利用透射电镜对探针进行形貌及结构表征.并用经典的MTT法,评估探针的生物安全性.最后,在磁共振成像仪上研究探针在水溶液的T1-MRI成像能力.结果:透射电镜(TEM)显示,介孔硅层成功包覆在纳米棒的表面,所合成的WCMSNs为棒状型.即使CD44-WCMSNs在较高浓度(0.5mg/mL)时,MDA-MB-231细胞及HeLa细胞的存活率均可达90%以上.经计算,探针磁共振T1弛豫率可达50.07 mM-1·s-1.结论:成功合成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T1-MRI成像功能的乳腺癌靶向探针CD44-WCMSNs.
-
-
-
-
任童童;
李倩;
尹东锋
-
-
摘要: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近年来研究发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较其他来源的干细胞在获取、储存和移植等方面具有更突出的优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特异性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或向肿瘤部位递送“药物”等特性.因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为了一种极具研究前景的肿瘤靶向工具.本文就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不同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及其安全性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
-
-
-
-
乔馨乐;
袁华;
韩君;
任杰
- 《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通过对5-Fu聚乳酸载药微球接PEI进行表面胺解、接枝靶向基团Folate以及荧光物质FITC,制备了靶向5-Fu聚乳酸微球,并研究了微球的缓释性能、荧光效应和主动靶向性。结果表明,靶向5-Fu聚乳酸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缓释时间可达到105h;未改性的载药微球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有限,无主动靶向性;改性的载药微球具有明显的荧光效应和良好的主动靶向性。
-
-
-
姜嫣嫣;
裴元英
- 《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已被认为是一有用的肿瘤细胞靶向配体.这个研究的目标是将Tf与PEG化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PEG-TNF-α)连接合成一种Tf-PEG-TNF-α结合物,此结合物将可同时具有PEG化蛋白质的优点和主动靶向肿瘤细胞的功能.首先通过进行不同摩尔比的TNF-α和PEG反应,合成了不同PEG化程度的PEG-TNF-α,根据反应摩尔比和反应时间优化反应条件,然后将巯基化的Tf连接到PEG-TNF-α上PEG链的末端,通过一灌注色谱技术纯化出的Tf-PEG-TNF-α结合物中每个TNF-α含有接近一个Tf配基.选择了K562和KB两种肿瘤细胞进行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结合实验,评价结合物对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性.结果表明:Tf-PEG-TNF-α结合物能特异性地与肿瘤细胞表面TfR结合,并且表现出与Tf相似的受体亲和性.大鼠和S-180荷瘤小鼠的药动学,组织分布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Tf-PEG-TNF-α能显著改变TNF-α的体内行为.与TNF-α相比,大鼠和S-180荷瘤小鼠中Tf-PEG-TNF-α的MRT分别延长了4.8倍和6.6倍.与TNF-α和PEG-TNF-α相比, Tf-PEG-TNF-α在肿瘤组织中有最长的MRT和最高的AUC(P<0.01).并且,TNF-α, PEG-TNF-α和Tf-PEG-TNF-α的肿瘤抑瘤率(inhibitory rate of tumor,IR)分别为12.95%, 38.42%和69.11%.Tf-PEG-TNF-α的IR分别是TNF-α和PEG-TNF-α的5.3和1.8倍(P<0.01),表明Tf-PEG-TNF-α呈现出最高的抗肿瘤活性.以上结果提示Tf-PEG-TNF-α是一有用的长循环结合物,并且具有受体特异结合,受体介导内吞进入肿瘤细胞,获得较大的肿瘤靶向效果从而导致增加TNF-α的抗肿瘤活性.此Tf-PEG-TNF-α结合物提供了一种有潜力的肿瘤选择性策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