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1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专利文献497304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云南中医中药杂志、中国中医药科技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相关文献由29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春芳、刘维、唐贞力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97304篇
占比:99.97%
总计:497437篇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研究学者
- 刘春芳
- 刘维
- 唐贞力
- 杨绍杰(摘)
- 林娜
- 江涛
- 王英
- 边新群
- 邱江红
- 金伟秋(摘)
- 陈宜恒
- Akira
- C·皮萨利斯
- Ito
- J·哈克尼
- M·J·汤森
- M·刘易斯
- N·拉马穆尔西
- 丁志建
- 万蓉
- 于咏梅
- 于维萍
- 付北建
- 代静杨
- 任士宽
- 任桂萍
- 任海燕
- 何媛
- 何延智
- 何晓峰
- 何源浩
- 余敏
- 余海仁
- 关永春
- 冯宇飞
- 冯美楷
- 冯艳琴
- 冯芳
- 刘世平
- 刘丹
- 刘丽
- 刘伯让
- 刘俊
- 刘占东
- 刘坚
- 刘宝国
- 刘宝铭
- 刘拥军
- 刘暘
- 刘焕
-
-
尤镜淋;
张保霖;
廖天添;
张菲玥;
叶威良
-
-
摘要:
目的 介绍纳米递送系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对RA的发病机制、传统药物治疗RA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型纳米递药系统在RA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纳米递送系统在RA治疗中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结果 常见的纳米递送系统有白蛋白纳米粒、聚合物胶束、聚合物药物偶联物(PDCs)、聚合物纳米粒、脂质体、脂质聚合物纳米粒等,这些递送系统具有良好的靶向能力,可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增加药物的循环半衰期;降低肾脏或巨噬细胞等对药物的清除作用,最终增强疗效.结论 靶向多靶细胞的"多靶组合"是未来研究的新方向,它能通过多种药物协同作用阻断RA发病机制中的多种途径,能显著优化RA治疗并抑制疾病进展.
-
-
张妍妍;
冯宇飞;
肖洪彬
-
-
摘要:
目的 通过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伸筋草总生物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机制.方法 注射弗氏佐剂建立RA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伸筋草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21 d后,采用容积排水法测定各组大鼠右踝关节肿胀程度;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IRAK1、TRAF6、NF-κB p65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伸筋草高、低剂量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明显降低(P<0.05),滑膜组织IRAK1、TRAF6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伸筋草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IFN-γ 水平显著下降(P<0.05),伸筋草低剂量组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可见下降趋势.结论 伸筋草总生物碱可降低RA大鼠踝关节的肿胀,其作用机制与抑制IRAK1/TRAF6/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炎性因子的分泌密切相关.
-
-
温东辉
-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高荧光强度淋巴细胞(HFLC)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作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5-2020年5月收治的75例RA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选择7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检测HFLC值,分析与RA发作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的ESR(53.48±10.55)mm/h、RF(68.38±11.49)IU/ml、CPR(23.48±9.9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ESR(10.24±4.95)mm/h、RF(15.58±6.23)IU/ml、CPR(2.48±1.24)mg/L,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HFLC为0.00(0-1.00)X109/L,研究组的HFLC为1.0(0-2.00)X109/L,研究组的HFLC值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HFLC与Ig E、CR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6、0.351(P<0.05),存在显著相关性,而HFLC%与RF的相关系数为0.654(P<0.05),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HFLC参与了RA的发作,可将HFLC作为RA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
-
唐贞力;
邱江红;
李留文
-
-
摘要:
目的 探讨排毒尪痹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对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排毒尪痹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肠溶片、甲氨蝶呤片治疗,4周为1疗程,连续2疗程.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F浓度水平与抗CCP抗体阳性率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排毒尪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RF与抗CCP抗体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刘焕;
郑洁;
刘丹;
王素芝;
陈庆平;
曹团平;
贺鹍义
-
-
摘要:
目的 探讨仙灵骨葆胶囊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5例老年R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7)及试验组(n=28).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试验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血清OPG、RANKL水平、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RANKL水平、VAS评分低于对照组,OPG水平、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疼痛缓解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RA患者采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可提高血清OPG水平,降低RANKL水平,减轻疼痛程度并缩短疼痛时间,改善膝关节功能.
-
-
苏晨晨;
张文生;
刘世平;
史长安
-
-
摘要:
目的 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TKA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膝关节腔局部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WOMAC、VAS及SF-36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HSS、WOMAC、VAS及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KA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膝关节关节腔局部注射玻璃酸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
林维维;
张燕;
程蕊
-
-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84例RA患者(RA组)和78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RA组)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和RF水平,分析其在RA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抗CCP抗体检测的特异度显著高于RF检测(P<0.05);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抗CCP抗体和RF单独检测;活动组的抗CCP抗体及RF滴度均显著高于缓解组(P<0.05),且临床表现明显比缓解组严重.结论 抗CCP抗体在RA患者诊断中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抗CCP抗体的滴度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可为临床对RA的早期诊断、评估病情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
安琴;
徐翠霞
-
-
摘要:
目的 探究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于我院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情况分为RA组(n=86)与非RA组(n=71),另纳入同期入院健康检查体检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n=80).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RF及抗CCP抗体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分别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RA的符合率.结果 三组受试者血清RF及抗CCP抗体水平比较均为RA组>非RA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RF联合抗CCP抗体检测符合率明显高于其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RF及抗CCP抗体水平与健康人群或非RA患者均有显著差异,联合检测可为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
熊燕;
白玉;
代静杨;
廖晨希;
周旻庆;
武平
-
-
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血管翳形成,最终导致骨与软骨破坏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由于其原因不明,治疗难度大,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关于RA研究较多,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各种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与RA的关系研究能够有效帮助我们了解该病的病理机制,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及预防措施.本文主要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RA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
冯艳琴;
敖金波;
杨敏;
程建明;
陈德森
-
-
摘要:
目的 研究鹿瓜多肽治疗家兔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机制.方法 用小牛软骨Ⅱ型胶原+弗氏完全佐剂0.1mL于家兔左膝关节腔内多点注射的方法制备RA模型,模型动物分为模型组及低、高剂量鹿瓜多肽(1 mg/d、2 mg/d)治疗组(A、B组),分别计算治疗后1d、7d、14 d、21d足肿胀度,测定关节积液中透明质酸(HA)、白细胞介素-1p(IL-1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鹿瓜多肽低、高剂量组14 d、21d时动物足肿胀度、MMP-3、IL-1β含量明显降低,BMP、HA含量明显升高(P<0.05),低、高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鹿瓜多肽可提高家兔关节腔HA合成及BMP分泌,抑制MMP-3及IL-1β对关节滑膜的浸蚀而达到治疗RA的目的.
-
-
-
-
- 王新富
- 李大海
- 公开公告日期:2017.07.07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颈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内服药剂和膏剂,内服药是由按重量份的猫骨头30‑60,狗头骨30‑70,泡桐树花30‑70,香蕉外皮30‑70,茉莉花根30‑70,胡椒树根30‑70、白椿树根外皮30‑70、独一味20‑60、红花15‑50、防风20‑60、天麻20‑60、土元15‑30、全蝎15‑30、川牛膝20‑60、穿山甲20‑60、骨碎补20‑60、三七15‑30、茯苓20‑60、伸筋草20‑60、茜草15‑60、透骨草15‑60、无名异20‑60等配制而成;将中草药研成细粉,用7号过筛后即为药粉,经高温蒸馏风干后装入胶囊即成内服药。膏药是在内服药剂增加按重量份的冰片 15‑70、麻油 2500‑5000、黄丹1500‑2500制成。该药剂消肿止痛,拔毒生肌,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袪风除湿,补肾壮骨,无毒副作用,对皮肤无刺激,药物能渗透皮肤到达骨内,修复骨骼、溶化骨刺,愈后不易复发。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