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药物递送

药物递送

药物递送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1827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化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79951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国际药学研究杂志、药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2015苏浙皖赣肿瘤内科治疗进展高峰论坛暨江苏省第七次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学术会议、2016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药师周等;药物递送的相关文献由3956位作者贡献,包括C.琼斯、R.维齐、L·哈根等。

药物递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9951 占比:99.86%

总计:180203篇

药物递送—发文趋势图

药物递送

-研究学者

  • C.琼斯
  • R.维齐
  • L·哈根
  • R·F·罗斯
  • 李喜真
  • A·T·贝克
  • D.普伦普特里
  • E·D·加斯比
  • G.库约姆吉安
  • S.L.比尔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艺轩; 杜斌; 刘锌; 袁鑫玮; 席洪钟; 郭铭滨; 麦健斌
    • 摘要: 背景:聚乙烯亚胺作为一种阳离子聚合物,目前在医学的诸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凭借自身丰富的胺基基团和阳离子电荷,使其具备易修饰性和静电吸附性,这些特性运用于骨组织工程中,具有潜在的优势与前景。目的:总结目前聚乙烯亚胺在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并且对其用于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讨论与展望。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22年3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polyethyleneimine,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tissue regeneration,bone tissue repair,regenerative medicine,drug delivery”;中文检索词:“聚乙烯亚胺、骨组织工程、骨组织再生、骨组织修复、再生医学、药物递送”,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基于基因技术利用聚乙烯亚胺与成骨相关基因形成的复合物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载体,能够诱导种子细胞表达成骨相关的细胞因子,促进成骨分化;通过与不同基团进行修饰,可以实现在不影响聚乙烯亚胺转染效率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对间充质干细胞等种子细胞的毒性,但是对于DNA和聚乙烯亚胺链的长度、聚乙烯亚胺的电荷密度、结构和化学修饰以及氮/磷酸盐等关键参数未达成共识。(2)聚乙烯亚胺作为表面涂层或直接与支架材料形成复合物制备的骨缺修复支架,在支架的生物相容性、降解速率、孔隙大小和机械强度方面均有优化;同时聚乙烯亚胺及其衍生物应用于骨缺损修复支架可以赋予支架抗菌性和增强促血管生成的能力。(3)体内加载成骨诱导因子方面,聚乙烯亚胺搭载的成骨诱导因子基因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具有高效的转染能力,负载在支架上植入骨缺损动物模型体内则能提升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具有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效果,并且未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报道,但是对于基因的异位插入及促成骨蛋白的异位表达仍然是目前存在的问题。(4)为实现药物骨靶向递送,聚乙烯亚胺凭借自身丰富的可修饰基团,成为了靶头与药物载体之间连接的“桥梁”。(5)基于双膦酸盐类、刺激响应性系统及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药物靶向递送方式向骨修复支架靶向持续递送促成骨的药物目前尚未见报道,但聚乙烯亚胺目前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现该想法的可能,未来值得进一步探索。
    • 梁屹; 裴锡波; 万乾炳
    • 摘要: 光响应水凝胶是对光响应的水膨胀性三维网状高分子聚合物.光响应水凝胶拥有类似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特性,通过光刺激可对其进行无接触的远程操纵和高精度的时空控制,因此在生物支架,药物递送,三维细胞培养及口腔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针对光响应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同时总结光响应水凝胶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张畅; 喻正文
    • 摘要: 背景:金属元素在人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金属元素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令人瞩目,其功能与效用正在被快速地挖掘与拓宽.相比于镁、锌等近些年研究得比较多的金属元素,锰元素是生物材料学研究领域中的后起之秀.目的:总结和归纳锰元素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由第一作者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爱思唯尔ScienceDirect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检索2010年2月至2021年2月所有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锰、生物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陶瓷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骨组织工程、药物递送、肿瘤治疗",英文检索词为"Manganese,Biomaterials,alloy,degradable metals,corrosion,biomedical metallic materials,Ceramic biomaterial,Nanomaterial,biopolymer material,Bone tissue engineering,Drug delivery,Cancer therapy",最终纳入72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目前的研究证据提示,将锰元素引入生物材料中可显著改善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降解性能,并有效提高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促成骨和抗菌等性能,表明将锰离子作为功能性离子掺入生物材料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②现阶段关于锰离子在生物材料中的研究还处在基础实验阶段,已有研究表明将锰离子结合到胶原-羟基磷灰石支架上会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和小鼠颅骨缺损部位的新骨再生,进一步增强了骨诱导能力.③锰元素的优良特性使其在医用金属材料、骨组织工程材料、药物递送及肿瘤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有望为锰元素相关生物材料的基础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方向.
    • 林令琪; 陈进; 钱昆; 赵亮; 史一杰
    • 摘要: 背景: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领域,其核心金属离子普遍以铁离子、钴离子、铜离子、锌离子为主,但对基于同等重要的锰离子的金属有机骨架研究还存在很大空缺.目的:制备锰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药物载体装载抗肿瘤药物黄芩苷,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通过水热搅拌法合成锰基金属有机骨架[Mn3(μ3-ade)2(OA)2]作为药物载体装载抗肿瘤药物黄芩苷,在装载药物前后分别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粒径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锰基金属有机骨架的载药释药性能.结果与结论:①当结晶时间为15 h时,合成样品的衍射峰位置、晶化度和衍射峰强度最佳;锰基金属有机骨架在pH=5.8的条件下更稳定;②装载药物后,锰基金属有机骨架的晶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证实药物装载成功,在载体与药物质量比为1∶1、装载时间为8 h的条件下,载药率可高达(43.12±1.93)%;③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载药锰基金属有机骨架在pH值为5.8模拟肿瘤微环境释放介质中的累计释放率为(71.84±5.96)%,在pH值为7.4模拟人体微环境释放介质中的累计释放率为(48.90±7.21)%;④结果显示,在药物装载过程中晶体结构和形态发生转化,实现对黄芩苷的成功装载,并能根据pH值响应控制药物释放,从而形成有效的药物递送系统.
    • 毛轶琳; 朱舟; 王剑
    • 摘要: 背景:如何实现将细胞外蛋白质有效运输至细胞内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纳米载蛋白质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的有效递送得到一定的实现.然而,载蛋白质纳米体系进入内体/溶酶体后,很大程度上仍无法避免被降解的现状,从而阻碍了蛋白质发挥作用.目的:综述近年来促内体/溶酶体逃逸的载蛋白纳米系统的研究进展,概述促进载蛋白纳米系统在细胞内体/溶酶体逃逸的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方法:在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章检索,检索时限为2000-2021年.英文检索词为"Endosome escape, Lysosome escape,Nanoparticles,Protein delivery",中文检索词为"内体逃逸、溶酶体逃逸、纳米材料、蛋白质递送".对比纳入与排除标准将所有文章进行初筛,最终纳入89篇文章进行综述.根据内体、溶酶体逃逸机制的特点,对无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生物相关材料的功能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由纳米材料作为载体向细胞内递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内体/溶酶体逃逸相关机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质子海绵效应、膜失稳和膜融合等机制,通过上述各机制,载蛋白纳米系统得以成功转递至细胞质内,并发挥其相应功效.②目前最常用于促进载蛋白纳米系统在细胞内体/溶酶体逃逸的4类纳米材料为: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有机纳米材料和生物相关纳米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设计新颖、可定制性和pH响应性等优点,在治疗癌症、杀伤肿瘤、基因编辑和降低血糖等临床研究领域已初显优势.③为进一步扩大具有促内体/溶酶体逃逸功效的载蛋白纳米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未来需要进行更详尽的纳米材料安全性及机制把控方面的研究.
    • 夏克尔扎提·肖哈拉提; 王晓蓓; 王琳
    • 摘要: 背景:纳米粒子是一类具有纳米级尺寸的生物材料,在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神经保护性药物递送以及自由基清除等方面表现出优越的性能.目的:归纳总结已经研发的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纳米粒子及性能,分析其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过程的治疗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Ischemic stroke,Nanomaterials,Nanoparticles,Nanozyme",中文检索词为"缺血性脑卒中或脑梗塞、纳米粒子、纳米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选择7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纳米粒子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关研究表明,纳米粒子通过:①作为载药系统搭载神经保护性药物及分子,实现跨血脑屏障靶向给药;②利用本身抗氧化等固有特性,促进脑组织再生;③联合干细胞治疗,提高内源性神经发生和外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疗效.但是目前有关研究较少,且缺乏一个系统的适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纳米粒子设计标准和最佳配方.未来需要在进一步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机制的基础上充分理解纳米粒子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合理设计脑靶向纳米粒子治疗系统,以促进其临床应用.
    • 夏克尔扎提·肖哈拉提; 王晓蓓; 王琳
    • 摘要: 背景:纳米粒子是一类具有纳米级尺寸的生物材料,在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神经保护性药物递送以及自由基清除等方面表现出优越的性能。目的:归纳总结已经研发的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纳米粒子及性能,分析其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过程的治疗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Ischemic stroke,Nanomaterials,Nanoparticles,Nanozyme”,中文检索词为“缺血性脑卒中或脑梗塞、纳米粒子、纳米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选择7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纳米粒子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关研究表明,纳米粒子通过:①作为载药系统搭载神经保护性药物及分子,实现跨血脑屏障靶向给药;②利用本身抗氧化等固有特性,促进脑组织再生;③联合干细胞治疗,提高内源性神经发生和外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疗效。但是目前有关研究较少,且缺乏一个系统的适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纳米粒子设计标准和最佳配方。未来需要在进一步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机制的基础上充分理解纳米粒子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合理设计脑靶向纳米粒子治疗系统,以促进其临床应用。
    • 郑涵奇; 吴晴; 李洪军; 顾臻
    • 摘要: 合成生物学与纳米生物学的交叉融合业已成为促进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生物源性纳米材料创造特殊的结构与功能,驱动纳米生物学的发展。纳米技术的应用则可助力基因线路递送,提升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生产效率;参与介导基因调控,拓展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场景。合成生物学和纳米生物学的融合可以构建出纳米级功能模块和纳米人工杂合系统,增强改造后体系的功能。本文将着重介绍近期合成生物学和纳米生物学交叉融合的相关研究进展,从纳米技术为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赋能、合成生物学成为助力纳米技术应用的新引擎以及合成生物学和纳米生物学融合发展这三个角度,着重阐述该领域近期的重点工作,剖析并展望相关技术在基因编辑、药物递送以及医学成像等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前景。未来,合成生物学和纳米生物学的交叉融合可能朝着模块化、标准化、仿生化、功能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为生物医药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 刘爱萍; 刘耿君; 李雅欣; 王海燕
    • 摘要: 目的:近年来,MXene作为一种新型二维(2D)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研究用作纳米递药平台。为了探索其新的表面改性方式和抗乳腺癌作用,我们构建了DOX@Ti3C2@Au-PEG纳米复合药物递送系统。方法:采用金纳米颗粒(Au NPs)对Ti3C2进行改性,引入巯基聚乙二醇醛基(SH-PEG-CHO)提高水溶性,同时负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制备DOX@Ti3C2@Au-PEG纳米复合药物递送系统,进行表征验证其成功制备,并进一步研究其光热性能和抗乳腺癌作用。结果:Ti3C2被成功刻蚀成单层薄片,Au NPs在其表面均匀散在分布,平均尺寸约为20 nm。Ti3C2@Au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热升温性能和极低的细胞毒性。细胞试验证明,DOX@Ti3C2@Au-PEG纳米复合体系取得了最佳的光热治疗(PTT)协同化疗的抗乳腺癌效果。结论:成功构建基于Au纳米粒子修饰MXene的药物递送体系DOX@Ti3C2@Au-PEG,其展现出良好的光热升温性能及协同化疗的抗乳腺癌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 杜慧; 姚晨阳; 彭皓; 姜波; 李顺祥; 姚俊烈; 郑方; 杨方; 吴爱国
    • 摘要: 在过去50多年中,磁性纳米粒子(MNPs)由于其可协调的磁性、非侵入性、易操控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具有复合结构或不同形状的MNPs的合成方法到与MNPs相关的大量表征技术,其应用领域也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然而,MNPs的复杂磁行为受到多种参量的影响,包括粒径、成分、形状和结构等。基于此,通过调节MNPs的主要参量提高其磁功能效果对后续的材料设计和应用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其中,二价过渡金属离子的掺杂是影响MNPs各种磁性能(如磁矩(μ)、饱和磁化强度(M_(s))、矫顽力(H_(c))、磁晶各向异性(K)和弛豫时间(τ_(N)和τ_(B))等)重要参量之一。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通过向磁性纳米材料中掺杂过渡金属离子来精确调控其磁性的相关机理研究,并介绍了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MNPs在生物成像检测(磁共振成像和磁性粒子成像)、药物精准递送和肿瘤治疗以及生物传感方面的潜在机制和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了目前MNPs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