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机构
翻转机构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6612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828219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农机化研究、农业机械学报、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7京津冀综合交通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2015年第五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制造2025发展论坛等;翻转机构的相关文献由12574位作者贡献,包括吕绍林、不公告发明人、王伟等。
翻转机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28219篇
占比:99.97%
总计:828438篇
翻转机构
-研究学者
- 吕绍林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伟
- 杨愉强
- 李旺财
- 王建福
- 丁亮
- 刘伟
- 孙丰
- 张勇
- 张鹏
- 杨念记
- 王健强
- 刘磊
- 张一飞
- 杨波
- 杨益奎
- 朱磊
- 李楠
- 杨开建
- 林巨广
- 王健
- 邓宗全
- 高海波
- 刘军
- 巫华志
- 李广旭
- 李补忠
- 杨猛
- 王体伟
- 王广明
- 王飞
- 邓建明
- 陈财亮
- 高云峰
- 刘振
- 吴银春
- 张凯
- 李伟
- 李斌
- 武成尚
- 王军
- 何婷
- 何家红
- 刘彩云
- 刘蕾
- 吴加富
- 周俊
- 张杰
- 张超
-
-
马强维
-
-
摘要:
本文以液压翻转式吊卡的研制方案作为研究主体,针对现有设备的结构组成、技术方案设计与基本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围绕自锁机构、旋转机构、补心机构的设计环节进行关键技术的应用,并综合运用翻转机构优化、液压系统优化与控制技术优化方案实现对现有设备的改良创新。观察仿真测试与试验结果可知,经由优化设计后吊卡内部各机构均实现安全稳定运转,满足自动化作业与远程控制功能,为钻井作业工具的自动化发展提供宝贵参考价值。
-
-
李勇;
张文平;
金彩洪;
李吉安;
张桢;
刘松;
刘云松
-
-
摘要:
本文设计一种半自动辅助倒胶装置,采用机械替代人工的大部分操作,具有省力、减少资源浪费的优点。以供胶房的空间位置尺寸关系为依据,模仿人工倒胶动作为基础,使用三维建模软件为辅助工具,创新性设计半自动辅助倒胶装置,通过设计推车、提升机构、辅助翻转机构,满足让加胶人员能够以更轻松的方式加胶,降低了工作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乳胶的资源浪费。
-
-
谭鸿俊;
汤迎红
-
-
摘要:
介绍了一种基于2组行星轮系的翻转机构设计,2组行星轮系共用太阳轮和行星架,体积小、结构紧凑。通过安装在行星轮上的夹持机械手,翻转机构每转1周,可以实现4个物体由水平位置到竖直位置的切换,适合包装线、快递包裹线中小型物体快速平稳翻转。
-
-
郭黎
-
-
摘要:
从集装箱结构设计、翻转机构设计与计算、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三个方面介绍无人机用翻盖式集装箱的设计与实现。在结构上,采用同步电动缸推动四连杆机构达到左右顶盖打开及闭合,采用电动推杆控制尾门的开启和关闭;在伺服控制上,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作为主处理器实现自动架设和撤收动作。该伺服控制系统已完成实现,能够满足无人机发射的工作方式、环境适应性以及远程监控等需求。
-
-
刘艳萍;
林方军;
刘均伟;
王震震
-
-
摘要:
桥壳是车桥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汽车主要的承载件和传力件,桥壳附件焊接质量直接影响其承载力。结合企业需求,从提高桥壳附件焊接质量、一致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及适用自动化、智能化的柔性生产线入手,设计了上下料联动机制、柔性化的自动定心翻转焊接夹具。夹具的结构设计思路对同类产品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
吴强;
张振玉;
英玉振;
王彬
-
-
摘要:
针对人工翻转荒管时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高并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设计了一种热钢翻转机构.介绍了热钢翻转机构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效果;提出翻转机构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措施.该翻转机构用气缸推动旋转托辊升高,使托辊托起荒管,旋转托辊带动荒管旋转,从而实现荒管的自动翻转;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且不易损坏等特点,可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用工安全系数和荒管轧制质量.
-
-
苗仲海;
马云飞;
顾顺祥
-
-
摘要:
针对特种车辆驾驶舱仪表台空间有限,同时,又有双屏显示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车载双屏显控器翻转与固定机构,采用扭矩铰链+分度销等核心部件,实现辅屏显控器可在0~180°区间翻转,任意角度悬停和在固定角度锁死的功能.该结构操作简单,功能可靠,能满足公路、土路运输环境下快速启停、剧烈颠簸等复杂路况的需求.
-
-
王晓东;
任俊楠;
邓立;
王见;
吴永智
-
-
摘要:
文章对陆空两用无人小车结构进行了设计,其主要包括混合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轮毂翻折机构以及轮毂、螺旋桨一体化结构,旨在减少机构纵向及横向的运动空间;油电混合驱动使小车具备更强的续航能力,最终实现了快捷方便的无人小车陆空模式切换.
-
-
赖玉活;
龙裕嘉;
林伟健
-
-
摘要:
液压铰链的翻转是其装配时的重要环节,目前由于缺少相应的翻转机构去实现液压铰链的自动翻转,导致其装配难以实现自动化,因此设计了一种液压铰链翻转机构.该机构主要由上料机构、转动机构以及下料机构组成.实现了液压铰链从翻转前治具块上的夹取、180°翻转及翻转后在治具上的安放.其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且翻转效率高,现已应用于所研发的液压铰链自动化装配线中,对解决小型工件的翻转问题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
-
马晓
-
-
摘要:
由湖南三一快而居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布号CN 112499193A,公布日期2021-03-16)“轮胎装配线”,提供了一种轮胎装配线,其翻转机构设置在拆垛机构的出口处,用于将拆垛后的部分或全部轮胎翻边;输送机构使轮胎分别通过拆垛机构和翻转机构;安装机构用于抓取通过翻转机构后的轮胎,并将轮胎安装至待装配车辆上。
-
-
苏勇;
袁斌;
陈献成
- 《第十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半挂车大梁在埋弧焊工位焊接后需要翻转后焊接另外一面,在埋弧焊机下面狭小空间里,想要翻转大梁需要用行车吊着或者其它人接触的方式翻转,这些都效率低下且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现设计一种自动安全的半挂车大梁翻转机构,解决该了问题.
-
-
-
王兵;
张文龙;
楚金甫
- 《第十二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前大部分轻型载货汽车平头驾驶室的翻转,主要是利用单扭杆的扭转力矩克服驾驶室的重力矩来实现驾驶室翻转的.以我公司某轻型载货汽车的驾驶室翻转机构为例,简要地阐述轻型载货汽车驾驶室翻转机构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其优、缺点.扭杆设计参数主要涉及到扭杆刚度、直径、长度、工作扭转角、两端的花键参数等。根据驾驶室前支承结构的尺寸,扭杆长度尺寸可以确定;扭杆的两端花键参数可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确定。求出扭杆的设计刚度为K=33.57N·m/deg。材料一般使用弹簧钢,如65Mn、60Si2MnA等。扭杆要进行扭转硬化处理和表面喷丸处理。扭杆扭至最大预扭角,保载120h,其残余变形角不大于0.5°。在疲劳区6.5°~50°内,其最低疲劳寿命为4万次,且刚度衰减不大于5%。
-
-
-
-
-
-
林琳;
陈贺久;
魏圆良
- 《2017京津冀综合交通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京津冀轨道交通的发展,京津冀有轨电车的需求应运而生.旅客座椅是轨道车辆上的必需设备,当列车设备放置在地板面上时,该区域就无法布置常用座椅.本文设计了一种整体式翻转座椅结构,解决了座椅支撑架下面设备检修的空间问题.设计了整体式翻转座椅的卡紧机构和翻转机构,使座椅能够灵活的实现整体翻转,同时卡紧位置在座椅翻转的切线方向上,正常状态下,座椅会越卡越紧.
-
-
鞠庆孟
- 《2015年第五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制造2025发展论坛》
| 2015年
-
摘要:
为了便于车辆的维修,现商用车驾驶室均设计匹配了驾驶室翻转机构,而从驾驶室结构成本等考虑,单扭杆结构又是轻型商用车采用的主流结构.在单扭杆翻转结构中,扭杆一直处于扭转状态.驾驶室右侧为翻转调整固定点,左侧在扭杆的作用力下,会对驾驶室前悬置产生一个扭转力矩.该力矩会导致驾驶室出现歪斜情况.L230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产品,属中高端产品.在小批量生产阶段,出现了大量的驾驶室左右歪斜情况.合格率仅为11.1%.运用GMS的问题处理工具,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经过此次驾驶室的歪斜原因分析,对问题车辆的拆卸检测及分析计算,明确了造成歪斜的主要原因为零部件制作精度及偏差所导致。在后续的生产中,通过重点控制左右前悬置装配总成的关键控制尺寸,以及对车架制作质量的控制,尤其大小对角尺寸必须要求达到设计要求,在确保零部件质量之后,能够解决驾驶室的歪斜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