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
综合性大学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0年内共计183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6篇、会议论文39篇、相关期刊892种,包括文教资料、中国高等教育、求学(高考资讯指导.文科生版)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全国第十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 齐鲁高教论坛2013年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2013年会暨第三届素质教育高层论坛等;综合性大学的相关文献由2142位作者贡献,包括听那片海、方洪锦、梅士伟等。
综合性大学
-研究学者
- 听那片海
- 方洪锦
- 梅士伟
- 严燕
- 刘桂珍
- 刘治民
- 祥子
- 英盛
- 孙皎
- 季庆辉
- 宋永莉
- 戚晓利
- 朱德全
- 李萍
- 梁英辉
- 穆丹
- 薛勇
- 薛宇
- 郭永松
- 颜玉
- 丁洪浩
- 刘军
- 宋汉君
- 宿宝贵
- 张敏
- 李伟
- 李雪
- 樊士德
- 潘世墨
- 王家平
- 王有升
- 王玉柱
- 王静
- 王飞
- 胡凯
- 胡建勇
- 英盛1
- 陈刚
- 项立敏
- 丁云华
- 于海洋
- 于鲁霞
- 任伟伟
- 任光圆
- 任建军
- 何瑫
- 俗人
- 俞沛初
- 俞爱月
- 冮毅
-
-
郑健;
房天琪;
沈雪;
陈艳;
卜秀娟;
张铁华
-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0年
-
摘要:
“双一流”建设时期综合性大学的食品学科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以吉林大学为例,分析了食品学科面临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的三重考验,指出综合性大学建设食品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优势、区域优势、后发优势和育人优势,并从统筹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等四个方面,探讨综合性大学建设一流食品学科的思路和改革措施.
-
-
宋亚峰;
王世斌
- 《当代教育科学》
| 2020年
-
摘要:
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的功能变迁主要经历了模糊单一期、弱化缺失期、分化整合期、多元明晰期等不同阶段.在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自我变迁、教育学院与其他学院竞合变迁、教育学院系统与社会环境系统的互动协同的变迁历程中,其功能进化主要遵循分化、适应力提高、包容、价值普遍化等具体的进化逻辑.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功能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冲突与紧张,可以通过不断提升适应功能、强化目标获取功能、改善整合功能、优化潜在性模式维持功能等举措去优化.在冲突消弭、功能优化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学院与高校系统、社会环境系统的良性互动,推动我国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
-
恩·弗·贝施科娃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为综合性大学发展大学生体育的潜在教育空间的预测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辨析"教育空间"和"教育环境"这2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结果:1)"教育空间"和"教育环境"的外延有许多重合点.教育空间是指专门建构的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整体空间.2)当大学生处在教育空间中,其以不同方式感知这一教育空间客观存在的可能性.无论在对教育空间意义的认识,还是对教育空间的物理反应,每一名大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和价值观选择与自身"更贴近"的教育空间.3)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空间是一个教育过程具有整体性特征的教育主体相互作用的特殊组织空间.这一教育空间的特征包括:整体性、开放性、结构性、相关性、多态性、可控性、有一定广度和"情节"主线.研究结论:综合性大学的大学生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即通过"柔性手段"和介质在教育空间中进行体育教学任务和体育教学目标管理.与此同时,要分析综合性大学促进大学生体育发展的预测的潜在教育空间扩大问题,以及大量制止实际上正确的运动训练方法的问题.
-
-
徐雪英;
李媛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国际组织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载体,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建设和发展是维护我国国家权益、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渠道.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全球影响力的提升,迫切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国际组织人才,而国内这类专门人才培养刚刚起步,供求矛盾非常突出,亟须中国高校主动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加以解决.为此,创新性建构兼顾国内外需要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和综合性大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机制十分必要.基于相关项目的实施情况,提出了通过跨学科培养、探究式实践、项目式教学和海内外合作的途径,以及"外语+"和"应用型学习"的新理念,培养出一批具有爱国情怀、国际视野、交叉学科知识、优秀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
-
-
-
-
雷杰能
- 《江西教育》
| 2020年
-
摘要:
"当一名好老师"是崇仁县第一中学教师吴科喜的初心。高考填报志愿时,以他的分数,当年完全可以填报综合性大学的热门专业,但他主动填报师范院校,为的就是实现教书育人的梦想。从教18年,吴科喜全身心扑在工作上,虽然没有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但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
-
管翠中;
范爱红;
赵呈刚
-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 2020年
-
摘要:
[目的/意义]在全球学科交叉融合的大环境下,作为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内部院系间也有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对清华大学内部各院系之间的学科交叉合作网络进行深入剖析,从论文的角度揭示院系间的合作模式和特征,以期为高校的组织机构设置和学科规划提供值得借鉴的思路和发展模式。[方法/过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首先梳理了清华大学各院系间的科研论文交叉合作概况,进而绘制院系间的学科交叉合作社会网络,最后对院系合作论文的学科属性以及特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清华大学12.02%的论文为院系间学科交叉合作论文,且院系合作呈逐年增长趋势;学科相近的院系间更易发生交叉合作,形成大的院系合作聚类;院系间的学科交叉合作有助于新学科或新院系快速成长。
-
-
-
姜辉;
张燕;
刘恩贤
- 《全国第十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在厘清国内学科评估主要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青岛大学开展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的试点工作,总结了自我评估的主要特征及作用,探讨了综合性大学基于科研和人才评价体系的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的可操作性,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提出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自我评估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评估氛围,适时做好角色转换,加强学科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加强与兄弟部门的协同。
-
-
廖炼忠;
王帆
- 《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2013年会暨第三届素质教育高层论坛》
| 2013年
-
摘要:
以云南大学为例,在总结云南大学素质教育课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云南大学对素质教育实施的创新体制、理论认识和品质特色,提出边疆综合性大学素质教育在理念创新、内容创新与机制创新等几个方面的观点与建议,提出措建教育平台,创新教育体制,拓展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探索规律,深化认识,要树立"立足边疆,服务边疆"的大学素质教育理念,积极构建"区域特色、区域优势"的大学素质教育内容,创新"教研结合,协作发展"的大学素质教育机制。
-
-
方光华
- 《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2013年会暨第三届素质教育高层论坛》
| 2013年
-
摘要:
文化既是综合性大学的生命和灵魂,也是提升综合性大学办学水平的制高点.文章分享了西北大学的经验,即彰显学校文化底蕴,突出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特色,加强文化领域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运用传统文化资源陶冶学生的情操与品格等,力求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
-
孙英红
- 《齐鲁高教论坛2013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综合性大学承担教师培养任务正成为一种趋势,这是教师教育转型的一种重要体制.目前,由于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潜在的学科优势及资源优势并没有显示出来,存在师范性与学术性发展不平衡;课程设置老套、缺乏创新;对教师教育学生的职业认同等心理关怀不足等问题.在综合性大学中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加强师范性的融入和提升;开发微型课程,同时加强课程资源的利用;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
-
-
Yanlei Cheng;
程雁雷;
Xiaoxin Li;
李晓新
- 《第二届中欧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
| 2012年
-
摘要:
遗传环境论认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本身也是要依赖于一定的遗传环境.作为地处中部地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安徽大学法学院有着自己发展的独特内外部环境,且受这种环境影响,面临着区域环境的快速变迁与地方性大学法学院的滞后反应、法学教育环境的先进性要求与地方性大学法学院的储备不足两大问题的挑战,为此,在建设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方面,从自身的人才培养方向出发,地方综合性大学法学院应当确立核心的法学教育理念、确立和培养核心竞争力、提高实务性培训的教育比重、提倡多专业和宽领域学习理念和培育国际化发展基因.
-
-
-
-
陈乙玮;
雷斌;
马跃
- 《2013年高校科技管理研究会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人文社科研究是综合性高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举足轻重.文章从5个方面分析了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缺陷和认识偏差是阻碍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发展的根本原因,对如何提高学校人文社科研究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