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建筑科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专利文献3807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黄金时代、同舟共进、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岭南大学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文波、林广思、黄雯雯等。

岭南大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 占比:5.01%

专利文献>

论文:3807 占比:94.99%

总计:4008篇

岭南大学—发文趋势图

岭南大学

-研究学者

  • 李文波
  • 林广思
  • 黄雯雯
  • 任静
  • 何贻赞
  • 余齐昭
  • 佚名
  • 吴义雄
  • 周旖
  • 庄承海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华南农业大学入选。作为一所以农立校的综合性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9年成立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的一部分合并组建华南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至今已有113年的历史。
    • 鄢祥锋; 陈庆礼
    • 摘要: 抗战期间,岭南大学师生团结一心、风雨同舟,奋发图强,数度迁徙,坚持办学、维持教育,培育人才,同时果敢勇毅,以文抗战,以学术救国,始终保持民族气节和坚持教书育人的大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岭南大学迁徙办学的大学精神。
    • 吴义雄
    • 摘要: 1929-1951年发行的《岭南学报》是私立岭南大学的著名学术刊物,从学术角度反映了这所基督教大学的本土化进程.这份学术刊物承接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之潮流,致力于将西方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引入中国.她所刊发的社会调查与研究、中西比较文化研究、华南植物研究和地理研究等方面的群组文章,体现了现代学术多元发展的时代格局.占有最大分量的中国文史研究领域名作荟萃,中国思想史、文学史、政治与经济史、艺术史、历史文献学、汉语言与方言研究等学术方向的作品,体现了以经典释读和文献考证为基础的传统治学路径与现代社会科学的多学科方法相结合之显著特征.岭南文化研究则是该刊最具特色的学术领域.可以说,这份刊物为岭南大学乃至华南学界赢得了日益彰显的学术声誉.
    • 周利成
    • 摘要: 1945年10月30日,以创作《黄河大合唱》而闻名于世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苏联病逝,年仅40岁。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法国求学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出生在澳门一个贫苦渔民家庭,幼时随母侨居马来西亚,1918年回国,先后入岭南大学附中和岭南大学读书。酷爱音乐,1926年入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
    • 罗艾桦
    • 摘要: 冼星海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冼星海,原籍广州,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出生前父亲已去世。7岁时,他与母亲侨居马来西亚谋生,在新加坡养正学校上学,其间参加该校管弦乐队的活动。1918年回国后,入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后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冼星海赴巴黎勤工俭学,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留法期间,冼星海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10余首作品。
    • 黄雯雯; 林广思
    • 摘要: 生产性景观因其具备诸多潜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校园生产性景观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在中国较少应用于农林、医药、设计类等具有生产或实验用地的大学中.岭南大学是我国近代教会大学中开办农科的典范,其农科教育和校园生产性景观的关系及发展过程值得探究.通过档案研究、社会情境分析和形式分析等方法,综述我国校园生产性景观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实践,梳理岭南大学农科的办学背景,分析其校园生产性景观的特征及其动因.研究发现,岭南大学校园生产性景观源于早期的农业造园活动,并伴随着农科教育逐渐丰富,最终以面状分布在校园周边.以期完善我国校园生产性景观发展的认知,为今后我国校园生产性景观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 罗艾桦
    • 摘要: 冼星海,原籍广州,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出生前父亲已去世。7岁时,他与母亲侨居马来西亚谋生,在新加坡养正学校上学,其间参加该校管弦乐队的活动。1918年回国后,入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后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 张新标
    • 摘要: 随着20世纪20年代民族主义运动兴起,包括岭南大学在内的中国教会大学面临"去西方化""去宗教化"的问题.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民族意识的觉醒,为收回教育权、实现近代教会大学转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在苏俄革命理论与实践指引下,国共两党合作,将教育自主上升为反帝民族主义运动,教会大学陆续向政府注册,开始"中国化""世俗化"转型.岭南大学首当其冲,在办学宗旨、行政权力、经费、课程及师资方面开始一系列转型变革,中国化、世俗化程度迅速提高,成为近代中国教会大学转型的一个典型样本.其启发意义在于:教育主权实为民族独立、主权完整之象征,唯有扎根中国大地,坚持自主创新,形成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精神内核与品格,才能完成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 黄雯雯; 林广思; 任静
    • 摘要: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多以轴线统筹校园整体布局和空间形态,其中岭南大学是美国布扎式规划在中国校园建设中运用的典范,以南北轴线空间最为突出.但在近年的校园更新中,如何诠释和展示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档案研究、社会情境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社会变迁的视角,研究轴线空间的演变及其文化建构的特征和动因,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的形式、功能和特征,探讨近代以来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社会价值取向变迁.发现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通过节点营造赋予轴线使用、体验和象征意义.影响轴线空间文化建构的主要因素是时任政权、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校园轴线与整体空间关系的理解,完善对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认知,并为我国校园建设和管理的提供历史借鉴.
    • 吴伯奎
    • 摘要: 在抗日战争时期,众多高校纷纷内迁.粤北由于独特的因素,加之战争局势影响,汇聚了以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为代表的众多内迁学校,形成了以粤北为中心的战时华南教育景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