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近代

近代

近代的相关文献在1935年到2022年内共计80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58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24篇;相关期刊2824种,包括学术研究、黑龙江史志、历史学习(高考)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中国民族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一带一路视域中的民族、文化、国家”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研究生冬季论坛、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近代的相关文献由728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炜、池子华、张竞琼等。

近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58 占比:99.28%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42%

专利文献>

论文:24 占比:0.30%

总计:8016篇

近代—发文趋势图

近代

-研究学者

  • 陈炜
  • 池子华
  • 张竞琼
  • 郎元智
  • 张伟
  • 曾桂林
  • 梁惠娥
  • 苏全有
  • 房建昌
  • 朱正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曹永光; 曾耀荣
    • 摘要: 过去学术界对近代体育研究主要有整体性和专题性研究,整体性研究是以时间为线索,突出了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专题性研究则主题明确具体,但整体性欠缺.文章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以"体育革命"为主旨,兼及整体性和专题性的特点,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体育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的嬗变及其对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启示,凸显了近代体育发展内在关联性和逻辑因素以及近代体育研究的历史价值.认为近代中国体育兴起后,体育比赛和体育运动会改变了近代体育发展的方向,引发了体育"锦标主义"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偏离体育发展的真正目的——保障个人健康."九·一八"事变前,有人提出要改变体育的"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倾向,但几乎没有什么成效.日本入侵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刺激了中国人的麻木神经,体育界再次批判了体育"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提倡"体育革命"和体育大众化,引起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体育大众化的重视.然而,竞技体育的根深蒂固和中国人追求的形式主义,使中国体育大众化的效果大打折扣,近代体育大众化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通过对近代中国体育发展转变的梳理,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近代体育发展的整体趋向,也可以为当代中国体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
    • 夏新华; 丁广宇
    • 摘要: 近代以来湖南省由清末湖南调查局和民初湖南民商事习惯调查会组织了两次大规模民商事习惯调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社会调查亦有民商事习惯内容,留存了丰富的民商事习惯调查史料。近代湖南民商事习惯调查多数与民事立法保持一致,在意思自治领域起到补充民事立法的作用。调查问题能够向民间普及近代民事法律概念,调查内容能够展现清末民事纠纷解决实践,为民事审判提供参考。民法典时代可以将民事习惯体现的善良风俗融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学习商业行规展现的商业自治,并在调查方式上为将来的民事习惯调查活动提供经验。
    • 彭红
    • 摘要: 从古代社会开始,农民贫困问题就是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民国时期河湟地区原始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科学地分析河湟地区农民实际生活状况和农村经济现状,发现河湟地区的农民生活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其贫困的具体表现为生活水平的下降和农村经济的破产。
    • 弓楷
    • 摘要: 在中国古代,城隍信仰在苏州地方社会占据着重要地位。但自近代以来,苏州地方社会的行为主体对城隍信仰的态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而言,政权对城隍信仰从利用到摒弃,士绅从奉行到保护,而民众始终坚守。受行为主体态度变化的影响,作为崇拜对象的城隍神,信仰群体从广泛逐渐转为狭窄。作为象征实体的城隍庙,亦从官民共享的空间转为民间独享的空间。
    • 赵雨薇; 高玉亭
    • 摘要: 1880—1924年间,西方教会在山西共建立教会医院12所,前期以英国教会创办居多,后期则主要为美国教会,教会医院在山西近代史上扮演过浓墨重彩的角色,此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从近代山西教会医院的兴办情况入手,概括了其分科齐全、重视戒烟,治病与医学教育结合,重视公共卫生教育,实施文化侵略的4个特点;分析了教会医院对山西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如推动了西医西药、中西医汇通学说在山西的发展以及开创了近代山西的中等医学教育等,以期对近代山西教会医院形成客观的认识。
    • 闫志军; 杨晋娟
    • 摘要: 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资格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在我国近代,职教教师资格制度于洋务运动时期产生萌芽,清末新政时期初步确立,民国前期延续发展,民国后期深化发展。经过四个阶段的持续演进,近代职教教师资格制度从宏观体系到微观规定,都已渐趋相对完备,对当时师资质量提升和职教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黄海鹏; 徐晓红
    • 摘要: 随着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课程设置也在不断革新,做出与时代背景相应的调整。通过对近代中医药院校教育各阶段社会背景、课程设置概貌进行归纳,在梳理总结我国近代中医药院校课程设置历史变迁的基础上,发现近代中医药院校课程设置具有继承传统文化,兼授中西学科;兴办民间学校,强调实践课程;筹划教材建设,创设学术刊物等特点。进而提出了尊崇医家经典,加大传统文化与国学课程份额;明确课程理念,围绕中学为体与西学为用主线;调整课程结构,平衡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比重等观点,为当下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
    • 许雯婷
    • 摘要: 铁路是近代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在19世纪末引入中国后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展现1912年至1949年岭南30余年来的铁路发展轨迹,探析岭南铁路创建的时代背景和其中的曲折经历,探究岭南铁路发展的特征及其内在规律,以期为当今岭南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 余静林; 刘啸虎
    • 摘要: 天然肠衣是以猪牛羊肠为原料的加工品。中国天然肠衣生产较早,但是直至1900年才在洋商的推动下率先在华北地区得以批量收购。民国前期,中国天然肠衣一跃而成为出口商品之大宗。然而,帝国主义凭借近代中外不平等条约下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通过走私贩卖和倾销人造肠衣,导致近代中国天然肠衣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 樊汇川
    • 摘要: 20世纪30年代,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了促进出口以增收外汇,国民政府开始建立体系化的商品检验制度,茶叶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很快被纳入其中。茶叶检验制度最初实行以禁止取缔为主的出口检验,后逐步发展为以指导改进为主的产地检验。产地检验不仅在产茶区设立检验处,还划分指导区并派遣技术员驻厂指导。茶叶检验的施行让清末以来茶叶制假掺伪的现象得以有效禁绝,对我国近代茶业革新的进程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