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紫外分光光度计

紫外分光光度计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527篇,主要集中在药学、轻工业、手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6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04799篇;相关期刊278种,包括食品安全导刊、中国中医药科技、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3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三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2013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第11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相关文献由133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悦、李维森、王铁军等。

紫外分光光度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6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4799 占比:99.62%

总计:105198篇

紫外分光光度计—发文趋势图

紫外分光光度计

-研究学者

  • 王悦
  • 李维森
  • 王铁军
  • 吴崧
  • 尹紫光
  • 曾菲虹
  • 李正勇
  • 梁磊
  • 涂彬
  • 张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亚丽; 孔令娥; 刘蜜; 汪洪; 苏志明
    • 摘要: 探讨了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溶肥料中的硝态氮的方法。选择含腐植酸、有机、微量元素、大量元素等4类水溶肥料样品,采用水振荡浸提试样,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对浸提液中硝态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数据进行对比,探讨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化学肥料中硝态氮含量可行性。结果表明,流动分析仪法的方法检出限为0.008 g/kg;加标回收率在93.2%~10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7%~8.3%;所得数据与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对比分析,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两种方法测定数据之间拟合方程为y=0.9782x+0.0768,R^(2)=0.9966。结果表明,连续流动分析仪测试速度快,试剂消耗量少,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要求,可用于水溶肥料硝态氮含量的分析测定。
    • 丛川波; 杨春翔; 孟晓宇; 周琼
    • 摘要: 将腈基含量不同的丁腈橡胶与不同比例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混合,制备了丁腈橡胶混炼胶,并将不同的丁腈混炼胶浸泡在异辛烷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浸泡过程中异辛烷中DOP的变化,从而获得了丁腈混炼胶中异辛烷的渗入过程和DOP渗出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炼胶的质量变化随DOP的用量和丁腈橡胶腈基含量的增大而减小;1份DOP的加入可显著提高异辛烷向丁腈橡胶渗入量,增加DOP的用量对其渗入量影响不大;DOP的用量和丁腈橡胶的腈基含量对DOP从丁腈橡胶中的渗出量影响不大,在该研究实验条件下,大约有90%的DOP从丁腈橡胶迁移到异辛烷中。该研究结果对耐油橡胶材料的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高飞
    • 摘要: 将植株样品用硫酸和过氧化氢消煮后,分别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全磷含量,并对两种仪器测定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仪器测定植株中全磷结果呈极显著相关,相对相差在0.00-2.60%之间,符合标准要求。且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植株中全磷精确度和加标回收率结果均较好,并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的特点,推荐可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植株样品中全磷的测定。
    • 钟扎红; 徐海涛
    • 摘要: 紫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以分析化学为基础的仪器。主要综述了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原理和结构设计,分析总结了紫外分光光度计在环境监测保护方面,作为检测设备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气体监测、水质分析和土壤监测中的应用,并对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 张雪菲; 段宁; 降林华; 程雯; 于兆胜; 李维栋; 朱广彬; 徐艳丽
    • 摘要: 现有的国标光度法无法直接测定流程工业中连续反应单元生产过程的污染物,主要原因是氧气在深紫外区对紫外光的吸收干扰了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目标物质的检测,导致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程度偏差。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核心是稳定获取深紫外区不同特征波长物质的高灵敏光度信息。在紫外分光光度计基础上加装氮气输配系统,同时设计了自动进样流通池及进样托盘以实现检测间隙自动进样功能,减少检测间隙氮气消耗。为提高仪器稳定性,分别精准控制通入仪器内部光学系统区、样品室和数据接收区三个腔体的氮气流量,数值分别为6,2和3 L·min^(-1),使仪器基线平直度平均值由0.108降低至0.010,较空气条件削减了90.7%。通过对比空气与氮气两种气氛下直接测定SO^(2-)(-4)的吸光度、灵敏度、灵敏度变化量和线性范围的差异,发现氮气气氛下检测结果的吸光度和灵敏度在光程b=1~100 mm范围内均有提升,灵敏度变化量随b=1 mm时的10.42%增大至b=100 mm时30.65%,线性范围却随光程的增加由0.09 g·L^(-1)缩短至0.03 g·L^(-1)。说明氮气输配系统能够成功抑制检测过程中紫外光强度的衰减。与检测SO^(2-)(-4)的常用方法之一的离子色谱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检测便捷、检测结果稳定可靠并且经济效益良好的优势,可为工业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 董宝田; 张超; 冯庆霞
    • 摘要: 利用聚碳酸酯产品在注塑机中长时间高温停留的方法,开展了聚碳酸酯及助剂停留前后黄色指数变化的实验,分析了不同种类助剂对聚碳酸酯热加工后颜色的影响,阐述了色粉在聚碳酸酯热加工中可能导致色差变化的现象及其原因,并对多种助剂与聚碳酸酯的相互作用讲行了分析.
    • 包振宗; 陈智锋; 祁增华; 王广钊; 蔡宗苇
    • 摘要: 为丰富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相关数据,以3-羟基菲(3-OHP,C14 H10 O)为菲单羟基衍生物代表污染物,聚氯乙烯(PVC)微塑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VC微塑料在水环境中对3-OHP的吸附行为,并就相关吸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该研究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仪器对PVC微塑料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得出目标污染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2)>0.99.为保证紫外吸收光谱的准确性,污染物浓度梯度设置为吸光度(Abs)大于0.438,之后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其浓度,结合相关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并配合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探讨了在水环境中PVC微塑料对3-OHP的吸附机制.结果如下:(1)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程度最好,吸附动力学拟合系数R2=0.998.因此,PVC吸附3-OHP可能是以表面吸附和外液膜扩散的吸附方式,吸附发生24 h后的平衡吸附量为36.866μg/g;(2)吸附等温线实验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拟合度较高,吸附等温线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56和0.907,更加适合描述PVC对3-OHP的吸附过程,吸附模式主要为单层吸附,也存在小部分多层吸附,PVC对3-OHP的最大吸附量为408μg/g;(3)吸附热力学结果显示PVC微塑料对3-OHP的吸附效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这表明PVC对3-OHP的吸附为自发、放热的吸附反应;(4)盐度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对3-OHP在PVC上的吸附效率影响不大;(5)DFT理论计算结果表明PVC对3-OHP结合能相对较低,因此推测PVC对3-OHP的主要吸附机制可能是疏水作用,还可能存在弱氢键作用、卤素键作用以及 π-π共轭作用.研究揭示了PVC微塑料与有机物相互作用方式,明确了PVC微塑料对3-OHP的吸附模式,探讨了PVC微塑料对3-OHP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PVC微塑料在水溶液中的环境行为.该研究为科学评价微塑料的环境影响提供数据参考,并进一步补充了微塑料的毒理学机制数据.
    • 林小凤
    • 摘要: 使用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测试瓦特镍中的糖精钠,通过对比,找出能快速且能准确得出结果的方法.
    • 李滨; 张俊杰; 徐洁; 张磊
    • 摘要: 目的:研究一种快捷、简便、低成本、准确度高的检测牛奶中β-内酰胺酶残留的方法.方法:通过硫酸铜-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优化反应条件,降低最低检出限.结果:由硫酸铜-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优化结果显示可将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最低检出限降低至5 U·mL-1.结论:硫酸铜-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有效降低了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最低检出限,与传统微生物法等方法相比,本研究开发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可满足目前市场需求.
    • 李滨; 张俊杰; 徐洁; 张磊
    • 摘要: 目的:研究一种快捷、简便、低成本、准确度高的检测牛奶中β-内酰胺酶残留的方法。方法:通过硫酸铜-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优化反应条件,降低最低检出限。结果:由硫酸铜-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优化结果显示可将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最低检出限降低至5 U·mL^(-1)。结论:硫酸铜-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有效降低了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最低检出限,与传统微生物法等方法相比,本研究开发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可满足目前市场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