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液质联用

液质联用

液质联用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3年内共计1692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4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396077篇;相关期刊426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食品安全导刊、药物分析杂志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一届中药化学年会、2016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等;液质联用的相关文献由5432位作者贡献,包括贾涛、罗达龙、刘慧妍等。

液质联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4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96077 占比:99.68%

总计:397340篇

液质联用—发文趋势图

液质联用

-研究学者

  • 贾涛
  • 罗达龙
  • 刘慧妍
  • 陈学松
  • 林明弘
  • 饶春明
  • 王军志
  • 范志鸿
  • 刘建勋
  • 刘艇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罗庆云; 印敏
    • 摘要: 对目标器官所含化合物进行全面解析,探讨化合物形成、积累、转化机制,揭示种内亚种、变种及变型分化的物质基础,是以特定部位所含化合物为关注对象的作物品质改良和栽培管理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以甜菊糖苷组分差异大的甜叶菊收获器官叶片所含化合物的液质联用解析为例,首先对化合物全面解析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多样本化合物全面解析存在有效分离受限、保留时间不规则漂移、定性信息丰度不一等挑战,然后利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建立了植物器官所含化合物液质联用分析数据的采集、整理、归类和定量系统,为以甜叶菊叶片为代表的作物收获器官品质育种及化学形态学研究提供分析工具.
    • 胡亚楠; 王平; 杜海涛; 景田园; 王程程
    • 摘要: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鹿角胶小分子肽富含促进骨生长的肽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促增殖、促成骨化作用.目前对鹿角胶防治股骨头坏死的研究仅停留在物质基础及药效学研究方面,其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尚未明确.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初步探讨鹿角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鹿角胶组,后2组大鼠灌胃维甲酸70 mg/kg,每日1次,连续灌胃8周,建立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空白组大鼠不做处理.造模8周后鹿角胶组大鼠给予鹿角胶0.35 g/kg,模型组、空白组予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8周.通过骨组织病理切片检验造模是否成功及鹿角胶对股骨头的修复效果.通过非标(Label-free)蛋白质组定量技术研究各组之间的差异蛋白情况,根据GO和KEGG数据库分析对差异蛋白的生物功能及参与的信号通路进行富集;采用蛋白质互作STRING Database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图.实验方案经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骨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鹿角胶可有效修复股骨头坏死;②蛋白质组学共鉴定蛋白1457种,空白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鹿角胶组共同差异蛋白共有353种,其中,在模型组升高或降低的差异蛋白,经过鹿角胶干预后明显回调的蛋白有97种;③鹿角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涉及到血液循环、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及免疫过程,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寻找的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4HB)、钙黏蛋白2(CDH2)、膜联蛋白A2(ANXA2)、枯草杆菌前蛋白转换酶/可信9型(PCSK9)、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骨形态发生蛋白等可能是鹿角胶的重要靶点,鹿角胶可能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糖酵解/糖异生、PI3K-Akt信号通路等治疗股骨头坏死.
    • 孙立敏; 王松才; 朱焕慧; 林贤文; 管旭; 谭莉
    • 摘要: 目的 采用在线固相萃取-液质联用(in-connection SPE-LC-MS/MS)技术,建立血液样品中12种芬太尼类药物的同时检测方法,为刑事案件血液中12种芬太尼类药物的检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血液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经离心、稀释、过滤后上样,采用Agilent PLRP-S(15~20μm,2.1mm×12.5mm)在线SPE柱富集纯化,以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3.0mm×150mm,2.7μm)为分析柱,用5mmol/L醋酸铵缓冲液(含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对12种芬太尼类药物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优化了色谱条件、质谱条件、在线SPE上样流速、流动相种类、六通阀切换时间、样品有机溶剂比例等参数,经验证,在实验浓度范围内,12种芬太尼类药物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90,方法检出限为0.2~0.4ng/mL,定量限为0.7~1.4ng/mL,回收率为83.1%~131.1%,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0%~25.6%、2.1%~30.5%(n=6)。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血液样品中的12种芬太尼类药物同时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灵敏度高、样品需求量少、检出限低等特点,适合于血液样品中芬太尼类药物的检测分析。
    • 彭佳堃; 戴伟东; 颜涌泉; 张悦; 陈丹; 董明花; 吕美玲; 林智
    • 摘要: 【目的】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乌龙茶风味品质和内含成分具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化合物定量分析、多元统计学等方法比较‘永春佛手’‘铁观音’和‘水仙’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分析‘永春佛手’乌龙茶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并探讨茶树品种对乌龙茶内含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永春佛手’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铁观音’和‘水仙’品种为对照,三者均加工制成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乌龙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对不同品种乌龙茶的差异化合物进行鉴定和筛选,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MS)对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不同品种乌龙茶间差异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相比于同一香型的对照品种乌龙茶,‘永春佛手’具有相对较高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儿茶素类化合物总量和咖啡碱含量在清香型和浓香型的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在陈香型中均以‘永春佛手’乌龙茶含量最高,没食子酸含量在3种香型中均呈现‘水仙’>‘永春佛手’>‘铁观音’。代谢组学结合多变量统计表明,不同品种制成的乌龙茶化合物表型具有明显差异。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乌龙茶中,‘永春佛手’与对照品种乌龙茶间的差异化合物分别为50、59、47个,其中共同差异化合物有23个,包括14个黄酮(醇)糖苷、5个儿茶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1个脂类、1个生物碱、1个有机酸和1个氨基酸类化合物。进一步对茶叶中常见的20个黄酮(醇)糖苷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永春佛手’乌龙茶中14个黄酮(醇)糖苷组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乌龙茶,其含量是相同香型‘铁观音’品种乌龙茶的1.4—14.6倍,是‘水仙’品种乌龙茶的1.3—18.0倍。在定量的4类黄酮(醇)糖苷中,槲皮素糖苷均为主要的黄酮(醇)糖苷组分,含量高于山柰酚糖苷、杨梅素糖苷和芹菜素糖苷。感官审评分析表明较高含量的黄酮(醇)糖苷并未显著增强茶汤的涩味。【结论】代谢组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不同品种制作的乌龙茶进行化合物表征。‘永春佛手’‘铁观音’和‘水仙’按照相同工艺制成的乌龙茶具有较为明显的化学成分差异,其中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差异最为显著,具有较高含量的黄酮(醇)糖苷类成分是‘永春佛手’乌龙茶在化学成分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黄酮(醇)糖苷类成分有望作为判别指标用于乌龙茶制作品种的判别。
    • 陈潇敏; 赵峰; 王淑燕; 邵淑贤; 吴文晞; 林钦; 王鹏杰; 叶乃兴
    • 摘要: 以43份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其嘌呤生物碱构成,并经描述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后,系统地分析了其特征属性。结果显示,参试资源样的嘌呤生物碱构成差异明显,大致可划归4个具体类群:类群Ⅰ嘌呤生物碱总量及构成接近于常见茶树品种;类群Ⅱ嘌呤生物碱较高,且主要由咖啡碱构成,仅含少量苦茶碱和可可碱;类群Ⅲ嘌呤生物碱较高,且苦茶碱与咖啡碱含量相当,仅含少量可可碱;类群Ⅳ嘌呤生物碱高,且构成以苦茶碱为主,咖啡碱和可可碱都较低。经综合评价后,从中筛得嘌呤生物碱构成较特异资源14份,包括高嘌呤生物碱(>60 mg·g^(-1))5份,高咖啡碱(>50 mg·g^(-1))7份,高苦茶碱(>30 mg·g^(-1))7份。本研究可为茶树的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更多种质资源信息和科学依据。
    • 崔亚鹏; 许锐; 陈泽元; 陈双喜
    • 摘要: 采用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和液质联用技术,研究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对金银花浸提液多酚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混合发酵后的金银花浸提液中黄酮和多酚含量明显增加。黄酮含量(以芦丁计)由72.04 mg/g提升到79.07 mg/g,提升率10%;多酚含量(以焦性没食子酸计)由47.74 mg/g提升到59.37 mg/g,提升率24.35%。发酵后的浸提液中绿原酸、槲皮素苷、阿魏酰奎尼酸、木犀草素等含量提升显著,特别是绿原酸含量由26.57 mg/g提升到31.34 mg/g,提升率17.95%(P<0.05)。发酵后金银花浸提液的抗氧化性能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由55%提升到71%,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由59%提高到64%,采用混菌发酵的方法能够提升金银花浸提液的品质。
    • 夏溪; 龚睿; 奉树成; 张春英
    • 摘要: 【目的】花色是植物的重要观赏性状,花色苷在花色呈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花色苷种类及其含量进行分析,可以为解析花瓣呈色的机理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映山红亚属3个杂交组合的双亲及其子代共36份样品为对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定性定量检测花瓣中花色苷的组分,并分析花色苷在亲子代中的分离变化规律。【结果】本研究中共检测到17种化合物,其中芍药色素3-O-半乳糖苷、飞燕草素3-半乳糖苷、锦葵素3-O-半乳糖苷和矮牵牛素3-半乳糖苷首次在映山红亚属植物中检测到。映山红亚属植物中的花青素以矢车菊素和芍药色素为主,且主要以阿拉伯糖苷的形式存在。其中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色素与映山红亚属花瓣的红色着色相关。飞燕草素3-阿拉伯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和锦葵素3-O-葡萄糖苷与映山红亚属花瓣的紫色着色相关,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与花瓣紫红色着色相关。花色苷的分离分析结果表明,矢车菊素类和芍药色素类糖苷表现出超亲遗传的特性,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锦葵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表现出偏向父本遗传的特性。【结论】本研究从花色苷种类和含量角度解析了映山红亚属花色呈色机制,同时也为花色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了参考资料。
    • 于蕾; 胡滨; 吴洁; 李倩倩; 陈宝荣
    •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o)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方法将200μL血浆和温育液在37°C温育3 h后,加入同位素内标,用固相萃取法提取各激素。通过LCMS/MS分析AngⅠ、AngⅡ和Aldo,最终用标准曲线定量。结果AngⅠ、AngⅡ和Aldo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0.0、0.002~0.500、0.02~5.00 ng/mL,定量限(LOQ)为0.2、0.002、0.02 ng/mL。3种分析物的回收率在91%~103%之间。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变异系数(CV)分别为1.4%~4.6%(AngⅠ)、2.1%~5.1%(AngⅡ)、2.4%~5.2%(Aldo)。健康人血浆中AngⅠ、AngⅡ、Aldo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4~11.8、0.003~0.016、0.02~0.20 ng/mL。方法无明显基质效应和携带污染。结论建立了一种可同时准确、快速测定血浆AngⅠ、AngⅡ和Aldo的LC-MS/MS方法。
    • 郑瑞丽; 周欧路; 褚洁梅; 安三奇; 蒋俊俊; 叶力; 梁浩
    •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DNA上4种胞苷修饰的高灵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方法,并用于HIV-1病毒感染对细胞中胞苷修饰的全分析。方法:选择2-溴-1-4-二乙氨基苯基乙酮(BDEPE)作为标记试剂同时标记4种DNA胞苷修饰(5-mdC、5-hmdC、5-fdC和5-cadC),再结合LC-MS方法对HIV-1病毒感染前、后细胞中的目标修饰物进行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HIV-1病毒感染细胞前、后胞苷各修饰含量的变化。结果:建立了化学标记结合LC-MS分析方法,标记反应转化率达90%以上,标记产物在反应后48 h内稳定。标记结合LC-MS分析提高胞苷修饰的检测灵敏度,5-mdC、5-fdC和5-cadC在HIV-1感染后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高灵敏度的胞苷修饰检测方法,并应用于HIV-1感染细胞DNA中的4种胞苷修饰的全分析,首次发现HIV-1病毒感染后5-mdC、5-fdC和5-cadC显著升高。
    • 黎小兰; 蔡良平; 付小蓉; 潘拾朝; 陈彩云; 吴斯燕
    • 摘要: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方法同时检测特殊医学配方食品中泛酸、烟酰胺和左旋肉碱的含量。试样中的左旋肉碱、烟酰胺和泛酸,经盐酸溶液超声溶解后,酸碱沉淀杂质,经Agilent Eclipse XDB-phenyl柱分离,以甲醇和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40°C,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结果表明,泛酸在0.2~1.5 g/mL,烟酰胺在0.08~0.5 g/mL,左旋肉碱质量浓度为0.3~2.3 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平均回收率为88.4%~107.7%,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小于10.0%,且在8 h内含量保持稳定,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液质联用法能同时准确快速高效检测特殊医学配方食品中左旋肉碱、烟酰胺和泛酸含量,能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起到质量检测控制的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