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硫酸钾
过硫酸钾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43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9774篇;相关期刊225种,包括石油化工、广东化工、山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等;过硫酸钾的相关文献由1077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冠棠、张金凤、杨曦等。
过硫酸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774篇
占比:99.05%
总计:40157篇
过硫酸钾
-研究学者
- 邓冠棠
- 张金凤
- 杨曦
- 郑伟
- 郑立庆
- 刘秉涛
- 张文举
- 李春立
- 林宜动
- 薛正芬
- 谭德俊
- 陈泉源
- 高青雨
- 丁宗庆
- 于磊
- 刘京
- 刘勇
- 占昌朝
- 吴松
- 孔令仁
- 孙国君
- 孙德栋
- 宋俊峰
- 张楠
- 张贞浴
- 张静
- 李建民
- 李琳
- 杨明敏
- 潘莹
- 王福民
- 蒋彪
- 谢益宁
- 路建美
- 过玮
- 郑南华
- 马春
- 马晓
- 丁玉栋
- 乌日古木勒
- 于佳立
- 付乾
- 代家兴
- 任妍冰
- 何培新
- 何平
- 余佳妍
- 余勇
- 俞贤达
- 傅瑞芳
-
-
朱伟;
赵帅;
王若辰;
张昱;
吕艺
-
-
摘要:
为了有效提取污泥中的营养,并使栅藻达到较高的产油量,采用水热氧化法处理污泥,并对污泥氧化液制成的培养基进行稀释。结果表明:在126°C下,投加0.2mol/L的氧化剂(过硫酸钾)对污泥进行水热氧化可以将其中超过90%的氮磷转移至液相;直接使用水热氧化的液相产物培养斜生栅藻,得到的藻产量和产油量都很低,但液相产物经过10倍稀释后,培养的栅藻在产油量上超过了传统BG11培养基,提高了63%。
-
-
王永琼;
梁宇敏;
许镫月;
李思瑾;
白娟;
凌绍明
-
-
摘要:
在盐酸溶液中,铜离子催化过硫酸钾氧化过量碘化钾生成I_(3)^(-),I_(3)^(-)与带正电荷的罗丹明6G形成缔合物微粒而产生共振散射效应,据此建立了检测痕量铜的共振散射光谱法。用单变量变换法优化测定条件,选择盐酸的浓度为3.33 mmol·L^(-1)、碘化钾浓度为1.5 mmol·L^(-1)、罗丹明6G浓度为6.33μmol·L^(-1)、过硫酸钾浓度为0.867 mmol·L^(-1),在30°C条件下反应15 min。在选定条件下,Cu^(2+)质量浓度在1.667×10^(-3)~0.020μg·mL^(-1)范围内,随着Cu^(2+)质量浓度的增大,体系在316 nm处的共振散射强度线性增强,其线性方程为ΔI=138.15+119524ρ,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889,检出限为7.53×10^(-4)μg·mL^(-1)。方法用于人发样和自来水中铜含量检测,检测结果的RSD为3.0%~4.1%,回收率为94.6%~97.3%。
-
-
姜琦;
王李宝;
黎慧;
万夕和;
史文军;
谭海军;
沈辉;
乔毅;
蒋葛;
成婕
-
-
摘要:
大部分池塘养殖尾水中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偏高,测定过程中需要对样品进行稀释,耗时较长且影响准确度。实验室分析时,通常采用过硫酸钾对尾水样品进行消解,其配置过程对温度要求较高,易析出晶体,且耗时较长。而过硫酸钠易溶于水,受温度影响较小,易配制。因此,分别采用上述2种过硫酸盐消解液对样品进行消解并同时测定总氮、总磷的质量浓度,比较2种消解方式对校准曲线、加标回收率、养殖尾水实际样品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等质量或等物质的量的过硫酸钠消解液均能满足总氮、总磷的消解要求,且后者消解样品无须改变氢氧化钠的加入量和调整pH值,即可达到同等消解效果。因此,可采用等物质的量的过硫酸钠代替过硫酸钾同时消解养殖尾水中的总氮、总磷。
-
-
林素玲
-
-
摘要:
在天然水和废水中,磷几乎可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分为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和有机磷。磷是生物生长必须的元素之一,但如果水体中磷的含量过高,可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因此,磷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快速、准确、经济、安全地测定总磷是非常重要也是必要的。目前我国总磷监测的主要方法是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该方法操作过程简单、反应过程稳定、易掌握。本文对过硫酸钾—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
-
付昆明;
黄少伟;
杨帆
-
-
摘要: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NO_(3)^(-)-N时,S_(2)O_(3)2^(-)的存在会使测定结果出现很大的正偏差,且S_(2)O_(3)2^(-)浓度越高干扰程度越大。为了保证含有S_(2)O_(3)2^(-)水样中NO_(3)^(-)-N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并提出消除干扰的方法作为参考,先测定了不同浓度S_(2)O_(3)2^(-)对NO_(3)^(-)-N测定结果的干扰程度,而后在NO_(3)^(-)-N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S_(2)O_(3)2^(-)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条件下,以加入盐酸、加入Ba^(2+)、臭氧吹脱和加入过硫酸钾4种方法对S_(2)O_(3)2^(-)进行掩蔽排除。实验发现,加入盐酸对S_(2)O_(3)2^(-)的干扰有一定的排除能力,排除干扰的比例为30.599%,效果较差;加入Ba^(2+)排除干扰的效果最差,排除比例仅有17.409%;利用臭氧吹脱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排除效果,干扰的排除比例达到了54.752%,相较于前2种方法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不能够将干扰完全排除;加入过硫酸钾的效果最好,干扰的排除比例可达91.248%,基本不影响NO_(3)^(-)-N的测定。
-
-
赵晗;
许俊
-
-
摘要: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当今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本次实验针对HJ 636—2012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过程中发现,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钠在220 nm波长下有明显干扰,另外实验中过硫酸钾纯度是影响实验空白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不足建立离子色谱法检测水中总氮含量的方法。
-
-
-
-
摘要:
一是适当增加水位,降低水温,同时利用好增氧机,调节水体溶氧。二是定期清理腐烂的水草,补栽耐高温水草,并搭配浮萍降温和净化水质。三是减少投喂,傍晚投喂时可向水深处增加投喂量。四是建议3~5天改底1次,先用过硫酸钾改底,再补充活菌分解有机质,抑制有害菌生长。五是做好虾苗捕捞,虾苗规格达到1.2厘米以上时捕捞。
-
-
李春芳;
钟悦;
蒙健娇;
陈琴放;
王钰蕊;
莫孙伟
-
-
摘要:
磷是生物新陈代谢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同时也是评价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总磷的测定通常选用国家标准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该方法氧化消解常用过硫酸钾高温高压法,水样中的有机物用过硫酸钾氧化不能完全破坏时,可用硝酸-高氯酸电热板消解,但硝酸-高氯酸电热板消解存在操作复杂、耗时长、条件不易掌握、安全性低等弊端。因此,本文通过对过硫酸钾高温高压法、硝酸-高氯酸电热板法及硝酸-过硫酸钾微波法三种消解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索硝酸-过硫酸钾微波法代替硝酸-高氯酸电热板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标准曲线、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要求,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当水样中有机物用过硫酸钾氧化不能完全破坏时,推荐用硝酸-过硫酸钾微波法代替硝酸-高氯酸电热板法进行消解。
-
-
冯向东;
黄旻旻;
吴雅琴;
张高旗;
张贺;
诸剑锋;
郑宏林
-
-
摘要:
为延长反渗透膜的生命周期,实现废弃反渗透膜的再生利用,采用静态浸泡的方法对热电厂的废弃反渗透膜进行改性再生研究。结果表明:与过硫酸钾和壳聚糖相比,次氯酸钠是最经济有效的改性剂;当再生膜产水通量达到原始废膜的1.9倍时,对PEG-200、PEG-400、PEG-600的截留率分别不小于65%、80%和85%;再生膜表现出部分纳滤膜的分盐性能,对SO_(4)^(2-)和Cl^(-)的最大截留率之差约为30%;再生膜运行约35 h后性能达到稳定状态,其产水通量和截留率的变化幅度均在1%以内,且稳定状态下再生膜的产水通量约为原始废膜的1.6倍,截留率比原始废膜低1.5%以内。再生膜可以有效截留有机物,并具有部分分盐性能和良好的性能稳定性。
-
-
王小剑;
张海霞;
蔡昂祖;
武晓琪
-
-
摘要:
使用HJ 636-2012测定水质总氮时,空白吸光值往往偏高.为了寻找最佳的实验条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性评价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钠的纯度、实验用水、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的存放时间、消解条件、冷却时间、消解器皿等因素对空白吸光值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过硫酸钾纯度对空白吸光值影响最显著.为了保证总氮空白吸光值小于0.030,测定总氮时应优先使用经过2~3次重结晶的过硫酸钾以及优级纯的氢氧化钠,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应现配现用;建议消解时间30 min,消解温度123°C,自然冷却时间1.5 h;实验应优先使用超纯水或无氨水;使用哈希消解管代替25 mL比色管.
-
-
于富国
- 《浙江省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水中总氮的测定一般应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进行测定,但是实际应用中有时由于市售过硫酸钾质量达不到要求,造成测定时试剂空白太高.本文通过对市售水过硫酸钾二次重结晶,使空白值控制在0.03以下.通过严格控制重结晶环节,保证过硫酸钾的化学性能,同时又满足检测的需要.对水质总氮国家标准物203221和203230进行测定,结果满意,加标回收率在92.2%至97.3%之间.
-
-
张爱民
- 《山西省城镇供水协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水厂供水工艺及水质检测技术交流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总氮是指水体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氮含量,反应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在水质分析中,总氮的测定采用HJ636-2012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但在测定过程中,由于受试剂纯度、器皿、消解温度、实验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准确度难以掌握。介绍了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总氮的方法,通过实验对该方法进行适用性检验,分析其精密度、准确度、标准曲线及最低检出浓度,探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检测水的总氮的特点.
-
-
-
-
-
张宏杰;
牛曰响;
李明
- 《第十一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暨山东省第一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过程的诸多影向因素,包括试剂、实验用水、消解条件、实验环境、仪器条件等,建议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时,过硫酸钾的纯度对空白值的影响最大,实验要选用优级纯或特定厂家的试剂。实验室环境要求无氨环境,实验用水也要采用无氨水,避免在环境中引入的测定误差。不管是医用蒸汽压力锅或民用压力锅,消解前都应将锅内的蒸汽完全赶出后再计时。消解时间设定为40min。比色时要注意仪器的稳定性及比色皿带来的测定误差,应选用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比色皿。比色管要用纱布捆绑结实,防止蒸汽进入或管内水分溢出。
-
-
-
-
-
张金凤;
郑伟;
杨曦
- 《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Fe(Ⅱ)/KSO对农药敌草隆的降解动力学。在初始pH=7.0的Fe(Ⅱ)/KSO水体系中,分别研究了KSO和Fe(Ⅱ)初始浓度对敌草隆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SO和Fe(Ⅱ)初始浓度分别为2.0mmol·l、1.0mmol·l时,0.1mmol·l敌草隆反应5h后降解率达到40.0%。通过对Fe(Ⅱ)/KSO、EDTA-Fe(Ⅱ)/KSO、柠檬酸-Fe(Ⅱ)/KSO以及KSO-Fe(Ⅱ)/KSO4种体系的对比研究,发现Fe(Ⅱ)/KsO体系中加入螯合剂EDTA、柠檬酸和还原剂KSO均可明显促进敌草隆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