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324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4篇、会议论文111篇、专利文献18561篇;相关期刊831种,包括中国纤检、化工安全与环境、化工管理等; 相关会议99种,包括第35全国氯碱行业技术年会暨第18届“佑利杯”论文交流会 、辽宁省水利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第八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暨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高峰论坛等;次氯酸钠的相关文献由628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文崇、刘文凯、郑振天等。

次氯酸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4 占比:8.59%

会议论文>

论文:111 占比:0.54%

专利文献>

论文:18561 占比:90.87%

总计:20426篇

次氯酸钠—发文趋势图

次氯酸钠

-研究学者

  • 刘文崇
  • 刘文凯
  • 郑振天
  • 林绍华
  • 黄凤国
  • 刘文朝
  • 陆隽鹤
  • 高宇康
  • 郭起华
  • 黄招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郭宏磊; 张凯; 张旭
    • 摘要: 目的探讨甘氨酸引导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无定形磷酸钙(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ACP)对脱矿牙釉质表面的再矿化作用。方法制备不同阶段再矿化液:①反应态CMC/ACP(NaClO处理的CMC/ACP),②反应态CMC/ACP+甘氨酸;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再矿化液颗粒形貌。选取20颗阻生齿制成釉质切片并脱矿,随机分为A、B两组,将反应态CMC/ACP涂抹于A组牙釉质表面;将加入甘氨酸的反应态CMC/ACP再矿化液涂抹于B组。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再矿化前后牙釉质表面形貌,纳米压痕实验检测牙釉质表面机械强度(包括压刻深度、硬度和弹性模量)。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反应态CMC/ACP再矿化液颗粒光滑,粒径增加至100~300 nm。反应态CMC/ACP加入甘氨酸后颗粒呈现出线状有序排列,15 min后溶液内形成了微晶体,晶体长度约为5~15μm。A组再矿化表现为颗粒状,且为杂乱的非均质再矿化层,B组脱矿牙釉质表面形成了较为均质的晶体形貌且排列有序,与天然牙釉质晶体形貌类似。B组再矿化后压刻深度小于A组,也最接近天然牙釉质;B组再矿化后的表面硬度和弹性模量与天然牙釉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NaClO处理的CMC/ACP纳米颗粒中加入甘氨酸而形成的快速牙釉质龋再矿化模型,能够在釉质表面形成定向有序且快速的再矿化,再矿化的牙釉质表面的机械强度与天然牙釉质相近。
    • 郭宏磊; 张凯; 张旭
    • 摘要: 目的探讨甘氨酸引导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无定形磷酸钙(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ACP)对脱矿牙釉质表面的再矿化作用。方法制备不同阶段再矿化液:①反应态CMC/ACP(NaClO处理的CMC/ACP),②反应态CMC/ACP+甘氨酸;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再矿化液颗粒形貌。选取20颗阻生齿制成釉质切片并脱矿,随机分为A、B两组,将反应态CMC/ACP涂抹于A组牙釉质表面;将加入甘氨酸的反应态CMC/ACP再矿化液涂抹于B组。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再矿化前后牙釉质表面形貌,纳米压痕实验检测牙釉质表面机械强度(包括压刻深度、硬度和弹性模量)。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反应态CMC/ACP再矿化液颗粒光滑,粒径增加至100~300 nm。反应态CMC/ACP加入甘氨酸后颗粒呈现出线状有序排列,15 min后溶液内形成了微晶体,晶体长度约为5~15μm。A组再矿化表现为颗粒状,且为杂乱的非均质再矿化层,B组脱矿牙釉质表面形成了较为均质的晶体形貌且排列有序,与天然牙釉质晶体形貌类似。B组再矿化后压刻深度小于A组,也最接近天然牙釉质;B组再矿化后的表面硬度和弹性模量与天然牙釉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NaClO处理的CMC/ACP纳米颗粒中加入甘氨酸而形成的快速牙釉质龋再矿化模型,能够在釉质表面形成定向有序且快速的再矿化,再矿化的牙釉质表面的机械强度与天然牙釉质相近。
    • 倪小波; 张瞻豪
    • 摘要: 按照《次氯酸钠》(GB 19106—2013),采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法测定次氯酸钠消毒剂中有效氯的质量分数,找出有效氯的测定影响不确定度主要输入。本次评定的次氯酸钠消毒剂中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10.42%±0.05%,结果确认了试样稀释和滴定是影响测定结果的最主要因素。
    • 肖冠芳; 韩萌; 高志敏
    •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北方某水厂用次氯酸钠消毒替代液氯的工艺改造方式,内容有工艺方面的设计要求、施工要求、消毒效果、运行调试等。在当地不变的气候和环境、水厂实际运行情况下,对比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两种消毒工艺优缺点,确定选用次氯酸钠消毒工艺;通过进行运行调试,确定最佳投加浓度,同时,提出了次氯酸钠消毒工艺的安全要求及建议,为此类型水厂消毒系统的改造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 郭新忠
    • 摘要: 介绍了氨碱生产中产生的氯水及蒸汽冷凝水等的循环利用措施。
    • 邓莉; 李泽安
    • 摘要: "截至目前,武汉城投所属水务集团所辖制水厂基本完成了消毒工艺改造,全市中心城区自来水消毒彻底告别‘液氯时代’!"2022年1月15日,《湖北应急管理》记者在位于青山区的港东水厂看到,次氯酸钠投加系统正在紧张运行中,这标志着武汉市城投集团重大危险源消除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扁红英; 苏世平; 李毅; 王鑫鑫
    • 摘要: 以传统组培技术培养的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苗为对照,采用开放式组培的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抑菌剂次氯酸钠加入到白刺培养基中,根据其生理特性,评价抑菌剂次氯酸钠对白刺组培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次氯酸钠浓度的增加对白刺培养基抑菌效果逐渐增强,浓度达到50 mg·L^(−1)时次氯酸钠对白刺组培苗根数、根长产生抑制作用,次氯酸钠浓度为15~20 mg·L^(−1)时促进白刺组培苗的生长。开放式组培中次氯酸钠的加入增强了组培苗自生代谢,超氧阴离子(O_(2)·^(–))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显著升高,开放式组培相对于传统组培抑制了白刺组培苗营养物质的积累,以及游离脯胺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在高浓度范围内受害积累;次氯酸钠浓度大于20 mg·L^(−1)时,抗氧化酶包括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合形态指标综合考虑,次氯酸钠浓度为50 mg·L^(−1)时,极不利于白刺组培苗生长,次氯酸钠浓度在15~20 mg·L^(−1)时可作为白刺开放式组培抑菌剂。
    • 牟怀燕
    • 摘要: 介绍了自来水厂中使用消毒剂的作用,对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臭氧的消毒原理、消毒特性和安全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对主要消毒工艺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指出水厂目前常用的消毒技术,并对消毒剂的未来发展方向给以展望。
    • 张碧晗; 杨东辉; 朱喜蕾; 周亚琴; 朱沁怡; 方厂云
    • 摘要: 目的: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和根尖周炎症最有效且常见的方法,在根管预备的过程中,化学冲洗起到关键作用。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OCl)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根管冲洗液,然而它可能会在发挥杀菌、溶解功能的同时,影响根管治疗后牙本质与修复材料间的粘接强度,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为保证良好的根管治疗效果,探究NaOCl对牙本质与修复材料间粘接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的NaOCl处理对复合树脂与牙本质间粘接的影响,以及异抗坏血酸钠(sodium erythorbate,ERY)的作用,为根管治疗后牙本质的粘接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18~33岁青年的第三磨牙70颗,在水冷却下用慢速锯切割获得牙本质试件。实验分为10组,每组14个牙本质试件。其中5组分别为去离子水(deionized water,DW)组、0.5%NaOCl组、1%NaOCl组、2.5%NaOCl组和5.25%NaOCl组,分别用对应液体浸泡20 min,每5 min更换1次液体;剩余5组按照上述相同方法处理后,用DW冲洗1 min,10%ERY溶液浸泡5 min。每组从14个牙本质试件中取4个,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下观察,计算牙本质小管的开口数目并测量直径;每组剩余的10个牙本质试件,经自酸蚀粘接系统粘接及复合树脂固化后制备成粘接试件,用慢速锯切割后,每组获得横截面积约1 mm×1 mm大小的20个条状试件,其中10个条状试件于SEM下观察,分别从树脂突形成、树脂突长度、混合层形成3个方面评估粘接层形态;剩余10个进行微拉伸实验和断裂破坏类型分析。结果:0.5%NaOCl、1%NaOCl、2.5%NaOCl、5.25%NaOCl组随着NaOCl浓度的升高,牙本质小管开口数目和直径均逐渐增加(均P0.05)。在SEM下,DW、0.5%NaOCl、1%NaOCl及2.5%NaOCl组随着NaOCl浓度的增高,树脂突形成评分逐渐上升;但5.25%NaOCl组的评分较2.5%NaOCl组显著降低(均P0.05)。在SEM下,5.25%NaOCl组的树脂突长度评分显著高于DW、0.5%NaOCl及1%NaOCl组(均P0.05);使用10%ERY与未使用组相比,树脂突长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SEM下,与DW组相比,2.5%NaOCl和5.25%NaOCl组混合层形成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2.5%NaOCl+10%ERY、5.25%NaOCl+10%ERY组的混合层形成评分分别显著高于2.5%NaOCl、5.25%NaOCl组(均P<0.05)。与DW组相比,0.5%NaOCl、1%NaOCl及2.5%NaOCl组微拉伸强度均增大,而5.25%NaOCl组则降低(均P<0.05);2.5%NaOCl+10%ERY、5.25%NaOCl+10%ERY组与2.5%NaOCl、5.25%NaOCl组相比,微拉伸强度均增大(均P<0.05)。在断裂模式中,5.25%NaOCl组粘接面断裂的类型显著多于其他组(均P<0.05),而5.25%NaOCl+10%ERY组较5.25%NaOCl组粘接面断裂的类型减少(P<0.05)。结论:当NaOCl浓度低于2.5%时,其可增强复合树脂与牙本质间的粘接强度,并且粘接强度随着NaOCl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当NaOCl浓度高于5.25%时,则显著降低复合树脂与牙本质间的粘接强度;使用10%ERY能够恢复5.25%NaOCl处理对复合树脂与牙本质粘接强度的不良影响。
    • 许高平; 冯在玉; 姜阶灵; 任婉璐; 江燕
    • 摘要: 通过对某小型农饮水厂源水铁、锰分别超地表水Ⅲ类标准6倍、11倍情况的现场调查及采测分析,得出其铁、锰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水库会因季节性缺氧及底质中污染物的释放而造成其底层水铁、锰含量升高,同时取水头部是固定式的,离库底仅约1 m,过于接近水库库底。根据对该水库不同取水深度的铁锰含量检测,可以取中上层水,解决该问题。另外通过分别开展烧杯试验验证次氯酸钠及高锰酸钾对该小型农饮水厂源水中铁、锰的去除效果,数据表明,两种氧化剂对铁的去除效果均显著;当有效氯的投加浓度为10.5 mg/L、聚氯化铝浓度为3 mg/L时,1 h、2 h、4 h对锰去除率分别为23.6%、50%、90%,但此时的锰含量仍有0.14mg/L;当源水中滤后锰含量为1.40mg/L、高锰酸钾的投加浓度为2.5mg/L、聚氯化铝浓度为3 mg/L时,反应1 h后,经原子吸收法测处理后锰含量为0.01 mg/L,去除率为99.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