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杀菌活性

杀菌活性

杀菌活性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2篇、会议论文186篇、专利文献160563篇;相关期刊235种,包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业学报、世界农药等; 相关会议75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农药交流会、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全国消毒论文写作与新进展学术交流会等;杀菌活性的相关文献由2545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明武、唐子龙、贺红武等。

杀菌活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2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186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60563 占比:99.44%

总计:161461篇

杀菌活性—发文趋势图

杀菌活性

-研究学者

  • 丁明武
  • 唐子龙
  • 贺红武
  • 李志念
  • 谭成侠
  • 梁宁生
  • 柳爱平
  • 王明安
  • 李正名
  • 王道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秀环; 禾丽菲; 李北兴; 姜林; 刘峰; 慕卫
    • 摘要: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一种新型SDHI类杀菌剂,目前在中国仅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为明确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潜力,测定了番茄叶霉病菌Passalora fulva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并验证了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番茄叶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对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在0.10μg/mL剂量下抑制率均达50%以上。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得从山东省8个地区采集分离的103个菌株的EC50值在0.04~1.74μg/mL之间,平均值为(0.67±0.41)μg/m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可将该平均EC50值作为番茄叶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两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SC)以有效成分200 g/hm^(2)剂量连续施药两次,距末次施药后7 d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有效成分540 g/hm^(2)和氟吡菌酰胺(fluopyram)有效成分150 g/hm^(2)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氟唑菌酰羟胺在防治番茄叶霉病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 高亚强; 马俊豪; 周蒲; 游江; 张列雄; 徐志红
    • 摘要: 以不同取代的肉桂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和酰基的亲核取代反应对天然产物吩嗪-1-羧酸(申嗪霉素)进行了结构修饰,合成了2个系列含肉桂酸结构片段的吩嗪-1-羧酸酯类衍生物5 a~5 f和吩嗪-1-甲酰胺类衍生物10 a~10 r,所有衍生物的结构均得到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培养皿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杀菌活性和除草活性。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20 mmol/L时,大部分吩嗪-1-羧酸酯类衍生物对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a的抑制率为78.37%,略低于对照药剂吩嗪-1-羧酸(86.91%)。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0.50 mmol/L下,化合物10b、10e和10f对油菜根长的抑制率均超过80%,化合物10e对油菜的抑制效果与对照药剂丁草胺相当。本文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不仅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部分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与对照药剂相当,研究结果为吩嗪-1-羧酸的结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 游江; 高亚强; 周蒲; 郭倩男; 徐志红
    • 摘要: 为了寻找高活性的三唑类苯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以1,2,4-三氮唑、2-氯-2,4-二氟苯乙酮为原料,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策略,设计并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苯基-1-(2,4-二氟苯基)-2-(1H-1,2,4-三唑-1-基)乙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6a~6r。其结构均通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的确证。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100μmol/L下,化合物6m对6种供试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达到50%以上。化合物6p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EC_(50)值为7.1μmol/L,抑菌活性高于对照药剂烯唑醇(EC_(50)值9.1μmol/L)。杀螨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150μmol/L时,化合物6h、6k和6o在48 h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致死率分别为67.7%、74.9%和57.5%,杀螨活性低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B1a(致死率100%)。本研究所合成的化合物6o兼具一定杀菌和杀螨活性,可为新型三唑类杀菌杀螨化合物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 王金玲; 李忠
    • 摘要: 为寻找高活性杀菌化合物,以氟吡菌酰胺为对照,在前期发现的新型硝基甲基喹唑啉酮骨架的基础上,通过中间体衍生化法和活性亚结构拼接等手段,设计、合成了2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喹唑啉酮肟醚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EI-MS)确证。活体杀菌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A19和A25在500 mg/L下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防效分别为43.74%和42.46%,活性远低于氟吡菌酰胺。初步分析,其理化性质以及其与琥珀酸脱氢酶(SDH)受体结合模式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些化合物活性比氟吡菌酰胺低的主要原因。
    • 李益豪; 许磊川; 张倩; 马好运; 安鑫鲲; 王明安
    • 摘要: 为了发现更高杀菌活性的螺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并分析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咪唑并噻唑、咪唑并噻嗪和咪唑并噻嗪酮等稠杂环结构的螺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离体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f和6f对油菜菌核病菌的EC_(50)值分别为33.2和29.8 mg/L,优于对照药剂咪唑菌酮(46.8 mg/L),化合物7b和7e对辣椒疫霉的EC_(50)值分别为45.8和43.5 mg/L,优于咪唑菌酮(50.7 mg/L),与先导化合物相比,其杀菌活性高于2-甲硫基衍生物,低于2-芳氨基衍生物,表明稠杂环的引入可以提高化合物的杀菌活性,而结构中的NH片段对杀菌活性具有关键作用。
    • 钟桂云
    • 摘要: 藜麦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同时也含有黄酮和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本文通过化学方法提取了藜麦中的黄酮和多糖活性物质,并对其进行杀菌活性和抗肿瘤测试,结果显示藜麦中的黄酮和多糖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杀菌和抗肿瘤效果。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会为为藜麦在我国的种植起到推广和促进作用。
    • 侯超群; 陈旺; 吕泽; 韦诺; 孙利; 孟霄汉; 冯建国
    • 摘要: 介孔二氧化硅粒子(MSNs)可作为载体用于制备高载药量的农药缓控释剂,从而实现农药减量化使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本研究采用“一锅法”制备了负载咪鲜胺的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粒子(prochloraz@MSNs),并对其外观形貌、载药量、释放行为、抑菌作用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rochloraz@MSNs呈规则球形,粒径均匀,平均粒径约240 nm,载药量为40.6%,释放速率与pH值和温度相关,酸性、碱性及高温条件均有利于其中咪鲜胺的释放。与常规制剂咪鲜胺乳油相比,prochloraz@MSNs对稻瘟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更好,持效期更长;对斑马鱼、蚯蚓和人体肺部BEAS-2B细胞的毒性较低。因此,prochloraz@MSNs作为一种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新剂型,在植物病害的可持续治理中将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 王蕊; 秦娜; 张皓轩; 刘敬波; 王远宏
    • 摘要: 4,5-二氢噻唑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以4,5-二氢噻唑为母体结构,引入双酰肼结构,设计合成了3个目标化合物,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1H NMR,13C NMR和HRMS的表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常见的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结果 表明,目标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菌和花生褐斑病菌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可作为杀菌剂候选化合物做进一步优化.
    • 黎健业; 梁劲康; 吴志玲; 雍燕; 黎乃添; 温永茹; 梁惠莲; 张桂君
    • 摘要: 为了考察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的质量特性,通过水中溶解度、水中有效氯稳定性、金属腐蚀性、局部刺激性以及对目标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等试验,对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进行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在水中的最大溶解度可达到60.0 g/L,且其溶液有效氯的稳定性可达10天左右.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溶液对不锈钢无腐蚀作用,但是对铝、铜和碳钢等金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蚀作用.经验证,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溶液对皮肤和眼睛等无明显的刺激性,但对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杀灭效果:1.0 g/L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溶液5 min内可有效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 min内可有效杀灭沙门氏菌和链球菌.2.5 g/L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溶液在作用5 min后可有效灭活非洲猪瘟病毒.上述试验结果均表明,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是一种可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新型消毒剂.
    • 李柠君; 崔建霞; 黄秉娜; 蒋佳俊; 安长成; 王琰
    • 摘要: 为提高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率,开发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纳米药剂,本研究通过W/O/W复乳法结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了井冈霉素纳米微囊和噻呋酰胺纳米微囊.结果表明,两种纳米微囊的形貌均呈现分散性良好、粒径均一的球形,粒径大小在300 nm左右.两种纳米微囊较市售剂型有更小的叶面接触角,展现出更好的叶面润湿性能.井冈霉素纳米微囊和噻呋酰胺纳米微囊的EC50值分别为389.5295μg/mL和3.6872μg/mL,比井冈霉素和噻呋酰胺市售剂型有更高的杀菌活性.纳米微囊剂型的研发为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增效减施提供了研究思路与技术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