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唐古特白刺

唐古特白刺

唐古特白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0186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唐古特白刺的相关文献由393位作者贡献,包括索有瑞、成铁龙、王洪伦等。

唐古特白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186 占比:99.68%

总计:40314篇

唐古特白刺—发文趋势图

唐古特白刺

-研究学者

  • 索有瑞
  • 成铁龙
  • 王洪伦
  • 张景波
  • 杨秀艳
  • 施季森
  • 陈金慧
  • 鲁路
  • 张勇
  • 丁晨旭

唐古特白刺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扁红英; 苏世平; 李毅; 王鑫鑫
    • 摘要: 以传统组培技术培养的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苗为对照,采用开放式组培的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抑菌剂次氯酸钠加入到白刺培养基中,根据其生理特性,评价抑菌剂次氯酸钠对白刺组培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次氯酸钠浓度的增加对白刺培养基抑菌效果逐渐增强,浓度达到50 mg·L^(−1)时次氯酸钠对白刺组培苗根数、根长产生抑制作用,次氯酸钠浓度为15~20 mg·L^(−1)时促进白刺组培苗的生长。开放式组培中次氯酸钠的加入增强了组培苗自生代谢,超氧阴离子(O_(2)·^(–))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显著升高,开放式组培相对于传统组培抑制了白刺组培苗营养物质的积累,以及游离脯胺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在高浓度范围内受害积累;次氯酸钠浓度大于20 mg·L^(−1)时,抗氧化酶包括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合形态指标综合考虑,次氯酸钠浓度为50 mg·L^(−1)时,极不利于白刺组培苗生长,次氯酸钠浓度在15~20 mg·L^(−1)时可作为白刺开放式组培抑菌剂。
    • 李冬梅
    • 摘要: 白刺属蒺藜科白刺属匍匐型小灌木,旱生型阳性植物,别名酸胖、唐古特白刺。分布于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及西藏东北部,生于荒漠和半荒漠的湖盆沙地、河流阶地、山前平原积沙地、有风积沙的黏土地。
    • 郭璐; 赵杏花; 白凤; 闫伟红; 左合君
    • 摘要: 掌握唐古特白刺叶片形态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地域分异规律,有利于白刺资源的保护及利用。为探讨白刺叶片形态与营养物质含量在地域、采样点间的差异,选择荒漠化草原(乌拉特中旗)、草原化荒漠(磴口)、典型荒漠(民勤)不同采样点分布的唐古特白刺为对象,测定叶片的长度、宽度、长宽比、厚度,以及叶片中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还原性糖、粗灰分、粗纤维6种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白刺叶片形态对环境变化响应敏感,不同地域、生境间差异明显。不同地域相同生境的白刺叶片中粗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干旱指数低的区域,白刺长势良好,叶片增长、增厚,营养物质含量高;生长地土壤具明显盐渍化现象时,叶面积减小、长度缩短、厚度增加,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含量降低,灰分和粗纤维含量增高。
    • 魏海霞; 霍艳玲; 周忠科; 张治国
    • 摘要: 叶功能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对策及资源利用效率密切相关,研究叶功能性状沿气候梯度的变异特征能为理解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测定指标。以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的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研究对象,对其比叶面积(SLA)、单位质量和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_(mass)、N_(area))、单位质量和单位面积叶建成成本(CC_(mass)、CC_(area))进行测定,分析这些叶功能性状及性状相关关系沿气候梯度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叶功能性状(CC_(area)除外)在气候梯度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温度是决定唐古特白刺SLA变化的主要因子,SLA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降水和温度对唐古特白刺N_(mass)、N_(area)和CC_(mass)均有显著影响,N_(mass)和N_(area)随着降水和温度的增加而降低,而CC_(mass)呈增加趋势。沿气候梯度,唐古特白刺SLA-N_(mass)、CC_(mass)-N_(mass)和CC_(area)-N_(area)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发生平移,导致在相同SLA、CC_(mass)和CC_(area)下,降水和温度较低的地区具有更高的N_(mass)和N_(area)。这一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能通过调节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来适应气候的变化,并形成性状间的最佳功能组合。
    • 张慧芳; 闫海冰; 冯帆; 于兆友; 杨秀清
    • 摘要: 研究碱胁迫下唐古特白刺(Nitrariatangutorum)生长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其耐碱能力及耐碱机制,以期为实现唐古特白刺在抑制盐碱地土壤退化及实现盐碱化土壤的持续生物改良提供参考.采用不同浓度(200、300、400、500 mmol/L)的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对唐古特白刺实生苗进行碱胁迫处理,分析测定其生长和生理指标,并使用透射电镜对其叶肉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1)唐古特白刺株高、生物量、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随碱胁迫浓度的增大而下降;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随碱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叶片SOD、CAT活性和脯氨酸质量分数随碱胁迫浓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叶肉细胞细胞壁随碱浓度升高由透亮逐渐变得晦暗、不再光滑,出现沉淀或溶解趋势;细胞质膜褶皱突起呈形状各异的小泡;叶绿体肿胀变形,并伴随质壁分离,基粒片层紧致结构被破坏,部分类囊体排列散乱,出现囊泡化甚至解体;叶绿体外膜凹陷或局部破裂,基质外渗;叶绿体中嗜锇颗粒集聚成堆,数量、体积较对照都有增加且伴随少量淀粉粒出现.综上,低浓度碱胁迫对唐古特白刺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300 mmol/L的碱胁迫浓度对白刺生长及叶片超微结构产生明显的抑制及损伤.碱胁迫下SOD、CAT活性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升高,嗜锇小体增多变大以及淀粉粒的出现,表明唐古特白刺对碱胁迫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闫海冰; 张慧芳; 冯帆; 于兆友; 杨秀清
    • 摘要: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2种白刺叶片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变化,以揭示白刺对盐胁迫的代谢响应机制,为有效提高白刺对盐碱地的持续生物改良及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唐古特白刺和西伯利亚白刺实生苗进行300 mmol·L-1 NaCl胁迫处理,蒸馏水处理为对照,采用GC-TOF-MS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盐胁迫对2种白刺叶片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影响.[结果]1)与未胁迫处理相比,盐胁迫后唐古特白刺叶片存在差异代谢物11种,其中8种显著上调,包括1种脂肪酸、5种有机酸、1种醇和1种碱基衍生物;而西伯利亚白刺叶片中存在差异代谢物108种,其中106种显著上调,包括51种氨基酸、22种糖、11种脂肪酸、8种有机酸、7种醇、5种生物碱以及2种维生素.2)通过KEGG注释可将唐古特白刺的差异代谢物富集到6条代谢通路中,拓扑分析筛选到与代谢物差异相关性最高的关键路径为硫代谢、TCA循环及二羧酸循环;而西伯利亚白刺的差异代谢物可被富集到46条代谢通路中,其中,氨基酸代谢多达13条,筛选到的关键路径为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C5支链二元酸代谢、泛酸和CoA生物合成.[结论]2种白刺对盐胁迫有不同的代谢响应机制.唐古特白刺通过以有机酸为主的11种代谢物参与盐胁迫响应,并通过加强以硫代谢为主的6条代谢通路来应答盐胁迫.西伯利亚白刺通过以氨基酸、糖、脂肪酸为主的108种代谢物参与盐胁迫响应,并通过加强以氨基酸代谢为主的46条代谢通路应答盐胁迫.西伯利亚白刺参与盐胁迫调控的代谢物较唐古特白刺种类更多,代谢途径更广,对盐胁迫的代谢响应更为显著.
    • 张正国; 董雪; 辛智鸣; 张景波; 王学全; 菅凯敏; 马海峰; 黄雅茹; 李永华
    • 摘要: 灌丛沙包广泛分布于西北干旱区,本研究以干旱区常见的白刺属(Nitraria)植物灌丛沙包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收集和文献数据整理,获取45个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21个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灌丛沙包形态及生物量数据,构建白刺属植物灌丛沙包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灌丛沙包植物总生物量每增加1 kg,沙包上部、沙包内部、沙包下部的生物量及枝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分别增加0.31、0.57、0.12、0.44和0.56 kg.植株高度变化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76%~88%.沙包长度变化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76%~92%.植株高度和沙包长度联合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89%~94%.随灌丛沙包高度的增加,沙包上部生物量占比呈现减少,沙包内生物量占比明显增加,沙包下部生物量占比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另外,随沙包高度增加,沙包内部根系的迅速增加是白刺属植物根生物量占比呈增加的主要原因.白刺属植物灌丛沙包各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这种关系可用于相互间的预测,进而可以为野外跟踪监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金建华; 柳詹; 秦世荣
    • 摘要: 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提取唐古特白刺果实多糖,运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测定多糖对DPPH·和·OH清除力、半抑制浓度及还原力,分析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温度102°C、时间10 min、压力10 MPa、循环提取2次为优化提取工艺,多糖对DPPH·和·OH的清除力强,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8854 mg·mL-1、2.5492 mg·mL-1,有较好的还原力和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运用于食品、保健品等行业.
    • 吉德娟; 张得芳; 于倩
    • 摘要: [目的]表型多样性研究可以揭示地理变异规律,了解表型分化程度,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唐古特白刺的叶片、果实、种子等形态学表型特征的系统研究,了解其表型分化程度,地理变异规律以及居群间和居群内的变异特征,对唐古特白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指导.[方法]对柴达木盆地6个天然分布的唐古特白刺居群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对唐古特白刺14个表型性状的多重比较和方差分析表明,各个表型性状在不同居群间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在7.67%~48.95%之间,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叶片鲜质量和单果质量是变异较大的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除东西冠幅、叶片鲜质量以及果形指数与其他性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外,其他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地理环境因子与叶厚和叶形指数间的相关性显著;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7.921%,包含了唐古特白刺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叶长和种子千粒重是影响唐古特白刺的主要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将6个天然居群分为2类,居群1单独为1类,其他居群为1类.[结论]柴达木盆地的野生唐古特白刺资源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