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粪肠球菌

粪肠球菌

粪肠球菌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02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口腔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2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21568篇;相关期刊374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二次全国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第七届中国猪营养学术研讨会、2014饲料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等;粪肠球菌的相关文献由291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霞、余擎、余治健等。

粪肠球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2 占比:3.62%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21568 占比:96.25%

总计:22409篇

粪肠球菌—发文趋势图

粪肠球菌

-研究学者

  • 周霞
  • 余擎
  • 余治健
  • 邓启文
  • 牛卫东
  • 齐亚银
  • 剡根强
  • 曾静
  • 王亚宾
  • 袁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梦菲; 仉红; 赵少剑; 殷广浩; 王其宝
    • 摘要: 背景:粪肠球菌作为优势菌的难治性根尖周炎是一种经过反复多次的根管治疗之后仍然伴随着持续性炎症和骨吸收的疾病。多种实验表明,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通过影响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参与各种炎症疾病。目的:观察Foxp3在粪肠球菌感染的大鼠难治性根尖周炎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6周龄SD大鼠32只,随机各挑选16只分成未封菌组和封菌组。将32只大鼠在无痛条件下行双侧下颌第1磨牙中央窝开髓,未封菌组放入PBS小棉球,封菌组放入粪肠球菌混悬液小棉球,随后在双侧内髓腔放置流动树脂后光固化。常规水食室温饲养,于1,2,3,4周两组各随机选取4只大鼠取下颌骨组织;并以0周大鼠未做开髓处理为空白对照组。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根尖周部位的炎症组织病理变化;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尖周组织Foxp3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未封菌组、封菌组大鼠根尖周炎的动物模型均建立成功,根尖周围组织区域均可见到明显的炎性细胞的浸润;②RT-PCR结果显示:Foxp3在未封菌组根尖周组织区域的mRNA表达水平呈现1-4周逐步递增;封菌组根尖区组织Foxp3的mRNA表达水平在3周达到高峰后下降,在2,4周与未封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未封菌组中Foxp3的阳性细胞表达量随着时间递增,封菌组在第3周表达高峰后第4周下降,与RT-PCR的结果一致(P<0.05);④结论:Foxp3参与慢性根尖周炎和难治性根尖周炎的进展过程;在炎症慢性期,Foxp3在难治性根尖周炎中表达明显降低,提示其可能与粪肠球菌有一定的关系。
    • 江阿力·帕孜力别克; 米热阿依克孜·马木提; 赵莉; 鲁皓
    • 摘要: 目的研究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43例43颗牙作为实验组,重度牙周炎患者41例41颗牙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根管内组织和龈下菌斑,构建含有8种待测细菌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建立定量标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福赛斯坦纳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消化性链球菌(Digestive streptococcus,D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anus endodontics,Pe)数量。结果实验组根管内组织与其龈下菌斑中Ds、Pe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其余6种病原菌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龈下菌斑中Ds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其余7种病原菌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根管内组织与其龈下菌斑中Ef、Pe、Pg、Td、Tf细菌数量密切相关,Ef(r=0.347,Ρ<0.05)、Pe(r=0.363,Ρ<0.05)、Pg(r=0.437,Ρ<0.01)、Td(r=0.471,Ρ<0.01)、Tf(r=0.679,Ρ<0.01)。结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常见病原菌在根管内组织中数量低于龈下菌斑但根管内病原菌数量与龈下菌斑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期间在控制牙周组织感染的同时,还应重视牙髓组织感染的控制。
    • 江阿力·帕孜力别克; 米热阿依克孜·马木提; 赵莉; 鲁皓
    • 摘要: 目的研究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43例43颗牙作为实验组,重度牙周炎患者41例41颗牙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根管内组织和龈下菌斑,构建含有8种待测细菌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建立定量标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福赛斯坦纳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消化性链球菌(Digestive streptococcus,D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anus endodontics,Pe)数量。结果实验组根管内组织与其龈下菌斑中Ds、Pe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其余6种病原菌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龈下菌斑中Ds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其余7种病原菌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根管内组织与其龈下菌斑中Ef、Pe、Pg、Td、Tf细菌数量密切相关,Ef(r=0.347,Ρ<0.05)、Pe(r=0.363,Ρ<0.05)、Pg(r=0.437,Ρ<0.01)、Td(r=0.471,Ρ<0.01)、Tf(r=0.679,Ρ<0.01)。结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常见病原菌在根管内组织中数量低于龈下菌斑但根管内病原菌数量与龈下菌斑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期间在控制牙周组织感染的同时,还应重视牙髓组织感染的控制。
    • 欧兴坤; 李文桂
    • 摘要: 目的 研究以粪肠球菌(Ef)为载体的铜绿假单胞菌(Pa)LasR蛋白重组疫苗rEf(pGEX-LasR)免疫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将重组疫苗、空载体菌株和Ef以5×10^(9)CFU的剂量口服灌胃免疫BALB/c小鼠,每周3次,连续3周,第4周采用5×10^(7)CFU剂量的Pa(Pa01株)菌液滴鼻攻击小鼠。攻击后2周检测小鼠肺细菌负荷,并于免疫前、初次免疫后4周和攻击后2周采集小鼠血液,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IgA、IgE、IgG及其亚类(IgG1、IgG2a、IgG2b和IgG3)水平。结果 疫苗组、空载体组和Ef对照组小鼠肺细菌负荷分别为(7.62±0.01)lgCFU/g、(8.88±0.01)lgCFU/g和(8.90±0.01)lgCFU/g,疫苗组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和Ef对照组(P<0.001)。与免疫前比较,疫苗组小鼠血清IgG及其亚类和IgE在免疫后4周显著升高,在攻击后2周进一步升高(均P<0.01),且在初免后4周及攻击后2周均显著高于空载体组和Ef对照组(均P<0.01)。三组小鼠免疫前后均未检测出血清特异性IgA。结论 Pa重组疫苗rEf(pGEX-LasR)可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降低Pa攻击小鼠后的肺细菌负荷。
    • 郭兰芳; 郭燕; 郑永贵; 杨洋; 尹丹丹; 施清喻; 胡付品
    • 摘要: 目的评价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3家医院的127株粪肠球菌和124株屎肠球菌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结果纸片扩散法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均敏感或均耐药的粪肠球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氨苄西林-亚胺培南的分类一致率(CA)均为100.0%,未出现非常重大误差(VME)和重大误差(ME);纸片扩散法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均耐药的粪肠球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氨苄西林-亚胺培南的CA为77.8%,ME占22.2%;青霉素耐药、氨苄西林敏感的粪肠球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氨苄西林-亚胺培南的CA为57.1%,纸片扩散法的CA为81.8%。结论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靠性优于青霉素,但氨苄西林的敏感性不能用于预报青霉素耐药、氨苄西林敏感表型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亚胺培南敏感性;青霉素敏感可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敏感。
    • 李克朋; 程甜甜; 仇珺; 尤苏霞; 蒋文凯; 梅笑寒
    • 摘要: 目的体外建立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比较3种生物陶瓷类根管封闭剂的抗菌性能。方法选择人单直根管的离体前牙48颗,接种粪肠球菌并孵育4周以构建体外根管感染模型。完成根管成形和清理后,随机将样本分为3个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每组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根管充填:A组,Biodentine+牙胶;B组,iRoot BP+牙胶;C组,MTA+牙胶;D组,阳性对照组(单纯牙胶充填);E组,阴性对照组(无菌根管)。分别于第1、3、7、14天取样,利用涡轮机磨除充填材料和牙本质,收集粉末,梯度稀释后,常规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3个实验组在4个时间点均表现出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性,与阴性及阳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时间延长3种材料杀菌效果逐渐增强,第14天达到最高值。结论Biodentine、iRoot BP、MTA具有相似的抗菌能力,均能有效杀灭粪肠球菌
    • 段娇娇; 聂蓉; 刘国荣; 王昭; 朱泽康
    • 摘要: 粪肠球菌Gr17(Enterococcus faecalis Gr17)是从白酒酒醅中分离的高产细菌素的菌株,该研究以Gr17为研究对象,筛选可正向调控细菌素合成的营养胁迫条件,并初步探究该条件正向调控细菌素合成的具体机制。以MRS培养基为对照,测定在1/4 MRS、1/2 MRS和3/4 MRS的营养胁迫条件下,该菌生长及细菌素产量的变化,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测定群体感应调控中与细菌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初始营养物质的减少,菌体生长密度减小。但发现1/4 MRS的胁迫条件下菌株细菌素产量显著上升。RT-qPCR结果显示,在1/4 MRS的胁迫条件下,细菌素结构基因ent I、ent J和ent Gr17,ABC转运系统调节基因AS-48E、AS-48F、AS-48G、AS-48H,自诱导肽基因AIP以及双组分调节基因hpk和rr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因此,营养胁迫对粪肠球菌Gr17的生长不利,但1/4 MRS的胁迫条件可正向调控细菌素合成,且受群体感应系统调控。该研究期望为营养胁迫对细菌素合成的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周宏瑞; 杨雨桐; 杨晓波; 王尚; 薛斌; 李辰宇; 赵辰; 张曦; 谌志强; 王景峰; 邱志刚
    • 摘要: 粪肠球菌是一种通常寄居在人和动物胃肠道中的机会致病菌,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其可通过基因的水平转移获得抗生素抗性。纳米二硫化钼(molybdenum disulfide,MoS_(2))是一种新型的二维层状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缺乏对纳米MoS_(2)完整的生物安全评价。本研究以粪肠球菌为接合模型,将纳米MoS_(2)加入接合体系中研究其对信息素诱导质粒pCF10接合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米MoS_(2)具有促进接合转移的作用,其中25 mg·L^(-1)的纳米MoS_(2)促进效果最明显,可以将接合频率提高5倍~8倍。因为纳米MoS_(2)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接合转移调控基因的表达都没有产生明显影响。纳米MoS_(2)具有吸附性能,而且又是片层状的结构,这使得其可以附着在细菌表面,促进细菌的聚集,进而促进pCF10质粒接合转移的发生。
    • 杨雨桐; 周宏瑞; 杨晓波; 王尚; 薛斌; 李辰宇; 赵辰; 张曦; 谌志强; 王景峰; 邱志刚
    • 摘要: 粪肠球菌是一种在自然水体中广泛存在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信息素调控质粒介导的接合转移是造成粪肠球菌耐药基因快速扩散的重要方式。双酚A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因其在工业中大量应用造成其在水环境中的广泛分布。本文以信息素调控质粒中比较有代表性的pCF10质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双酚A对粪肠球菌中耐药基因接合转移的影响,证实了双酚A可以促进pCF10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接合转移,且这一结果同双酚A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双酚A影响耐药基因的扩散,是通过促进编码正调控信息素的ccfA基因表达实现的。本文旨在深入理解双酚A影响抗生素抗性基因扩散的环境行为,为耐药基因控制及双酚A环境效应的评估提供理论支持。
    • 刘国荣; 聂蓉; 段娇娇; 王成涛
    • 摘要: 目的:粪肠球菌Gr17分离自中国传统发酵酸鱼,可以代谢合成新型广谱IIa类细菌素enterocin Gr17,有作为发酵食品功能性菌株的巨大应用潜力,然而该菌株应用于实际发酵环境时会面临各种胁迫条件,酸胁迫是其中主要的胁迫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酸胁迫条件对菌株Gr17生长及代谢合成细菌素的影响。方法:在筛选可正向影响细菌素合成的酸胁迫条件参数基础上,测定该条件下细菌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与正常生长条件pH 7.0相比,在pH 4.5~6.5的酸胁迫条件下,菌株Gr17的菌体密度会随pH值的下降而降低;pH 5.0~6.5的酸胁迫条件可明显正向提高细菌素的分泌合成量,其中pH 5.5的酸胁迫条件最为明显。在此条件下,细菌素生物合成相关ABC转运系统as-48H、as-48G、as-48F、as-48E基因表达在处理时间48 h内没有显著变化,种内群体感应调控系统自诱导肽基因entIP在8 h时表达量明显提高,双组分基因entPK、entR以及细菌素编码基因entGr17在12 h时表达量明显提高。结论:基于以上结果,推测pH 5.5的酸胁迫条件可以促进自诱导肽的分泌表达,正向调控种内群体感应系统,从而增加细菌素的合成。本研究结果对于从分子水平上全面揭示实际发酵环境中乳酸菌细菌素的合成调控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产细菌素乳酸菌在发酵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