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安全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4篇、会议论文101篇、专利文献442380篇;相关期刊445种,包括江淮法治、绿色视野、净水技术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河南省城镇供水协会第五届五次理事会暨第八届供水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论坛、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交流会、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等;饮用水安全的相关文献由1370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晓晖、侯立安、傅胤榕等。
饮用水安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42380篇
占比:99.79%
总计:443325篇
饮用水安全
-研究学者
- 胡晓晖
- 侯立安
- 傅胤榕
- 张国强
- 刘文君
- 孙韶华
- 张兴旺
- 朱斌
- 李娜
- 柴俊沙
- 蒋鹏
- 贾瑞宝
- 路端
- 闫怀宇
- 陈志平
- 雷乐成
- 兰鹏
- 刘良源
- 唐书泽
- 尹炜
- 张林
- 张荣
- 张金松
- 朱玉宽
- 燕廷
- 王伟
- 王明泉
- 王英帅
- 给水排水杂志社
- 东美洋
- 丰华丽
- 于鑫
- 付青
- 任继宇
- 何惠春
- 侯新
- 关桦楠
- 刘丽君
- 刘佳瑛
- 刘宏远
- 刘明柱
- 刘树模
- 刘海卫
- 古励
- 吕斌
- 吴武
- 周敏
- 唐胜一
- 唐诗辉
- 喻从年
-
-
徐振峰;
陈文松;
黎钱波;
程永康;
樊丞越;
刘宏远
-
-
摘要:
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浙江省建设了大量农村饮用水工程。由于抗污染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陶瓷膜技术已在浙江省多个地区开展实地应用。文中从水源特点、供水工程特点、供水工程控制技术与建设运行成本等方面总结了浙江省农村地区的供水特性,并以小规模农村供水站为例,分析了陶瓷膜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应对农村微污染水源条件下的处理工艺流程。
-
-
廖玉斌;
金宏浩;
陈战利;
范凌;
唐诗辉
-
-
摘要:
近年来,饮用水二次污染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已经达标,而经由供水管网到达用户龙头端时往往存在水质下降的现象。用户端供水管网较市政管网更容易发生二次污染问题。因此,用户端管道清洁技术的研究对防止饮用水二次污染、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介绍了用户端自来水管网的污染现状,分析对比传统管道清洁技术的优劣,对用户端管道清洁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
丁春生;
高梦颖;
姜明;
雷佳
-
-
摘要:
为了减少含氮消毒副产物亚硝基吡咯烷(NPYR)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采用臭氧/紫外线(UV-O_(3))技术对NPYR进行了研究,考察在不同反应条件下UV-O_(3)技术去除NPYR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其降解机理和动力学规律。由试验结果得出,UV-O_(3)对于去除水中的NPYR作用效果明显;随着紫外线辐射强度、臭氧通入量的增加,NPYR的去除率有所提升;随着NPYR初试浓度的增加,NPYR的降解速率逐渐降低;溶液的pH值较大地影响了UV-O_(3)对NPYR的分解作用,碱性溶液中NPYR的分解速率明显低于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的速率。根据动力学相关理论解析可知,UV-O_(3)联合技术降解NPYR的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
-
唐海华
-
-
摘要:
文中以上海某供水管网为研究案例,介绍了压力驱动模型用于供水管网水力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低压供水状态下流量驱动与压力驱动模拟结果的异同。重点分析了管网中沉积物冲刷导致突发性浑浊度上升事故情形下,当采取水质排放点排水时,采用流量驱动模拟和压力驱动模拟对于异常水质扩散过程、管网滞留异常水质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水质排放点集中排水情景下,可有效控制不合格水在管网中的扩散范围,并加速其从管网中的排出,事件发生3 h内沉积物从管网中排出的总量提高1.6倍。此外,集中流量排放会造成周边节点压力大幅下降,节点流量不能保证达到正常需水量,流量驱动模型不适用于此情景下的水力水质分析,采用压力驱动分析模型将为该类事件的准确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
-
-
-
摘要:
为了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饮用水,分享我国饮用水领域科技进步新成果,水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综合集成与实施战略课题组织数十位专家、学者,联合上海《净水技术》杂志社,对最新的饮用水科技进展和水务知识进行科普设计,历时2年,编著完成《饮水知源饮用水的“黑科技”》一书。此书融合了饮用水安全基本知识和最新科技成果,兼顾普适性和专业性,丰富读者的饮用水安全知识,形象展示水专项饮用水科技成果。
-
-
-
-
侯立安;
张雅琴;
张林
-
-
摘要:
近年来,水体中频繁检出的抗生素、全氟化合物和微塑料等化学品已经成为一类不可忽视的新污染,给饮用水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和巨大挑战.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了"重视新污染物治理"的工作部署,而新污染物治理作为饮用水源污染防控的重要新领域,目前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控技术与治理手段.通过梳理国内外涉及饮用水新污染物的政策与行动计划发展情况,分析新污染物相关研究和技术的发展态势,总结本领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提炼出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为应对新污染物所带来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新挑战提供参考.
-
-
许晨翔;
冯素昕;
李士忠
-
-
摘要:
目的研究宜都市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检验结果。方法检测该地区2018—2021年的生活饮用水,同时检验生活饮用水的理化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氨氮、硝酸盐氮、铁、锰、铜、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等。结果在2018—2021年分别抽取生活饮用水样本125份、106份、123份和118份,合格率分别为83.20%、84.49%、84.55%、90.67%,在理化指标方面,抽取的472份生活饮用水样本中,游离余氯、肉眼可见物、pH值的合格率较低。结论2018—2021年该地区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有所提高,但是总体卫生标准依旧较差,因此为提高饮用水安全,需积极落实水质管理工作,避免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影响。
-
-
任思贤;
吴鸿姿;
李丽珠;
宋雪霏;
李宇航;
覃志松;
林科
-
-
摘要:
我国现有的水环境重金属一般通过手工取样或建设监测站的环境监测方式。前者费时费力,不能实时、连续监测。后者存在着部署难度大、成本高、监测覆盖面不足等问题,难以实时、全面地反映水环境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从而错失了污染防治的最佳时期。因此,研究水环境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工矿企业废水排放的在线监控、饮用水源重金属的在线监测与预警,对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实施、重金属监测技术水平提升以及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
侯立安;
赵海洋;
马涛
- 《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流域生态工程创新技术与环境管理》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中国水资源开发和水安全保障进程加速推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2017年4月,国家确定建立雄安新区,特别提出要"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白洋淀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1].因此,立足中国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技术手段,加强长期管控,多管齐下,是保障中国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应对策略.
-
-
王杭州
- 《第五届水厂净化工艺设备暨水质检测设备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近年来,水源污染事故频发,长江、珠江流域出现了多起水质事故,对沿江城市的供水造成影响,同时也暴露了水源保护、饮用水应急处理技术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不足,为此,如何建立安全、有效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已成为供水行业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调水工程、水量、水质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珠海市的经验,提出水源保护与饮用水安全的思路.
-
-
-
吴晓东
- 《中国水利学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从蔷薇湖的介绍入手,展开对蔷薇湖建设意义的讨论,并对其在建设过程中的对水生态技术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同时提出在蔷薇湖运行过程中,为保障其健康长久运行需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蔷薇湖是采用生态湿地净化工程建设的生态湖泊,其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党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为保障连云港市区饮用水安全、改善市区供水水源格局、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及保障民生等都起到积极作用。通过采取积极湖泊保护措施,蔷薇湖必将建设美丽港城产生持久性的作用。
-
-
吴定元
- 《上海染整新技术、节能环保交流研讨会暨上海印染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计划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90%以上.目前全国各地按照国务院要求,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治理计划,积极加强治理中.
-
-
Hui Zhongchun;
惠忠春
- 《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文章介绍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青岛市水利部门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水库移民扶持等多项举措,不断完善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率先完成农村精准脱贫任务,实现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
-
-
-
许秀贞;
李斐
- 《2018第五届中国(国际)水生态安全战略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域水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较为发达.根据长江流域水质监测结果及调查评价,流域现状水质总体较好,部分城市近岸水域存在污染现象;流域内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合格率总体较高,部分省份供水保障压力大,应急供水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上游水利水电梯级开发对河流阻隔影响较明显,水生态环境影响日益凸显;流域局部平原区域出现地下水超采严重现象,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
-
许秀贞;
李斐
- 《2018第五届中国(国际)水生态安全战略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域水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较为发达.根据长江流域水质监测结果及调查评价,流域现状水质总体较好,部分城市近岸水域存在污染现象;流域内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合格率总体较高,部分省份供水保障压力大,应急供水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上游水利水电梯级开发对河流阻隔影响较明显,水生态环境影响日益凸显;流域局部平原区域出现地下水超采严重现象,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