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专项

水专项

水专项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环境保护管理、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专利文献192141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决策探索、环境经济、民营科技等; 水专项的相关文献由292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兴灿、唐玉兰、虞鲲鹏等。

水专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92141 占比:99.96%

总计:192223篇

水专项—发文趋势图

水专项

-研究学者

  • 郑兴灿
  • 唐玉兰
  • 虞鲲鹏
  • 何亚婷
  • 刘言正
  • 吕连宏
  • 夏圣骥
  • 孔祥娟
  • 孙永利
  • 孙浩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为了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饮用水,分享我国饮用水领域科技进步新成果,水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综合集成与实施战略课题组织数十位专家、学者,联合上海《净水技术》杂志社,对最新的饮用水科技进展和水务知识进行科普设计,历时2年,编著完成《饮水知源饮用水的“黑科技”》一书。此书融合了饮用水安全基本知识和最新科技成果,兼顾普适性和专业性,丰富读者的饮用水安全知识,形象展示水专项饮用水科技成果。
    • 谢立莹; 薛庆举
    • 摘要: 水生植被作为湖泊等水体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在维持湖泊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太湖作为我国三大富营养湖泊之一,蓝藻水华等水环境问题非常突出,而其中的水生植被也存在退化现象。针对太湖等水体中水生植被的修复已存在迫切的需求,但由于水生植被修复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致使前期大部分水生植被修复工程均未取得较大突破。基于此,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设立了数个课题用于研发水生植被修复相关的各项技术,但大部分技术仍相对分散,未形成体系。在梳理“十一五”和“十二五”水专项各个课题水生植被修复相关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相关技术研发现状,以太湖流域水生植被现状及生态修复技术存在问题为导向,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集成,形成了太湖湖体水生植被恢复成套技术。最后,结合目前技术研发现状,对今后相关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 摘要: 一、标准的名称、编号标准名称:城镇供水系统全过程水质管控技术规程标准编号:T/CUWA 20054-2022二、标准制定的背景、意义“十一五”以来,在国家“水专项”连续滚动支持下,我国研究构建了涵盖多级屏障处理、多级协同管理与材料设备制造等三个序列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有力支撑了水源调配修复、厂网(含二次加压)升级改造等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供水全流程水质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由于各地水源水质复杂多变,工艺技术类型多样,各供水环节、单元工艺间缺乏有机联系,供水全过程水质管控标准不统一,“龙头水”水质稳定达标的目标要求难以真正落实。本规程结合我国城镇供水系统高质量运行管理的现实需要,明确了取水、输水、净水和配水等全过程水质监测技术要求和运行调控关键参数,可为保障城镇供水系统“龙头水”稳定达标提供标准化支撑。
    • 宋玲玲; 王兆苏; 武娟妮; 王佳宁
    • 摘要: 为了解水专项京津冀区域项目实施对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支撑情况,以北运河为例开展整体绩效评估研究。论文梳理了水专项在北运河流域实施的项目情况,构建了评估内容与方法,从科技产出、成果与效益等两方面开展了整体绩效评估。结果表明,“十一五”以来,水专项在北运河流域共计实施了96项示范工程,形成170项专利成果和24项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指南等,有效促进了流域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的改善。“十三五”期间,北运河北京段劣Ⅴ类水体比例大幅度减少,Ⅰ~Ⅲ类水体比例明显增加,2019年,北运河北京市出境断面-王家摆断面水质已提前达到2020年国家考核要求。2019年,北京市再生水资源利用量相比2007年增长了1.3倍,再生水已成为北京市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确保了北运河生态流量的提升。“十二五”以来,北运河廊道绿地面积有所增加,水生态系统功能得以提升。
    • 摘要: 环境生态与湿地保育是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重要学科方向之一,支撑该方向的研究团队也是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力量。多年来,以盛连喜教授为负责人组建的团队成员发展到12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成员中1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近年来,团队围绕着环境污染等人类干扰导致的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降低等科学问题,通过承担国家水专项、国家环保公益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湿地生态过程与功能机理以及湿地生态恢复与功能开发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
    • 刁维萍
    • 摘要: 环保科技是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核心力量,将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则是发挥环保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的根本途径与抓手。长期以来,我国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总体较低。根据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预测,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规模大约在1.6万~2万亿元之间,2025年有望突破3万亿元。目前,我国环境治理市场需求快速释放,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及就业的贡献逐步提升,但从转化应用来看,环保类技术成果合同交易额仅占环保产业产值的2%。
    • 唐玉兰; 虞鲲鹏; 李亚峰; 何亚婷
    • 摘要: 以"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期间辽河流域的制药行业为研究对象,整理了辽河流域制药行业的地理分布、产品信息等要素,随后挑选东北制药集团为代表企业,将其研发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筛选出来,就处理方向等对技术内容进行了初步介绍.最后就辽河流域制药行业面临的治理难题,有针对性地挑选出的治理技术分类,从应用效果、处理对象、经济性效益等方面对技术进行了市场前景分析.以供参考.
    • 黄俊霖; 程义君; 邱向阳
    • 摘要: 技术成熟度是影响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基于国内外技术成熟度分级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梳理了"十三五"水专项产出技术的层级关系,总结了各级技术的成熟度评价方法与流程,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我国未来环境治理技术的成熟度评价方向提出了重视研制标准与验证条件、增加创新性与价值性评价指标、提高系统集成成熟度评价的公正性与合理性等建议.
    • 黄俊霖; 程义君; 邱向阳
    • 摘要: 技术成熟度是影响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基于国内外技术成熟度分级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梳理了“十三五”水专项产出技术的层级关系,总结了各级技术的成熟度评价方法与流程,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我国未来环境治理技术的成熟度评价方向提出了重视研制标准与验证条件、增加创新性与价值性评价指标、提高系统集成成熟度评价的公正性与合理性等建议。
    • 国晓春; 韩镇阳; 卢少勇; 郑丙辉; 田泽斌
    • 摘要: 梳理了国内外排污许可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总结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实施初期太湖流域排污许可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科技需求.根据对"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太湖技术成果的梳理总结,从控制单元划分、控制单元污染负荷核定、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核算、重点行业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评估、排污许可量分配和证后动态监管角度集成形成工业点源排污许可管理成套技术.同时阐释了成套技术在太湖流域的应用成效,以期为太湖流域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实施提供经验和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