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硫酸铵
过硫酸铵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1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41965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钻井液与完井液、莱钢科技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178次学术会议、2013中国化工学会年会——精细化工分会场、全国第19届有机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学术交流会、第四届全国高速分析学术交流会、第五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等;过硫酸铵的相关文献由989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冠棠、张可贵、许建平等。
过硫酸铵—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1965篇
占比:99.28%
总计:42271篇
过硫酸铵
-研究学者
- 邓冠棠
- 张可贵
- 许建平
- 魏玉强
- 张俊杰
- 杨晓峰
- 舒飞
- 赵建威
- 黄文青
- 刘杨先
- 尤立高
- 徐燕周
- 成国华
- 刘思询
- 刘荣泉
- 张军
- 熊源泉
- 王平生
- 王颖
- 傅瑞芳
- 刘金章
- 史洪照
- 周玲
- 尹承苗
- 张天峰
- 张跃军
- 张雷
- 李鹏
- 梁国仁
- 毛志泉
- 潘剑锋
- 王浩
- 符明荷
- 管保山
- 苏文进
- 郭荣
- 陈学森
- 高龙强
- 余沛芝
- 刘庆祥
- 刘琥
- 刘萍
- 吴驰飞
- 周晓群
- 姜伟涛
- 张平
- 李强
- 梁利
- 梁永清
- 潘连辉
-
-
毛麟;
钮东方;
胡硕真;
张新胜
-
-
摘要:
本文以吡嗪和丙酮酸为原料,在铅电极上电化学活化过硫酸铵得到的硫酸根自由基为氧化剂,首次采用电化学方法合成了乙酰基吡嗪。探究了电流密度、反应物摩尔比、反应物浓度、过硫酸铵、pH值对乙酰基吡嗪收率的影响,同时在外加硫酸亚铁的条件下探究复合活化法对收率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电流密度100 A·m^(-2),丙酮酸浓度0.33 mol·L^(-1),吡嗪浓度1.00 mol·L^(-1)),该反应的收率为44.12%。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简单易控,利用“清洁能源”电子代替了过渡金属盐以活化过硫酸铵,因而是一种环境友好的乙酰基吡嗪制备方法,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
徐梦甜;
胡皓;
傅婉芝
-
-
摘要:
锰作为地球上十二种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存在于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大气中锰的含量约为0.01-0.03μg/m^(3)[1]。以用水库中低层水为水源的供水企业,为了经济、准确、快速、环保地测定水中的锰含量,本文将对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锰含量的方法进行改进,并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对比研究,证明改进后的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切实可行。
-
-
严海;
杨丙桥;
曾梦媛;
冯金婵;
朱环宇
-
-
摘要:
针对传统黄铜矿抑制剂存在的污染环境、药剂消耗量大等问题,开发新的抑制方式以实现铜钼有效分离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单矿物与混合矿浮选试验研究了过硫酸铵(APS)氧化对黄铜矿和辉钼矿可浮性及铜钼分离性能的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拉曼光谱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探讨了其抑制机理。浮选结果表明:APS可以显著地降低黄铜矿的回收率,而不影响辉钼矿上浮,进而实现铜钼的高效分离。Zeta电位、拉曼光谱与XPS结果表明:APS可以氧化黄铜矿表面生成亲水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使黄铜矿受到抑制,而对辉钼矿的疏水性和表面性质几乎没有影响,从而实现铜钼的有效浮选分离。
-
-
王怡捷;
钮东方;
张新胜
-
-
摘要:
乙酰基吡嗪是一种重要的香料,也被应用于生物、医药等领域。在生产乙酰基吡嗪的过程中会产生含过硫酸铵、Fe^(3+)、吡嗪及大量硫酸铵的废水。基于此,本研究拟利用电解法将其中的硫酸铵转化为经济效益较高的过硫酸铵。以铂电极为阳极,石墨电极为阴极,首先在无其他组分干扰的情况下对电解法生产过硫酸铵的工艺条件(如阳极液组成、电流密度、温度等)进行了探索,在阳极液(50 g)含37wt%硫酸铵、15wt%硫酸、0.06wt%硫氰酸铵,阴极液含25wt%硫酸,电流密度为8000 A·m^(-2),阳极液温度为30°C,通电量为2 A·h的优化条件下,生成过硫酸铵达到15.83wt%时,电流效率高达89.56%。然后探究了废水中Fe^(3+)和吡嗪对电解的影响,并根据乙酰基吡嗪废水的成分配制模拟废水以考察预处理效果。向模拟废水中添加氨水至pH值约为7可使Fe^(3+)浓度降至2.7 mg·L^(-1)。使用硫酸根自由基氧化法降解模拟废水中吡嗪,当过硫酸铵浓度为0.65 mol·L^(-1)时,降解率可达98.43%。最后,以预处理后的乙酰基吡嗪实际废水为阳极液进行电解,电流效率达85.21%。证明了乙酰基吡嗪废水中硫酸铵电解制备过硫酸铵的可行性。
-
-
甄文柱;
苟波;
王朋洲;
赵士钦;
胡明亮
-
-
摘要:
采用过硫酸铵−柠檬酸钠体系化学退镀坡莫合金纤维表面的铜层。研究了退镀液中不同组分的质量浓度和温度对退镀速率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工艺参数为:过硫酸铵75~100 g/L,柠檬酸钠40~50 g/L,氯化钠30~40 g/L,温度30~35°C。在该条件下坡莫合金表面铜层完全退除,且对基体基本无腐蚀作用,退镀后的纤维丝自然分散、柔性极佳。
-
-
崔慧姝;
徐利敏;
潘文娇;
陈春燕;
王兴龙;
李英杰
-
-
摘要:
通过对过硫酸铵活化降解苯酚和萘及电化学氧化生成过硫酸铵过程的研究,分析主要起作用的自由基种类,并探究了循环体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Fe~0活化电化学氧化液降解有机污染物体系中,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共同起作用导致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自由基是SO~-·。但当pH升高时,羟基自由基作用变大。系统降解有机污染物后废液可通过电化学氧化过程继续运行,电化学氧化循环过程会进一步处理未降解完全的有机污染物,对整个体系有益。
-
-
张玉龙;
郭盛争;
赵建威;
张俊杰;
龚俊波
-
-
摘要:
针对工业生产中过硫酸铵从硫酸铵的电解液中结晶分离过程,研究了过硫酸铵在硫酸铵水溶液中的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首先,测定了(NH4)_(2)S_(2)O_(8)-(NH4)_(2)SO_(4)-H_(2)O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三元相图,为优化过硫酸铵冷却结晶工艺提供了热力学依据;此外,采用激光动态法测定了(NH4)_(2)S_(2)O_(8)的结晶介稳区,研究了降温速率和搅拌速率对介稳区宽度的影响,计算了相关的成核动力学参数;最后,测定了(NH4)_(2)S_(2)O_(8)在纯水中不同温度下的诱导期,并探究了诱导期与过饱和度之间的相关性。
-
-
刘晓辰;
韩汝超;
王莉芃;
金宇峰
-
-
摘要:
使用容量法测定铬矿中的铬时,一般采用碱熔分解试料,但是碱熔过程繁杂,耗费较大,尤其是在熔融试样浸出及移液过程中,易引起误差.除碱熔外,也有硫磷混酸分解法,但是需要用硝酸银作催化剂.硝酸银价格昂贵且易分解,不利于长期存放针对此种情况,将较为简易的硫磷混酸分解法改进,用过硫酸铵、硫磷混酸溶样,用高锰酸钾和硝酸作氧化剂,能够有效缩短反应时间,降低成本.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及稳定性,值得推广.
-
-
上官恩波;
吴呈珂;
李晶;
冯素玲;
李全民
-
-
摘要:
通过实验验证详细讨论了过硫酸铵氧化光度法测定微量锰的褪色机理,结果表明:过硫酸根离子受热分解所产生的过氧化氢导致了MnO4-发生褪色反应,用KlO4代替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测定微量锰不仅可以避免MnO4-发生褪色现象,还能获得准确测定结果.
-
-
张俊杰;
郭杰;
赵建威
-
-
摘要:
针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获得的过硫酸铵结晶产品存在粒度不均、容易结块等问题,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结合,完成了过硫酸铵的热力学试验;通过对不同工艺制备的过硫酸铵结晶产品进行原料形貌、吸湿性和存放等情况的分析,找到了影响结块的内部和外部原因,确定了减少结块的关键控制参数和控制原则;通过优化过硫酸铵结晶工艺,生产出了晶习完整且符合质量标准的过硫酸铵产品.
-
-
GONG Yang;
巩阳;
LEI Yaofei;
雷尧飞;
CHEN Xiaohong;
陈晓红;
SONG Huaihe;
宋怀河
- 《第二届气凝胶材料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破胶剂是油气田压裂施工过程中重要的添加剂之一,同时也是决定压裂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传统胶囊破胶剂稳定性差,在地层环境下容易提前释放和制备方法复杂等问题,本文以正硅酸乙酯和过硫酸铵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和反相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一定延时释放作用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负载过硫酸铵破胶剂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热量分析仪(TG)及低温氮气物理吸附仪(BET)对制备所得的破胶剂进行表征.采用pH计法测定了破胶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释放率.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球比表面积高达796.5m2/g,热重分析表明其负载量为36.7%左右,具有明显的延时释放作用,30°C下释放缓慢且延迟时间长,随着温度的升高,释放量增加且释放时间加快,在70°C的温度下释放率达到负载量的65%,缓释效果依旧十分明显,仍可达到130min左右.
-
-
董洪壮;
董丙成;
沈彬彬
- 《全国理化测试学术研讨会暨《理化检验》创刊50周年大会》
| 2012年
-
摘要:
试样用硫酸、磷酸溶解,用硝酸氧化分解碳化物,加热蒸发至冒硫酸铜烟处理试样后,在特定的高酸度条件下,用过硫酸铵直接氧化四价钒为五价钒,以N-苯代邻氨基苯甲酸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钒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0.1%,满足了冶炼高附加值钢生产的需要。
-
-
-
-
-
何慧;
龙增伟;
李东旭;
于雪盟;
吴占勇
- 《第五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常规压裂作业如果压裂液破胶不彻底,将对储层造成很大伤害.乾北—大情字地区石油储层渗透率低,天然裂缝发育、滤失严重,该类伤害效应更加突出.基于上述情况,开展了生物酶破胶剂实验,经过前期大量的理论研究及室内实验,优选出适合乾北—大情字地区储层的生物酶与过硫酸铵混合破胶剂体系,2010至2011年,在乾北—大情字地区新井试验30井次,取得了较满意的压裂效果.
-
-
-
-
吴枭
- 《第四届全国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
| 2009年
-
摘要:
以自制的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工业级甲基丙烯酸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聚羧酸减水剂。本文研究了两种单体配比(甲基丙烯酸与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过硫酸铵用量以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用水泥净浆流动度评定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与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配比为2.5:1,过硫酸铵用量为2.5%,聚合温度为90°C时,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为283mm,1 h后水泥净浆流动度为320 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