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149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黄河.黄土.黄种人、学会、云南教育:小学教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西安教育技术与网络学会金秋学术年会暨第三届教育信息化高峰论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等;科学小品文的相关文献由157位作者贡献,包括法布尔、任凤生、叶敬国等。
科学小品文
-研究学者
- 法布尔
- 任凤生
- 叶敬国
- 孙秀芹
- 张晓华
- 林珊
- 谢宗佚
- 陈鑫颖
- 丁霞
- 代敏
- 何丽娜
- 何光全2
- 何兰芝
- 何发丽
- 何思颖1
- 余俊
- 冯丹珺
- 冯蓬勃
- 刘利
- 刘嫣红
- 单智伟
- 向琴
- 吕娟1
- 吕霆波
- 吴延东
- 吴春蕾
- 吴碧瑜
- 吴继德
- 周连花
- 唐余富
- 唐启琴
- 姜天安
- 姜晓华
- 婉琼
- 孙敏
- 孙雅君
- 宇镭
- 尤兰芬
- 左淑静
- 庞嘉裕
- 张伟
- 张俊
- 张嘉巽(评析)
- 张建琴
- 张彤(执教)
- 张慧1
- 张捷
- 张晓华1
- 张松龄
- 张永红
-
-
袁潇
-
-
摘要:
目前,小学科学小品文的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课堂教学中缺失语文味儿,这也是一直以来颇有争议的话题。文章结合教学的具体案例,探讨在科学小品文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从语文的角度出发,挖掘文本的语文要素,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凸显语文的工具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儿。
-
-
-
-
摘要:
一、说教材《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
-
顾玲玲
-
-
摘要:
科学小品文也就是文艺性的说明文。它集科学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科学小品文的文本样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结构,在语言品读中提取文本信息,在联想、感悟中实现文本的知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习得好的阅读方法,并学会表达,从而实现文本的语用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
吴碧瑜
-
-
摘要:
一、读出情味--品味文本趣味科普作家石工指出:“优秀的说明文,立意很新颖,材料很简练,文词优很美,而且''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之中的说明文,有一些非常精美的科学小品文,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建议从文本的趣味性与知识性入手,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
-
袁玉玲
-
-
摘要: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小品文,其语言轻松活泼、浅显易懂。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识字量,掌握了相对系统的识字方法,能很容易地了解太空中新奇有趣的现象。那么,教师应如何带领低年级的学生走进科学小品文的世界,让他们学好、用好科学小品文呢?
-
-
陈小娟
-
-
摘要:
科学小品文,因其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两大特征,也称为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借助大量的比喻、拟人等文学写作手法,不仅向读者介绍正确的科学知识,而且让读者体会到文学的魅力。它既体现了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又展现出文学的多样性、思想性。那么,科学小品文应该如何教呢?以什么为教学重点呢?这是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科学小品文,既要突出科学性,又要突出文学性,品出文学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本文主要以《昆虫记》为例,探讨科学小品文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法。
-
-
-
-
摘要:
2020年5月15日,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0岁。叶永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但他的名字却没有出现在化学家名录上,而是以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家的身份被大众认识。他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他11岁开始写诗,18岁写科学小品文,平生最擅长的就是用活泼的语言来讲述枯燥的科学知识。
-
-
王钰
-
-
摘要:
教学目标:1.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概括文章要点。2.学习如何把复杂的知识说明清楚。3.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并学习运用。教学重、难点:学习如何把复杂的知识说明清楚;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并学习运用。教学方法:自主合作,阅读探究,品读赏析,读写结合。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你能从中有什么发现?
-
-
谢宗佚
-
-
摘要:
说明文作为一种广为人知的文体,科学严谨的语言是其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鲜明特点.而结合了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科学小品文的教学却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简单套用说明文的模式进行教学,使得科学小品文丧失了其特有的"文学性",变得生硬刻板.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以"科学为骨,文学为魂".
-
-
杨政;
李云勇;
郭兰;
刘利;
樊红丽;
邓江山;
王光菊;
石银美;
王兰;
苏建明
-
-
摘要:
杨政:统编本教材中的科普单元究竟怎么教呢?今天,我们研究小组的伙伴们将一起研讨。首先,我们来看统编本教材中科普文单元的教材编排。李云勇:统编本教材中的科普文单元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普,所以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科普文,即科学知识普及的实用文,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训练逻辑思维,培育科学精神。
-
-
李鉴
-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对科学小品文的选题策划给出了4个建议:第一,重视习语中的科学现象.诸如"太阳打西边出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等习语,仔细挖掘也能写出新意.第二,多问几个"最".对任何一个事物或一种科学现象,多问几个"最"(最大、最小、最远、最近……),往往是能迅速激发读者兴趣的法宝.第三,注意专家不理、公众不明的空白点.2008年年底引发全球关注的星空笑脸(娥眉月、金星、木星恰好组成笑脸的形状)即为一例.第四,适当做做"排行榜".在娱乐杂志中常见的"Top ten"选题,目前正越来越多地被科普工作者借鉴,这类选题也可在科普中取得奇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