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9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生物科学教育与普及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31178篇;相关期刊482种,包括文教资料、宁夏教育、上海教育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北京市区县教育科研人员第六届(2013)学术年会、2012国际教师教育论坛、北京市区县教育科研人员第二届(2009)学术年会等;研究型教师的相关文献由831位作者贡献,包括古海波、顾伟、韩昕等。
研究型教师—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31178篇
占比:99.91%
总计:931974篇
研究型教师
-研究学者
- 古海波
- 顾伟
- 韩昕
- 刘林峰
- 曾金霞
- 刘黎明
- 姚玉环
- 孙稼麟
- 王大根
- 秦世琼
- 胡志明
- 黄玲娟
- 冉明柱
- 冯亮
- 冯宇红
- 冯洁
- 刘丽萍
- 刘传新
- 刘平清
- 刘晓峰
- 刘波
- 刘玉明
- 刘茂祥
- 刘蕾
- 刘虎年
- 吴惠明
- 吴桂艳
- 周珍昶
- 周金龙
- 唐忠宽
- 唐骋帆
- 孙冬梅
- 孟纯煜
- 山子
- 崔莉萍
- 庞大权
- 张俊
- 张娜
- 张娟
- 张玉华
- 徐云福
- 徐学莹
- 徐晶
- 徐磊
- 徐英俊
- 戚韵东
- 方莉华
- 施莉
- 曲艺
- 曲铁华
-
-
吕立杰
-
-
摘要: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按照教育部的总体安排,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在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学校、课堂是课程实施的终端,教师的教学革新是保证课程实施成功的最重要一环。在本次修订中,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都有很多变化,需要学校校长、教师先研究再实践。这些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包括: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如何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中落实?如何理解和落实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化?
-
-
姚广宏
-
-
摘要: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学校语文教师,被学生称为“爱心妈妈”;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学校校长,被当地人民尊称为“放心校长”。她就是广水市长岭镇平林中心小学校长付冬梅。儿时,付冬梅的梦想就是做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为山村孩子传播知识和文化。30年来,付冬梅从没离开过山村学校,没离开过山村的孩子,她追寻着教育梦想,一路前行。三尺讲台就是她的舞台在农村教育这块土地上,付冬梅始终把能够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91年9月1日,付冬梅初登讲台,她常想:“这节课怎样上,才能使学生掌握得更好?”“这个知识的重难点,我该怎样安排,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怎样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到达成功的彼岸。”
-
-
刘波
-
-
摘要: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做研究型教师",这样的口号对教师而言并不陌生。但在现实中,很多中小学教师并没有真正使用好"教育科研"这一利器。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慧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本质是提高其职业的文化素养和学术内涵。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职业文化素养和学术素养的基本路径,也是教师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本质特征。大量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表明,没有文化素养做不了教师,没有教育科研素养做不了好教师,好教师一定是具有文化素养和学术涵养的。
-
-
王雅丽
-
-
摘要:
培养“研究型教师”是当前我国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主题和方向。在对教师的教育生活史调查中发现,教师“做研究”面临诸多困境,表现为研究价值的失落、研究趣味的失缺以及研究过程的失真。这样的研究状态不仅无助于教师专业成长,还会造成教师严重的内心冲突,结果是研究与教学相脱节、研究工作与教师主动发展的愿景相矛盾。鉴于这些问题,有必要在实践中找回教师做研究的精神旨趣。
-
-
赵春义
-
-
摘要:
成长是缓缓流淌的溪流,我沿溪而上,偶得一枚贝壳;成长是默默蓄力的种子,我冲破泥沙,舒展一片绿叶;成长是悠悠无尽的花径,我努力前行,力争一方灿烂。曾经的我,只是个关注学生成绩的应试型教师,在不断学习和总结的过程中,逐渐体悟到教育教学路上那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回首成长历程,可谓有风有雨有欢笑……
-
-
-
古海波;
惠欣雨;
戈向红
-
-
摘要:
培养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可能路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叙事探究方法,通过探究一位研究型英语特级教师的成长经历,发现该研究型教师的发展受所处工作环境推动,由重要他人和专业竞赛促成,其发展历程是基于问题情境的反思性实践过程,由环境激发下的发展意识推进,在学术写作等实践活动中实现。本研究所揭示的研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与路径对英语教师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刘祥
-
-
摘要:
时常听到有人抱怨:如果不是为了评职称,鬼才去弄这个讨厌的课题。在这些抱怨者的心中,课题不过是职称评审时的一个加分项目,课题研究的价值亦不过是获取职评时的一点儿分数。一旦没有职评的需要,也就不会再对课题研究产生兴趣。此种认识,是对课题研究价值的严重曲解。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固然不乏为了评职称而申报课题的人,亦不乏基于自身的教学需要和专业发展需要而自主确立研究内容、自觉开展体系化探究活动的研究型教师。后者所开展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研究,这样的研究虽也有一定成分的功利色彩,但更多是为了追求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
-
-
-
-
摘要: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春晖学校建于1989年,是一所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康复治疗一体化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接收孤独症、多动症、唐氏综合征、脑瘫以及语言、行为、情绪、运动障碍儿童,为3-18岁智力障碍学生提供全程教育康复服务。学校现有教学班39个,学生349人,教师86人,其中省专家型校长1人、省特级教师1人、市名师2人、市骨干教师5人、科研明星1人、研究型教师3人。
-
-
郭晨霞;
王蔷
-
-
摘要:
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是成长为一名新型研究型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基于研究的教师培养模式是提升未来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北京师范大学“行动研究”课程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自信心、合作能力、反思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成功案例,旨在推动其他师范类院校在教师教育方向的本科生中开设行动研究课。
-
-
刘玉明
- 《北京市区县教育科研人员第六届(2013)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如何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把教师培养锻炼成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从传统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实现研究型教师的分层培养目标,这是新形式下摆在管理者和每一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叙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详细叙述了课题研究的实施,调查研究,了解教师队伍研究现状、需求;从实际出发探索研究型教师培养的途径和策略;确定研究专题,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提高研究水平;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管理,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和科研的理论素养,培养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初步形成了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群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课题研究取得预期成果。
-
-
刘玉明
- 《北京市区县教育科研人员第二届(2009)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给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按照新的课程理念、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高素质的教师必定是研究型的教师,如何培养一支研究型教师群体,是新形式下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课改实验以来,我们针对教师队伍中长期存在的整天忙于备课、上课,应付事务性工作,不能把工作与学习研究有机结合等现象,和学校一起,引导教师将学习研究渗透到工作的全过程.
-
-
WU Wei;
吴薇
- 《2012国际教师教育论坛》
| 2012年
-
摘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直接关注有跨文化教学经验的中国与荷兰研究型大学教师跨文化教学的经历与想法.由于受到已有教育文化以及经验期望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中荷教师都经历了“文化冲击”.中荷教师在跨文化教学中关于师生距离观念、时间观念、集体观念以及礼貌观念等四个方面的看法均存有差异.教师在“文化冲击”中重新调整自己的“文化定型”然后不断“文化融合”.许多教师都认为自己在专业角色、文化理解与国际视野上都有所转变与拓展.为使自己能更好的综合中荷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改进教学,“折中路线”成为中荷教师在“文化冲击与融合”后的道路选择.
-
-
WU Wei;
吴薇
- 《2012国际教师教育论坛》
| 2012年
-
摘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直接关注有跨文化教学经验的中国与荷兰研究型大学教师跨文化教学的经历与想法.由于受到已有教育文化以及经验期望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中荷教师都经历了“文化冲击”.中荷教师在跨文化教学中关于师生距离观念、时间观念、集体观念以及礼貌观念等四个方面的看法均存有差异.教师在“文化冲击”中重新调整自己的“文化定型”然后不断“文化融合”.许多教师都认为自己在专业角色、文化理解与国际视野上都有所转变与拓展.为使自己能更好的综合中荷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改进教学,“折中路线”成为中荷教师在“文化冲击与融合”后的道路选择.
-
-
WU Wei;
吴薇
- 《2012国际教师教育论坛》
| 2012年
-
摘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直接关注有跨文化教学经验的中国与荷兰研究型大学教师跨文化教学的经历与想法.由于受到已有教育文化以及经验期望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中荷教师都经历了“文化冲击”.中荷教师在跨文化教学中关于师生距离观念、时间观念、集体观念以及礼貌观念等四个方面的看法均存有差异.教师在“文化冲击”中重新调整自己的“文化定型”然后不断“文化融合”.许多教师都认为自己在专业角色、文化理解与国际视野上都有所转变与拓展.为使自己能更好的综合中荷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改进教学,“折中路线”成为中荷教师在“文化冲击与融合”后的道路选择.
-
-
WU Wei;
吴薇
- 《2012国际教师教育论坛》
| 2012年
-
摘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直接关注有跨文化教学经验的中国与荷兰研究型大学教师跨文化教学的经历与想法.由于受到已有教育文化以及经验期望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中荷教师都经历了“文化冲击”.中荷教师在跨文化教学中关于师生距离观念、时间观念、集体观念以及礼貌观念等四个方面的看法均存有差异.教师在“文化冲击”中重新调整自己的“文化定型”然后不断“文化融合”.许多教师都认为自己在专业角色、文化理解与国际视野上都有所转变与拓展.为使自己能更好的综合中荷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改进教学,“折中路线”成为中荷教师在“文化冲击与融合”后的道路选择.
-
-
马志强;
朱永跃;
屠文娟
- 《第七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摘要:本文采用Delphi法构建了高校"研究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改进的AHP法和Delphi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高校"研究型"教师绩效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分析了该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
-
-
马志强;
朱永跃;
屠文娟
- 《第七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摘要:本文采用Delphi法构建了高校"研究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改进的AHP法和Delphi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高校"研究型"教师绩效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分析了该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
-
-
马志强;
朱永跃;
屠文娟
- 《第七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摘要:本文采用Delphi法构建了高校"研究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改进的AHP法和Delphi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高校"研究型"教师绩效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分析了该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
-
-
马志强;
朱永跃;
屠文娟
- 《第七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摘要:本文采用Delphi法构建了高校"研究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改进的AHP法和Delphi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高校"研究型"教师绩效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分析了该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