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失重分析
热失重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398841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复合材料学报、工程质量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4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研讨会、第29届全国炭素技术暨节能减排交流大会、第四届广东铝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等;热失重分析的相关文献由427位作者贡献,包括樊传刚、李栋才、檀杰等。
热失重分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8841篇
占比:99.97%
总计:398950篇
热失重分析
-研究学者
- 樊传刚
- 李栋才
- 檀杰
- 黄显怀
- 刘卫
- 刘杰
- 刘正春
- 卢明
- 夏彦卫
- 姜广明
- 孙翠英
- 崔奕帆
- 张东兴
- 张志猛
- 张涛
- 朱自强
- 杨军
- 沈轶鑫
- 潘鼎
- 牛蓉
- 田霖
- 皮红
- 肖嘉莹
- 胡水
- 贾伯岩
- 贾志东
- 赵朝阳
- 郑雄伟
- 郭红锋
- 陈初升
- 陈平
- 陈灿
- 陈雪萍
- 马海旭
- CHEN Zhifei
- DENG Qinyi
- FU Yufeng
- GUO Fengmin
- HE Te
- HOU Pei
- LU Changtong
- Li Li
- MA Yuping
- Qiu Huating
- REN Wanting
- Shao Xiaolin
- Shen Jian
- WANG Siliang
- WANG Yuansheng
- WU Pengfei
-
-
王晓东;
花蕾;
董爱娟;
罗李华
-
-
摘要:
根据偶氮二甲酰胺(ADC)热分解第一阶段(200~240°C)的分解方程式,建立ADC的分解过程与发气过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将ADC的热失重(TG)曲线转变为TG发气曲线。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发泡剂ADC的TG发气曲线和排水集气法测定的发气曲线,得出两种测定方法测得ADC的起发温度、最大发气速率温度、终止发气温度等数据非常接近,两条曲线与拟合曲线的对比Adjusted R-Square分别达到0.9937和0.91543,因此,在ADC热分解第一阶段(200~240°C),ADC的TG发气曲线可以通过TG曲线计算得到,并可以替代传统的排水集气法测定的发气曲线。
-
-
刘雯;
余玉梅;
王道铨;
操晓亮;
张建平;
刘秀彩;
李巧灵;
苏明亮;
林艳;
梁晖;
柯文林;
余志强;
吴添文;
黄朝章;
徐建荣;
黄燕生
-
-
摘要:
为开发适应于卷烟抽吸过程滤嘴温度变化状况的载香凝胶,提升卷烟的持香和释香能力,以载体凝胶为对象,采用热重法、差示热分析技术分析其材料特性;将其制成滤棒后卷制成卷烟,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该凝胶滤棒的释香和持香能力。结果表明:①该凝胶滤棒的温感设计与卷烟抽吸过程滤棒温度变化状况较为一致,且其装载率、热稳定性符合目标设计需求;②卷烟抽吸时,特征香味成分释放量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而增加,释香能力较好,符合设定目标;③采用该凝胶滤棒制备的样品卷烟在醇化10 d左右时能够趋于稳定,存放180 d后其特征香味持有率仍可达76.7%,表明其具备较好的持香能力。
-
-
韦存茜;
孙梦捷;
夏铭德
-
-
摘要:
从电商平台上选购7批次食品接触用一次性丁腈手套作为样品,按照GB 4806.11-2016和GB 31604.8-2016所述方法,分别以4% 乙酸、20% 乙醇、50% 乙醇为模拟物,测定丁腈手套在不同迁移时间和迁移方式下的总迁移量.结果表明,在40°C、2h的条件下仅有2批次合格,合格率为28.6%,总迁移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迁移测试池法的试验结果小于全浸没法.为探究不合格原因,采用红外光谱(IR)和热失重分析(TGA)对样品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不合格样品中填料较多.
-
-
孙炎;
黄文斌
-
-
摘要:
采用热失重分析(TGA)法研究了列车用温度传感器所用线缆材料(聚烯烃、三元乙丙橡胶)的热分解特性,并计算出材料的热分解活化能,据此建立了材料的热寿命方程,并结合列车运行的实时轴温监测数据对线缆的实际使用寿命进行评估,为评价温度传感器产品的长期可靠性提供参考数据.
-
-
姜广明;
马海旭;
梁杨;
崔奕帆;
胡娟平;
胡水
-
-
摘要:
论文首先从硅藻土原矿石和硅藻土粉体中筛选了几种高含水率的样品,观察了其外观和微观形貌,然后通过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硅藻土的成分、结构和组成等.比较了不同硅藻土的调湿性能;并建立了硅藻土的调湿性能和热失重分析的联系,方便快速筛选高调湿性能的硅藻土.
-
-
姜广明;
马海旭;
肖凯巍;
韩方超;
崔奕帆;
胡水
-
-
摘要:
首先描述5种不同的硅藻页岩原矿和硅藻页岩粉体的外观和微观形貌,然后利用红外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失重分析等手段,分析硅藻页岩的化学成分、晶体形态和组成等.比较5种硅藻页岩的调湿性能,提出热失重分析方法也可以用于分辨和筛选高调湿性能的硅藻页岩.
-
-
朱洪波;
韩亚倩;
张祎璐;
杨正宏
-
-
摘要:
采用占水泥质量0.5%的光亮剂(GLJ)以及1%的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YDJ)和1%的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YXJ)2种防水剂,与白水泥、氧化铁红颜料混合制成直径9 cm,厚度3 cm的红色圆饼试块,自然放置90 d后,根据各试样的外观色差判断其泛霜程度,然后通过热失重(DTG-TG)分析试样表层的CaCO3含量,并通过压汞试验(MIP)测试孔径分布.结果显示,3种材料均对水泥石泛霜具有抑制效果,其中GLJ可减少泛霜产物量11.23个百分点,YDJ和YXJ可分别减少6.34、8.45个百分点.试样中CaCO3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其外观泛霜程度相对应;MIP结果显示,GLJ抑制泛霜的机理是其减少了大于200 nm的多害孔并细化了孔径,试样中孔径的尺寸对泛霜的影响程度比孔隙率更大.
-
-
张丁然;
卢林刚
-
-
摘要:
在氮气氛围中,利用热失重分析方法对杯[6]芳烃与对叔丁基杯[6]芳烃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热分解动力学分析方法计算了反应过程对应的活化能以及最优机理函数方程.结果表明,对叔丁基杯[6]芳烃由于叔丁基的不稳定性导致其初始热分解温度同杯[6]芳烃相比提前约160°C,此之后的分解过程同杯[6]芳烃基本一致(即发生桥联的亚甲基断裂与母体苯环的热裂解),整体上残炭量杯[6]芳烃略高10%;热解动力学分析表明,依据Kissinger和Flynn?Wall?Ozawa方法求出的杯[6]芳烃反应活化能分别是387.87 kJ/mol和376.28 kJ/mol,对叔丁基杯[6]芳烃脱叔丁基过程的化学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23.56 kJ/mol和240.97 kJ/mol;依据Coats?Redfern方法求出杯[6]芳烃热解机理函数为g(α)=[-ln(1-α)]2/5,反应级数n=2/5,对应非等温热解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反应,对叔丁基杯[6]芳烃脱叔丁基过程的热解机理函数为g(α)=[-ln(1-α)]1/2,反应级数n=1/2,对应非等温热解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反应.
-
-
无
-
-
摘要:
海恩迈科技开发出基于悬臂梁上的实验室(Lab on a Cantileve^(TM))技术的创新性仪器——芯片式热重分析仪。以MEMS自加热谐振式微悬臂梁传感芯片为核心,替代传统的天平+炉管加热方式,实现片上热重分析功能。这个基于全新原理的仪器将传统热重分析仪天平称重+炉管加热+热电偶测温的结构,用一个尺寸仅为2 mm × 2.5 mm的MEMS谐振式微悬臂梁芯片替代,实现了片上热失重分析功能。
-
-
孙越;
陈关喜;
吴清洲;
冯建跃
-
-
摘要:
采用自制的环氧基苯基甲基聚硅氧烷改性剂来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采用热失重分析(TGA)、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IS)、接触角测试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划格法等测试方法系统的研究了改性剂组分含量对于环氧树脂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改性剂含量的增加,涂层的各个性能均有所提高,且当改性剂含量为30 w t% 时,改性效果最好,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23.68°C,电化学阻抗模量提高约20倍,接触角由86.2°提升至108.9°,改性后涂层表面的附着力也较为优良,老化后依然保持着2级的附着力.
-
-
-
屈源辉;
李积彬;
章梦涛
- 《第四届广东铝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目前国内在小型挤压机上使用的固态润滑剂,闪点和软化点太低,性能、尺寸及结构不能满足在大中型挤压机机器人使用的要求.本文对进口的润滑分离剂和国产的润滑分离剂进行热失重分析找出两者在使用过程的抗热性能差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辨别两者组织成份的差异.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润滑技术、装备及润滑剂产品.
-
-
-
沈其文;
文世锋;
余立华
- 《中国铸造协会精密铸造分会第十二届年会》
| 2011年
-
摘要:
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简称SLS)是与精密铸造结合最紧密的快速成形新技术,它最适合制造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流道、具有夹层空间、薄壁(最薄处约1~2mm)的精密铸件。介绍了多层可调式预热装置、粉床预热温度模糊自适应控制、多激光器扫描方式抑制超大型复杂零件翘曲变形的热源支撑结构、分区变向与轮廓复合扫描等SLS装备的超大型技术。深入研究了PS(聚苯乙烯)熔模的特性,通过差热扫描量热法(DSC),测定PS模料的玻璃化温度T(g),以确定PS粉床最佳的预热温度;通过热失重分析(TGA)测定PS模料的熔化与粘流温度,以确定焙烧模壳时PS模料的脱除温度。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制造出多个卫星的大尺寸薄壁钛合金铸件。
-
-
-
-
崔刚;
党国栋;
周宏伟;
饶先花;
陈春海
- 《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随着微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新一代优异性能的封装材料.利用聚醚砜(PES)/氮化铝(AlN)复合材料作为高导热封装材料,可以集聚醚砜和氮化铝的优点,具有高导热、低热胀、低介电、电绝缘等优异的性能,应用于现代微电子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对这种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SEM)照片表明AlN可以均匀的分散在聚醚砜(PES)基体中,热失重分析(TGA)表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随氮化铝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成功制备出了一系列聚醚砜/氮化铝复合导热型高性能塑料微电子封装材料.
-
-
刘锦霞;
陈淳;
孙超明
- 《第十六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分别以酚醛清漆、高纯酚醛为改性基体制备了酚醛三嗪树脂,并运用热失重分析(TGA)研究了树脂的耐热性及残炭率.实验结果表明,酚醛树脂中游离苯酚的含量越低,其主链结构的平均分子量越大,分布越集中,制得的酚醛三嗪树脂的耐烧蚀性能越好.
-
-
LU Changtong;
芦昶彤;
陈芝飞;
CHEN Zhifei;
MA Yuping;
马宇平;
HOU Pei;
侯佩;
FU Yufeng;
付瑜锋
- 《中国烟草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以D-果糖和L-天冬氨酸单钾盐为原料合成了2-L-天冬氨酸-2-脱氧-D-葡萄糖,利用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IR)、1H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13CNMR和高分辨率质谱(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er,HRMS)技术进行结构表征.应用热重-微商热重(thermo gravimetry-derivative thermo gravimetry,TG-DTG)和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技术分别研究了2-L-天冬氨酸-2-脱氧-D-葡萄糖的热失重和热裂解行为.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能力法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裂解温度为187.8°C,700°C时总失重达到91.26%;目标化合物裂解产物的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裂解产物包括杂环类、酮类、羧酸类、醛类、酚类、烯烃类、醇类和芳烃类等化合物,裂解产物表现出烘焙香、甜香、焦甜香、可可香、花香和奶香等香韵;目标产物具有较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是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
-
-
LU Changtong;
芦昶彤;
陈芝飞;
CHEN Zhifei;
MA Yuping;
马宇平;
HOU Pei;
侯佩;
FU Yufeng;
付瑜锋
- 《中国烟草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以D-果糖和L-天冬氨酸单钾盐为原料合成了2-L-天冬氨酸-2-脱氧-D-葡萄糖,利用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IR)、1H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13CNMR和高分辨率质谱(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er,HRMS)技术进行结构表征.应用热重-微商热重(thermo gravimetry-derivative thermo gravimetry,TG-DTG)和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技术分别研究了2-L-天冬氨酸-2-脱氧-D-葡萄糖的热失重和热裂解行为.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能力法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裂解温度为187.8°C,700°C时总失重达到91.26%;目标化合物裂解产物的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裂解产物包括杂环类、酮类、羧酸类、醛类、酚类、烯烃类、醇类和芳烃类等化合物,裂解产物表现出烘焙香、甜香、焦甜香、可可香、花香和奶香等香韵;目标产物具有较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是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