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经济学
法经济学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6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0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4309篇;相关期刊612种,包括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理论学刊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第九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第2届(2012)湖南省人力资源管理学年会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学术研讨会等;法经济学的相关文献由1273位作者贡献,包括魏建、刘廷华、李长健等。
法经济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309篇
占比:95.31%
总计:25505篇
法经济学
-研究学者
- 魏建
- 刘廷华
- 李长健
- 杨志利
- 冯玉军
- 殷继国
- 黄立君
- 周晓唯
- 周林彬
- 李树
- 万广军
- 李素文
- 汪军民
- 范婷婷
- 赵传君
- 丁相丽
- 吴亚辉
- 周铁军
- 廖建求
- 张燕
- 李珂
- 李莉
- 杨柳
- 熊秉元
- 王紫零
- 王超
- 刘大洪
- 史晋川
- 吴晓洁
- 周琳静
- 宁静波
- 廖胜
- 张莉
- 徐倩
- 朱富强
- 李军
- 李平
- 杨爽
- 沙季超
- 王江
- 王琳
- 王璟
- 王翔
- 蒋海洪
- 谢毅
- 邢玉升
- 陈桂生
- 陶绪翔
- 黄贤金
- 于蕾
-
-
刘鑫
-
-
摘要: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变革得益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但随之而来的人工智能侵权案件对我国仍待完善的产品责任制度带来了新挑战、新要求。人工智能时代,应当理清产品责任制度,达到保障司法主体人权与发展人工智能这一相对平衡的限度。因此,从法经济学视角出发,以智能法律顾问系统归责责任的效率比较和人工智能产品责任为向度,探寻人工智能侵权的社会成本和效率论问题,以期促进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
-
-
王一行
-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环境问题呈现高技术化、广泛化及多元化特点。法律侵权法律的目标即是通过强制手段规制环境侵权问题,使社会福利最大化,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我国法律规定与制度设计中尚并将法经济学与环境侵权的制度认定与法律后果紧密结合,也就为司法实践带来了更多元、深刻的挑战。本文基于法经济学基本理论,探讨法经济学在环境侵权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以制度设计引入,对我国的环境侵权司法实践提供依据及意见。
-
-
陈诗
-
-
摘要:
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个人信息数据因以个人信息为内容而涉及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与数据商业利用需求之利益博弈,因此,需要法律对个人信息数据进行妥善规制。在此之前,明晰个人信息数据的产权界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对个人信息数据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法经济学为视角对个人信息数据产权界定的理论观点进行评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个人信息数据产权界定的三分法,以期对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数据的法律属性、权利内容、权利限制等相关内容提供分析思路。
-
-
阎令江;
张超;
吕凯
-
-
摘要:
债务的部分承担下,第三人设立的抵押权是否及于转移的那部分债务,现行法规范规定抵押权不及于转移的那部分债务,但根据从属性,还可以存在另一种制度设计的可能--及于转移的那部分债务。经济学视角下,两种制度设计哪一种更加促进单一债权风险的分散,繁荣交易,应当对不同制度设计下主体的成本进行分析以确定更具有效率的制度,从而在经济学世界中检验现行实证法规范的正义属性。
-
-
陶菁;
黄昊桁
-
-
摘要:
气候治理涉及到复杂的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博弈,故长期以来相关问题谈判进展曲折。对于其中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从经济竞争力角度的分析,亦有必要探寻制度博弈背后的法理基础,抽象出利益博弈的动因,从而为未来气候政策的制定提供法理依据。故文章采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综合协调博弈、双层博弈、成本收益分析及卡尔多-希克斯效率理论,结合国际社会实际情况对气候治理中的利益博弈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结论对二者体系协调提出几点思路。
-
-
叶斌;
熊秉元
-
-
摘要:
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是化解网购纠纷的制度路径,但是,要充分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分流作用,前提是当事人会选择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本文假定网购纠纷当事人对解决方式的选择是成本收益机制,延伸法经济学的LPG条件,对网购纠纷当事人如何选择解决方式问题展开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理论分析通过论证网购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连接理论因素和观测对象,提出可证伪假设。实证研究则以网购较活跃的杭州西湖区10个街道为样本,采用二值逻辑回归的混合效应模型,检验了网购纠纷解决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事人的职业、学历和收入等有关纠纷解决方式的成本、解纷结果估计的属性和纠纷标的额对网购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存在显著影响,影响机制符合成本收益机制。网购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经验规律与理论假设完全一致。
-
-
周宁睿;
鞠梦圆
-
-
摘要:
当前,学界对于“同人文学”艺术侵权问题的争论颇多,究其根本,是对于同人作品侵害相关主体著作权的判定以及在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之间的判定取舍上存在困境。因此,以“金庸诉江南案”以及“肖战事件”为研究背景,借助利益衡量方式进行分析,确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同人文学中的适用情形,用经济分析的方式对将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于同人文学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和经济分析的方式探析相关行为中所包含的权利冲突。最后试图基于利益衡量框架建设较为良好的同人文学纠纷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框架,据此为理论和实务界提供建议,促进文学和法治共同发展。
-
-
李勤亮
-
-
摘要:
专利侵权行为的负外部性为专利权人带来了额外成本,如果仍然坚持填平式损害赔偿,会助长专利侵权之风盛行,不利于我国专利权的保护,不利于实现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有其必要性,有助于解决侵权行为的外部性问题,能够通过增加违法成本威慑潜在侵权人,额外的赔偿还能激励专利权人积极维权与研发,同时辅以专利侵权人相匹配的制裁。但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在适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出台配套细化规定,力求实现该项制度的效益最大化。
-
-
檀静
-
-
摘要:
按份共有人优先购买权行使方式是在第三人与出让人已成立买卖合同的情况下,优先购买权人通过形成权的方式,成立第三人和出让人买卖合同同等条件的买卖关系。从法经济学角度看,这种做法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标的物得不到充分利用、社会总体收益降低,等等。从比较法上看,大陆法系国家多数也没有规定按份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如此制度设计不由得让人质疑其正当性基础。
-
-
慎先进;
申丰熊
-
-
摘要:
随着企业数据权利研究的兴起,关于企业数据权属的各学说竞相林立,大体产生了企业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说、企业数据财产权说、有限排他权说和分阶段确权说。在众多学说中,分阶段确权说应当是构建企业数据权利的最佳路径。分阶段确权规则是指由企业依据捕获规则,对其付出劳动收集、分析、处理的数据享有财产权;数据主体依据关联规则对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数据享有所有权,以限制企业的搜集行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后,对于分阶段确权规则的合理性,还要经过伦理学和法经济学的检验。
-
-
高桂林;
陈云俊
- 《第九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大气污染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而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决定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亡!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面对诡谲多变的的大气污染,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现行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方法进行分析,重新梳理治理大气污染的思路,进而得到关于市场机制、利益机制、成本收益和资源配置等基本原理,将对未来如何更有效地治理大气污染和配置清洁大气资源,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国现行《刑法》中涉及大气污染的罪名仅有一个,该罪名处罚偏轻,罚金设置不明确,应加大处罚力度,设置相对具体的罚金刑。也可以通过将公民的环境权写入宪法,完善大气环境信息法律制度,改善宣传方式等问题,增加公众参与,此外,还可以设立悬赏制度,激励知情人举报大气污染行为,进而动员社会公众力量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建设中。
-
-
-
黄立君
-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高校教育改革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确定《法经济学》教学重点与难点面临的最大约束是学时的限制.由于《法经济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和丰富,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授课教师必须择其重点加以讲授.法经济学发展历史、学科性质及其流派、法律市场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科斯定理、交易费用理论以及财产法、合同法、侵权法的经济分析,是《法经济学》的教学重点.其难点是法经济学本国化的实现问题.
-
-
胡卓然
- 《江苏省土地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以法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作为基础,构建出具体的土地行政违法行为的决策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为了实现行政处罚目的,行政主体以惩罚、威慑等作为手段干预行政违法行为决策的过程;通过研究行政处罚和行政违法行为互动的过程,尝试研究最优行政处罚模式设计的问题,最后,依据上述分析的结论,对土地行政处罚种类的问题,以法经济学视角进行了探讨.
-
-
-
朱哲
-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至关重要.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农村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户对农村金融有着强烈的制度冲动.从制度供给的角度看,农村金融制度的供给是不足的.推进农村金融监管由行政化监管向市场化监管转变.逐步推行诱致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混合型制度变迁模式.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确保农村合作性金融的基础地位.
-
-
-
-
王超
- 《第三届中国法学博士后论坛(2010)》
| 2010年
-
摘要:
效率原则既是法经济学家们把经济学理论用于具体分析、研究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中所提炼出来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他们对法律问题的一个基本看法,效率原则既是法律赖以建立的基础,也是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反垄断和解是指在反垄断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谈判并以解决争执为目的的争议解决方式.然而面对反垄断案件的复杂性,如何有效率地进行和解便成为反垄断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效率作为我们评判许多经济和法律制度的普遍原则在反垄断和解的达成问题上也同样适用,效率虽然不是研究反垄断和解的唯一原则和目标,但是效率确实是形成和解契约的价值追求,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深入研究反垄断和解的效率原则有助于提高反垄断和解的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