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体系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及普及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专利文献48825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中国德育、云南教育:小学教师、现代特殊教育等;
校本课程体系的相关文献由15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世勇、何鸣镝、卢德彬等。
校本课程体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825篇
占比:99.71%
总计:48968篇
校本课程体系
-研究学者
- 陈世勇
- 何鸣镝
- 卢德彬
- 张广利
- 彭静
- 索峰
- 罗绍辉
- 薛法根
- 袁再旺
- 隗鹏
- 严瑾
- 于娟
- 于松军
- 于毓青
- 付敏
- 何东涛
- 何晓文
- 余文红
- 侯秀芹
- 倪中华
- 冯忠明
- 刘丽萍
- 刘佳
- 刘孝广
- 刘素芸
- 卓芳芳1
- 向尧
- 吴全洪
- 吴春英
- 吴晓红1
- 吴薇薇
- 周慧芹
- 周松杰
- 周玉娟
- 周超
- 和学新
- 喻正莹1
- 夏蔚
- 姚小林1
- 娄小明
- 孙继来
- 孙颖
- 孙鸿俊
- 宋银秋
- 崔子建
- 崔英淑
- 左小青1
- 康雷
- 张勇
- 张勇1
-
-
莫洪君
-
-
摘要:
文章以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民族教育”办学特色为例,探索了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与办学特色培育之间的逻辑关系:全面分析办学历史及内外办学资源,确定与科学界定办学特色是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建设民族教育类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运行机制,是培育办学特色的主要载体和途径。
-
-
李丹
-
-
摘要:
美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受到硬件条件与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美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进程较为迟缓,以至于美育教育成效不能令人满意。针对这种情况,农村小学在构建美育校本课程体系时,一方面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量身订制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美育课程;另一方面应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背景之下,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鼓舞学习斗志的红色革命文化.
-
-
周超
-
-
摘要:
铁岭县凡河小学有着百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先后编撰了《英雄中队创建》《可爱的凡河》《放歌四季》等校本教材。“爱家乡、爱祖国系列活动研究”“学科德育渗透研究”“学校艺术特色研究”及“创建快乐阅读特色学校研究”几大课题涉猎范围广、研究时间长、成果显著,为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
-
张禄成;
和学新
-
-
摘要:
乡村校本课程从一开始便走上了"复制"城市校本课程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资源制约、学科倾向和空间挤压等诸多难解之题和实际困难。探究乡村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使其从文化、活动、学生三个方面进行重构,进而突破技术理性主义的桎梏,充分整合各界力量和各方资源,关注乡村学生的真实境遇,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路向。
-
-
闫寒冰;
李玉;
崔子建
-
-
摘要:
为解决校本课程体系规划缺乏理论指导与相应的案例示范问题,本研究以愿景驱动法为核心理念,以一所公办随迁子女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规划为实践载体,开展了为期一学年的教育设计研究,初步形成了校本课程体系AVUDD规划模式,以及隐性课程的构建框架和指导方法,构建了突出“工匠精神”培养的校本课程体系。本研究旨在为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规划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范例。
-
-
王沈华
-
-
摘要:
当前,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得到普遍的重视。不少地区的中小学实施了形式多样的国际理解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制于种种条件,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课时得不到保证以及教育的片面化、肤浅化等问题。通过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构建、实施与评价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提高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国际理解核心素养的落地。
-
-
蒋培;
付敏
-
-
摘要:
“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课程理念源自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学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了“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世界和塑造自我。
-
-
王萍
-
-
摘要: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银川市第二中学在实践探索中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建构了以人文素养课程、生涯发展课程、社会参与课程、创新竞赛课程、国际融合课程和体育艺术课程为内容的六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并在课程评价、教学创新和教师培养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完善三级课程管理提供了实践智慧。
-
-
郭明新
-
-
摘要:
西安市新城区八府庄小学是一所城市中心区的公办完全小学,始建于1948年,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学生1700余名。从2013年起,学校利用760余平方米土地,以农耕教育为切入口开展劳动教育,经历了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劳动教育思想的革新,2019年校内“一园三区五室”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到2020年,搭建起“4类10门”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
-
赵江波;
高伟
-
-
摘要:
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学校要积极开展综合性劳动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引导学生走出家庭,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成都市金花中学着力打造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开展了多元化的综合性劳动实践活动,融合智慧、生态的教育资源,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