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人才
本科人才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006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现代交际、产业与科技论坛、合作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五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第三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暨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工作协会第十六次年会会议、2011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等;本科人才的相关文献由422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宁、朱光俊、万英平等。
本科人才
-研究学者
- 徐宁
- 朱光俊
- 万英平
- 丛壮
- 但长林
- 刘昌明
- 刘萍
- 叶珊珊
- 周友梅
- 孙国强
- 孟令岩
- 宣昌勇
- 崔琪
- 张其敏
- 徐春碧
- 曾宝成
- 曾春香
- 曾顺鹏
- 李会琴
- 李方月
- 李梅
- 杨忠山
- 林年冬
- 武子敬
- 沈迪玉
- 王明弘
- 王莉
- 童川
- 纪欢格
- 胡彦武
- 谢应茂
- 郭东力
- 丁水汀
- 万新
- 万红
- 严建业
- 严彩红
- 乔宇1
- 于俊林
- 任国莉
- 任建萍
- 任志宏
- 任慧琴
- 任慧琴1
- 任洪申
- 任淑淳
- 任理仙
- 何凝
- 何晓燕
- 何有凤
-
-
邓小艳
-
-
摘要:
“十四五”背景下,旅游业是追求综合效益、作为发展新动能的产业,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阵营,需要适应旅游人才需求及其变化趋势,加强培养观念和培养体系的调适。
-
-
李果;
闫晓军;
丁水汀;
孙大坤
-
-
摘要:
文章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对航空发动机战略转型期的本科人才能力重塑改革进行介绍,从转型期的迫切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的深层次问题着手,提出职业素养、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三位一体”的本科人才能力结构重塑目标体系和总体思路,形成“两个强化”“能力倒推”“融通入专”三方面具体举措,从近7年的执行成效观察改革达到预期的目的。
-
-
姜雅慧;
王继文
-
-
摘要:
对当前农林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结合新农科建设要求、社会对农林类人才的新需求以及当今大学生的特点,提出改革措施。制订符合社会、行业和个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整合优化校内外资源配置,强化过程管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农林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
-
霍宝锋;
叶雨潇;
李多
-
-
摘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以及国际竞争催生了新时代的人才需求,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新经济和新时代产业发展的需要。全链条整合理论强调对战略、流程和资源的全面梳理和配置,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十四五”规划背景下,文章构建了全链条整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双一流”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为例,从战略一致、流程协调、资源整合三个层面形成了改革策略,并阐述了天津大学的人才培养实践。
-
-
游泳;
张国才;
谢小荣;
沈洋;
孙洪波
-
-
摘要:
中国无损检测事业自1954年发展以来,得益于国家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正出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无损检测技术几乎覆盖所有工业领域,在提升工业产品竞争力和保障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1982年南昌航空大学开展无损检测本科人才培养以来,相继有大连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分别以理学模式和工学模式每年持续为行业培养和输送急需的高素质无损检测技术本科人才,为无损检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1-3]。
-
-
魏要伟;
胡俊华;
赵红亮;
朱金阳;
曹国钦
-
-
摘要:
以郑州大学为例,探索了一流学科背景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一流学科的优势资源,构建与一流学科相适应的本科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推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建设发展,突出光电、储能“双螺旋”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和三年一贯制专业实践,加强实践教学,为培养兼具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工科人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
高兢;
李光耀;
许晓峰
-
-
摘要:
建设应用型高校和企业合力育人的实践基地是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手段。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辽宁宏成电力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新型教学实践基地,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后续研究实践提供了"鲜活素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电力电子市场的不断发展,高校在培养本科人才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
-
陈磊;
李枫;
沈扬;
黄波
-
-
摘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既是高校常规工作又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培养一流本科人才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及时贯彻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把握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实践路径,推进育人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等深度变革,彰显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时代性、先进性、适宜性.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机制,助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落地生根、有效执行.
-
-
杨橙
-
-
摘要:
人才培养工作方案需要凸显对大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高校和企业应该在充分开展调研的前提下,融合协同育人的现代化实践课堂教学思想,根据其培养的目标,针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性要求构建,能够有效地提高现代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协同育人为视角,分析协同育人的途径及其内驱力、组织形态、保障机制,以期为高素质、实践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
-
-
薛东江;
蒋文林
-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0届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以攀枝花学院办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为例,思考并探索着一种培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具体内容有:0.引言(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义);1.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状况;2.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3.依据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学科建设,力求办出学院特色;4.教改思路;5.具体方法和措施;6.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办出地方特色;.7.结论.
-
-
潘瑞;
李动;
刘熠
- 《第五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本文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农林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仅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充分认识本科教育的重要地位,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分类培养机制,也要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加强课程建设,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要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