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五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
第五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

第五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陕西杨凌
  • 出版时间: 2014-07

主办单位: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联合会

会议文集:第五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从校企合作的内涵出发阐述校企合作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通过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的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理论意义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不仅制订建设总体规划,分年度实施,而且坚持推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运行机制,还根据软件产业需求,适时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兼职相结合,建立起“双师型”师资队伍。
  • 摘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海洋大学作为北方地区唯一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的大学,在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敬业—专业—乐业—创业"的复合性应用型农业人才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开设“蓝色英才”优秀生实验班,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不仅设置独特的教学计划,还配备一流的师资队伍,也选用优秀教材,以及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开展对外交流。除此之外,强化水产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四个能力”为重点,构建立体化、多角度的实践教学方案,以“四业”教育为目标,构建全方位、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推进专业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南大学试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农科类专业优秀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情况,总结了学校实施"三四五"农科类专业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经验,为农科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社会责任感、有献身国家农林事业志向、有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 摘要:沈阳农业大学自主研发了“易尔思网络教学系统”,并开展了培训、推广、评优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网络教学平台在系统模块方面做到了固定与自定义相结合;管理方面做到了粗放式与自主式管理结合;在教学活动方面实现了传统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教学交互方面实现了在线作业与课程讨论相结合;在数据备份方面采取了校级备份与个人备份相结合。沈阳农业大学在网络教学工作中采取了一套平台软件、三种培训方案、五类推广措施(135模式),该模式肯定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但总体来说能对其他院校的此类工作有所启示。
  •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实施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把教学质量管理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以及学院各有关部门监控教学质量的职能和与此相关的各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内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总而言之,本院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过程中,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实践证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对改进和提高本院教学管理工作水平,推动教风、学风建设,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院将总结实践经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理论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更加人性化的、符合高等教育科学理论的和本院实际的教学质量肩控体系,以此推进本院教学质量的提高。
  • 摘要:学士学位是我国三级学位的基础学位,它体现了大学本科阶段培养人才应达到的学术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已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这个国家学位条例只是对学士学位的标准提出了一个原则性要求,并没有具体的标准规定,各个学校在具体执行中制定的标准有一定差异,这对于人才评价,人才管理,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士学位授予质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规范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对于保障学士学位授予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根据农科专业基础类学科实验的特点,结合云南农业大学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对中心近年来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总结.采用以"启发式"、"互动式"、"探索式"和"研究式"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方法,形成了有基础实验、综合提高、研究创新三模块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了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 摘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高等农林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本科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子系统,其反馈信息的时效性、反应问题的真实性、监控过程的严密性,为繁杂、庞大、艰巨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本文从层次化构建、制度化运作、人性化管理、精英化培养、程序化推进五个方面,介绍了沈阳农业大学本科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管理与实践工作.
  • 摘要: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干旱缺水问题严重.在新疆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同步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地方基层的水利建设任务艰巨、繁重,急需大批能扎根基层、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强的技术人才.新疆农业大学是新疆水利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肩负着为"兴水兴疆"培养人才的重任,针对新疆地方水利建设特点,着眼行业发展和地方基层的需求,面对生源质量差、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低、师资不足等不利情况,进行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开拓"双师型"教师培养新途径,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加强工程背景;增设新疆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实现专业通用知识本土化;强化实践育人,夯实学生到基层工作的基本功.经过多年实施,提升了学生就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从事水利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实现了基层用人单位对水利大学生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下、干得好"的期望,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为西部地方院校培养基层专门技术人才提供了借鉴,辐射示范作用显著.
  • 摘要:提高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既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和社会的迫切要求.上海交通大学具有一流的学生资源,强大的工科优势和宽泛的学科背景.如何利用优势,培养农业高端人才一直是农业与生物学院的研究重点.几年来,学院在学校"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在学习、继承和发扬学校"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从激发与培养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入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现代农科本科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摘要:通过对学生评教结果与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学生评教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教师职称、年龄、性别,学生年级、年龄、性别,课程成绩等因素相关性不显著,同时也能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此,从整体上看,教师评教成绩总体偏高,区分度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普遍情况。对评教成绩较低的教师要从发展的角度对待,帮助其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通过课程进修,教学法、教育心理学培训等方式,帮助其提高业务能力,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要注意评教结果的合理、有限使用。
  • 摘要:本文在对传统本科教学实验室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实验室的内涵,从硬件环境建设与软件环境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了创新型本科实验室建设的思路与方案,创新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方面的建设,硬件环境是基础,软件环境是核心。
  • 摘要:考试制度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既属于创新教育的途径、方法,又属于创新教育体制保障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全面、客观地认识高等学校学业课程考试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对高等学校学业考试过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转变传统的教学与考试观念,更新考试内容、丰富考试形式,实行全程考核、注重平时成绩等改革措施.有利于高校形成良好的学、教氛围,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培养独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 摘要:通过介绍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网络教学对学生学习产生的重大影响,说明现代学生教育离不开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网络课程作为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模式,强调以学生和自主学习为中心,具有比传统教学更大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化等特点,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网络教学为传统教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而且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了广阔天地。因此,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优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 摘要:实施分类培养,是地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向,是地方农业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实施分类培养的关键在于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围绕实施分类培养,积极推进了"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改革成效. 所谓“四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讲就是通过实施分类培养,构建四种类型的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四种类型的人才(简称“四型”人才)。推进“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必然要求,符合本校办学定位,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客观需求。而推进“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则必须坚持“专业为载体,学校搭平台,学院唱主角,全员齐参与”基本思路。
  • 摘要:本文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农林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仅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充分认识本科教育的重要地位,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分类培养机制,也要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加强课程建设,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要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 摘要: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它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指导和示范的作用.目前,教育部侧重开展以精品课程为基础的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旨在更好地利用精品课程,发挥课程的示范作用.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着建设流于形式和荣誉,缺乏内容和形式的交融,缺少可持续建设性,以精品课程建设指标为标准,忽视了课程本身建设的特色,相关、类似课程之间缺少交流合作,各门课程相对较为孤立,精品课程的宣传利用和示范应用不够等问题,因此,提出应提高精品课程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改变经费的发放制度,促进课程的可持续建设,突出精品课程的特色建设,淡化申报、评审各项指标的限制,构建教育资源网络,加强各精品课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加大对精品课程的宣传力度等可行性建议。
  • 摘要:近年来,广东海洋大学根据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和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科教兴国和海洋强国战略,制定和实施广东海洋大学"质量30条"、"协同创新"和"南海战略"等三大行动计划,坚持服务热带农业及濒海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此,不仅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搭建高素质海洋人才培养平台,还要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海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也要加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并且校外引进与校内培养并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更要加强创新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因材施教,构建三类型人才培养模式,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多样化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形成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效显著。
  • 摘要:近年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当前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介绍了学校进行林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尝试.通过对林学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考评方式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探索与创新,林学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效已经初显,这种模式能够对林学类专业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提高林学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摘要:近年来,各校为了推进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制订了各种不同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本文阐述了国外卓越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研国内各高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总结出了国内10种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各高校为了落实国家政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纷纷出台政策,提出自己的卓越计划。调整了相关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等,更加重基础、宽口径培养,缩短了本、硕阶段课程课堂学习年限。主要包括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拔尖创新型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模式。“卓越计划”作为国家重点推出的一项重大工程教育改革计划,得到大多数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各高校都做了许多教学改革的探索,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它将使卓越人才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进而追求卓越,走向成功。该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展开的,这就要求学校不能仅仅遵循原有的专业概念、原理、系统的原则,而是应该更加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整合和应用。它强调的不是那种被动接受现有知识、填鸭式的教学过程,而是强调在特定实践情境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卓越人才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研究制定各高校卓越人才分类培养计划,特别是在具有“多科类交叉”办学特色的高校中,应根据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凸显已有的专业培养计划的优势,建立卓越人才培养标准,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学生评教制度是农业院校教学管理重要环节,通过学生评教可以了解教师教学水平状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文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学生评教研究进展基础上,结合当前农业院校学生评教的实际,指出学生评教指标片面性突出、学生评教形式单一、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合理性评价方法和技术等学生评教环节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学生评教制度利大于弊,农业高校要兴利除弊,尽快完善和建立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引导和组织学生评教工作;科学理解学生评教的目的,正确利用评教结果帮助教师改进不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要认识到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一主体的运行过程,还涉及到教学辅助条件和学生因素,学生评教内容应涵盖有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课程对学生的有用性、教学条件的便利性等.鉴于学生评教结果对教师和学生都有重要的影响,还应建立一套的学生评教结果分析方法和技术体系,消除学生评教结果的差异性和无效性,确保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广泛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纳入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实践教学环节发挥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重要作用,关系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最关键一环.近年来,我国传统农业已经发展为现代集约化农业,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以农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深入探索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以农科创新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三结合"大力探索符合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十二五”期间教育部为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育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直接面向大学生、注重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协作性和学科性的创新、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训练项目。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训练和创业训练,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创业文化,进一步推动本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选题过大,需要进一步调动学院积极性,管理中需要正确对待过程和成果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为此,提出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校园氛围,要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老师队伍建设,要积极调动学院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量。
  • 摘要:完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不仅是地方高校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而且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和个人发展的主体诉求.本文提出根据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构成,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探索建立健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长效机制("四三"机制)的实践.然而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地方高校只有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本校教师教学发展工作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切实解决教师教学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充分调动教师主动投身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才能形成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科学有效的教师教学发展长效机制。
  •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基本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实施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过程中,结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从本科人才分类培养、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探索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推动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 摘要:网络远程教学作为一种社会知识传承生产活动,同样遵循社会价值规律.本文以细胞生物学网络教学实践为例,分析了学生-内容、学生-教师和学生-学生这三种交互模式的等效交互原理,并提出教学管理顶层设计中不仅要在学校制度设计中加大网络教学工作量评估工作,在顶层设计中对于教师的相应工作投入成本给予价值尊重。还要优化完善和推广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利教”功能,在技术支持方面要给予教师充分的培训与功能模块操作界面的人性化。也要在网络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及鼓励建立网络课程教学团队,可以以教改课题和网络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的形式加以组织。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参考史隆联盟(Sloan-C)的“有效实践”激励机制,健全追踪网络教学研究机制及推广力度。
  • 摘要: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数据爆发增长时代,大数据对于高校来说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入手,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对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创新从教学资源观、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管理决策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从而使高校的各项体制机制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
  • 摘要: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制度,担负着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过程的管理、学习结果的考核以及学习质量的评价等重要任务,其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犹如一条主线将不同环节的珠子串联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以学生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不仅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符合高等教育发展内在规律,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发展需要.本校在人才培养中,坚持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作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建设.
  • 摘要:高校实验室承担的任务逐步增多,重要性逐步增强,专业逐步细化,实验室废弃物种类增多,危险性也越来越大.实验室废弃物的排放量也逐年递增,对环境安全和师生人身安全的潜在威胁也越来越大,如何妥善的处理废气、废液、废固和实验动物废弃物,成为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环保意识逐步为大家所重视,应该扩大这种影响,让废弃物的安全管理深入人心,牢牢的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为了有效实现目标,就需妥对行为进行规范、制约与协调,所以就要制定稳定而有强制力的制度。有了制度,才会有执行,也才会有结果的检测标准。有了好的制度和切实的执行,然后就是常态化管理。要让这种意识行为成为一种习惯,这就需要平常的检查和监督,这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固定下来,并且坚持下去。也呼吁国家或者部委层面能出台具体的废弃物安全管理法规,让这项工作能够更有效开展,同时,对于处理的方法也会更科学、更权威。
  •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国际化办学已经成为高校广泛倡导和关注的教育实践,而海外访学是国际化办学的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是近来年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国际交流方式.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假期海外访学经历为例,介绍了学校本科生海外访学项目概况及推动本科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对策,展示了海外访学交流的效果.虽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每年下拨经费支持已有访学项目的有效开展和不断开拓新项目,但是学生得到的经费资助渠道太单一化,得到的经费是有限的,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经济负担还是很大。学校可以多渠道积极争取来自社会支持,吸引企业等团体资助学校的访学交流活动,降低学生的经济负担,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访学项目中来。
  • 摘要:当前,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甘肃农业大学充分利用政策叠加的良好机遇和省部共建的契机,立足甘肃,着眼西部,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稳定规模,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构建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农科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运行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培养的各类人才在农业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社会各界普遍欢迎的重要骨干.为此,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高等农林教育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地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办学能力明显提升。甘肃农业大学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多管齐下,不断开创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局面,提升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农林人才。
  •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四化同步"的发展方式更加迫切需要培养我国未来农业的拔尖创新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秉承传统,充分借鉴先进办学理念,历经十多年的时间,系统开展了各教学改革成果的集成创新,进行了体制、机制的深层改革试验和示范,确立了现代农业卓越人才分类培养教育理念.通过体制重构和培养模式重构,在全国农林高校率先设立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区",——创新实验学院.贯彻因材施教,实施分类培养,创建了特色鲜明的"2+X"培养模式和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为我国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经验.
  • 摘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逐渐成为农业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分析了当前影响农林高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体系不科学,实践教学运行体制不完备。因此,以改革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此,提出创新教育理念,促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不仅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并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实施综合性教学实习,也要积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着力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加大投入,统筹规划,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以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为平台,探索“专家指导学生,学生服务农民”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并且提出创新实践教育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具体包括: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加强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