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经济计划与管理、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6421篇;相关期刊1025种,包括管子学刊、法制与社会、求索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价值观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无为而治的相关文献由1533位作者贡献,包括葛荣晋、吕锡琛、宋辉等。

无为而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6 占比:2.6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6421 占比:97.36%

总计:57951篇

无为而治—发文趋势图

无为而治

-研究学者

  • 葛荣晋
  • 吕锡琛
  • 宋辉
  • 张坚强
  • 李刚
  • 杨海
  • 沈超明
  • 潘锦全
  • 王蒙
  • 马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琦; 刘昕
    • 摘要: 放任型领导主张对下属工作的不干涉和行动上的不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中华“无为而治”的思想,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系统性总结放任型领导的研究进展,丰富相关的理论空白,对放任型领导的观点争论及与相似领导风格的异同进行了回顾,梳理了相关的理论研究视角。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对已有的外国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性地整理和回顾;另一方面开发了适用于中国情境的放任型领导中文测量量表,提炼出放任型领导的三项核心特征。对于未来的研究,一是结合中国情境来解释和丰富放任型领导可能存在的积极作用,二是需要对放任型领导的前因要素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解释,三是应当更深入考察放任型领导与其他领导要素的组合效果及影响。
    • 范振华
    • 摘要: 挺过最寒冷的三九四九,就迈入了河边看柳的五九六九,带着春回大地的气息,春节和春天一起走来了。大寒来了,年就来了,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天地间有其自然规律,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在不同时节都有其独特的活动方式。通常我们会遵循季节变换的自然法则,根据时令安排工作。老子的"无为而治",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顺应天时,顺势而为.
    • 石丽娟
    • 摘要: 政治伦理是老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历史地看,老子政治伦理的产生是因应时代发展而导致的“天下无道”,并基于政治治理“无为”之道的理论根基与治者“上德无为”和“玄德不有”的德性基础,最终实现“以百姓心为心”的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体现。这表明,在老子政治伦理思想中,“民”不应成为政治的工具与手段,而应是政治治理本身的目的与追求。
    • 张林祥
    • 摘要: 法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与儒道相比自有其特点,而且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值得研究。其形成、主要内容以及实现途径等问题尚存争议,有待进一步探讨。法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萌发于商鞅,发展于申子、慎子及稷下齐法家,大成于韩非子。其要义包含“知法自治”和“君佚臣劳”两个方面,前者指通过创设法令制度,并公之于吏民,使人人知法、信法,自律自治,实现“刑政不用而治”的目标;后者则以“道德”为体,刑名法术为用,主张君臣异道,分工而治,君主臣辅,君执其要,臣尽其能,参验督责,以静制动。法术势结合运用,循环补充,是实现无为而治的途径。法家之主张无为而治,意在尊君集权、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与道家“因循自然”的无为而治、儒家“恭己南面”的无为而治截然不同。
    • 郝园园
    • 摘要: 说到管理,相信大部分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外国的德鲁克、泰勒等西方管理大师,而对自己国家的古代管理学知之甚少。事实上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早期就已经出现了人类管理学,上到人文始祖伏羲,下到尧舜禹,均是管理大师,孔子的为政以德和老子的无为而治管理理论均是对管理人民的总结。尧舜禹无为而治为老庄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周公旦仁政和礼仪给儒家带来了规范社会伦理的重要依据,因此管理大师就是历史上管理国家的仁义明君。
    • 倪晋龙; 胡满红
    • 摘要: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辞约义丰,涵盖哲学、管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包容万物。本文主要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分析《道德经》中的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以“守柔处弱”“不言之教”等教育手段,来达到“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效果。
    • 王庆梅
    • 摘要: 班规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和基本工具,也是学生成长的“导航仪”。科学合理的班规能帮助班主任实现对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班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班规内容既要考虑周全,又要重点突出班规自然应尽量涵括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果事无巨细都要用条例去规范,不但冗长杂乱,而且容易导致学生“挂一漏万”.
    • 老骥
    • 摘要: 《儒林外史》里有一位蘧太守,生性恬静、不慕荣华。他在南昌为官期间,追求讼简刑清、无为而治,因此衙门里只有三种声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续任的王太守,却是个能吏,把这三种声息,变成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里衙外,一片繁忙。
    • 李茂祝
    • 摘要: 崇尚自然是《庄子》一书的特点,自然是自然而然,是天然。顺应自然便是顺应天道,保持内心清净安宁、动机与行为不刻意、使得自己不役于外物等都是顺应自然的体现。庄子认为生与死是人类的必经过程,是人的自然本性,这种自然本性恰如天的运行,因此他的生死观本于自然。庄子把生与死看作是一个整体,是相互依赖,相互存在的,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就没有生。他把死亡看作是回归自然,自然死是一种人生的解脱。基于崇尚自然的观点,庄子理想社会的人们保留着自然的本性,素朴,无欲无求,他认为这种理想社会在自然尚未被破坏的远古时代。如果要恢复理想的社会,便要让天下自然自在地发展,或者不得以要治理天下,便要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治理天下,因为无为而治也是顺应自然。
    • 郭晓靖
    • 摘要: “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精髓,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其本意是顺应自然,听从民意,通过“无为”而达到“治”的目的。几千年来,“无为而治”思想深受一些统治者的推崇,随着时光流转,“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也更加丰富,它在人际关系、修身养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