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
有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13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5篇、专利文献66篇;相关期刊763种,包括中国工运、山东人大工作、党员生活(武汉)等;
有为的相关文献由1303位作者贡献,包括季羡林、张鸣、刘建明等。
有为
-研究学者
- 季羡林
- 张鸣
- 刘建明
- 吴晓波
- 吾闻
- 周华诚
- 易炼红
- 本刊编辑部
- 本刊评论员
- 杨树培
- 职冬娜
- 肖安庆
- 丁翠兰
- 乌兰
- 亓坤(翻译)
- 余越
- 傅文第
- 关礼
- 冀永强
- 冯秀兰
- 刘万华
- 刘大宏
- 刘奇
- 刘旺林
- 刘波
- 刘海宇
- 刘玉书
- 刘绍义
- 吴玉韶
- 周向云
- 唐国华
- 嘉丰瑞德
- 夏宝龙
- 姚大伟
- 孙凯
- 尹祖光
- 左少杰
- 张伍
- 张善军
- 张欣
- 张海辰
- 张琳琳
- 彭远
- 晁福林
- 本刊特约评论员
- 朱纪华
- 朱自梅
- 朱铁志
- 李伟
- 李天锐
-
-
吕伟
-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 2020年
-
摘要:
幼儿教育存在"无为"与"有为"两种教育理念,在人类教育史上反复交替,并在当今世界形成相对的两大阵营."有为"教育充分挖掘"课程"对于智力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价值,但可能存在透支孩子的潜能并造成孩子人格缺损的潜在风险;"无为"教育有利于幼儿的保护性发展和完整人格形成,但有可能错失智能发展最佳期.理想的学前教育应该取两种理念之长,实现价值融合,以"无为"教育为准入基础,有条件推进"有为"教育.
-
-
李绍伟
- 《煤炭高等教育》
| 2020年
-
摘要:
“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评价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充分信任和高度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大有可为的时代,思政课教师只有“乐为、敢为、有为”才能更加“可信、可敬、可靠”.思政课教师“乐为”源于坚定政治信仰、深厚家国情怀、宽广育人视野的使命初心,思政课教师“敢为”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强大领导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力量的共同作用,思政课教师“有为”应具备深厚理论功底、活跃创新思维和忘我敬业精神的综合素质.“乐为、敢为与有为”三者紧密相关,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于思政课教学实践和改革创新之中.
-
-
贺语婷;
裴爱民
- 《长江丛刊》
| 2020年
-
摘要:
始皇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曾经史册间那一方边陲之地,从荒无人烟的沙漠,一步一步,实现大统的宏图,但是,最终的开始就是最初的结束.秦以一个王朝的兴衰向我们证明了"为"的重要性.历史的长河,只前进,不回溯;当今的时代,天行道,人有为.本文以月的晦朔弦望为主题,结合秦的步伐并联系当今时代现象得出结论以供世人参考一二.
-
-
张榕坤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 2020年
-
摘要:
庄子哲学中"天"所表征的"自然"之义,可从"无为之德"与"有为之道"两个方面进行理解,而非仅代表一纯粹静态、客观的自然状态、自然本性或自然法则.首先,"自然"作为庄子赋予"天"的一种内在德性,是理解"人德"的意义基础,并为人之行为提供了价值依据.其次,"天"的"自然义"还体现在人经过"虚其心"的修养工夫,能够全然顺应万物的自然之理而动,它指涉了实践历程中人最终达成的主客交融、自然而然的行为化境.
-
-
-
-
宾艳红
- 《新课程(教研版)》
| 2020年
-
摘要:
为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把课堂打造成充满诱惑力的引力场,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量"生"定制适合学生的课堂,用神秘、直观、趣味、实用、有为,打造数学课堂"引力场",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魅力的乐园.
-
-
石雅清;
张湘海;
王锋;
孔子祥
-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
| 2020年
-
摘要: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主张"无为而胜有为",在领导科学中,无为反倒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现代领导者却往往将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角色相混淆,正确认识无为而治的本质,对于当前我们由经济改革向社会改革、政治改革过渡有着重要的现实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
-
-
周润
- 《科学咨询》
| 2020年
-
摘要: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招.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政课教师要在此项工程中乐为,敢为、有为,发挥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