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贾谊

贾谊

贾谊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6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4篇、会议论文3篇、相关期刊432种,包括船山学刊、贵州社会科学、求索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海峡两岸辞赋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2008·国际儒学论坛、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7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等;贾谊的相关文献由59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江洪、方明智、王利明等。

贾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4 占比:99.5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46%

总计:647篇

贾谊—发文趋势图

贾谊

-研究学者

  • 张江洪
  • 方明智
  • 王利明
  • 代雅洁
  • 刘永艳
  • 刘跃进
  • 唐雄山
  • 杨延平
  • 汪耀明
  • 汪高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祚庥
    • 摘要: 陈胜、吴广起义时反秦宣传中的胡亥"不当立"并未说明胡亥是篡位,只是宣称他的才干不如其兄扶苏,因而不适合为君.《赵正书》中关于胡亥合法继承帝位与其"不当立"的历史记忆应是来自于此.汉高祖时太子刘盈与赵王刘如意的储位之争,使得"胡亥篡位说"成为官方的主流看法.贾谊并未选择此说的原因,当与汉文帝时期的政治氛围紧密相关.《史记》虽承认"胡亥篡位说",但仍保留关于胡亥合法继承帝位的记载.此时"胡亥篡位说"虽已成为官方定论,但"胡亥不当立说"在当时仍有广泛流传,这才导致司马迁记叙中出现矛盾.
    • 杨延平
    • 摘要: 通过对比陆贾与贾谊的“过秦”思想,分析了二人在物质享受认识上存在的异同,表现为陆贾对物质享受持彻底否定的态度,而贾谊却主张区别对待。因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社会风俗成因的不同认识及政治理想的差异,导致陆贾与贾谊在以帝王为代表的统治阶层是否具有合理物质享受的认识上产生了分歧,陆贾持反对态度而贾谊持赞同态度。然而在“抑商”思想的影响之下,二人在物质享受的认识上又存在相同的一面,即都反对平民阶层的物质享受。
    • 张振龙; 胡上泉
    • 摘要: 贾谊在其短暂一生中经历了丰富的交游,与他交游的主要对象有吴廷尉、张苍等老师,周勃、利苍、利豨等同僚,汉文帝、长沙王、梁怀王等君主。贾谊与他们的交游博涉政治、学术、文学乃至地理军事等领域,这为贾谊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平台,改变了他的人生境遇和心态,其文学创作也受到交游关系的深刻影响。
    • 朱蔚彰
    • 摘要: 贾谊无为观是先秦两汉无为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贾谊在《道术》一篇中赋予“道”以“接物”的规定,并从本末角度将此“道”划分为“虚之接物”与“术之接物”。经由对“虚之接物”的内涵界定及对“虚”“术”关系的定性,贾谊阐明了无为与有为在君道实践中的一体相关。人主的无为与有为最终在接物之道的内外、本末一体性开展中实现了有效统合。贾谊的上述观点对于西汉前期无为思想的发展具有关键的导向意义。
    • 张淦; 赵连稳
    • 摘要: 陆贽(公元754―805年),字敬舆,唐朝德宗时期的宰相,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陆贽从政之际,正值唐朝内乱四起、风雨飘摇之时。纵观陆贽的一生,可用“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来形容。政治上,陆贽临危辅主、谏言献策、勤政爱民,撰写政论数百篇,五代时政治家刘昫将其与汉代名臣贾谊相比。品行上,陆贽公忠体国、为官清廉,出淤泥而不染。无论是学养才能还是个人操守,这位中唐贤相都堪称后世楷模,苏轼赞誉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 陈宜佳
    • 摘要: 西汉初期的社会百废待兴,统治者急需找到一个方法巩固、稳定局势。贾谊所提出的大一统思想,礼法并用、仁爱治国,强调民本的主张。然而贾谊一生始终怀揣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并且对历史的反思、现代问题的建议和对未来的展望,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来源于儒家思想,渗入贾谊思想中的方方面面,为后来儒家思想的发展做足了准备。
    • 刘悦
    • 摘要: 宋玉作为“汉赋之祖”,在赋的创作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宋玉的作品《风赋》是一篇借铺写事物来寄寓讽谏意义的赋,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对后人创作辞赋具有很大的影响。西汉初期,辞赋处于由“楚辞”向汉赋转变的时期,贾谊的《旱云赋》恰好创作于这一时期,既具有“楚辞”特点又具有汉赋特征。宋玉《风赋》与贾谊《旱云赋》的异同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主题、意象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通过宋玉《风赋》与贾谊《旱云赋》的比较,可以探究宋玉对贾谊的影响以及贾谊对宋玉思想与创作的继承与发展。
    • 孙婉
    • 摘要: 贾谊自小受到诸子学说的影响,十分重视教育,结合八年担任太傅的教育经验,对太子教育有着诸多的心得体会,认为教育不仅要培养可担国家大任的太子,还应对人民进行社会教化,最终起到稳固政权、安定天下的政治作用。
    • 杨延平
    • 摘要: 研究贾谊正朔观念的转变,是了解贾谊人生际遇及其思想变化的重要途径。从受秦朝水德观念的影响,到出于加强文帝权力之目的,受到尊君思想的影响,贾谊的正朔观发生了由水德向土德的转变。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贾谊还提出了“列侯遣就国”与开籍田等主张,这三项举措成为了贾谊“为汉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贾谊因此受到军功受益阶层的报复而被外出为长沙王太傅。与之相关的“邓通谗害贾谊”之说,很可能为后世附会之说。
    • 朱文锦
    • 摘要: 西汉文人对“遇”与“不遇”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在辞赋中。汉初,期待怀才得遇是文人的普遍心理。此时,文人赋作也主要表达对君臣遇合的欣喜,当然也有贾谊这一特殊人物的存在。汉武帝时期,文人开始感慨生不逢时,重视人生机遇,叹时成为此时不遇赋的主旨。即使如此,修身立节仍是文人不朽的人生追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