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为

无为

无为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1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1284种,包括管子学刊、法制与社会、学理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一届环境遥感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等;无为的相关文献由2117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煌、蒋卫恒、王蒙等。

无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7 占比:99.9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05%

总计:2199篇

无为—发文趋势图

无为

-研究学者

  • 黄煌
  • 蒋卫恒
  • 王蒙
  • 宋辉
  • 左少杰
  • 耿加进
  • 许建良
  • 孔德
  • 高世江
  • 黄圣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叶青春
    • 摘要: 综合考察《庄子》文本中的无为思想,并将其置于庄子思想的整体视域之中,从中抽绎出庄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认为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境界。庄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由三个维度构成:以道(无)作为无为的本体论基础、以自然作为无为的价值论基础、以齐物作为无为的思维方式基础。
    • 石伟伟
    • 摘要: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21年12月刊专题“以‘领学制’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引发了笔者的思考。泗阳双语实验学校以“领学制”为抓手,学生变学为领,成为主领者;教师变教为领,成为助领者;师生合作引领,成为合奏者。以领促学、以领促问、以领促思,让教师从台前转向幕后,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实现教师从“有为”到“无为”,学生从“无为”到“有为”。
    • 张友好(文/图)
    • 摘要: 开局即冲刺。2022年一开年,无为市一届人大常委会早安排、早部署,吹响了开局之年人大工作的“集结号”。无为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接连召开两次会议,从思想上、行动上奠定今年工作的基础。1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集中学习中央及安徽省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精神,传达学习芜湖市“两会”精神。
    • 谢晓东
    • 摘要: “道家自由主义”概念可以通过对道家与自由主义的核心论旨——“无为”与“中立性”——的互证去确立。中立性与至善主义之争是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论辩,在此理论背景下,可以对无为予以新阐释。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支持至善主义,《老子》则反对儒家至善主义。从概念内涵来看,无为蕴涵着中立性原则的几个关键要素。与此同时,我们还反驳了一种观点:无为不过也是至善主义。文末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老子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反至善主义者。
    • 丁海玲
    • 摘要: 陆贾《新语》的问世不仅让一贯轻儒的汉高祖刘邦连连“称善”,而且《新语》蕴含的思想对汉代的政治走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语》之“新”体现之一是命名之“新”,其原因是汉初期社会的需要,以及因汉人“喜新”而著书者纷纷以“新”名其书,陆贾的《新语》开创了以“新”名书之先河;体现之二是内容之“新”,其内容是将道家的“无为”思想与儒家的“仁义”思想相融合而独创为儒体道用的一种新的德政思想;体现之三是文辞之“新”,陆贾为了迎合统治者的文化水平而制定独有特色的语言及论说方式。总而言之,陆贾《新语》所体现的“新”,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文辞方面,它的出现是汉代儒学与当时政治磨合而成的一部承前启后的著作,为汉朝诸子以“新”命名的文献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张光菊
    • 摘要: 破除安于现状的"守摊子"思想,需不断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以"无为即有过"的考核准则,让那些真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走到前台,让那些一味"守摊"保位的干部无"摊"可守,推动干部队伍形成"以无为为耻"的价值取向和"无为即无位"的思想共识,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确立评价干部的明确标准。以目标为导向,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可量化、能定责、可追责的领导干部工作目标以及岗位职责规范。
    • 谢清果; 刘苏琳
    • 摘要: 从根本上看,《道德经》是一种成功学著作。老子教导世人如何待人处事以立于不败之地。《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正是系统全面深刻地阐述其成功之道思想的一章。首先启发世人当注意把握事情发展的状态,顺势而为。其次,告诉世人成功都当培养坚持不懈的素养。再次,告诫世人只有以无为的方式为,才是正为。否则,越坚持,失败越惨。最后,老子揭开了圣人成功的奥妙在于养成独特的思想方法,即欲不欲、学不学和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如此,老子以其史官的智慧为世人指明了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 朱蔚彰
    • 摘要: 贾谊无为观是先秦两汉无为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贾谊在《道术》一篇中赋予“道”以“接物”的规定,并从本末角度将此“道”划分为“虚之接物”与“术之接物”。经由对“虚之接物”的内涵界定及对“虚”“术”关系的定性,贾谊阐明了无为与有为在君道实践中的一体相关。人主的无为与有为最终在接物之道的内外、本末一体性开展中实现了有效统合。贾谊的上述观点对于西汉前期无为思想的发展具有关键的导向意义。
    • 陈剑
    • 摘要: 本文借助巴塔耶、涂尔干、弗洛伊德、荣格、维柯等人的思想,分析《道德经》和《庄子》中道孕万物、女偊闻道、颜回坐忘、子来论死等几则寓言。老庄及其门徒认为,天道是某种孕育万物和赐福人类的神圣性存在,它既可以创造四季更迭、星辰运转的天地循环,也可以孕育自由心灵和无为而治的美好人间。但只有通过真人们的信仰和修为,天道才能将其神圣福泽撒播地球。模仿、物化、丧葬、祈禳等膜拜仪式是真人得道的关键环节,祛除私心和生死同一的境界是真人精神流世的契缘。笔者借助铃木大拙的“宇宙无意识”这一概念试图揭示老庄思想中高踞物质和精神之上、推动行动和生成意识、只有通过信仰才能抵达的孕育性本体。
    • 江雨斯
    • 摘要: 19世纪末,剑桥大学中文教授赫尔伯特·A·翟理斯于1889年翻译并出版了道家经典著作《庄子》。王尔德在阅读了翟理斯的译本之后,于1890年2月发表了名为《一位中国哲人》的文章。文章中,王尔德对庄子“无为”的哲学思想大加赞扬。同年,王尔德享誉中外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问世,书中明确表达了王尔德艺术哲学观的基本原则。小说中三位浪荡子的形象刻画在多个方面与庄子的“至人”形象有深刻的共鸣。在艺术主客体的转换上,这部作品超越了西方传统的二元论思想,体现了王尔德对道家一元论的吸收。本质上说,小说的内涵在于创造具有反叛性、超越性、纯粹性的艺术世界,这种浪荡精神无疑在庄子哲学的影响下得到了升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