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言之教

不言之教

不言之教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教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7篇、专利文献4548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政工研究动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不言之教的相关文献由185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文文、徐斌、本刊编辑部等。

不言之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7 占比:3.54%

专利文献>

论文:4548 占比:96.46%

总计:4715篇

不言之教—发文趋势图

不言之教

-研究学者

  • 姚文文
  • 徐斌
  • 本刊编辑部
  • 朱建亮
  • 朱自清
  • 李彤
  • 李忠
  • 李晓新
  • 熊成钢
  • 王康宁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倪晋龙; 胡满红
    • 摘要: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辞约义丰,涵盖哲学、管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包容万物。本文主要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分析《道德经》中的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以“守柔处弱”“不言之教”等教育手段,来达到“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效果。
    • 谢延龙
    • 摘要: 庄子之“忘”是以学习为核心的教育范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庄子以“忘”为学,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祛除物欲对学习的功利性遮蔽。“忘学”作为一种方法,是一种凝神专注之学。“忘学”作为一种境界,是一种高阶的智慧之学。“忘学”的目的是成就按照自我本性发展的自适之人。“忘学”非认知之学,乃以体知与心悟为学,既有身体体验的外体,又有内心觉悟的内求,内求与外体二者贯通,是实现了活动之身和非理性之悟相互交融的学习方式。“忘学”之“教”为“不言之教”,一方面,“教”彻底脱离“言”,教与学一体,教之学就是“教”,学就是学“教”之学;教与学成为教者对学者“感”、而学者“应”的联动感应过程。另一方面,“教”由“言”出,所“言”并非“教”,所言所至无言之“意”方为“教”。
    • 李忠
    • 摘要: 先秦道家的“不言之教”主要不是一种教育方法或途径,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体系.就目的而言,“不言之教”是关于“天道”的教育,即培养具有“天道”品格并能依以此行事的“有道者”.就内容而言,“不言之教”是关于“意”的教育,即通过教育获得反思之“意”与实践之“意”,形成符合“天道”品格的价值观并具有实践这种价值观的能力.就方法而言,“不言之教”是自我教育,即通过“自为”“自化”的自我教育,使人能够依照“天道”的品格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就治理原则而言,“不言之教”是“自然”“无为”的教育,即以“自然”与“无为”原则加以实施和治理,充分释放人与教育的活力,以达“天道”“无为而无不为”之效果.先秦道家的“不言之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关于默会知识的教育主张,并第一次提出“无为而治”的教育治理理念和“师资”的概念,使其成为具有原创性、独特性并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体系.
    • 许可峰
    • 摘要: 迄今对老子教育思想的研究,要么因老子主张"无言"而实际否认了老子存在教育思想,要么虽然承认老子教育思想的存在,却只是通过老子哲学思想推论其教育思想,实际上不是对老子教育思想的研究,而是对"老子哲学思想的教育学意义"的研究,实际上还是否认了独立的、系统的老子教育思想的存在。本文从老子撰写《道德经》时独特的语境出发,指出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和第二章是为了回答关尹喜等学道者对道是否可教、可学,以及如何学、如何教的回答,承担了类似"道学教学指南"这样的功能,因此是对老子"不言之教"思想的系统论述。
    • 谢阳举; 秦晓
    • 摘要: "不言之教"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体现,是统治者在遵循道的原则下实施的治理之术.圣人是"不言之教"的主体,玄德是"不言之教"的深化,自然是"不言之教"的实质."小国寡民"的社会规划,是圣人进行"不言之教"的场域之一.老子在政治上要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不言之教"是对政治治理的反思、对执政者权力的约束和对道自然无为的归复,是中国古代宝贵的思想资源.结合《老子》文本进行分析,探究"不言之教"的深意,有利于对老子思想的深入把握.
    • 李淼
    • 摘要: "不言之教"是老子道德教化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它依托于老子的天道观和人性论,在内涵上从"自然之教""希言之教"到"身教"层层递进,在特征上以"道"为本,强调"以身观身",同时也注重受教育者的"无为自化",是对个人主体意识和自由发展的尊重和认同.对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老子"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不仅有助于发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而且能够促进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加重视"身教"示范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这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加内隐、间接的方向发展,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性、实效性和人文关怀,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 梁辉成; 吴艳桃
    • 摘要: 不言之教”出自《道德经》,后代学者予以了继承和发扬“。不言之教”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方法。遵循道家思想中的“不言之教”教育理念,探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李忠
    • 摘要: “不言之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教育理念,并未受到后世中国教育学者的重视。有限关注“不言之教”的学者,却将其解读为教育方法,具象为“身教”,对应于“言教”,表述为“身教重于言教”。这种解读可以理解,但却与“不言之教”本旨相去甚远。在老庄看来,“不言之教”由“道”的性质所决定:“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对不可言之“道”的教育,只能是“不言之教”。
    • 孔祥骅; 黄河清; 柴田; 陈丹; 臧娜
    • 摘要: “爱之必以其道”,这是传统文化中关于“爱子”的警醒;“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这是传统文化中关于榜样、关于“不言之教”的箴言;“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是传统文化中关于“因材施教”的极佳教案;“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传统文化中关于如何让孩子好学乐学的最高境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