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34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2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篇;相关期刊1225种,包括齐鲁学刊、文史哲、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资治通鉴》的相关文献由269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国刚、李伟明、眭达明等。
《资治通鉴》
-研究学者
- 张国刚
- 李伟明
- 眭达明
- 陈甲标
- 李国文
- 瞿林东
- 刘吉同
- 李晓巧
- 关玉生
- 张先昌
- 刘建明
- 崔明德
- 施丁
- 王兆贵
- 袁刚
- 姜鹏
- 宋衍申
- 张其凡
- 屈超耘
- 本刊编辑部
- 李裕民
- 牛致功
- 罗日荣
- 薛宗正
- 陈冠明
- 陈国本
- 陈鲁民
- 乐朋
- 佚名
- 刘后滨
- 周征松
- 孙文泱
- 季平
- 张浩
- 殷啸虎
- 铮甫
- 陈光崇
- 陈尚君
- 丁万明
- 冯唐
- 吴伟斌
- 吴怀祺
- 吴金华
- 周勤
- 唐宝民
- 孙崇政
- 孙永如
- 宁志新
- 张剑光
- 张国刚1
-
-
-
-
摘要:
公元220年的重要文化工程:《孔羡碑》公元220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正月,曹操病薨,关羽、黄忠、吕蒙、法正、刘封、夏侯惇、程昱等三国名人也于同年都相继亡故。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三个帝王年号,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魏文帝黄初元年。《资治通鉴》(卷六十九):"冬,十月,乙卯,汉帝告祠高庙,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诏册,禅位于魏。王三上书辞让,乃为坛于繁阳,辛未,升坛受玺绶,即皇帝位,燎祭天地、岳渎,改元,大赦。"
-
-
周彪
-
-
摘要: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国人心中多是一介文人的形象,事实上,如果我们翻翻如《新唐书》《资治通鉴》之类,不难发现,韩愈还是个“多面手”,称之为官场全才、通才都不为过。他不光担任过大唐的国子监祭酒,还担任过刑部侍郎、兵部侍郎,唐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一度还担任过京兆尹。因为吏部位列六部之首,虽然官名仍是侍郎,但实际上职位的含金量大大增强了。
-
-
胡辰欣;
吴炯炯;
廖梦绮
-
-
摘要:
《资治通鉴》中对游侠有不少笔墨的记载,从司马光对游侠的描述及评论中分析其游侠观,分别从其所处时代背景及成长环境来深层次探究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为研究其施政理念即礼乐教化以安居乐业、尊君思想力维皇权、任贤为用赏罚分明三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
-
-
郝园园
-
-
摘要:
说到管理,相信大部分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外国的德鲁克、泰勒等西方管理大师,而对自己国家的古代管理学知之甚少。事实上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早期就已经出现了人类管理学,上到人文始祖伏羲,下到尧舜禹,均是管理大师,孔子的为政以德和老子的无为而治管理理论均是对管理人民的总结。尧舜禹无为而治为老庄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周公旦仁政和礼仪给儒家带来了规范社会伦理的重要依据,因此管理大师就是历史上管理国家的仁义明君。
-
-
-
李伯重
-
-
摘要:
本文回忆了作者早年治学经历和对标点本《资治通鉴》的研读,并结合就此与吕叔湘先生、中华书局的往来信函等,表达了对吕叔湘先生的敬意和对中华书局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的肯定,呈现了大师、青年和出版社之间互动的一段佳话。
-
-
-
-
摘要:
《国际汉学》2021年第4期(总第29期)所刊日本学者谷口明夫著,胡孝忠、林生海译的文章《〈资治通鉴证补〉考》,第158页正文右栏第4行,日本藩儒石川安贞、石川嘉贞父子所著《资治通鉴证补》后括号中说该著“江户末期出版”,此说有误,该著至今尚未正式出版发行。特此更正。
-
-
夏至
-
-
摘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人。一生历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历任天章阁待制并侍讲、永兴军安抚史、端明殿大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和尚书左仆射(宰相)等职。司马光毕生致力于编撰《资治通鉴》。司马光因与推动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而淡出朝堂,退居洛阳后,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全身心地放在《资治通鉴》上。司马光在洛阳的居室十分简陋,为利于专心著书,司马光让人在家中挖了个又大又深的坑,砌成地下室,专为写作之用,美其名曰“壤室”。北宋王得臣著《麈史》记:“熙宁间,王拱辰即洛之道德坊营第,甚侈。中堂起屋三层,上曰朝元阁。
-
-
夏福英;
崔昕伟
-
-
摘要:
司马光《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当政者、官员、政治家、思想家争相品读,点评《资治通鉴》的人也不胜枚举。《资治通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经验总结的智慧之书,无论是其治国经验,还是其处世之道,皆有许多不刊之论。《资治通鉴》论述国家治理之道,重点突出在“礼”“德教”“用人”“法治”等方面。司马光将这些作了进一步的理论提升,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这对当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政,无疑有着很好的历史借鉴作用。
-
-
卢雄勇
-
-
摘要:
一中国是世界上文化最悠久国家之一,历史典籍浩如烟海,《资治通鉴》作为其中一部重要的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年仅19岁的司马光进士及第后,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后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