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思想
治国思想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0年内共计2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哲学、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2篇、会议论文40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管子学刊、求实、行政论坛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2013年学术研讨会、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第七届管子学术研讨会等;治国思想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钱崇涛、陈东旭、潘婧瑶等。
治国思想
-研究学者
- 钱崇涛
- 陈东旭
- 潘婧瑶
- 刘佩芝
- 周海燕
- 宝贵敏
- 张丹
- 张杰
- 曹凝
- 李尚师
- 李芳华
- 杨圣琼
- 杨志城
- 杨松贺
- 汪增相
- 汪志强
- 郑蓓蓓
- 陈磊
- 丁伊莎
- 丁晓慧
- 丁柏传
- 万英仪
- 万英仪1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战略形势评估课题组
- 乔增辉
- 于荣珍1
- 亦言
- 付庆芬
- 任玥
- 任蓉
- 伍弱文
- 何正玲
- 佘飞
- 佟玉东
- 修尊旭
- 傑理
- 冯兵
- 冯雷1
- 冯静
- 刘余莉
- 刘力齐
- 刘博逸
- 刘国梁
- 刘小姣
- 刘延华
- 刘文瑞
- 刘毅
- 刘洋
- 刘海涛
- 刘海英
-
-
陈东旭
-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历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主要代表人物,其所著的《老子》仅仅几千字,却蕴含着自成体系的治国理念,在中华文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子从无为而治的视角关注国家的治理与发展,强调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本文以道法自然为切入点,通过仔细阅读与分析老子的作品,多方位、多角度、有逻辑、有深度的探究无为而治理念,进而更好的理解老子的治国思想.
-
-
张宇豪;
潘乾
- 《法制与社会》
| 2019年
-
摘要:
《君主论》自问世以来,在欧洲乃至世界政治思想史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伊丽莎白时代起,这部巨著就成为君主治国安邦的重要法宝.重新研读,其思想蕴含了多向度的治国思想内涵与主旨,对于我们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重视法治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
王玉喜
- 《管子学刊》
| 2019年
-
摘要:
从成书的缘起、时代背景及作者上看,《晏子春秋》的整个思想只能属于治国思想,而非其它内容.《晏子春秋》的治国思想以“先王”为取法对象,以“和”为其治国思想的方法论,以“善政”为政治目标.其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大致分忠君爱国、尚贤远馋、重礼权宜、节俭廉让、轻天重民、礼交诸侯、以民为本七个方面,其中,“以民为本”是《晏子春秋》思想体系的核心,同时也是整个思想体系中连接其他六个方面内容的脉络.从《晏子春秋》思想体系的系统性看,《晏子春秋》在齐学系统乃至于先秦诸家学说系统中,是自成体系的独立学说.
-
-
-
-
刘力齐
- 《中文信息》
| 2018年
-
摘要: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孔子治国理政的思想.在《论语》中,通过与弟子等人的对话,以及自我的进一步发挥,孔子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要以仁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各方面综合运用,才能民安国兴,达到垂拱而治.
-
-
-
王娟娟;
周兴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年
-
摘要:
《庭训格言》作为我国古代帝王训的顶峰,囊括了经世勉学、修身养性、治国御下等方面内容,体现了清圣祖康熙对皇室子弟的殷切期望.康熙不仅注重培养皇子们读书理政,还教导皇子们应遵循养生之道.推崇符合儒道传统的养生哲理,遵奉修身养性顺自然之道,提出饮食起居当规律节制,倡导身体保健宜涵养于心,力行请医用药需遵奉医理.透过康熙的养生之道亦可窥见其治国理念.
-
-
-
程必定
- 《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从历史巨典《管子》中,概括出管仲在八个方面的治国思想,一是以民为本,民富国强;二是民有经产,实业富民;三是因俗而动,锐利改革;四是通于轻重,政府调控;五是四维六兴,价值导向;六是以法为法,以法治国;七是节时于政,选贤举能;八是人与天调,生态智慧.这些治国思想对如今的国家治理仍具有当代价值,尤其是对后发地区的加快崛起,更具有诸多的历史启迪.
-
-
杜仑
- 《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
| 2014年
-
摘要:
"德政"与"礼治"都是先秦儒家的治国思想,目的在于国秦民安、长治久安."德政"思想集中体现在孔子的"为政以德"和"道之以德"两句话.执政者必须通过修身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并以此道德力量感化老百姓,以便顺利贯彻实施自己的政策和指令.孔子的"为国以礼"代表了先秦儒家"礼治"的思想.不仅要达到"齐之以礼"和人人"立于礼"的治民效果,执政者本身更得依礼行事,不能高于礼.这种共识和当今社会追求"法治"在精神上非常相象,是当今建立法治国家的思想资源."德政"和"法治"相辅相成.与"礼"类似,任何社会都必须有他律性的法律,否则就没有行为标准.不仅执政者没有"约我以礼"、自觉尊法的依据,"齐之以礼"也没有标准.相反,"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执政者不据有内在的德行,不能自觉遵法,任何好的法律都不可能得以实施.既形不成上行下效的"法治"的环境,也达不到"道之以德"、人们自觉尊法的治国效果.
-
-
周海
- 《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管仲是一位讲求实干的政治家,其治国理念及治国实践,无不体现着经世致用的思想.《管子》一书记述了管仲相齐的言论与实践,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经邦治国思想,而"实用主义"作为核心思想则贯穿其始终."管子学派"的相关理念在管仲相齐治国的实践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地运用.
-
-
孙军红
- 《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管子既是学识渊博的思想家,又是政绩斐然的政治家.管子的治国思想中逻辑的包括了"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君人者以百姓为天""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等.管子非常注重道德教化,强调礼义耻感伦理和荣辱观,提出了"四维"论,也即"礼义廉耻"四个道德要素.管子的这些闪光的哲学思想极具有现代社会科学价值,从中可以选择执政为民作为执政理念以及以礼义廉耻为中心的构建新的道德规范.
-
-
丁晓慧
- 《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管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在相齐期间,辅佐齐桓公,对齐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子的法治思想对齐国以及后来的封建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主张发展农业,兴修水利,重视土地调整,厉行法治,礼法并用,选贤任能,广纳谏言,严明赏罚,审慎用法,其法制思想为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采用,奠定了中国社会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基础。
-
-
胡海桃
- 《第六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
| 2015年
-
摘要: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历朝历代既讲究传承,更讲究创新.当今社会,不仅要继承和宏扬国学,还要有所创新,使国学与时俱进,紧贴现实,走向未来.重读《大学》,为认识《国学新思维》系列丛书时代价值提供了思路,"国学新思维"应该"新"在哪些方面呢?提出“大学”是哲学,是智慧之学。国学不能止步于修身养性,而应力求治国平天下,章显明德。国学不是旧学,而是最讲究‘旧新”之学。国学追求至善,重“知止”。
-
-
胡海桃
- 《第六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
| 2015年
-
摘要: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历朝历代既讲究传承,更讲究创新.当今社会,不仅要继承和宏扬国学,还要有所创新,使国学与时俱进,紧贴现实,走向未来.重读《大学》,为认识《国学新思维》系列丛书时代价值提供了思路,"国学新思维"应该"新"在哪些方面呢?提出“大学”是哲学,是智慧之学。国学不能止步于修身养性,而应力求治国平天下,章显明德。国学不是旧学,而是最讲究‘旧新”之学。国学追求至善,重“知止”。
-
-
胡海桃
- 《第六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
| 2015年
-
摘要: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历朝历代既讲究传承,更讲究创新.当今社会,不仅要继承和宏扬国学,还要有所创新,使国学与时俱进,紧贴现实,走向未来.重读《大学》,为认识《国学新思维》系列丛书时代价值提供了思路,"国学新思维"应该"新"在哪些方面呢?提出“大学”是哲学,是智慧之学。国学不能止步于修身养性,而应力求治国平天下,章显明德。国学不是旧学,而是最讲究‘旧新”之学。国学追求至善,重“知止”。
-
-
胡海桃
- 《第六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
| 2015年
-
摘要: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历朝历代既讲究传承,更讲究创新.当今社会,不仅要继承和宏扬国学,还要有所创新,使国学与时俱进,紧贴现实,走向未来.重读《大学》,为认识《国学新思维》系列丛书时代价值提供了思路,"国学新思维"应该"新"在哪些方面呢?提出“大学”是哲学,是智慧之学。国学不能止步于修身养性,而应力求治国平天下,章显明德。国学不是旧学,而是最讲究‘旧新”之学。国学追求至善,重“知止”。
-
-
胡海桃
- 《第六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
| 2015年
-
摘要: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历朝历代既讲究传承,更讲究创新.当今社会,不仅要继承和宏扬国学,还要有所创新,使国学与时俱进,紧贴现实,走向未来.重读《大学》,为认识《国学新思维》系列丛书时代价值提供了思路,"国学新思维"应该"新"在哪些方面呢?提出“大学”是哲学,是智慧之学。国学不能止步于修身养性,而应力求治国平天下,章显明德。国学不是旧学,而是最讲究‘旧新”之学。国学追求至善,重“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