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国志》

《三国志》

《三国志》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1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94230篇;相关期刊1257种,包括文史哲、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小说古今通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三国志》的相关文献由2567位作者贡献,包括顾农、吴金华、徐传武等。

《三国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14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4230 占比:99.17%

总计:397548篇

《三国志》—发文趋势图

《三国志》

-研究学者

  • 顾农
  • 吴金华
  • 徐传武
  • 高敏
  • 方北辰
  • 谭良啸
  • 沈伯俊
  • 张寅潇
  • 李庆西
  • 刘隆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杨小平; 蒋晓珊
    • 摘要: 俗字与俗语在魏晋时期时大都通俗易懂,并不存在理解的困难。不过,时过境迁,现在要理解这些通俗易懂的词语并非易事,甚至成为文献阅读的拦路虎。《三国志》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俗字与俗语,本文拟对《三国志》的部分俗字与俗语等进行探讨。
    • 西洲
    • 摘要: 余姚低塘的黄清堰村,有一座建于明代的石牌坊,牌坊的正背两面分别镌刻“高风千古”“清节流芳”,并标明其“为汉徵士子陵严先生立”。“徵士”一词,指的是不接受朝廷征聘的隐士,这样的人物各个时代都有,当面临兼济与独善、专制与自由、服从与独立的矛盾时,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清静自守的道路。虽然,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动机、际遇、结局,有些人甚至在仕隐之间游移转换。余姚人“子陵严先生”就是秦汉隐士中的一个典范。“严先生”名严光,又名严遵,“子陵”是他的字。关于他的行迹,史料上记载得少,且漫漶不清,以至于有些人将他与西汉后期另一个也叫严遵(四川严君平)的同名隐士混为一谈。作为一名隐者,严子陵看上去是较为纯粹的。他的不仕,无关乎对世事盛衰的判断和个人利益的权衡,因此就跟“避祸”不太相干。如果说当初“王莽数聘,抗节不行”(《三国志》引《会稽典录》),他不仕王莽的行为或许缘于他对王莽权力正当性的质疑,那么,对于光武政权的中兴盛世,他显然是认可的。
    • 摘要: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释义】指有本领和才学的人无处发挥自己的才能。三国时期,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西北部)抵抗曹操失败,一路南下,十分狼狈。军师诸葛亮见形势危急,便对刘备说:"主公,如今形势对我军不利,请允许我到东吴请求救援。"刘备答应了。诸葛亮来到东吴见到孙权后,用激将法劝说孙权:"现在天下大乱,您占据江东。
    • 陶雨
    • 摘要: 吕布是三国时期真实存在的将领,《三国志》中关于其轻狡背主事迹已有所载。吕布形象演化经历了从《三国志》历史原型、到《三国志平话》与元杂剧“三国戏”敷衍生发、最终到《三国演义》定型的过程。《三国志》中的吕布是有勇无谋、好色重利的无德小人形象;《三国志平话》中的吕布是勇武重情、为妻杀主的猛将形象;元杂剧中的吕布是能文能武、企盼团圆的俊勇丈夫形象;《三国演义》中的吕布是无谋好色、忠义皆失的将领形象。从人物性格内部的道德、才能、气质禀赋三个层面入手,具体梳理和探讨吕布形象演化轨迹。吕布形象的演化是市民大众与士人群体审美理想和道德评判相结合的产物。
    • 吕冠南
    • 摘要: 傅斯年先生曾详细批校过《三国志》,这些批校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以下八个方面:校勘误文,揭示体例,抉发微义,纠正史事之误,评论文学发展,区别裴注文本,评论历史人物,批评原书之失。文章着重对傅先生的批校内容作了介绍,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批校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以求彰显这些批校在《三国志》研究中的价值所在。
    • 罗琳; 仝晰纲
    • 摘要: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将入相,统摄吴国军政十多年,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深谋远虑、正言直谏闻名,忠诚恳至,深得孙权器重,《三国志》称其为“社稷之臣”。
    • 张高评
    • 摘要: 笔削原指史料的删存去取,乃历史编纂学之必要步骤。笔与削彼此互发其蕴,互显其义。笔而书之,排比史事可显意,连属辞文亦能见义。《春秋》笔削书法,一变为属辞比事之《春秋》教,再变为详略、异同、重轻、忽谨、先后、因变之史法,三变为曲直、显晦、有无、虚实、忌讳、回护之义法。或笔或削,大抵出于作者之独断与别裁,为一家之言所由生,藉此探索文心、史识、史观、历史哲学,可谓顺理成章。方苞会通经史古文,提倡义法,强调法以义起,法随义变,为中国传统叙事学着重笔削见义、比事属辞之“法”提供了学理依据。《春秋》《左传》等史籍“言有物”之义,大多推见以至隐,往往藉由“言有序”之“法”以表述。古典小说与戏剧叙事渊源于史传,笔削书法,自可作为解读《三国志》《三国志注》《三国志演义》等史传、小说、戏剧叙事之津梁与法门。
    • 吕文娜
    • 摘要: 《三顾茅庐》是一篇由《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的寥寥数语改写成的故事。若以此文为模板,配合单元改写教学任务,无疑比单纯地讲解改写的知识点要好很多。一、明确本质、要求和形式,夯实改写之基《三顾茅庐》能否成为改写的模板,这取决于阅读前能否明确改写的具体要求。否则,《三顾茅庐》的阅读教学就只能是小说文本的阅读而无法顾及改写知识的传授。
    • 王晓辉
    • 摘要: 《三国志》运用等叙与概叙交替的方法写人叙事。在政治事件频繁变化的叙事洪流中,插入闲适清雅的生活画面,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白描手法塑造儒士形象,表现他们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思想气质的变化:有时儒士品格与名士风度结合得相得益彰。陈寿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评价人物,书中的书表疏等政治文献可当做抒情小赋来欣赏。
    • 高天雨
    • 摘要: 曹操用人以“权术相驭”,选用多人制衡的遣将模式,异姓武将领兵出征时,经常多人组队,往往不设最高统帅。在赏赐方面,曹操往往对老部将有所偏向,这是为了平衡“新人”与“旧人”的矛盾而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曹操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