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5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8篇、专利文献393212篇;相关期刊379种,包括法制博览、文史杂志、文史知识等; 三顾茅庐的相关文献由485位作者贡献,包括斯塔熊文化、佚名、徐焰等。

三顾茅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8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393212 占比:99.87%

总计:393720篇

三顾茅庐—发文趋势图

三顾茅庐

-研究学者

  • 斯塔熊文化
  • 佚名
  • 徐焰
  • 罗日荣
  • 丁晓霞
  • 周施清
  • 少木森
  • 张永林
  • 张海燕
  • 张运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晓乔
    • 摘要: “三顾茅庐”是三国文化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故事之一。在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三国文化有很重要的分量,影响非常大。“三顾茅庐”体现了君主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而后君明臣良共创三分天下的伟业,成为一段佳话,为日韩人津津乐道,广泛传播并尽可能学习。在日本,诸葛亮位居“最喜欢的三国十大人物”之首,最深入民心的是他“忠肝义胆、智绝天下”的完美形象。在韩国,无论是文学、语言、艺术,还是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三国演义》都具有深刻影响,甚至进而影响到韩国的大众文化、民间信仰。
    • 李迎春; 田晓宾
    • 摘要: 刘备与诸葛亮的第一次相见,典籍有刘备“凡三往,乃见”和诸葛亮“毛遂自荐”于刘备这两种记载。“凡三往,乃见”给三国故事演绎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后来成型的“三顾茅庐”故事不仅是非常有文学技巧的创作,层层推进,密密铺垫,更重要的是,它所增加的情节,并非想当然的创作,而是在《三国志》中基本上都能找到依据的。三国故事的演绎者们在纷乱的史料中,精心选择,巧妙构思,将单薄的“凡三往,乃见”五字膨胀为丰富多彩又令人信以为真的“三顾茅庐”故事,这确实是对史料的成功取舍。
    • 摘要: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成语释义】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拜访、邀请。【近义成语】礼贤下士【反义成语】拒人千里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皇室的宗亲刘备胸怀大志,想在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他急切地需要人才来辅佐自己。徐庶向刘备推荐了隐居在卧龙岗的杰出人才诸葛亮。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个兄弟前往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很不巧,第一次去,诸葛亮不在家。
    • 何志琼
    • 摘要: “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戏郑屠”“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的古典文学作品里有很多关于“三”的情节,为什么古人如此钟爱把一件事分三次来写呢?其实,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一种结构形态,称为“三叠法”。本期,何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三叠法。既掌握其特点,又能将其运用进作文中,写出故事的一波三折,写出人物的立体个性,让文章内容丰富又饱满。
    • 张永林
    • 摘要: 好作文讲究立意,其实好教学也有立意之说。作文立意重在确立中心和意图,而教学立意重在内容选择与目标确定。所谓教学立意,是指教师根据课标,结合学情,在对教材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所确定的课堂教学主题,它统摄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堂评价的实施,是贯穿课堂教学的灵魂。没有立意在先,课堂教学往往是零散的。那么,怎么进行教学立意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学立意的实践。
    • 张永林
    • 摘要: 《三顾茅庐》是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最美丽的华章,选入教材可学的内容很多,作为教师必须思考,该学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一番斟酌取舍就涉及教学立意的问题。教学立意是高效课堂的前奏曲,要上出好课,上出真正的语文课,就必须在立意合理、立意集中、立意新颖、立意深刻上做足文章。
    • 潘鑫怡; 余东芳(指导)
    • 摘要: 人们喜欢得到他人的欣赏,也应该学会欣赏他人,同时还要自我欣赏。欣赏如一把钥匙,能打开希望之门;又如一场无声的春雨,会催开生命之花。欣赏他人,可以成就一番伟业。刘备从寄人篱下到成就大业,离不开诸葛亮的辅佐。正是因为刘备欣赏诸葛亮,不顾严寒三顾茅庐,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而后为报知遇之恩,帮助刘氏父子创业守业,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欣赏诸葛亮,重用诸葛亮,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同时自己也成就了一番伟业。
    • 吕文娜
    • 摘要: 《三顾茅庐》是一篇由《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的寥寥数语改写成的故事。若以此文为模板,配合单元改写教学任务,无疑比单纯地讲解改写的知识点要好很多。一、明确本质、要求和形式,夯实改写之基《三顾茅庐》能否成为改写的模板,这取决于阅读前能否明确改写的具体要求。否则,《三顾茅庐》的阅读教学就只能是小说文本的阅读而无法顾及改写知识的传授。
    • 周海宁
    • 摘要: 立意教学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深度,指的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在深度解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所确定的课堂教学主题。而主题可以说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无论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还是开展课堂评价等,主题都贯穿其中。《三顾茅庐》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收录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当中,本文就以这篇美学小品文为例,将立意教学内涵和作用作为切入点,论述了美学小品文多重立意教学的有效途径,旨在使学生在立意教学的带领下领略美学小品文的内涵,让语文教学更有成效性,从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 吴生梅
    • 摘要: 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教师要立足学情和文本内容,从语文学科的“大”概念出发,从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性质着手,落实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性特点。一、教学构思与目标构思篇目: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学重点:探究“人物形象塑造”的表现方法;讨论诸葛亮、张飞、关羽的性格特点。教学构思:以“诸葛亮”人物形象塑造为突破口,做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教学分析和设计,从而实现“教读”“自读”和“课文阅读”的有机统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