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俗字

俗字

俗字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682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7篇、会议论文5篇、相关期刊316种,包括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敦煌研究、文教资料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文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俗字的相关文献由50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小平、杨继光、曾良等。

俗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7 占比:99.2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73%

总计:682篇

俗字—发文趋势图

俗字

-研究学者

  • 杨小平
  • 杨继光
  • 曾良
  • 唐智燕
  • 郑贤章
  • 倪荣强
  • 赵春兰
  • 张涌泉
  • 何山
  • 黄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杨小平; 倪荣强
    • 摘要: 参考历代字书及古籍文献,对嘉靖《保宁府志》中的俗字“■”“■”“■”“■”进行研究,描述其字形的演变过程,有利于推动俗字研究的全面发展,并为《汉语大字典》在收字、释义及引证方面提供材料支持。
    • 周玉波
    • 摘要: 俗字即俗体字,为异体字的一种。民歌唱本中的俗字,分为某一地区某一时代民歌唱本中的俗字、仅见或多见于民歌唱本的特异性俗字、见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民歌唱本中的通用性俗字等多种类型,形成原因不一,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省工省时易认易记。民歌唱本中的俗字,是了解不同地区民众语言习惯、民俗风情以及民歌在民间传播接受过程的有用材料。在语言文字演进史、社会文化史与民歌发展史等的多重场景中,揭橥民歌唱本中俗字形成的背景,梳理俗字与方言俚语及特定时期、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的关系,探究其生成、流行的一般规律,总结此类俗字之于民间文献整理、民俗研究乃至文字改革、民众教育、文化启蒙的特别意义,很有必要。
    • 赵莉; 李明
    • 摘要: 《石仓契约》(第五辑)主要收录了明清以来浙江松阳县石仓地区人民的账簿流水,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其中因语序顺序导致语法错误、因俗写导致误认、因原契图版模糊导致识别困难以及该校未校等情况均值得我们探讨校正,以期丰富近代汉语语言学的字词研究,同时考证部分当地方言词汇以补足方言辞书编撰之不足。
    • 杨小平; 蒋晓珊
    • 摘要: 俗字与俗语在魏晋时期时大都通俗易懂,并不存在理解的困难。不过,时过境迁,现在要理解这些通俗易懂的词语并非易事,甚至成为文献阅读的拦路虎。《三国志》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俗字与俗语,本文拟对《三国志》的部分俗字与俗语等进行探讨。
    • 柳洋
    • 摘要: 作为一种流传下来的史料,砖瓦铭文具有其考古学的价值,符合中国人的"好古"之风,而这种价值更是在传统中国金石学研究中体现为对文字的关注。《中国砖铭全集》的出版对于研究字体发展、书法风格演变皆提供了较为直观的一手资料。一、可补文字发展史。中国文字历史悠久,因时代、地域、载体等原因,发展而来产生了很多俗字写法。张涌泉先生曾指出:"凡是区别于正字的异体字,都可以认为是俗字。(中略)正俗的界限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 摘要: 刘道胜教授所著《徽州文书稀俗字词例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以稀见性和习俗性为标准,搜讨徽州文书中的“稀俗字”和“稀俗词”,实属文书新资料利用与研究的一项富有创新意义的基础性探索.
    • 乔二虎
    • 摘要: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西域文献遗珍》是一部收录西域文献的重要著作。因其收录数量多、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书体多样等方面的原因,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但其释读方面存在部分不当之处和未释之文。文章通过字形排比分析、文例佐证,对释文中误释、缺录、误录问题进行校正、补释。
    • 王菊
    • 摘要: 《俗文学丛刊》收录了大量俗文学资料,保存了大批珍贵的自清代以来的俗字。文章以《俗文学丛刊》第二辑中的影戏抄本《松枝剑》二十五卷抄本为材料,利用比较归纳法对这些松枝剑抄本的俗字的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
    • 常海龙; 闫艳
    • 摘要: 《事林广记》是宋元之际的一部极为重要的大型民间通俗日用类书,其版本众多,其中元至顺年间的西园精舍本俗字保留较多。俗字的流行曾先后在魏晋六朝和晚唐五代形成过两个高峰,到宋代以后,随着版刻书籍盛行,字体趋于一统,俗字的存在机会和市场便大大减少,而西园精舍本《事林广记》写刻而成,其中俗字盈目,是研究宋元俗字的珍贵范本。本文拟以西园精舍本《事林广记》为研究材料,对其中的俗字类型进行归类研究。
    • 王阳
    • 摘要: 孙兆霞等编《吉昌契约文书汇编》,收录了452份从清代至解放初的屯堡民间契约文书,存在一些校录失当之处,导致该书校录失当的原因有多种,但不明俗字和不明词义是其主要原因。今择取二十则可资商榷的例子,运用文字学、词汇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因不明俗字而误和因不明词义而误两个方面,进行了仔细考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