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书法风格

书法风格

书法风格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755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绘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514篇;相关期刊313种,包括书画世界、艺术百家、中国钢笔书法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广东省书法研究生论坛、世界图纹与印记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书法风格的相关文献由714位作者贡献,包括孟云飞、梁继、张九龙等。

书法风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9 占比:14.0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4514 占比:85.83%

总计:5259篇

书法风格—发文趋势图

书法风格

-研究学者

  • 孟云飞
  • 梁继
  • 张九龙
  • 吴浩然
  • 姜浩
  • 屈小娥
  • 张国宏
  • 朱以撒
  • 清风慕竹
  • 王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高超
    • 摘要: 本文通过梳理《高公妻陈氏墓志》志主高公妻陈氏的家族关系以及墓志所属的时代背景,对《高公妻陈氏墓志》的书法风格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其与《九成宫醴泉铭》进行对比。通过对该墓志书风的探讨,以期对我们学习、研究唐代楷书技法有所裨益。
    • 柳洋
    • 摘要: 作为一种流传下来的史料,砖瓦铭文具有其考古学的价值,符合中国人的"好古"之风,而这种价值更是在传统中国金石学研究中体现为对文字的关注。《中国砖铭全集》的出版对于研究字体发展、书法风格演变皆提供了较为直观的一手资料。一、可补文字发展史。中国文字历史悠久,因时代、地域、载体等原因,发展而来产生了很多俗字写法。张涌泉先生曾指出:"凡是区别于正字的异体字,都可以认为是俗字。(中略)正俗的界限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 律睿慜; 张陶洁; 席旭; 王濛濛; 孟磊; 张克俊
    • 摘要: 笔法与结构对文字观感的影响是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研究命题,也与数字书法领域审美评价技术相关联。但以往对该命题主要为定性讨论。本文结合计算机样条曲线及审美量表等技术,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法对其进行量化研究。首先,选取78个高频字的6种有代表性的楷书体文字作为样品,自编软件并招募测试人员对其标注结构特征点,并用参数曲线建模输出“去除笔法”后的样品图,再进一步经严格定义的“统一结构”操作进行处理,共获得3组样品图,每组468幅。然后,编制审美量表,招募测试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对3组样品评测美感和风格。最后,对评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楷书文字的风格而言,笔法的影响远高于结构;对于文字的美感而言,笔法的作用也大于结构,但影响有限。该结果局限于实验选定的几种经典的楷书文字,且其定义的“去除笔法”和“统一结构”并不能完全涵盖以往经验理论中的相关概念范围。研究表明,自然学科的方法可用于研究书法学中的命题。
    • 宋世友
    • 摘要: 众所周知,颜真卿书法风格是独具特色的,颜真卿人品与书法风格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性质、关联性地研究前人学者们主要凭借自身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来分析、处理,没有深入研究其本质问题。对此本文需要从人格和风格同构体出发来分析颜真卿书法评价中的人品因素,以此评估其风格特点,不断纠正后人们的观点,以此将人品词汇融入到作品的风格形成和定义中,最终实现颜真卿人品与书法风格的统一。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颜真卿人品与书法风格沟通的中介、人品和风格特点的统合,以此深入探讨了颜真卿人品与书法风格之间的关系,旨在为相关研究指明方向。
    • 谭学念
    • 摘要: 通常以为,北宋书法"四家"之一的蔡襄,书名不如苏、黄、米卓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艺术风貌不如其他三家之标新立异。这实际上只是观察蔡襄的一个视角,因为蔡襄所生活的年代,属于文化艺术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无论艺术还是文学,均未形成典型的北宋风韵。若单以蔡襄和苏、黄、米做书法风格比较,无疑将陷入认识与结论的平面化和简单化。作为重要历史人物,蔡襄的功绩和成就是多方面的。换言之,书法并不一定能代表其最重要的作为和最为看重的价值追求。
    • 马骞
    • 摘要: 苏轼,北宋年间的大书法家、大文学家,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精妙绝伦的书法作品,其"尚意"书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苏轼书法风格形成的三个主要时间段入手,结合其人生经历,论证苏轼的书法艺术之路。
    • 朱子涵
    • 摘要: 在中国书法文化的历史长卷之中,楷书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文字演化最初的甲骨文字到后来的青铜铭文,经历时间的洗礼与统一文字的完善,发展出秦篆,又不断化繁为简,出现隶书、行书、草书,再加以规范化,在唐朝楷书终发扬光大。
    • 吴灿
    • 摘要: 王芳泽对书法的喜欢与生俱来。三岁时,就在他父亲的指导下临摹《多宝塔碑》,打下了扎实的童子功。即使在后来书法风格较为成熟的时期,颜书的精气神也一直伴随左右。王芳泽没有读大学,媒体上称之为“农民书法家”,但农民其实只是他的户籍身份,他早已以书法谋生并立身了。王芳泽自称:“我不是学习天才,愚顽近乎蠢得死,但有十足的毅力恒心。”
    • 石岳
    • 摘要: 先秦至今,以东汉魏晋时期为分水岭,中国书法呈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在先秦到东汉这一阶段,书法的发展更多指向以实用性质为主的字体更迭模式,以优化字体系统为目的的各种书法字体不断出现;自魏晋始,中国书法在完成字体系统构成的同时,以艺术性质取代其实用性质的审美观念正式萌芽,中国书法也由此进入以文人士大夫阶级为主要核心力量、以书法风格转变为主旋律的历史进程中。
    • 郑利权
    • 摘要: 唐代楷书诸家,最具个性,最富有特色的当首推李邕。唐代楷书体势端庄子正,匀称协调,而独李邕以行楷入碑,体势欹侧,结构奇险,而能独步书坛。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扬州江都区)人。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为行书碑法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李邕学书,初从二王入手,得二王似奇反正、若断还连的体势,在结字上独抒新意,形成欹侧取势、笔力雄健、险峭疏朗的独特风格。《宣和书谱》谓:“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学右军行法,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