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道周

黄道周

黄道周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98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489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炎黄纵横、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第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及疫病预测学术交流会等;黄道周的相关文献由339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晨寅、蔡杰、林长华等。

黄道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1 占比:6.1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7489 占比:93.76%

总计:7987篇

黄道周—发文趋势图

黄道周

-研究学者

  • 郑晨寅
  • 蔡杰
  • 林长华
  • 陈良武
  • 许卉
  • 杨肇中
  • 翟奎凤
  • 吴新明
  • 于浴贤
  • 张启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陈灿峰
    • 摘要: 福建书法,明末为一高峰。所谓高峰,即不但出现影响书法史的大家,还出现以善书而著称的文人群体。张瑞图、黄道周等人自然是其中代表,历来关注者多。而其他以善书著称的文人,因其生平资料的匮乏和传世作品的稀缺,一再被艺术史有意无意忽略。如今提起颜廷榘、黄吾野、王慎中、宋珏、许友、林宪濩、徐惟起、蒋德璟、谢道承、詹允捷、庄奇显、林佶等明清之际的福建书画家,若非专业研究闽籍书画的学者,知道的人并不多。
    • 蔡杰; 卢珊
    • 摘要: 黄道周与吕留良作为明末清初的两代遗民,拥有相同的遗民身份与抉择,却有着不同的历史命运与困境。清廷标榜黄道周作为大明遗民的忠贞气节,却将吕留良视为清朝统治下的臣民,指责其不守臣民的本分。然而吕留良的真实心态,与黄道周是一致的。吕留良辑存黄道周的佚诗,对其中的抗清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由此寄托对黄道周的崇敬之情与己身反清复明的心愿。从华夷之辨与君臣伦理的角度分析,黄道周是出于对君臣伦理的维护而抗清,而吕留良主张夷夏之防大于君臣之伦,更倾向于因夷夏之防而抗清。黄道周与吕留良的遗民情结均是刚毅、自强精神的体现,两代遗民都值得赞佩。
    • 祝童
    • 摘要: 考索明清民国文献,倪元璐在书法史上之接受,晚明以良朋推许为主,入清因赐谥受到关注,至清中期则逐渐沉寂。晚清民国,一方面因碑学大兴,倪书中之变革元素,被碑学家引为变法之历史参照;另一方面,因其时干戈扰攘,伦理派书学抬头,拥有变革书家和殉国良臣双重身份之倪元璐,成为人书俱传之典型代表,始确立其历史地位。就此个案考察,不难发现,以倪元璐为代表之晚明变革书风本身缺乏典范意义,书家在书法史上亦多以群体面貌出现,而且只有在特殊之历史时期,通过伦理视角,才能得到广泛审视。
    • 程妹芳; 郑礼炬
    • 摘要: 黄道周是晚明重要的馆阁作家、学者和政治人物,其文集《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简称《黄漳浦集》)系清代道光年间闽人陈寿祺所刻,是最通行的黄道周诗文集。陈寿祺称收集黄道周的文集费数十年苦心,“搜罗已极完备”,但是《黄漳浦集》尚有遗漏,近年辑考屡有所得。从其好友张燮《张燮集》之《群玉楼集》中发现黄道周、张燮之间书信往返较多,其中附有黄道周书信十八章,现对黄道周归养漳浦期间的十一章书信进行疏证,确定这批书信的作年,纠正《黄漳浦集》编集之误。
    • 王德华
    • 摘要: 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致倪献汝札》(图1),纸本,行草书,纵24.6cm,横20.6cm,凡8行,计89字。著录于《中国书法全集》第56卷(1994年版),右下角钤有清人“王望霖”私印,左下角亦有王望霖“天香楼”收藏印,可知该札于乾嘉年间应归上虞王氏所有。此札亦载于清人陈寿祺编《黄漳浦文集》卷二十二,题名为《质园山中与倪献汝书》,案见于浙中倪黄合刻帖。该帖收录黄道周书与倪献汝的信札共六封,其中墨迹本《致倪献汝札》位列第二。
    • 刘涛
    • 摘要: 从生平事迹与诗文角度分析了明代漳州卫军户杨氏来自合肥县店北,是黄道周的重要门生群体,发现存在选择性失忆的问题。以杨乔岳为例,论述其师从黄道周阙载地方志;针对杨秉鈇、杨太玄父子师从黄道周仅见载族谱,考证其真实性;围绕杨祺师从黄道周仅载地方志,考辨其所修族谱。针对杨氏多人师从黄道周现象,分析其成因,提出重点进行文本分析、重建史实的建议。
    • 金理串
    • 摘要: 近日在温州博物馆举行了“纪念苏渊雷先生诞辰110周年——钵水斋书翰文献展”,展厅里展出了苏渊雷先生与诸多近现代文化名士(如马一浮、章士钊、高二适等)之间的往来书翰信札,以及在钵水斋中使用过的文房珍品,其中更是首次展出了被苏老视为镇斋之宝的“东坡墨妙亭诗残刻十七字断碑砚”,这块碑砚是由苏东坡《墨妙亭诗碑》残片雕琢而成,历史上曾被黄道周、袁昶等多位名士收藏,后辗转被收于钵水斋,具有极高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 潘恒
    • 摘要: 明代书法在继承宋、元帖学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明前期书法主要延续元人书风,以楷书、草书成就较大。明中期,吴门书家提倡书法的个性表达,弘扬文人书风,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格。明后期书坛呈现出诸家并立的局面,董其昌引领的古朴、秀逸书风影响深远;徐渭、张瑞图、黄道周等书家的书法作品,个性突出、风格奇崛,代表一时书风。
    • 郑志超
    • 摘要: 章法是欣赏一件书法作品最直观且重要的方面。章法虽不是字之本身,但章法之和谐妥帖却取决于点画与点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起承转合、俯仰照应。明代解缙曾在其《春雨杂述》中言及章法:“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纷纷纭纭,斗乱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1]章法便是一种组合形式,是对字里行间疏密、虚实、大小、欹正等对立统一关系的把握。明代高堂大轴形式的兴起带来观赏方式的改变,更需要书家着意章法作为全篇的统领,以表现流畅奔放、大气磅礴的气势。
    • 蔡杰
    • 摘要: 黄道周《缁衣集传》是《礼记·缁衣》诠释史上唯一单篇别行的注本,本身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与诠释者黄道周的治学风格。《缁衣集传》将原经文分作23章,并冠以章名,其解经并未采用训诂考据的方式,而是以阐明大义为主,主要有易学化、理学化、实学化三个特点。在易学化方面,纳入了包括诠释者本人独特的变卦解易等作为解经方式,寄托诠释者的主旨思想。在理学化方面,体现为三个方面:使用理学特有的术语解经;预设宋明理学的主要命题;诠释的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理学特征。在实学化方面,体现为道体求实的主张、经世致用的诉求、实测之学的运用等三方面特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