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
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

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11-13

主办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会议文集: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艾滋病是一种灾难性和全球性流行病,已给世界各国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近来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研究技术的出现,似乎为解决HIV的抑制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带来了一线曙光。本文拟就其可能机制及其在抗HIV感染方面的应用进行简介。提出相信随着对RNA干扰机制的进一步认识,这一技术能够成为抗病毒,特别是HIV-1感染的有力武器。由此给HIV-2siRNA设计带来新的突破,为人类抵抗病毒性疾病带来新的手段。
  • 摘要: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对1949年-2005年29种中医疫病的文献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评价,并对主题词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总结了中医疫病文献研究热点、方向变化以及疫病文献的时空分布特点,疫病治疗主要病种和主要治则与方剂,并通过对1984年以来的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的中医疫病临床文献和MEDLINE中的医学临床文献的比较分析,总结中医治疗疫病比较具优势的病种。对1994年以后的中医疫病文献被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文献的被利用情况和作者之间的关系。
  • 摘要:中医学对于闭角型青光眼这一眼病早有认识,隋唐《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之一》七十二证方论中首次在“五风变内障”病名中,论及“乌绿青风及黑黄”,在“卷之二”只描述了青风、绿风、乌风、黑风四风,对于黄风则未见说明。明代王肯堂在所著《证治准绳七窍门》中,对闭角型青光眼的论述渐趋完善,如对青风、绿风、和黄风的病因、病机、症状、鉴别、转归、治疗及预后等内容皆有所论及,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认识,为这一眼病的中医研究做出了贡献。本文通过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认识到:《证治准绳》对闭角型青光眼发病过程的描述细微而全面。其从以往割裂认识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某一主要症状,进入到认识疾病全过程,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某一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来自于对临床病例的认真观察和总结,可见作者是临床经验丰富的眼科专科医生,对本病的描述真实反映了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过程,为后世对闭角型青光眼的认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对认识中医眼科疾病是一个质的飞跃,是现代中医眼科医生临床的重要参考。
  • 摘要:干眼病是目前最常见的眼病之一,随着环境的变化,工作压力的增大,电脑、空调等的广泛使用及隐形眼镜的佩戴,眼科手术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会感觉到眼睛干涩不适。“干眼病”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也成为眼科界普遍关注的疾病之一。本文对干眼病的辨证思路进行分析,指出干眼病,现代医学认为,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是分为分泌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前者中医眼科认为主要为阴虚,可以根据阴虚火热,气阴两虚等辨证或各脏腑的阴阳失调等不同的辨证确定治则。而蒸发过强型似乎有更为复杂的辨证思路,即可由全身阴阳失调引起,也可由各种针对眼部的外来刺激等引起,借助现代医学的认识以及眼睛局部的整体症状表现,可以有虚实夹杂的各种不同病理。
  • 摘要: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五味甘露药浴颗粒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以正清风痛宁为对照。本研究表明该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总有效率达60%,且不良反应少,特别对晨僵、握力、休息痛、压痛指数和肿胀指数改善作用显著,合用双氯芬酸量较对照组少,提示五味甘露药浴颗粒有比较好的抗炎止痛作用。对于中医寒湿痹阻、湿热瘀阻、肝肾亏虚、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均起到了良好疗效,尤其是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于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和复制,加之机体内的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纤维化则是肝硬化的初始阶段。如能减轻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慢乙肝治愈的有效方法。丹参可抑制胶原纤维增生并促进己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吸收,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实验证实丹参具有良好保护肝脏的作用。为此本文开展了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疗效观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摘要:针对糖尿病出现的微血管病变、细胞膜病变难以治愈的特点,作者发现按中医查体脉诊确定的“反应脑穴”部位多有“肿满、隆起,坚紧实硬感”,针刺有“刺中筋”、“刺中骨”的感觉。并发现了在古书中早已记载的“生命活动原点”,通过脸穴“原点”高强度调整,诱发和激活机体细胞防御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应激反应和阴阳调节作用,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同体征研制出了不同类型的处方药。逐一核准并配上选择用药时的经络反应体征判定标准,可以作为客观指标的用药证据,总结出了一套“灸刺合药”针刺、压丹,中药内外治等“三位一体”治疗糖尿病方面的新方法,取得重大突破和十分满意疗效。
  • 摘要:导师高健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科专家,二级主任医师,研究员。他精通中医经典,临证经验丰富。平时更博览群书,极具创新精神,常常从读书中找到治病的新思路,新的切入点。本文就将高健生研究员运用花椒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经验进行介绍。导师受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到的治湿热痢经验启发—莫若以辛苦寒药治之,或微辛热佐之,认为应在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清热祛风药物中,稍加一味温热药物,“微辛热佐之”,这样就可以解开“寒热相传”的复杂病机。通过周密的思考论证,导师大胆的选择了花椒加入到偏于寒凉的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方药中,以解开“寒热相抟”的复杂病机,从临床患者反馈情况来看,疗效确实令人满意。
  • 摘要:腰推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以腰痛和腿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随着CT,MRI等影像学的发展容易得到诊断,对它的研究和治疗也愈来愈重视。笔者应用中药外敷并TDP辐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与162例单纯TDP辐射治疗对照观察。结果表明,TDP辐射治疗具有良好的镇痛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治疗作用,在辐射治疗的同时,中药外敷,进一步提高组织膜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药物直达病所,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便于基层医院及社区医院使用。
  • 摘要: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充沛的食物、较少的体力劳动、紧张的工作学习使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塞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中医学中没有高脂血症的具体名称,但对类似高脂血症的疾病却有较多的描述,如眩晕、中风、痰证、心悸等疾病,大都包括高脂血症的典型症状和病理表现。笔者运用健脾清肝法治疗高脂血症86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研究指出,山楂、白术、泽泻、决明子四味药共奏健脾清肝之效,具有显著的降血脂的作用。
  • 摘要: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中医体质的研究,但有关女性孕前常见中医体质尚未有人进行研究,女性孕前常见中医体质分型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要对女性孕前常见中医体质准确分型,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以什么作为辨体质的标准,辨女性孕前常见中医体质。通过多年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以月经、白带作为辨体质的标准,同时结合月经前后出现各种症状及其它表现,能够准确的辨别女性孕前常见中医体质,也能对女性孕前常见中医体质进行准确的分型。本文对女性孕前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经带、围经期表现及其它一般情况进行了介绍。指出进行女性孕前中医体质保健,能够提高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出生人口素质,为孕产妇打造良好的体质康复基础,是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把中医学推向国际的一个重要方法。
  • 摘要: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是一种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是:病因不明,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世界医学难题,需终身服药。近年来其发病率和青少年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虽然近年基因医学对该病有所探研进展,生物科研大有进步,研制出不少新药,但无法控制其综合症、并发症,有的药物毒副作用大,疗程长,费用高而让患者难以承受。笔者在长期的临床中,应用祖传秘方,结合辨证论治,配合新鲜中草药,内服外贴,针灸气功联合一体,并认真探研病因病机。在治疗上不仅仅以清热生津、养阴清肺、温阳强肾、补阴止渴、降烦解郁、健脾渗湿为主,更应该重视上焦、中焦、下焦三焦的平衡,调和阴阳营卫,经多年观察发现:命门的功能盛衰与糖尿病有密切关系。
  • 摘要: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引起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刺激或受压,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称为颈椎病.中药内服治疗颈椎病的报道很多,但尚无统一分型论治标准,有以病因辨证分型者,有以脏腑辨证分型者,有以部位和解剖结构分型者,有以颈椎病病理过程分型者等等,这些分型缺乏一致标准,不利于临床疗效的判断.所用中药组方各有侧重,有的笼统以颈椎病为依据造方用药,各个不同证型在主方上加减药物,有的针对各个证型采用不同的组方。本研究为掌握目前对颈椎病中医证型的分析,将综合介绍了颈椎病各型的主要证型。
  • 摘要:“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均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是中医学的特色。“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六味地黄汤出于宋代名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山茱英、山药、泽泻、获荃、丹皮组成。该方具有滋阴补肾之功,主治肾阴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等症。笔者运用该方灵活加减,临床施治内分泌疾病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即所谓“异病同治”。
  • 摘要:中药穴位敷贴给药疗法是将中药或中药提取物与适当基质和(或)透皮吸收促进剂混合后,制成各种剂型敷贴于人体俞穴上,利用其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和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疾病的无创痛穴位刺激疗法,这种疗法一方面通过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药物具有发散、走窜的性质,能经皮肤吸收发挥其药理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药力更专且疗效确切,是针灸学与中医方药巧妙结合的产物。穴位给药作为一古老的中医外治法与西医经皮理论不谋而合,结合了中医经络学理论,继承和发扬了中医药学。穴位贴敷不但具有经皮给药的优点,而且,由于穴位刺激能通过经络感传影响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相互激发和协调作用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使药物的外治效果优于内服效果.本文充分介绍了穴位贴敷疗法优势,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发掘,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透皮治疗理论和技术,选择新材料、新方法,制各出高效的、先进的透皮给药现代制剂,为临床应用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 摘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即指对中药材的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是药学和农学结合的产物,是确保中药质量的一项绿色工程和阳光工程.现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中药材GAP。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药材规范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再中药材规范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摘要:引经药是指在处方中具有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直达脏腑、经络或病变部位,使药效集中,从而提高疗效的一些药物。引经药在方剂中的运用历来就被医家所重视,如尤在径《医学读书记》云:“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在临床应用中,若引经药使用得当,能起到引导方剂中诸药直达病所的向导作用,使诸药能有目的地发挥最快、最佳的治疗效果,在处方用药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引经药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机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引经理论的形成发展、功效作用类型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引经理论的现代研究开拓思路。
  • 摘要:近年来,中药不仅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逐渐走出国门,被世界上其它许多国家的民众所接受.与此同时,广告宣传中广告用语所产生的误导作用,社会上一些违背中医用药原则的“美容”、“减肥”产品缺乏指导地滥用,导致了“中药中毒”病例攀升现象的发生,导致人们在应用中药时的恐慌,媒体亦纷纷报道“中药有毒”,含马兜铃酸的多个中药被禁用,鱼腥草注射液曾全面停止使用。这种状况不仅动摇人民对中药的信念,更影响中药为世界人民保健服务的前景。中药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在防治疾病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安全性是经过检验的,为何成为走出国门的壁垒?rn 为此,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中药的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的查阅并整理,纳入数据库,分析了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由于炮制不当或者不炮制所引起的中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期引起人们在临床应用中药时,对中药炮制重要性的关注。
  • 摘要:常用中药瓜萎系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为主治胸痹的要药,具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之功效,用于肺热咳嗽,痰蚀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果实部分的果皮和种子又分别是另两味常用中药瓜英皮和瓜萎仁。在进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有关中药在种子贮存、栽培生产和商品流通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过程中,为了对枯楼的种植和生产规范化莫定基础,为了对括楼栽培生产期间的病虫害防治研究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了建立瓜萎在仓储和流通过程中实用的虫害防治技术,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总结和整理,比较全面地就括楼栽培期间多达21种的病虫害出现的主要为害特征和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报道,并对瓜婆的多种采收加工技术进行了报道。今后还将逐渐报道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取得的新发现和相关的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 摘要:消肿祛毒袋泡剂是根据我院肛肠科专家长年的临床实践,在古方祛毒汤的基础上改变而来,采用纯中药配伍,全方由黄柏、防风、苍术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散癖的功效,临床上以热水浸泡后坐浴主治痔凄病。本文对其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分别以传统湿法制粒与一步制粒制备工艺进行比较,并对其浸出物进行了研究,以筛选出合理可行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期达到与原方汤剂同等的临床疗效.
  • 摘要:川芍为常用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味辛,历代医家均作为治头痛、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药使用;现代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I部收载的564种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使用川芍的有85种,约占药典收载中成药的15%。川芍的较高药用价值引起了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对其的研究也已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但对其直接延缓衰老作用的报道为数甚少,本文在中医“气血亏虚”的衰老理论指导下,选用在延缓衰老研究中具有优势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简称线虫)作为研究工具,研究不同浓度川芍提取物(Chuanxiong ExtractCXE)对线虫寿命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研究其延寿的分子机制。
  • 摘要:随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数据整合加工平台以及查询等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其使用数据库资源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以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为主体的数据库群,它涉及到了中医药信息的方方面面。本文分别论述了中医药数据资源图谱中各个元素的概念,包括添加、编辑数据库实例元数据信息、查看数据库实例元数据信息和添加、编辑数据库方案元数据信息等。
  • 摘要:众所周知,疲劳后容易出现血压增高,也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老年人尤为明显。因此历来认为疲劳后的血压增高是引发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原因。但笔者从流体力学角度,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在心脑血管病变的情况下,疲劳后出现的血压升高,是机体为减轻心脏负荷和防止脑血管意外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此时进行降压治疗——扩张外周小血管,反而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用中药改善血管性能才是治疗高血压的最佳方法。在高血压病人愈来愈多,降压治疗极为盛行的今天,深入探讨这一机理,具有极为深远的重要意义。本文就疲劳后血压增高对心脏、大脑的保护作用,西药降压治疗的危害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进化论方面讨论了血压的相关问题。
  • 摘要: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发现,我国18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18.6%,且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中医药在防治血脂异常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辨证分型不够统一、实验室指标仅局限于血脂等问题。为此,本研究采取临床流行病学与现代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血脂异常的证候规律及其与多种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以期阐明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规律,并将血脂异常证候客观化研究推向深入。
  • 摘要: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由于糖尿病代谢紊乱引起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加强DN的防治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治DN的药物,已经刻不容缓。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糖肾康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现报告如下。
  • 摘要:五倍子油软胶囊是由成都蜀汉医药开发研究所研制申报的中药五类新药,具有降火、生津、降血糖功能,主治消渴证烦渴,多饮,多尿等,及II型糖尿病。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0ZL091新药临床研究批件及五倍子油软胶囊的临床前研究资料,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于2001年3月-2001年6月,共观察了30例健康受试者对五倍子油软胶囊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并提出II期临床试验服药方案的建议。
  • 摘要:高血压不仅侵犯累及某个器官,而且会使整个机体受累。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对维持和调节正常的血压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的检测与风险预测日益受到关注。心率变异性(HRV)的大小间接反应自主神经的活动情况。血压晨峰现象是指清晨清醒前后交感神经活性迅速增强,心率增加,从而导致血压迅速上升的现象。本文总结分析了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旨在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HRV的特点”以及“血压增高水平与HRV”的关系。
  • 摘要:糖尿病可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代表了糖尿病发展的全过程。以经方为主应用于糖尿病不同阶段临床收效显著。经方最大的特点是药少而精,药专力宏,经方中90%的方剂药味都不超过8味,其中50%以上组方少于4味药。虽药味少却效如挥鼓,除组方精简,配伍严谨外,经方的用量是临床获效的关键。本文作者通过文献考据及药物实测考证,并结合现代药理及临床实际,认为仲景经方1两约合今15克。临床中以此剂量为基本单位,还原仲景用量,常常收效甚佳。本文将回归经方本源剂量在糖尿病郁热虚损四阶段中的应用心得进行了简单介绍,冀能抛砖引玉。
  • 摘要:目前现代医学评价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采用较多的量表主要有西雅图量表(SAQ)、心血管受限及症状概貌量表(CLASP )、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但多年来,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一直存在一个比较明确的问题,即该病目前仍缺乏公认的标准测量工具,由于中西医基础理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应用国外量表难以客观评价中医疗效。随着中医在国外的应用日益广泛,提供中医疗法证据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故迫切需要建立能够客观评价中医疗效的工具。本研究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结合证候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的总体设计方案,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借助国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的研制方法,根据量表的构建思路和理论构想,初步构建冠心病心绞痛PRO量表,以求客观评价中医的临床疗效。希望能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而条目是构成量表的重要元素,条目是否准确表达了量表想要测量的内容直接决定了量表的测评内容。故条目的建立对构建量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现将冠心病心绞痛PRO量表的条目池建立和筛选研究进行报告。
  • 摘要: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疾病独具优势,不仅疗效确切、耐药性低、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少,还有抑菌、抗病毒、解热镇痛、免疫调节等标本兼治的综合功效。临床上应用多种中药治疗流感及季节性感冒,对于改善流感所致的发热、咳嗽、咽喉疼痛等都有确切疗效.此外,由于中药治疗避免了“达菲”耐药的可能性,治疗费用也远远低于“达菲”,更易被患者接受;并且没有药品进口的限制,可保证充分供应,满足需求。本文通过举例比较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中药制剂,针对抗病毒试验、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积极、慎重地开展中药治疗流感的研究;加强政策、法规及具体措施的建设,鼓励、支持中药治疗流感的研究工作,建立绿色通道,特审快批,既要采取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又要考虑中药特殊性。在秋冬季节,如有大流行发生,应不失时机地安排中药临床研究,通过大组病例、随机分组、双盲对照、多中心验证,获得确切可靠的结果。
  •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分子生物学室在“肾藏精”肾脏象理论的现代研究中,把中医肾藏精生髓的理论思维与现代科技前沿技术相结合,从肾藏精与肾生髓的内在关系,肾生髓、髓生血机制,肾生髓与髓养骨,肾生髓通于脑,肾生髓与整体效应,肾生髓的分子基础等不同方面,对肾生髓的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初步研究。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补肾益髓法配方(益髓生血颗粒),本文通过对该方药作用机理的研究,从整体、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等不同层面探讨了肾生髓理论的物质基础,研究提出了“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可能是中医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理论核心的假说,并验证其客观性。根据“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用补肾益髓法,尝试从肾论治临床治疗β-地中海贫血取得肯定疗效。
  • 摘要:针刺得气表现在两个方面:(1)当针刺脑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麻胀重等感觉,有时还会出现热、凉、痒、抽搐、蚁行等感应,这些感应有时还可沿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扩散.少数敏感者还可出现循经肌肤峋动、震颤,或出现循经性皮疹带,红、白线状现象。(2)在患者产生感应的同时,医者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感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虚滑。一般认为,针刺后的感觉与临床疗效有着密切关系,但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浅刺引起的针感轻微甚至没有的状态下,也完全可以产生临床疗效,只不过较少具备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外最新的一些研究结果符合。
  • 摘要:贬石的临床治疗,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具体运用经络、脯穴、贬石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临床病症进行辨证施治。这是贬石防治疾病方法的实施,又是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的贯彻。其中理、法、方、术的具体应用,即全面体现贬石学的特点。本文介绍了砭石疗法的形成、科学检测方法和作用。
  • 摘要:经络是中医理论论述的人体结构之一,人的许多生理过程都与经络有关,疾病的形成更是与经络关系密切.而中医的很多治疗方法特别是外治法正是针对经络进行的。因此,经络实质的破译,对科学认识中医治疗原理,进而提高中医的疗效是十分关键的。rn 本文介绍了经络气血运行的组织液通道实质与贬罐经络疗法的方法和作用,并介绍了几种中医外治法的原理。
  • 摘要:孟诜系唐代医药学家,擅于药物研究,重视收集医方和饮食疗法,继承和发展了食疗方术,并著成《补养方》流传后学,经补充不足而名为《食疗本草》,成为饮食疗法的第一部专著,为食疗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简介了孟诜生平事迹、学术渊源以及学术著作,重点论述了食疗学术特色。
  • 摘要:在《内经》中对饮食致病的认识主要从“饮食不节”的角度论述,然有关经文的记述则局限于饮食的量、质、五味、寒温等几个方面,这些认识对现在的饮食行为依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对饮食的节律性、季节性、过杂等祖国医学同样重视的问题却没有论述,本文是通过分析“节”的本义,展开论述,并阐述其不足之处。
  • 摘要:有唐一代,特别是盛唐时期,“以肥为美”是当时颇为流行的理念和风尚。对此,从最为直观的形象资料如唐代的绘画、雕塑、壁画中,是可以很容易体验出和深切感受到唐人崇尚丰腴壮硕之美的理念的。本文对唐代“以肥为美”理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指出:审美理念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性、差异性。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段、不同个体,审美标准有所不同。
  • 摘要:清代至民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经历了两次西学东渐的高潮以及民国新文化运动、科学化等思潮,大量西医知识及西方文化观念的传入,打破了中医学原本封闭、独立的发展空间,对中医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冲击。在中西两种医学不断地碰撞和对接过程中,中国医家开始运用西方观念和方法,参照、融合西医知识,重新认识和阐发传统针灸理论,导致了针灸理论的近现代明显演变,对当今针灸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摘要:标准化中医术语是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中的一个组成成分,也是其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标准规范。文章对中医临床术语使用欠规范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思路进行探讨,发现缺乏适宜的工具与方法已成为制约现有术语标准应用的瓶颈,提出以中医临床术语概念分类与语义关联的规范化为主体内容,从理论与应用结合的角度开展系统研究。研究定位于实现已有医疗卫生相关标准在中医临床科研工作中的规范化应用,为信息化的中医临床科研工作提供规范化中医临床术语支持。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术语标准化研究成果,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术语标准。
  • 摘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进行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人类财富,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药体系.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在于稳定瘤灶,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延长带瘤生存时间等方面.“带瘤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疗效有别于当前西医治疗的显著特征。本文就如何将这些优势进一步推广并且得到国内外的认可进行阐述,并介绍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启动和中美签订中医药科学研究协议的情况。
  • 摘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为建立中医药特色馆藏做了大量工作,为科教研工作者更全面地了解海内、外中医药、替代疗法的期刊信息,积极寻找各方渠道,收集期刊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换关系,与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学术交流。台湾中医与祖国中医同根同源,两岸人民同宗、同文。在收集海外中医药、替代疗法期刊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港、澳、台地区中医药期刊品种、信息的采集,根据信息所提出的健康中国、信息为先(导航)的目标,在与台湾中医药机构、学会,学院、研究院的交流中,对其相关信息做了调研,经过收集、整合、归纳,将获得的一些信息与大家分享。
  • 摘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外研究者在运用HAART遏制艾滋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HAART不仅能将病毒载量下降至不可检测水平,也能使患者表现出CD4+T细胞增长的免疫功能重建现象。然而,这种免疫重建常常是不完全的,且在不同个体有着巨大差异。治疗过程中,发现在首次开始HAART疗法后6-12个月内,有70%-80%的患者能够在完全抑制病毒载量的同时,CD4+T细胞数从基线数值显著增长20%-30%。其余一定比例的患者则表现血浆病毒载量下降与CD4+T细胞计数上升不一致的现象,即免疫重建与病毒抑制不相符合的情况,被称之为“矛盾反应”。“矛盾反应”的发生受很多因素影响,一些是免疫方面的,还有一些是病原学或宿主相关(如遗传)的因素,另外不同的干预手段也会对免疫重建造成影响。本文通过探讨影响免疫重建的多种因素,有助于提示免疫重建的可能相关机制,进而为评估病情预后及制订合理的干预策略等提供参考。众多的研究表明影响免疫重建的因素极其复杂,高龄、HAART治疗前基线CD4+T细胞数低下、异常的免疫激活,以及HIV-I在淋巴组织持续复制等原因都可能对免疹重建构成不利影响。
  • 摘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艾滋病己经排在人类死因的第四位,成为人类面临的灾难性疾病。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责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目前艾滋病治疗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中医药干预艾滋病的理论基础,介绍了中医药联合HAART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中医可整体调节,辨证论治,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中西医药合用可实现优势互补,在艾滋病的防治中必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两岸中医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都有浓厚的闽南特色风格。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厦门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地区,多年来,通过共同努力,厦门中医院与台湾中医药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双方交流与合作层面逐步提升,形成了合作的良好态势和坚实基础,始终围绕“让世界了解中医、让中医走向世界”的总体目标,以培训为手段,扩大两岸中医药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 摘要:对于中医药专业来说,区分和明确研究室、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对于深化科研机构微观体制改革,提高科研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甚为重要,同时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就研究室岗位培训动态与思路、研究室团队建设理论与前瞻研究进行论述。
  • 摘要: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是在中医临床用药整体观点的基础上,遵循药品质量标准的一般原则,继承、发扬传统中药质量标准科学成果,使用现代化先进仪器与方法,采用综合分析技术,对中药质量进行系统、全面研究,建立能较好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综合分析方法和质量标准模式,达到对中药复杂体系质量可控的要求。文章介绍了两岸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现状,提出在海峡两岸中药合作交流中,药品技术监督应起到桥粱作用,为进出关的中药材及中成药的质量把关,进行通关检验,提供优质服务,保证两岸用药安全。
  • 摘要:和合数表物理结构是郑继兵教授等在研究易学文化推演河图洛书的阵结构与八卦的关系时,发现的一个由64个数组成的8×8矩阵——和合数表,根据该数表的排列规律制成了立柱矩阵物理结构,亦具备熵理论中结构排列的高度有序性。根据熵理论推测,这种结构的高度有序性蕴藏着巨大的信息量,可以使熵达到最小,进而影响肌体,增加肌体的有序性,使肌体不断从外界得到“负嫡”,保证生命系统的嫡不变或减少,提高自我修复能力,使肌体向健康状态发展.从而发挥其促进人体康复的作用,这可能是和合数表物理结构能够发挥其医疗保健作用的关键所在。
  • 摘要:藏象理论是以人体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核心的中医基础理论,其形成源于古代解剖知识、人体现象的长期观察、反复提升的医疗实践。藏象理论以五脏为中心的复杂广泛联系、形质与气化并重的独特理论模型构架等,难以简单地通过人体“有诸内必形诸外”研究方法建立,而是深受五运六气时绪观的影响。认为在人与天地之气相应的观念下,从五运六气时绪观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解读藏府功能及其相互关联,可开启藏象理论深刻理解之门径。
  • 摘要:证候动态演变是疾病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临床上极常见的现象。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候的动态时空特征,证候随着时空的迁移发生了变化,诊断和治疗也随之而变化。因此,证候的动态时空特征是证候所有特征中最显著、最核心、最关键的地方,实现对证候动态时空特征的认识和把握,对于揭示证候实质、增加辨证论治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证候动态演变机制的复杂性和动态演变模式的多样性分析,就目前证候动态演变的内涵及研究现状,探讨研究指导思路、技术手段等需要注意的问题。
  • 摘要:证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础。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从50年代开始对证本质的研究便成为中医基础医学的一项热点课题并取得了相当进展,但在证的科学内涵与生物学基础方面并没有获得公认的成果。证本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药科学化、国际化的关键问题。本文回顾近年来此类研究的经验和方法,并在研究的指导思路、技术手段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探讨,以期待有助于中医证候现代化研究的继续向前发展。
  • 摘要: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是一种新的滤过术方法,其降眼压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同时,由于手术部位位于睫状体平坦部,该手术对于房水的葡萄膜巩膜途径亦可能存在影响,因此,本实验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TTC-BSA)作示踪剂注入前房,观察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术后荧光分布形态及其动态变化,揭示该手术房水引流途径,以进一步阐明其降压的机理。
  • 摘要: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散在分布于下丘脑基底部内侧隔核到弓状核的连续区带内,受多种神经递质和调质的调节,是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HPGA)行使功能的始动因素和核心。G蛋白偶联受体54 (GPR54)是1999年从大鼠脑中发现的一种新的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产生的残基肚ldsspeptin是其天然配体。下丘脑Kisspeptin-GPR54信号通路在活化性腺轴中起关键性作用,Kisspeptin能直接作用于GnRH神经元上的GPR54受体,调节GnRH的加工和脉冲性分泌。Navarro等在实验中观察到,当阻断内源性兴奋性氨基酸和一氧化氮途径后,,GPR54的配体Kisspeptin所激发的LH释放行为仍持续存在,可能GPR54信号系统并不依赖于其他神经递质的中介而直接作用于HPGAo Messager等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观察到GPR54的表达出现在部分GnRI-I免疫反应细胞体内,此结果与近来在棘鳍类热带淡水鱼上所发现的GnRH神经元表达GPR54一致。这些发现也强烈支持GPR54信号系统与GnRH释放有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针刺治疗后,下丘脑GnRH, GPR54, Kiss-1mRNA表达的变化,研究针刺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生物效应.rn 本项目通过研究不同穴位及其组合对去势雌鼠下丘脑GnRH, GPR54, Kiss-1mRNA表达及外周血LH, E2浓度的影响,在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水平探讨针灸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穴位的特异性及穴位组合的协同效应,并与模拟性刺激及雌激素处理组对比分析,探讨针刺替代药物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可能性。
  •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时期,医学新说肇兴,流派纷呈,开创了中医学术史上的新局面,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时期,河间学派和易水学派各执己见,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逐渐形成一大批具有养自学术思想的著名医家,最具代表性的即是金元四大家。从金元时期肇始,至清代西学东渐前,中国医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医学理论到医疗实践达到了顶峰时期。为什么会有金元医学的兴起,并且达到如此之高度?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从东汉末年始,截止金元时期,中国传统医学思想体系的转变已经完成。本文以对中风病的认识作为窗口,来分析这种转变的特点以及这种转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