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鲁、津两地2012年精神科学术会议
鲁、津两地2012年精神科学术会议

鲁、津两地2012年精神科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济南
  • 出版时间: 2012-09-19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会;天津市医学会

会议文集:鲁、津两地2012年精神科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次介绍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然后介绍了中华民族存世的大根大本,指出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对祖国传统优秀文化要批判吸收,不能求全责备;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打到一切牛鬼蛇神,全盘否定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沉淀出来的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避免庸俗的进化论等。
  • 摘要:本文首先从病人特点、护患关系等方面介绍了精神科护士的风险因素,其次提出了强化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注重护士自身素质及各方面配合,协调好护患关系;严格要求各项护理规程,提高护理安全意识等防范措施,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关键。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因素,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来赢得病人的信任。
  • 摘要:本文对1988年1月至2012年4月在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精神病森田疗法的文献(期刊文献、会议摘要、学位论文)进行筛选,依据文献计量学原理,以分析森田疗法在中国25年来发展动态,并对今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摘要:目的:研究解郁合剂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疗效。rn 方法:入组100名患者均为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心身科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按人院日期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解郁合剂组、帕罗西汀联合解郁合剂组。其中帕罗西汀组男性23例、女性56例,解郁合剂组男性31例,女性49例,帕罗西汀联合解郁合剂组男性27例、女性53例。(1)帕罗西汀组:口服帕罗西汀胶囊,剂量为20mg,每天一次;(2)解郁合剂组:口服解郁合剂(药物组成:剂量合欢皮,丹参,麦冬,柴胡,莲子心,半焦桅子,珍珠母等)50mI,每日两次;(3)帕罗西汀联合解郁合剂组:在服用帕罗西汀的基础上,服用解郁合剂。rn 结果:帕罗西汀作为对照组治疗抑郁症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与国内报道相符合.且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帕罗西汀单用(P>0.05);在治疗2周、4周及6周末,联合用药组的HAMD减分情况优于帕罗西汀组(P<0.05);在治疗2周、4周及6周末,联合用药组的CGI疗效指数评分优于帕罗西汀组(P<0.05);解郁合剂组和中西药联合用药组,中医症状的改善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帕罗西汀组(P<0.05);解郁合剂临床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且与帕罗西汀联合使用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n 结论:解郁合剂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疗效显著,应推广应用。
  • 摘要: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预后因素较多,如:家族史、发病特征、神经心理缺陷等,为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良好的结局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适当的干预,从而促进病情的恢复,社会功能的保持。首先,可以组织康复期患者学习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科普知识,了解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和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副反应,减少因药物副反应而出现的紧张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知能力。强化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不要认为精神症状消失病就好了,不用服药或认为长期服药会使脑子变坏了,更不要存侥幸心理。从而加强患者服药依从性。其次,可以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这样能促进患者和家属规则就医对精神疾病有正确的认识,预防复发,增强服药依从性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国内外许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表明,对患者家庭的心理教育,可减少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不良应激和家庭情绪表达,降低复发率。第三,加强社区防治,要早期发现患者,早期治疗,预防复发,必须在社会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机构,在基层医疗保健组织普及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最后,开展各种社区康复措施如家庭治疗,生活技能训练,精神卫生知识宣教,从而促进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更好的恢复及保持,减少复发机率,延缓病情的进程。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抑郁焦虑共病的西医诊断,药物选择,其次介绍了中医辨证治法,然后介绍了针灸氧疗并激光鼻腔血管外照射及心理治疗,在心身疾病科临床.焦虑、抑郁常与内外料疾病或其他疾病并存.焦虑、抑郁两者伴发率很高,很多学者认为两者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抑郁和焦虑障碍共擂是近几年精种病李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临床研究发现本病与特定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与单纯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真有症状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对于抑郁焦虑共病患者,按照个休化原则制定综合治疗方案,采用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产生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强迫障碍的药物治疗,其次介绍了认知行为治疗,尽管OCD的治疗现状有所改善,但整体上仍不乐观,长期预后依然不佳;从合并症预后研究中可以看到,与抑郁障碍的合并症中OCD占主导,而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中精神分裂症占主导。这些都提示着OCD独立的症状实体和可能比较独特的病理.
  •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偏执型分裂症患者的额叶抑制功能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rn 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研究组随机选取278例16-45岁偏执型分裂症患者,对照组随机选102例16-45岁的普通志愿者,应用自制调查表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的收集,使用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第1项(CGI-SI)评估研究组的精神病理学特征.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色词测试(CWT)、持续操作测试(CPT),对上述2组进行抑制功能的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研究组、对照组2组间在人口学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CWT、CPT测试结果明显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分析发现受教育年限、脑力劳动为主的生计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对抑制功能有保护作用;而丧偶、患分裂症则是危险因素.病例组内的分析发现:受教育年限、脑力劳动为主的生计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及发病年龄偏大的患者抑制功能相对良好;而病程越长、阴性症状量表得分越高、首次治疗年龄越大的其抑制功能相对受损严重.rn 结论:青年偏执型分裂症患者相对普通同龄人群存在明显的抑制功能缺陷,影响其功能的可能因素很多,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特征尤显突出.
  •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及精神科医生和护士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方法: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精神科医生45名和87名护士进行测查.结果:精神科医生焦虑因子分高于中国人常模(P<0.05),而护士在人际关系(P<0.05)、焦虑(P<0.01)和偏执(P<0.05)因子分均高于中国人常模.更进一步,精神科护士在人际关系(P<0.01)和焦虑因子(P<0.01)分明显高于医生.结论:精神科工作和环境引发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护士的心理问题比医生明显.以后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缓解的操作性标准,其次介绍了缓解的预测,然后介绍了评估缓解的工具,介绍了康复的定义及评估,指出精神分裂症缓解的操作性标准已经明确,下一步是在此基础上康复的操作性标准如何制定,特别要在心理社会和认知功能及功能障碍方面做进一步的完善。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精神分裂症诊断辅助工具-探究性眼动分析指标异常判定,其次介绍了其临床应用,EEM作为精神分裂症诊断指标,是否与精神分裂症的类型和病情有关,究竟是状态性标志还是特征性标志,很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心理学取向的健康观与疾病观,其次分析了压力、个性等亚健康的形成原因,然后介绍了亚健康的心理学临床表现,介绍了亚健康的心理评估。
  •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AD)和抑郁症(CD)在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检测中的不同表现.rn 方法:收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37例AD患者和32例CD患者以及36例健康成人对照组(NC).使用美国仪器以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P300检测.rn 结果:(1)AD组、CD组和NC组在靶潜伏期Pz脑区P3以及在靶波幅Pz脑区P2、P3和非靶波幅Pz脑区P2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2) AD主成分P3表现为延迟,与NC组和CD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 AD组和CD组靶波幅P3和非靶波幅P2均见降低,与NC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rn 结论:提示作为反映AD和CD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生理指标,P300有可能作为AD和CD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标志.P300检查可作为成人精神科的必查项目.
  • 摘要:目的:探讨米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以阴性症状表现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米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疗程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第8.12周末,研究组的阴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轻至中度.结论:米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
  • 摘要:目的:比较哌罗匹隆与维思通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rn 方法:分别用哌罗匹隆和维思通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64例,疗程8周.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l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泌乳素、体重等.rn 结果:治疗8周后哌罗匹隆组显效率为60.5%,总有效率为90.7%;维思通组分别为58.1%和88.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哌罗匹隆组的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等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低于维思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闭经、泌乳、体重增加、月经推迟的发生率明显少于维思通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哌罗匹隆组血清泌乳素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而维思通组则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两组的WAIS—RC、WMS、WCST及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rn 结论:哌罗匹隆与维思通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良好疗效,能有效的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哌罗匹隆组的不良反应低于维思通组,更适于年轻女性及肥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哌罗匹隆具有疗效和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改善率高、依从性好,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
  • 摘要:目的:评价员工心理援助项目(EAP)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rn 方法:将54名幼儿教师随机等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使用压力管理、情绪管理、睡眠管理、职场人际关系培训、婚姻与家庭指导等EAP技术对干预组进行心理支持,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性支持.EAP前后对两组幼儿教师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心理测评量表评测,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分别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结果进行前后比较与组间比较,评估EAP工作的实际效果.rn 结果:干预组于EAP干预前后相比SCL-90、ABS、SAS、SDS多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支持前后差异不显著;干预后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1).rn 结论:EAP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
  • 摘要:目的:分析内观认知疗法纠正非理性认知个案报告。rn 方法:根据大学生的课业特点,内观认知疗法分为集中内观和分散内观,第1-2天为集中内观,每天内观10小时,第3天由于学生作息制度的限制调整为半集中内观,每天集中内观3小时,其余时间分散内观,第3天为贝克认知心理治疗。每天要按照内观疗法的要求进行回忆,内观过程中要求内观者坐在一个清静、舒适、用屏风围住的1平方米面积的空间里,围绕着内观3主题一‘对方为我做的”、“我为对方做的”、“我为对方添的麻烦”。内观对象依次为最亲近的人(如母亲)、次亲近的人(如父亲)、第三亲近的人(如朋友、恋人或其他亲人等)、次讨厌者、最讨厌者、自己。将自己的一生分成年龄段对过去进行回忆。rn 结果:参与本研究的该医学生心理治疗前后的总分从91下降到31,各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表明心理治疗有显著效果,即分值越低,治疗越有效。rn 结论:大学生即将踏人社会,对未来的迷茫、自我的不合理认知和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使该群体普退拥有悲观、焦虑等消极情绪,一旦出现心理失衡的问题,就会导致抑郁倾向的发生。因此,从人格特征角度,来提高医学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注重培养大学生人格特征中的情绪稳定性成分,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分离体验、抑郁障碍等儿童虐待的影响与可能机制,其次介绍了社会、医疗、个人等的干预措施,建议受害者自己揭露性虐待。如果儿童自己说出来,对制止虐待及自身心理的康复都很有意义。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其次介绍了网络成瘾发病的生物学、遗传、人格素质、社会、家庭等因素。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躯体形式障碍的概念,其次介绍了就诊状况、识别状况,然后分析了识别率低的原因,指出联络-会诊在躯体形式障碍及心身疾病患者那里显得特别重要;提高精神科医生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加强对这种疾病的认知意识;提高社区医生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认知意识和识别能力等。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森田正马提出森田疗法的基础理论,其次介绍了高良武久的新森田理论,提倡用“神经质症”代替“神经质”;“适应不安”代替“疑病性素质”等,然后介绍了大原健士郎的新森田理论,分析了田代信雄的新森田理论,森田疗法目前已经受到很多中国学者关注,也有很多精神科、心理科医生将其与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整合。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森田疗法不仅适应于神经症的治疗,还普遍应用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心因性疾病、酒依赖等的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自杀行为与其绝望感和冲动性、攻击性人格特征的关系.rn 方法:以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的住院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病例120例,其中男47人,女73人.研究工具有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资料调查问卷,自伤、自杀、冲动伤人行为调查表,Beck绝望量表,冲动人格量表和攻击人格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所有患者均由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名以上的副主任/主任医师使用ICD-10和CCMD-3诊断确诊.统计分析方法:卡方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rn 结果:1.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未遂发生率是35.8%,其中一次自杀未遂发生率是22.5%,多次(≥2次)自杀未遂发生率是13.3%.男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25.5%,女性的为42.5%.2.受教育年限较低和较高者自杀未遂的发生率较高(66.7%,35.9%),而受教育年限中等者的自杀未遂发生率最低(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者自杀未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4% vs.29.4%;P<0.05).住院次数2次或2次以上者,其自杀未遂发生率显著高于首次住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0%,47.5% vs.21.8%;P<0.05).4.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次数与Beck绝望量表因子分及总分评分正相关(r=0.5~0.6,P<0.01),与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因子分及总分评分正相关(r=0.4~0.7,P<0.01),与攻击性人格特征量表的愤怒、敌意、指向自我因子分及总分评分正相关(r=0.2~0.5,P<0.05).rn 结论:1.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未遂发生率较高.2.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未遂发生率与受教育年限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家庭类型、家庭和睦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不明显.3.抑郁障碍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者其自杀未遂发生率较高,住院次数较多者,其自杀未遂发生率也较高.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未遂发生率与自杀家族史、抑郁障碍分型、总病程、本次病程之间的关系不明显.4.抑郁障碍患者的冲动性越强、指向自我的攻击性越强、绝望程度越严重,其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也就越大.
  • 摘要:目的:探讨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冲动攻击性人格特点和认知决策能力的变化.rn 方法:以100例符合DSM-Ⅳ苯丙胺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的100例自愿戒毒者为研究对象,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uss攻击性量表和爱荷华博弈测验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两次评估其冲动攻击性和认知决策能力,并与对照组比较.rn 结果:(1)苯丙胺所致精神性障碍患者BIS-Ⅱ、BAS第一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第二次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但仍高正常对照组(均P<0.05);(2)爱荷华博弈测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第一次测试五个模块净分数显著差于对照组(F=23,509,P=0.000),且两组净分数均随测试进程评分逐渐增加(F=23,750,P=0.000);病例组前后两次测试比较,第二次评分优于第一次(F=22.991,P=0.000);病例组第二次测试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对照组评分显著优于病例组(F=24.152,P=0.000).rn 结论: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具有较高的冲动攻击性和较差的决策认知能力,且这些特点既具有质的特性,又具有量的特性.
  • 摘要:目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首发抑郁症治疗快速起效作用.rn 方法:将40例住院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药物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20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20例).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评定其临床疗效。rn 结果:治疗第1周末有效率研究组为40%,对照组为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周末有效率研究组为75%,对照组33%,仍有差异性(P<0.05).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 1).rn 结论:抗抑郁剂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在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rn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齐拉西酮的血浆药物浓度,疗效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血药浓度与疗效评分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治疗第2、6、12周末PANSS减分率与第2、6、12周末的齐拉西酮血浆浓度不相关,第6周末浓度与其SANS减分率呈正相关(P<0.05).将12周末血药浓度分为小于88ug/L组和大于88ug/L组的疗效进行比较,阴性症状量表减分率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rn 结论:结果支持齐拉西酮血浆浓度与其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临床疗效相关.其血浆浓度>88ug/L时,疗效较好.
  • 摘要:本文把儿童虐待分型总结为儿童忽视、言语虐待、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儿童性虐待五类,指出如果儿童本身能够及时汇报,不仅可以及时制止虐待,对心理健康及精神状况的影响也会明显降低,能较快摆脱受虐阴影。儿童揭露性虐待的障碍主要有5个方面:被施虐者威胁;理解的缺乏,不知道是不是虐待行为,恐惧一些事将发生。缺乏机会,认为揭露虐待的机会从没出现过.与施虐者的关系,儿童认为施虐者是个朋友。如果从这五个方面做好儿童的工作,识别并防止性虐待的行为会更有实效。
  • 摘要:精神科病人统一着装病员服的护理制度,也是精神科病人护理措施之一,分析了精神科病人抵触穿病员服的心理来源,介绍了精神科病人统一特装病员服的优势及劣势,指出孚做好沟通与病人及家属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首先向病人告知病员服是经过统一清洗消毒的,要比自己的衣服干净,如果病人仍不能接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病人发放一套新病员服,争取病人合作,达到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等处理措施,就目前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来看,精神病人统一穿着病员服是必须的,它的利大于弊。病人统一着装病员服,不仅容易进行身份识别防止病人意外走失。同时,更换经过统一清洗、消毒的病员服能保证生活懒散的住院精神病人清洁、卫生。而且,也有利于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当然,它给病人带来的心里问题也不容忽视。能否采取一种更安全、有效更易于被广大精神病患者接受的管理模式,是今后每一位精神科护士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做得更好。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遗传、药物等精神科肥胖的形成因素,然后提出在选药时尽可能权衡利弊,选择对体重增加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在服药早期即对体重增加问题进行干预;加强健康教育,采取宣教的方式让患者认识到肥胖的成因、危害性及其防治知识等临床干预,作为精神科医务人员在抬疗精神疾病的同时,也应将减轻精神病患者体重纳入到工作日程中来。减轻了患者体重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会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消耗。
  •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住院抑郁障碍患者自杀行为与其绝望感和冲动性、攻击性人格特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预测和预防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以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的住院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病例120例,其中男47人,女73人.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类型等一般资料和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精神疾病家族史、自杀家族史、患病前及患病后的自杀情况等疾病资料.采用Beck绝望量表评定研究对象的绝望程度,冲动人格量表和攻击人格量表评定患者的冲动性和攻击性,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定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意念,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随机选取20例患者,在其初次评定后的3~5天进行各量表的重测.所有自评量表由经过培训的精神科医师逐项读给患者听,根据患者的回答进行评定,他评量表由经过培训的精神科医师根据患者访谈时的表现及病历信息进行评定.使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n 结果: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未遂发生率是35.8%;受教育年限较低和较高者自杀未遂的发生率较高(66.7%, 35.9%),而受教育年限中等者的自杀未遂发生率最低(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者自杀未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者;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次数与Beck绝望量表因子分及总分评分正相关,与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因子分及总分评分正相关.与Beck自杀意念量表因子分及总分评分正相关,与攻击性人格特征量表的愤怒、敌意、指向自我因子分及总分评分正相关;抑郁障碍患者不同自杀分组间的汉密顿抑郁量表的焦卿躯体化、认知障碍、绝望感因子分及总分和汉密顿焦虑量表的因子分及总分评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障碍患者的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总分及其行动因子分和Beck绝望量表总分得分越高,其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就越高;而攻击性人格特征量表总分及其言语攻击性因子得分越高,其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就越低。rn 结论:1.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未遂发生率较高,女性患者自杀未遂发生率可能高于男性。2.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未遂发生率与受教育年限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家庭类型、家庭和睦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不明显。3.抑郁障碍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者其自杀未遂发生率较高,住院次数较多者,其自杀未遂发生率也较高。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未遂发生率与自杀家族史、抑郁障碍分型、总病程、本次病程之间的关系不明显。4.抑郁障碍患者的冲动性越强、指向自我的攻击性越强、自杀意念越强烈、绝望程度越严重,其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也就越大。5.具有冲动行为和绝望感强烈是抑郁障碍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而言语攻击性强是抑郁障碍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6.绝望感和冲动攻击性人格特征比抑郁、焦虑的严重程度更能预侧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
  • 摘要:本文介绍了焦虑症滥用药物的病例,运用心理疗法,疗效显著,指出要解决类似的药物滥用的状况既有医生思维模式转变的问题,也有医疗体制需要改进的一面,真心地希望这样的“滥用”会越来越少。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儿童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概念,其次介绍了其分类及诊断,指出认识儿童的精神现象并对其独特性进行归因和归类。从依赖成人精神病理的习惯中走出来,顾及儿童的发育性特症。并对一些症状,如焦虑、抑郁、冲动等,进行科学地定义,建立相对独立的诊断体系。这有待于广大儿童精神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探索。
  • 摘要:目的:研究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社会功能。方法: 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苗达),起始剂量6mg/d-1,2周后根据病情调整至9mg/d-1;可酌情使用苯二氮卓类药或抗胆碱能药物。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痊愈10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6例,无效5例,显效率63.3%,有效率83.3%。治疗后2, 4,6, 8周末较治疗前PAN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学症状均有效,且起效迅速。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抑郁障碍患者在综合医院的就医状况,其次介绍了综合医院抑郁障碍的识别状况,分析了识别率低的原因及不良影响,提出了对医务工作人员进行精神病学知识的培训;对综合医院中与抑郁障碍关系较为密切的科室的医生应特别给予重视;注意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训等提高识别率措施。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强迫障碍的症状和分型,其次介绍了发病特征,然后分析了性别特征及合并症,介绍了其诊断及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障碍的关系.方法:应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测定40例首发有精神障碍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BPSD组)与37例无精神障碍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非BPSD组)及39例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有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显著高于无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水平(P<0.01)。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正相关,高水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障碍存在相关性.
  • 摘要:目的:运用内观认知疗法首次对社交焦虑的医学生进行干预,评价该疗法干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rn 方法:在2011年3-5月对天津医科大学部分在读大学生使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进行筛查(总分高于13分或分量表分高于7分),其中68名医学生符合条件且自愿参加本研究,均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到两组,对照组34例,内观认知治疗组34例,内观认知治疗组接受连续7天的内观认知治疗(NCT),对照组参加学校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在入组时和治疗后各进行一次评估,评估工具包括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非理性信念量表(IBS),惧怕否认评价量表(FNE),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焦点注意量表(FAQ),自我监控量表(SMS),自尊量表(SES).rn 结果:最终干预组34例,对照组34例进入结果分析.干预前两组人员一般情况以及各评估指标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①NCT组干预后SAD总分和各因子的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干预后NCT组SAD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②NCT组干预后FNE评分较干预前下降;干预后NCT组FN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③干预后NCT组自我焦点注意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干预后NCT组自我焦点注意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④NCT组干预后SE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干预后NCT组SE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⑤NCT组干预后非理性信念总分、概括化评论、低挫折忍耐、绝对化要求以及糟糕至极因子得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NCT组干预后非理性信念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rn 结论:①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医学生的社交焦虑状态;②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显著改善社交焦虑医学生的惧怕否认评价,使他们更客观的对待他人的负性评价;③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提高社交焦虑医学生的自尊水平;④内观认知疗法能够降低社交焦虑医学生对自我焦点注意的程度,但对其他注意焦点无明显改善;⑤内观认知疗法可显著改善社交焦虑医学生的非理性信念,使其更合理.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个案管理的定义,其次分析了个案护理管理患者获得满意;责任心加强;改善合作关系等优势,个案护理管理的产生与医疗制度以及医疗机构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医院诊疗流程的变化,责任制护理已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为这种模式只能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需求,而个案护理管理是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医疗过程的,医院设立这个部门的目的除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外,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确保医院能得到医疗保险机构应支付的款项。中国自从开履‘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以来,也相继推出了责任护理、导乐分娩、手术患者的全程陪同等护理实施模式,深受患者和家属的欢迎。个案护理管理模式为护理人员发展护理学科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探索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满足患者需求的护理新模式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任务。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